
2006级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期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40分)
1.出生后正常情况下人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 E.胸腺
2.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是
A.抽吸骨髓液,无特殊酸痛感
B.抽取骨髓液应在0.2ml以下
C.抽出骨髓液中以油滴为主
D.显微镜下观察以成熟细胞为主
E.抽取骨髓液>0.2ml
3.下列哪种原始细胞染色质颗粒最纤细均匀,如薄纱状
A.原始红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原始淋巴细胞
D.原始巨核细胞 E.原始浆细胞
4. 原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
B.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致
C.胞质较多,呈灰蓝色、不透明
D.核染色质粗,呈块状
E.核仁小,1~5个
5. 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
A.胞体大,一般核质比大 B.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
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均匀,浓集
E.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
6. 下列属于正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形态特点的是
A.胞质量多,呈淡蓝色
B.胞质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内含非常细小淡紫红色特异性中性颗粒或S颗粒
C.细胞核占胞体2/3以上
D.核仁可见
E.核染色质疏松
7. 正常血小板直径是
A.3~6μm B.2~6μm C.4~8μm D. 2~4μm E.2~8μm
8. 胞体大,有伪足,染色质纤细网状,有核仁,核畸形,有扭曲;胞质呈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该特征符合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E.早幼粒细胞
9. 胞核偏位,核染色质车轮状,胞质有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该特征符合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E.早幼粒细胞
10. 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 B.核质比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密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11.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时,应根据骨髓
A.有核红细胞与粒细胞之比 B.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
C.成熟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D.成熟红细胞与粒细胞之比
E.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12.正常骨髓象粒细胞与红细胞比值为
A.4︰1 B.2︰5 C.(2~4)︰1 D.6︰1 E.4︰3
13. 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最常见的疾病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B.多发性骨髓瘤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脾功能亢进
14.不符合过氧化物酶(POX)阳性率描述的是
A.>3%,可确定为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B.<3%,可确定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C.<3%,不一定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D.<3%,不排除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E.<3%,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同时存在
1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加见于
A.细菌性感染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恶性组织细胞病 E.病毒感染
16.正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呈
A.阴性 B.弱阳性 C.阳性 D.强阳性 E.以上都不是
17.可靠的细胞外铁观察主要在
A.细胞间隙 B.巨核细胞 C.幼红细胞 D.巨噬细胞 E.环铁细胞
18.对红血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糖原染色 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E.过氧化物酶染色
19.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首选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特异性酯酶染色 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过氧化物酶染色 E.酸性磷酸酶染色
20.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
A.肝脏 B.骨髓 C.脾脏 D.血管内 E.淋巴结
21.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最准确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周围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内出现豪焦小体
22.诊断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
A.外周血红细胞数 B.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 C.血细胞比容
D.皮肤颜色改变 E.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23.骨髓红系明显增多,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24. 女性,33岁,头昏乏力二年,近3个月加重。检验:血红蛋白58g/L,骨髓亚铁染色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3+)。除下列哪项疾病外,均有可能
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慢性感染性贫血 E.慢性溶血性贫血
25.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直接而可靠的方法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铁蛋白降低 C.骨髓铁染色
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E.总铁结合力增高
26.估计体内骨髓铁贮存状态最敏感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转铁蛋白饱和度
E.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27.外周血涂片观察成熟红细胞形态对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没有意义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28.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白血病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9. 下列何种疾病属于大细胞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PNH D.溶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0.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MCV及RDW的变化是
A. RDW正常,MCV正常 B. RDW正常,MCV升高
C. RDW正常,MCV降 D. RDW升高,MCV降低
E. RDW升高,MCV升高
31. 女性,25岁,头昏乏力2周,皮肤黄染,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 ;血红蛋白66g/L,网织红细胞11%。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下列哪项试验是诊断的直接证据
A.网织红细胞升高常>5% B. 骨髓红系明显增生>50%
C.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D.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E. 红细胞寿命缩短
32.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见于
A.血红蛋白病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33. 成人以后血红蛋白占绝大多数的是
A.HbA B.HbA2 C.HbF D.HbH E.Hb Gower
34. 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自身抗体的实验
A.3P test B.血红蛋白电泳 C.Coombs test D.Rous test E.Ham test
35.下列不正确的组合项是
A.骨髓病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
36.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常可见,但除外
