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隧道左线长2529.78m,右线长2502m。隧道地处华北地区吕梁~太行段块﹑晋获断裂带的东南部,沁水凹陷和太行山断降次级构造的南段,构造框架受到多方向的挤压扭曲。海拔高度700~1150m,山势陡峭,沟谷发育,为低中山区。隧道设计初期支护为锚喷﹑格栅﹑钢筋网,二次衬砌为模注C25防水混凝土,防水级别达S8级以上,衬砌厚度Ⅱ类围岩40cm,Ⅲ类围岩为35 cm,Ⅳ类围岩为30 cm。
小组成立于2005年10月10日,小组共有八人组成,其中本科3人,大专3人,初中2人。平均接受TQM教育时间为80小时,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见下表(表-1):
小组概况 表-1
| 小组名称 | 某项目部第二QC小组 | ||||||||||
| 成立时间 | 05.10 | 注册时间 | 05.10 | 注册号 | |||||||
| 小组类型 | 现场型 | 活动时间 | 05年10月—05年11月 | ||||||||
| 课题名称 | 提高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 | ||||||||||
|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文化程度 | 职 务 | TQM教育时间 | ||||||
| 1 | 男 | 30 本 科 | 组长 | 80小时 | |||||||
| 2 | 男 | 25 本 科 | 副组长 | 80小时 | |||||||
| 3 | 男 | 30 大 专 | 副组长 | 80小时 | |||||||
| 4 | 男 | 35 大 专 | 组员 | 80小时 | |||||||
| 5 | 男 | 26 大 专 | 组员 | 80小时 | |||||||
| 6 | 男 | 25 本 科 | 组员 | 80小时 | |||||||
| 7 | 男 | 29 初 中 | 组员 | 80小时 | |||||||
| 8 | 男 | 31 初 中 | 组员 | 80小时 | |||||||
1、某高速公路作为山西重点建设项目业主要求创国优。
2、提高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确保衬砌混凝土强度。
3、为了培养我处技术干部在实际中的操作水平,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活动目标
1﹑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超过5mm,施工缝无错台。
2﹑混凝土施工施工缝﹑沉降缝不渗不漏。
(二)可行性分析及保证措施
1﹑确保二衬所需的各种材料及辅助设备。
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各个施工环节入手确保衬砌质量。见图-1
3﹑做好各种技术保证﹑测量放线﹑施工技术指导专人负责。
4﹑严格实施奖罚制度,对施工队﹑技术人员奖优罚劣。
质量保证体系图 图-1
1、现场施工调查分析
某隧道于2005年10月10日至2005年11月10日衬砌完成214m。小组成立后,对衬砌质量进行检查。我们衬砌蜂窝麻面﹑侵入净空次数﹑衬砌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污染﹑施工缝不直等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具体见表-2,并依此绘制缺陷排列图,见图-2
现场调查统计记录表 表-2
| 序号 | 存在问题 | 频数 | 累计 频数 | 频率% | 累计 频率% |
| 1 | 蜂窝麻面多 | 30 | 30 | 66.7 | 66.7 |
| 2 | 侵入净空次数 | 8 | 38 | 17.8 | 84.4 |
| 3 | 衬砌表面不平整 | 3 | 41 | 6.67 | 91.1 |
| 4 | 混凝土表面污染 | 2 | 43 | 4.44 | 95.5 |
| 5 | 施工缝不直 | 2 | 45 | 4.44 | 100 |
| 6 | 合计 | 45 | 100 |
针对隧道衬砌的质量问题,我们小组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分
析,从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模板、材料等4个方面找出了造成蜂窝麻面的原因,并绘制了因果排列图(详见图-3)。
因果排列图 图-3
根据因果排列图分析出末端因素,针对末端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详见要因确认表:见表-3
要因确认表 表-3
| 序号 | 末端因素 | 确认内容 | 是否主要原因 |
| 1 | 岗前培训不足 | 工人必须加强培训,并加强现场跟班人员的指导,就能解决 | 否 |
| 2 | 奖罚制度不健全 | 由于奖罚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人无上进心 | 否 |
| 3 | 技术交底不详细 | 编制详细的施工工序,每道工序落实到人﹑实行定人﹑定岗制,加强技术交底 | 否 |
| 4 | 模板表面不干净,涂油不均 | 调整整体模板,模板表面清洗干净,涂油严禁采用报废机油,涂油均匀 | 是 |
| 5 | 混凝土塌落度大 | 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及时注意实际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砂子过10mm筛,石子清洗干净。 | 是 |
