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全国卷Ⅰ)14.【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西红门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C项,偷换主语。“实
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前加“新媒体”;D项,结构混乱。删去“下”。
(2016·全国卷Ⅱ)14.【答案】C
(2016·全国卷Ⅲ)14.【答案】C
【解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A项,成分残缺。“随着„„使得”连用造成了主语残缺;B项,句式杂糅。“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或“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两个句子糅合成了一个句子;D项,“工作„„交出了答卷”搭配不当。
(2016·山东卷)5.【答案】A
【解析】B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不是”
优势”;C项,成分残缺。在“自救互救”后添加“的方法”;D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2016·浙江卷)4. 【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商品”后加上“的不当行为”;C项,语序不当。“自从”应提至句首;D项,句式杂糅。应在“舞台设计”后面加上逗号,其后再加上“认为这二者”。
(2016·天津卷)3.【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以围绕„„为重点”杂糅;C项,结构混乱。应把“,形成最终方案”改为“形成的”;D项,偷换主语。“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的主语应该是“京剧”。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病句题汇编
1.(安徽) 答案:D
(A项成分残缺,“装备制造”后加上“企业”;B项偷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这些”;C项缺少主语,“对……的认识”介宾短语作状语)
2.(福建)答案:⑴④ ⑵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3.(广东)答案:C
(A 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以”就是强调“要用”;B 成分残缺,“存在……的现象”;D 搭配不当,“但”改为“不管”,删去“无论”)
4.(湖北) 答案:D
(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推进”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5.(江苏) 答案:C
(A项“推行”缺宾语,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B项“接受、理解和掌握”不合逻辑,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表达上有歧义,“5月9日”不是“70周年”,将“5月9日”去掉,“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6.(山东) 答案:B
(A 不合逻辑,应是“驾驶员除了”;C 主客颠倒,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D 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7.(四川) 答案:B
(A 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C 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 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故选B)
8.(天津) 答案:D
(A “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B 中途易辙,去掉“是”。C 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9.(新课标I) 答案:B
(A 错在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从现在起到年底”这个状语是修饰动词“承办”的,而不是修饰动词“宣布”的,所以修饰语要紧跟着被修饰语,正确说法应该是“国家大剧院宣布从现在起到年底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C 选项错在句式杂糅,“面对”是主动的,“引起”不能是“人们”主动发出的,“人们”只能是“引起”的宾语,是被动的,因此前后矛盾、杂糅,所以应该改成“这类形象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D 选项错在偷换主语,“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食品安全法》”,而前一句的主语是“国家”,前后两句话主语不一致应该补全主语,没有补全主语则是犯了偷换主语的问题)
10.(新课标II) 答案:D
(A项成分残缺,最后一分句前加上“北京市民”。B项搭配不当,“促进”与“和平”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11. 答案:A
(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12.(重庆)答案:③“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应改为“上面有刻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
分析:一是成分残缺,缺少谓动词;一是搭配不当。
2014高考语文病句题汇编
1.(新课标卷Ⅰ)【试题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相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2.(新课标卷II)【答案】C
【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句句是杂糅。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浙江卷)【答案】C
【解析】A项,重复累赘,“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
4.(重庆卷)【答案】①;在“已进入”前加“重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夜景„„进人„„城市之一”,配搭不当,造成后一分句缺主语。(或将“已进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改为“已成为世界四大城市夜景之一”)
5.(广东卷)【答案】A
【解析】 B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正确语序应是:“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 C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D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原句内容倒置,应该是“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先驱。”