A.点彩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37.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
A.尿胆原阳性 B.黄疸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血清间接胆红素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38.下述哪项不是血管外溶血
A.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B.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9.Coombs试验对诊断下列何种病有意义
A.PNH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G-6-PD缺乏症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0.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血红蛋白尿 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
41.男性,15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半年。体检: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淤点,肝、脾、淋巴结不肿大。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何项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A.周围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计数减低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E.骨髓细胞培养集落生长能力降低
42.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全血细胞减少 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
43.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是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C缺乏 D.微量元素缺乏
E.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44.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较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糖原染色 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氯乙酸-AS-D奈酚酯酶染色
E.过氧化物酶染色
45.未衰老的红细胞过早破坏与下列机制有关,但除了
A.脾功能亢进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聚集或沉淀 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
D.红细胞内酶异常 E.红细胞膜附着有不完全抗体或补体
46.不具备有丝能力的细胞是
A.粒系祖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中幼粒细胞 E.晚幼粒细胞
47.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2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单核细胞>20%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单核细胞>20%
48.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6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单核细胞>20%
C.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30%
D.骨髓中幼红细胞≥30%,原始细胞占骨髓NEC≥50%
E.骨髓中幼红细胞≥30%,原始细胞占骨髓NEC≥30%
49.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与细胞学特征都典型者(如各种白血病),诊断意见应填
A.肯定性诊断 B.支持性诊断 C.可疑性诊断 D.排除性诊断 E.描述骨髓象特征
50.下列哪种试验用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
A.高渗冷溶血试验 B.蔗糖溶血试验 C.酸溶血试验
D.冷凝集素综合征 E.冷溶血试验
51.男,40岁,发热伴皮肤黏膜出血2周。查体:病人呈贫血貌,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象:Hb 70g/L,白细胞14×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60%。应进一步做下列哪项检查
A.骨髓活检+铁染色 B.染色体核型检查 C.细胞化学染色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E.抗血小板抗体检查
52.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
A.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B.临床上可因贫血、感染、出血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
C.异常增生的细胞因分化成熟障碍而阻滞于较早阶段
D.外周血出现大量幼稚细胞
E.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53.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有价值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B.外周血片分类中有无幼稚细胞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 E.有发热及出血征象
54.患者男性,25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查体:见皮肤瘀斑,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脾大。外周血检查: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23×109/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脾功能亢进 E.巨幼细胞性贫血
55.如在光镜下见到许多体积较小白血病细胞,为鉴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首选下列哪项试验
A.PAS染色 B.POX染色 C.NAP染色 D.ACP染色 E.α-NAE染色
56. 大多数CML患者特异性融合基因是
A.bcr/abl B.PML/RARα C.PLZF-RARα D.NPM-RARα E.DEK-CAN
57. 以下不会出现Auer小体的白血病是
A. AML M0 B. AML M2a C.AML M3 D.AML M4 E.AML M5
58. 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综合征主要原因是
A.贫血 B.高钙血症 C.肾功能不全 D.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E.感染
5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
A.≥10% B.≤10% C.≤20% D.≤30% E.≥20%
60.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常呈
A.POX强阳性反应 B.PAS强阳性反应 C.MPO阳性反应
D.PAS阴性反应 E.PPO阳性反应
61.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时,骨髓中哪一阶段的巨核细胞应>30%
A.原始巨核细胞 B.幼巨核细胞 C.颗粒型巨核细胞
D.产板型巨核细胞 E.裸核
62.FAB分型中,AML M1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非红系细胞的
A.≥30% B.≥40% C.≥50% D.≥70% E.≥90%
6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骨髓象红系病态造血描述正确的是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巨幼样变 C.胞质中出现颗粒
D.网织红细胞增多 E.幼稚细胞增多
.RAEB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应
A.<5% B.5%~10% C.5%~20% D.>15% E.21%~29%
65.骨髓涂片中的哪一项特点对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有价值
A.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 B.淋巴细胞增多 C.非造血细胞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纤维细胞增多
66.多发性骨髓瘤的血象正确的是
A.多属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成熟红细胞缗线状排列 C.外周血无骨髓瘤细胞
D.早期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E.有大量幼红细胞、幼粒细胞
67.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象检查正确的是
A.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30%以上 B.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呈灶性分布
C.骨髓增生低下 D.原始粒细胞增高 E.出现病态造血
68.骨髓增生性疾病属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造血障碍性疾病 B.无效造血性疾病 C.干细胞疾病 D.白血病 E.白细胞疾病
69.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
