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49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ín chàng() yuán gù() zhàn jù()
jūn yún() yōu liáng() kū wěi()
xuǎn zé() zhù zhǐ() suí yùér ān()2.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1)蟋蟀爬出弯曲.(qǔ qū)的隧道,来到平台上弹.(tán dàn)琴。
(2)那些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chóng zhòng)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
(3)这只水鸟大小和鸽子差.(chà zhuǎ)不多,爪.(chà zhuǎ)子细而长。
3.选择恰当的词语,打“√”。(4分)
(1)蟋蟀要花很长的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坦平整)。
(2)浓密的绿叶下,(隐藏隐蔽)着爬山虎那细小的脚。
(3)我们的教室(宽阔宽敞)整洁,光线充足。
(4)小草(牢固坚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让表述更合理。(3分)
(1)蟋蟀常常郑重
..地选择住址。()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震惊
..。()
(3)我在草地上搜查
..黑甲虫的踪迹。()
5.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狗窝鸡窝鸟窝
B.蚁穴虎穴鸟穴
C.羊圈猪圈狗圈
D.鼠洞狗洞蛇洞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或在横线上根据关联词语补充句子。(4分)(1)()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2)()有骤雨,隧道()立刻就会干的。
(3)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4)因为法布尔坚持不懈地观察昆虫,所以。
7.先补全诗句,再填空。(7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的意思是。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表达了作者。(2),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的意思是,“此山”指的是。诗句告诉了我们
的道理。
(3)梅须逊雪三分白。
“逊”的意思是。诗句的意思是:
。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树上开满小花。(扩句,至少扩两处)(2分)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改为陈述句)(2分)
(3)下了几场秋雨,妈妈把厚衣服拿出来了。我知道是因为“
。”(填天气谚语)(2分)
(4)仿照例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补全句子。(3分)
例: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青蛙就在。
当。
9.口语交际。(4分)
小明经常用手机玩游戏,总是累得眼睛疼。这天,你和小明一起坐公共汽车回家,他又拿出手机在车上玩,你该怎么劝告他?二、阅读与理解。(共21分)
(一)爬山虎的脚(节选)(10分)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
..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分)
拉贴变巴
2.爬山虎的脚长在,样子让人想起。(2分)
3.爬山虎的脚的生长离不开墙:当它的脚触着墙时,先是,然后,接着逐渐变成色;要是没触墙,就。(2分)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爬山虎的脚长得跟新叶子一样。()
(2)从“不几天、后来”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
(3)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仔细认真,描写得准确具体。()
(4)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非常坚硬。()
5.文中画“”的句子中的“逐渐”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二)有趣的蜗牛(11分)
雨后的一个上午,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在花池边,我发现了五只小蜗牛,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捡起来,带回了家。
我把蜗牛装在一个大口玻璃瓶里,贴着瓶内壁,放上菜叶和薄薄的黄瓜片,瓶口用窗纱封好,算是给蜗牛安了新“家”。不一会儿,五只蜗牛陆续从壳里钻了出来,并把软软的身体紧贴在菜叶和黄瓜片上。临近黄昏时再看,呵!新鲜的菜叶变得伤痕累累,那黄瓜中间被掏了个大大的洞,真没想到蜗牛的牙齿还真够厉害。我早就听说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于是,想马上找到蜗牛的嘴看个究竟。我把蜗牛的“家”搬到了我的书桌上。机会等来了,一只蜗牛吃饭后到窗纱上活动,因为这时蜗牛的肚皮向上,我终于在它那两对触角下寻到了它的嘴。随着身体的蠕动,蜗牛的嘴不时地张开,差不多与它的身体同宽。从蜗牛张开的大嘴里,我想看一看牙齿,可能是牙齿太小了,无论我怎么努力都看不到,真是急死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让我给宠的,小蜗牛吃东西很挑剔,快要变质的黄瓜片,即使饿了也不吃。所以,每天我都要为它们打扫“家”,并随时换上新鲜的食物。蜗牛每天都出来吃食、活动,尤其是雨后天气凉爽的时候。可是有一天,一只蜗牛怎么也不肯从壳里出来,于是我把它拿出来仔细看。在蜗牛壳背面靠里边的部位,我发现有个白色小气泡状的东西在很有节奏地跳动,我又对每一只蜗牛同样的部位进行观察,发现都有这样的东西在跳动,我想我是发现蜗牛的心脏了。我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观察后也持肯定态度,还夸我观察认真呢。
蜗牛每次出壳,总是先出屁股,最后出头。
爸爸说,这几只蜗牛是野生的,它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养久了会对它们有不好的影响。于是,临近开学时,我带着这几只小蜗牛重新来到了公园,把它们放入原来的花池中,然后与每一只道了别,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1.为了观察蜗牛,“我”做了哪些事?(3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从“新鲜的菜叶变得伤痕累累,那黄瓜片中间被掏了个大大的洞”可以看出蜗牛的牙齿很厉害。()(2)蜗牛的嘴长在肚皮上。()(3)蜗牛只在雨后天气凉爽的时候才出来吃食、活动。()(4)“我又对每一只蜗牛同样的部位进行观察”,体现了“我”科学、严谨的态度。()