6.(江西卷)【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要求”和“具有”之间应该有个词语作“具有”的主语。B、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C、不合逻辑。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
7.(湖北卷)【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应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语意不明。应为“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这”指代不明D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应为“不仅公民”,后面“集合„„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
8.(辽宁卷)【答案】D
【解析】 A. 成份残缺。B.两面对一面。C搭配不当,或成份残缺。
9.(全国大纲卷)【答案】D
【解析】A“发生”和后文“案情”搭配不当,改为“出现”。B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C成分残缺,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本题主要考察语法类错误。方法是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指代性的词语。一定要找出其指代的内容。
10.(山东卷)【答案】B
【试题解析】A项,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职务”;C项,表意不明,“性格开朗外向„„”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随着”。
11.(四川卷)【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是动宾搭配不当,“提高”不能搭配“文化特色”。C选项语序不当,“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应当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选项语义重复,“具有”和“极富”都有“含有、拥有”的意思,此处应当去掉一个。
12.(天津卷)【答案】C
【解析】A“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B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的”;D语序不当,应将“仅仅”放在“理解”前。
2013高考病句题答案
1.(安徽卷17T)【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A项,主谓搭配不当,把“开展”后加“的”;B项,成分残缺和语义重复,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语义交叉,删除其中之一;C项,句末加“的措施”,与“解决”搭配。
2.(北京卷2T)【答案】A
【解析】(B“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也不对。应改为“针对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管理部门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C句式杂糅,“原因主要由于……所致”杂糅。D“查处”后缺“力度”。)
3.(大纲卷3T) 【答案】A
【解析】(B去掉“对”,因为后边“受到保护”的主语应该是运动员。C最后一句“有的”缺宾语中心词,可加“的满足感”之类的词。D句式杂糅,“主要是由于……导致的”,两种说法杂糅。)
4.(福建卷18T)答案:②删去“经历”(或:在“过渡”后补上“的过程”。)
5.(广东卷3T)【答案】B
【解析】A, “缓解”缺宾语中心词,可加上“压力”。C“短期”和“一时”重复。D,关于……的禁令
6.(湖北卷4T) 【答案】B
【解析】(A“一幅”前缺“构成”之类。C句式杂糅,“那些生命依然坚强”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D“一番”前缺“评论”之类的词;“耐人寻味”是动词性词组,“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的表达就不合适,可把“耐人寻味”改为“余味”。)
7.(湖南卷3T)【答案】 B
【解析】“多向性与多面性”换一下顺序,因为后边的内容前两方面是多面性,后两方面是多向性;“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其主语应为“我们”,而前边的主语都是“文化”。
8.(江西卷5T)【答案】D
【解析】A、双重否定不当。应该为“没被我例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选购指挑选购买(商品),即通过对商品的比较,从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可见“自主”修饰“选购”显得多余。也许有学生会认为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实际上床上用品指摆放于床上,供人在睡眠时使用的物品,包括被褥、被套、床单、床罩、床笠、枕套、枕芯、毯子、凉席和蚊帐等。而生活用品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统称,例如牙膏,脸盆,衣架等。C、“五年以后”比“两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体现不出递进,二者应该换个位置。
9.(全国新课标14T)【答案】 A
【解析】(B、“成为”前暗换主语,可在前边加“使之”。C、“显示”用词错误;最后一句主语不明,据句意,应为“科幻文化”,而据语法,却是“崛起”。D、一面对两面,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
10.(辽宁卷14T)【答案】C
【解析】C(A“电影参与”搭配不当。B “质疑”义为“提出疑问”,“提出”多余,去掉。D语序不当,“不仅”放“电子商务”后边。)
11.(山东卷5T) 【答案】C
【解析】A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D主宾搭配不当,“世界”不是“时代”。
12.(四川卷4T) 【答案】C
【解析】(A“有关部门要”后加“以”,与“态度”呼应。B“构成是……组成”句式杂糅。D “发展进程”不搭配;还有说“论坛是机遇”也不搭配,宽容点看似无不当。)
13.(天津卷4T)【答案】B
【解析】A“尤其更”重复赘余,去掉一个。C“执行工作”搭配不当,“工作”改为“任务”。D“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杂糅,一种表达是“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另一种表达是“现在大家一般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14.(浙江卷4T)【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B杂糅。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15.(重庆卷3T)【答案】A
【解析】(B“赢得的”与“胜负”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胜负”改为“胜利”。C“才能逐渐得到改善”缺主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的主语是人,而“才能逐渐得到改善”的主语是生态环境。D句式杂糅,去掉“如果”或“时”。)