A.常同时伴有其他一或二系列的造血细胞增生 B.不能同时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化
C.无髓外造血现象 D.外周血细胞无形态学异常 E.早期出现骨髓纤维化
70.下列哪项对恶性组织细胞病有诊断意义是
A.正常形态的组织细胞 B.淋巴样组织细胞 C.单核样组织细胞
D.多核巨组织细胞 E.吞噬性组织细胞
71.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主要特征是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B.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基本正常
C.粒细胞常有毒性改变 D.粒系细胞明显减少、成熟障碍
E.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72.粒细胞缺乏是指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 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
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5×109/L
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73.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的是
A.NAP积分明显增高 B.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C.慢性期时,骨髓中原始细胞<20%
D.以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 E.早期贫血较明显
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及骨髓象中常伴有
A.原始淋巴细胞增高 B.幼稚淋巴细胞增高 C.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D.原始粒细胞增高 E.原始单核细胞增高
75. 血象中不出现幼稚粒细胞的疾病有
A.类白血病反应 B.急性白血病 C.骨髓纤维化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6.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的主要特征是
A.胞体大,直径20~90μm B.胞体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C.胞质丰富
D.胞质呈蜘蛛网状 E.胞质呈蜂窝状
77.目前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是
A.PT B.APTT C.BT D.CT E.CRT
78.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凝血因子为
A.因子I、Ⅱ、Ⅲ、V、Ⅷ B.因子I、XII、XI、X、IX C.因子Ⅱ、V、Ⅶ、X
D.因子X、XI、XII、XIII E.因子I、Ⅱ、V、Ⅶ、X
79.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指标是
A.纤维蛋白原 B.D-二聚体 C.FDP D.PLG E.3P试验
80. 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功能的主要物质是
A.GPIb/IX B.GPIIb/IIIa C.ADP
D.vWF E.PF3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髓外造血:
2.干抽:
3.环形铁粒幼细胞:
4.类白血病反应:
5.柴捆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全部血细胞共分为六个系统,每个系统又分为 、 、 三个阶段,因粒系和红系细胞形态比较复杂,其幼稚阶段又分为 、 、 三个阶段。
2. 及 是衡量血细胞是否处于原始和幼稚阶段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3.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 ,粒系占 ,红系占 ,可见巨核细胞 个。
4.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________为基础,结合运用_________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检测。
5.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期可分为 、 和 。
6.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有 、 、 。
7.贫血的诊断过程必须遵循: 、 、 、 。
8. 红细胞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其分解代谢有 和 两个途径。
9. 铁在人体内以 及 的形式贮存。
10. 血红蛋白由 、 和 组成。
11. FAB协作组根据骨髓中原始细胞的多少及外周血中原始细胞的有无将MDS分为五个类型即 、 、 、 、 。
12.全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 、 及 三系同时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
1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其 分为M0~M7。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血象、骨髓象特点。
2.简述白血病的细胞学诊断要点。
2006级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期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D 6.B 7.D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B 15.A 16.A 17.D 18.A 19.D 20.B 21.C 22.B 23.A 24.B 25.C 26.A 27.D 28.E 29.B 30.D 31.E 32.B 33.A 34.C 35.B 36.E 37.C 38.E 39.E 40.D 41.D 42.E 43.E 44.B 45.C 46.E 47.C 48.C 49.A 50.E 51.C 52.C 53.D 54.C 55.A 56.A 57.A 58.D 59.B 60.B 61.A 62.E 63.B .C 65.A 66.B 67.B 68.C 69.A 70.D 71.D 72.E 73.B 74.C 75.E 76.E 77.B 78.E 79.B 80.E
二、名词解释
1.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两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2.干抽:是指多部位多次穿刺均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出少量血液。
3.环形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胞质内铁颗粒在6粒以上,并围绕于核周排列>l/2周长以上者。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5.柴捆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几条至几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故称之为柴捆细胞。
三、填空题
1.原始;幼稚;成熟;早;中;晚
2.核染色质;核仁
3.活跃;50%~60%;20%~25%;7~35
4.形态;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
5. 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缺铁性贫血期
6.肯定溶血证据;寻找溶血原因;确定主要溶血部位
7.确定有无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确定贫血的类型;查清贫血的原因
8.无氧糖酵解途径;戊糖磷酸旁路途径
9.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10.珠蛋白;原卟啉;铁
11.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12.红细胞;白细胞;巨核细胞
13.细胞形态学
四、简答题
1.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血象、骨髓象特点。
答:(1)血象:轻度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在参考区间范围内,血红蛋白可降低,往往呈正色素正细胞性或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此时常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RDW增大。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则呈现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异形红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椭圆形、靶形红细胞,红细胞染色变浅,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胞质较少,血红蛋白合成能力差,着色偏碱,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如破布。胞核小而致密,出现“老核幼质”型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常为正常。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细胞外铁常消失,铁粒幼细胞明显减少。
2.简述白血病的细胞学诊断要点。
答:(1)某系细胞增生 在骨髓中其数目显著增多,多数病例外周血中也增多,可见幼稚细胞。(2)细胞成熟障碍 受累白细胞成熟受阻,停顿于某一阶段,以下阶段细胞减少。(3)细胞形态畸形 ① 细胞大小、外形及核浆比率变化;② 核的异常;③ 胞浆异常;④ 核浆发育不平衡;⑤ 细胞有易于破碎的倾向。(4)细胞异常 如多级、不对称、染色体排列散乱或迷走于胞浆中等。(5)骨髓中其他系细胞受抑制。(6)白血病细胞侵润 除骨髓外,可以侵犯其他组织器官,这是组织病理学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