3.下列不属于“我”的发现的一项是()。(2分)
A.蜗牛嘴里长着很多牙齿
B.蜗牛只喜欢吃新鲜的食物
C.蜗牛的心脏是白色小气泡状的,在壳背面靠里边的部位
D.蜗牛每次出壳,总是先出屁股,最后出头
4.“我”为什么要把小蜗牛放回原来的花池?(2分)
5.你从小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题目:观察的发现
大自然无奇不有。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在横线上填写你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把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参
一、1.吟唱缘故占据均匀优良枯萎选择住址随遇而安
2.(1)qūtán (2)chóng kòng (3)chà zhuǎ
3.(1)平整(2)隐藏(3)宽敞(4)牢固
4.示例:(1)慎重(2)惊奇(3)搜索
5.A
6.示例:
(1)如果……就……(2)即使……也……(3)由于它的住宅
(4)他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7.(1)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露水珍珠月牙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庐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及,比不上梅花虽逊于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8.(1)示例:路边的树上开满粉红色的小花。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示例:池塘边打鼓冬季来临的时候鸟儿就去南方旅行
9.示例:小明,经常玩手机游戏对眼睛不好,而且在车上玩手机容易引起晕车等不良反应。我们还是聊聊天吧。
二、(一)1.变巴拉贴
2.茎上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3.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灰萎了
4.(1)×(2)√(3)√(4)×
5.不能删去。因为细丝和小圆片是一点儿一点儿变灰的,删去了体现不出变化的过程。
(二)1.“我”给蜗牛安了新“家”;“我”把蜗牛的“家”搬到了书桌上;“我”每天都要为它们打扫“家”,并随时换上新鲜的食物。
2.(1)√(2)×(3)×(4)√
3.A
4.这几只蜗牛是野生的,它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养久了会对它们有不好的影响。
5.示例:我从小作者身上学到了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观察、连续观察;还学到了要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
三、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1.判断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全对的打“√”,有错的用“”画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4分)
(1)降.服(jiàng)侧.身(cè)占.领(zhàn)大厅.(tīng)()(2)嫩.红(nèn)临.时(líng)住宅.(zhái)选择.(zé)()(3)洞穴.(xuè)吟.诵(yín)均.匀(jūn)根茎.(jīng)()(4)爬山虎.(hǔ)叶柄.(bǐng)九寸.(cùn)住址.(zhǐ)()
2.用“”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6分)
(1)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劳固,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2)它用前足趴土,还用钳子般掉较大的土块。()()
(3)燕子以经不衔泥了,它们往窝里衔干草和绒毛,辅垫子。()()
3.选择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新鲜:A.(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B.新奇,稀罕;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事物)出现不久。
(1)军军第一次出国,感到什么都新鲜
..。()
(2)勇于接受新鲜
..事物,可能会让自己领略到更广阔的世界。()
(3)我们一家到郊外呼吸新鲜
..空气。()
(4)爸爸从菜市场里买回来许多新鲜
..的鱼虾。()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A.地势险要
B.冰封雪冻
C.遮天蔽日
D.人口稠密
E.寸草不生
F.浩瀚无际
鸟类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从()的南北两极到()的世界屋脊,从()的热带丛林到()的沙漠腹地,从()的大洋到()的城市,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矫健的身影。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爬山虎往上爬。(扩句,至少扩两处)(2分)
(2)通过坚持写观察日记,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3)仿照例子,展开想象写句子。(3分)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银杏的叶子,你会想起。
如果,你会想起。
6.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2分)
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A.茎形态各异
B.茎连接植物身体
C.茎传送“食物”
D.茎的作用
7.根据情境写诗句和谚语。(8分)
(1)看到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我不由得念起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2)我最近才知道我所居住的村子一年前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啊!