16.(全国大纲卷-14T)【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暗换主语,导致逻辑混乱,“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词,在“形象”后加“的现象”“的情况”之类。)
2012高考病句试题汇编
1.(北京卷)【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2. (江西卷)【答案】:C
【解析】(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3. (全国卷)【答案】D
【解析】A“不但……还……”联结的内容一般表示递进关系,但A中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B句中的“对”应该改成“把”,制度的“决策”应该是“制定”等词语; C句中的“带给了”和“中去“不搭配,应该去掉“中去”。
4、(山东卷)【答案】C
【解析】A“切忌”和“不要”,否定不当;B应该是“解决了……问题”,句式杂糅;D“强烈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搭配不当。
5. (四川卷)【答案】B
【解析】A.“自己建造、设计、开发”应改为“自己设计、建造、开发”语序不当;C。“但是……森林病虫害等”后面应该加上“问题”或“现象”,成分残缺。D。“表现了……热情奔放“搭配不当。
6. (湖北卷)【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自然与人“和”“随风生长”不搭配。C。应该是“像以前那样具有闲情逸致”,缺少谓语;D。“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位置颠倒。
7. (广东卷)【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8. (安徽卷)【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改为“把合肥建设成为……城市”;B.主语不一致。D.“能否”和“防止”,两面对一面。
9. (辽宁卷)【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10. (全国新课标卷)【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很可能造成对……的伤害”,把“遭到”去掉。B.前后主语不一致。开始是“她的创新设计”,最后一句又成了“她”。D.搭配不当,应该把“复苏”放在“经济”的前面。
11. (浙江卷)【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承担”和“职责”不能搭配。B.成分残缺,在“要求推进区同高中”后加上介词“向”。C.句式杂糅,应把第一句改为: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使之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
12. (天津卷)【答案】C
【解析】A。应在“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这句话后加上“这样做”。B。句式杂糅,把“费用”去掉。D。“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含“睡眠不足、缺乏运动”以及“饮食习惯”等。
13. (重庆卷)【答案】D
【解析】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不能形容吃喝。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语病汇编
1.(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答案】A
【试题分析】B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介词错误,“经过”改为“通过”;主谓搭配不当,在“80%”后加“的患者”;D、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2.(全国大纲卷)【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A、宾语残缺,“淳朴自然”后加“的特点”;C“进行自我调护”与“应对失眠”搭配不当,将“应对失眠”改为“失眠者”;D、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或者去掉“就要抓紧抓好”。
3.(北京卷)【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逻辑,在“发现”前加“被”;D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
4.(天津卷)【试题答案】D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将“市场”改为“因素”;B、语义重复,去掉“愈发”;C、主客颠倒,“对外国人”后加入“来说”。
5.(山东卷)【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A、主客易位,一句主语是红楼梦,“给予”承接,显然搭配不当。C、杂糅。据与显示杂,去掉“据”。D、搭配不当,迎接“成为”舞台,显然错误,去掉“迎接”。
6.(广东卷)【试题答案】C
【试题分析】(A.“包括……所组成”,句式杂糅。B.“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成分残缺。D.“巨大的”,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位置不当致语意不明,可改为“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或“一个由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
7.(江苏卷)【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A.“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C.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D“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8.(浙江卷)【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A项句式杂糅C项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残缺宾语中心语“价格”D项“导致…… 事件”搭配不当,应加上“发生”
9.(四川卷)【试题答案】C
解析:A.“均是由……组成”句式杂糅;B.“对火箭起飞前”搭配不当; D.“推行”“服务忌语”不合逻辑。
10.(湖南卷)【试题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本题C句前后主语明显不一致,原来是 “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面缺了介词“对”,本句属于成分残缺)
11.(湖北卷)【试题答案】C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B结构混乱,在“写实”前加“把”;D搭配不当,“发生”改为“产生”。
12.(辽宁卷)【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A无论---还是 固定搭配 ,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改为“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上岗”B “可以” 与“得以”重复,保留一个C “刻画”与“特征”不搭配,“很好地”修饰“发现”不妥
13.(江西卷)【试题答案】A
【试题分析】(B、两面对一面,C、“平均后面应是确数,不应是概数。D.与武器并列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