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能力目标
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的理解,增强学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多样美和人类认识与实践的创造美。
整体感知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生产力水平的现状所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多层次且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我国只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课件):
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光等7位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20多年来,从中关村第一家以500元起家,发展到现在,北京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产业,也有“用友”、“科利华”等私有民营科技企业。民营领域包括了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等方方面面,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8万人。全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1593亿元,1993年技工贸总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的七成以上。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提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呢?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l)个体经济
(教师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个体经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举例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好。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教师提问)根据上面列举的个体经济,我们来概括一下什么是个体经济,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待点。
(2)私营经济
(教师提问)什么是私营经济?请同学们列举在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
(学生回答)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辽宁盼盼集团。湖北红桃K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
(教师提问)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相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展示课件:
(3)外资经济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什么是外资经济?它包括哪些内容?外资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外资经济是不是指外国资本?外资经济与“三资”企业是不是一回事?发展外资经济会不会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外资”不能仅仅理解为外国资本,还应该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地的投资。外资经济与人们常说的“三资”企业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三资企业”中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境内资本部分不属于外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外资经济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规模也会扩大,但只要坚持正确原则和依法办事,引进外资,发展外资经济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必然性
(l)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处让学生明确我国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当前的所有制结构是怎样的。)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展开课件)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
(教师提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略
在讲解这一点时,需向学生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公有资产占优势并不要求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也不是说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得低于50%。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非要国有独资企业去控制;也不是要控制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更不是说国有企业数量越多越好。
第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要对公有制经济实施特殊的优惠和保护;并不是要大幅增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展示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展示课件)
(六幅反映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图片:一幅为大机器生产的场面,一幅为手工小作坊;一幅为现代都市景象,一价为落后的农村生活;一幅为农业机械化耕作;一幅为人牛耕作场面。)
(教师提问)上述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国的这种生产力状况说明,我国能不能建立整齐划一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这种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大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要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也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这就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便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这也要求我们不仅要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