(3)正如宋代诗人卢钺所说的“,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不用刻意攀比。
(4)俗语说:“。”可今年立秋过后,依然暑气难消。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暮江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2)《雪梅》一诗中“骚人阁笔费评章”中的“骚人”指的是诗人。()(3)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它的根。()(4)《蟋蟀的住宅》改编自《昆虫记》,作者是英国的麦加文。()(5)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图文结合法和表格法。()9.根据以下观察结果,完成练习。(3分)
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二、阅读与理解。
(一)月相(8分)
材料一月相变化图
材料二
月亮在不同的日期,显露出来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
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
浙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材料三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得最突出的自然对象。按照它所呈现的形状,它的别称可分为:①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钧;②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③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1.农历初二至初六和农历二十四至月末月亮的形状都是。(2分)
2.结合材料二的知识,可以猜测图二中当月的9日星期二那天可能是农
历。(2分)
3.图二中,当月23日星期二的月亮叫()。(2分)
A.下弦月
B.上弦月
C.蛾眉月
D.满月
4.下列诗词中,写满月的一项是()。(2分)
A.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二)树木怎样过冬(12分)
树木会不会被冻死?当然会。
如果一棵树整个被冻透了,连芯儿都冻成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得死光了。
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宗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
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需要树叶!树木拋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面。而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让树根被冻坏。
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
..,保护它们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杋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树木不仅有木栓甲胄。如果严寒把这层甲胄也穿过了,那它会在植物的活机体中,遇到一道可靠的化学防御线。冬季前,树木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糖的溶液和盐类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
不过,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是松软的雪被。大家都知道,细心的园丁们故意把怕冷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这样,小果树就暖和多了。在多雪的冬天,白雪像条鸭绒被似的,把森林覆盖起来。那时,不管天气怎样冷,树木也不会害怕。
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
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1.树木安全过冬的方法有哪些?(3分)
2.画“”的句子中的“甲胄”原来指古代战士的甲衣和头盔,文中指,而“皮肉”则指。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植物有防冻妙策,所以绝对不会被冻死
B.冬天树木抛掉树叶只是为了保护树根不被冻坏
C.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是因为它们的木栓层比较厚
D.树叶是有很大抗寒能力
4.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无助于树木过冬的方法是()。(2分)
A.包裹树干
B.根茎培土
C.修剪枝条
D.冬天施肥
5.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园丁们会故意把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2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课余时间你肯定观察过一些小动物,如猫、狗、兔子、蚂蚁等,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习作。不要忘记用第一人称来写哟!要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参
一、1.(1)jiàng xiáng(2)líng lín(3)xuè xué(4)√
2.(1)劳牢废费(2)趴扒般搬(3)以已辅铺
3.(1)B (2)D (3)C (4)A
4.B A C E F D
5.示例:(1)绿色的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删去“使”。
(3)金黄的小扇子你仔细看荷叶上的露珠碧玉盘里的珍珠
6.D
7.(1)半江瑟瑟半江红(2)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须逊雪三分白(4)立了秋,把扇丢
8.(1)×(2)√(3)×(4)×(5)√
9.示例: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种子的生长过程,我发现:蚕豆最早发芽,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但不茁壮;黄豆的发芽率最低,发芽较迟,但长得最茁壮;油菜的发芽、生长速度最慢,幼苗最小、最弱。
二、(一)1.如眉似弓 2.初一 3.D 4.A