| 6 | 混凝土的振捣不规 范 | 派有经验的振捣工进行振捣,采用内部与附着相结合捣固 ,拱部边墙每50cm用内部捣固每次5~10s | 是 |
| 7 | 灌注方法不规 范 | 从进料口到灌注面的落下高度控制在1.5m以内,每灌注一层的高度为40~50cm。 | 否 |
| 8 | 拆模时间早过早 |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混凝土必须达到2.5MPa才能拆模。 | 是 |
| 9 | 接缝拼装不严 | 立模时不规范, | 否 |
对策表 表-4
| 序号 | 主要原因 | 对策 | 对策措施 | 负责人 | 落实 时间 |
| 1 | 模板表面不干净,涂油不均 | 清洗模板表面保证模板表面无杂物, | 每次拆模后由现场跟班技术人员监督清洗,保证涂油均匀 | 全过程 | |
| 2 | 混凝土塌落度大 | 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和配料工作 | 严格按照实验室的配料单拌合混凝土,由现场跟班技术人员监督 | 全过程 | |
| 3 | 混凝土的振捣不规 范 | 规范灌注混凝土振捣作业 | 规范灌注混凝土振捣作业防止有漏振现象存在 | 全过程 | |
| 4 | 拆模时间早过早 |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混凝土必须达到2.5MPa才能拆模。 |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混凝土必须达到2.5MPa才能拆模。加强现场测量强度工作 | 全过程 |
实施一:针对模板表面不干净,涂油不均
我们于2005年10月14日在工地指挥部由XXX组织,立模和涂油工人进行岗上再教育,要求其树立责任心及质量意识,按照技术交底进行作业。制订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把质量落实到人。
实施二:针对混凝土塌落度大混凝土的振捣不规范
我们于2005年10月14日在工地现场对拌合工人和振捣工人进行岗上再教育,对每道施工工艺要点进行书面技术交底,XXX现场跟班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实施三:拆模时间过早
由于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拆模之前必须报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拆模,进行下一个循环作业。
5、实施效果
经过小组制定并采取了定人、定岗的有效措施后,11月10日我们对衬砌断面进行检查,共检查20个断面,点数60个,合格率达96.3%,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实现了活动目标,使小组成员信心倍增。详见实施效果图 图-4
实施效果图 图-4
100%
96.3%
75.2%
50%
0
1﹑检查结果
检查20个断面,60个点,合格率达96.3%,各项检查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2﹑社会效益
在省质检站、业主、监理组织的各次检查中都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其中取得的成果业主已形成文件由其它16个标段的兄弟单位按照标准执行。
3﹑其它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施工队伍,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
使我公司在隧道衬砌施工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活动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为我公司在晋线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1、施工作业标准化
进一步开展QC活动,不断总结新的施工经验,解决新的技术难题,同时,推广已取得的成果,与其他QC小组交流经验;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教育,提高自身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将QC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管理方法、施工方案、施工措施等作进一步优化,并归纳成册。并制定标准化作业措施。
2、管理标准化
(1) 制定了严格的施工管理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
(2) 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奖罚制度
(3) 全员参与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搞好二次衬砌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技术措施,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必须长期坚持开展QC活动,以解决蜂窝麻面多,施工缝不直等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隧道二衬质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