(二)1.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放弃树叶,保存热量;储存木栓组织,使热量不向外散发;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盖松软的雪被。
2.树的木栓层树木活机体木栓层能保护树木不受寒气的侵袭
3.C
4.D
5.因为松软的雪被是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把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小果树就暖和多了。
三、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训练营。(34分)
1.填写同音字。(6分)
m ù yu án x ì l ín
日( ) ( )分 缝( ) 来( ) 夜( ) ( )因 ( )曲 树( ) 羡( ) ( )助 关( ) ( )居
2.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习提( ) 刀峰( ) 浪废( )
站领( ) 钧匀( ) 选泽( )
3.看拼音写词语。(10分)
4.形近字组词。(3分)
⎩⎨⎧须( )顺( ) ⎩⎨⎧虎( )虑( ) ⎩⎨⎧址( )扯( )
5.选词填空。(6分)
继续 连续 陆续
(1)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 )飞到窝边送去祝贺。
(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 )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均匀平均匀称
(4)这姑娘身段(),皮肤洁白细腻,淡妆浓抹都楚楚动人。
(5)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6)三个人分六个苹果,()一人两个苹果。
6.按要求写句子。(3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比梅花洁白些。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7.假如在这次观察日记评比中,你获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根据不同角色写出合适的祝贺语。
(1)爸爸妈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8.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____,把扇丢。
(2)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________________了。
9.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4分)
(1)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中,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2)蟋蟀盖房子大多选择在春天,因为那时天气温暖。()
(3)《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4)蟋蟀决不去碰门口那丛草,是因为它要让那丛草掩藏自己的住宅,使住宅不容易被发现。()
四、阅读检测台(27分)
(一)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题西林壁》。(4分)
11.《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_______时题在___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2分)
12.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家”之一。(3分)
13.《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 (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______(轻松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4.在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5.请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6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8.题目:我爱__________
要求:A.把题目补充完整。
B.选择一种事物,抓住特点写下来,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参
一、1.暮缘隙临
幕原戏林
慕 援 系 邻
2.提 题 峰 锋 废 费 站 占 钧 均 泽 择
3.吟诗 输赢 住宅 专心 优良 卫生 占据 娇嫩 叶柄 谨慎
4.示例:⎩⎨⎧必须顺利 ⎩⎨⎧老虎考虑 ⎩⎨⎧地址扯断
5.(1)陆续 (2)继续 (3)连续
(4)匀称 (5)均匀 (6)平均
6.(1)示例:一排排杨树在向我们招手。
(2)示例:聪明的蟋蟀飞快地钻到土底下干活。
(3)虽然雪花比梅花洁白些,但是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
二、7.示例:(1)孩子,祝贺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2)××,祝贺你得了奖,我以后要向你学习,认真观察,好好学习。
(3)××,祝贺你,老师真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三、8.(1)立了秋(2)雁儿脚上带霜来(3)露似真珠月似弓(4)伟大的工程
9.(1)√ (2)× (3)√ (4)√
四、(一)
10.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1.庐山 西林寺
12.子瞻 东坡居士 宋
13.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14.蛰伏 警觉 轻快 错杂
15.第①段:横渡溪流的方法、警觉性高、动作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16.交代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实用价值。
17.时间顺序。“先……再……然后……”。
五、18.思路点拨:选择的事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要分析事物的特点,可以是样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是习性方面的特色。写时要展开想象,适当加点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例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