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余学林,1952年生,197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19年取得天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天津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研究
余 学 林
(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摘要 城市信息化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新主题,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化和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性和前瞻性模式。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只有搞好城市信息化规划,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广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进电子商务,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才能改善我国城市传统的职能和结构,推进和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使我国的大中城市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信息都市”。
关键词
城市信息化 城市建设 信息化Some Thoughts on U rba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Yu Xuelin
(Tianji n U niversity ,Tianji n 300072)
Abstract Urban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subjec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an exploring and prospective mode for our country ’s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con 2struction.In urba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we have to make careful planning in urban informatiza 2tion ,improv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make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omote electronic commerce ,engage in traditional industry reform.Only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China ’s traditional ur 2ban functions and construction ,promote modernized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our large and medium 2sized cities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networkization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competitive “information municipalities ”.
K eyw ords
urban informatiz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城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必须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以加速实现天津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如何面对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城市信息化水平?这是我们中国城市信息化努力的目标,也是本文试图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对国家信息化的理解
根据《国家信息“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规定,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是:在第19卷 第5期
2000年10月情 报 学 报Vol.19,№5
October ,2000
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该定义的内涵应从四个层次理解:
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还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该体系包含六大要素: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和标准。
信息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信息网络: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只有先进的国家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要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自主技术和国产装备,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的需要。
信息化人才:是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队伍,以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法规和标准:是指要建立一个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法规环境氛围,规范和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关于城市信息化涵义
城市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国家信息化的缩影,但不能完全等同于国家信息化,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具体内容。相比之下,城市信息化规模小,界定划分不明显,应该理解为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市信息化既要符合信息化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各地的特色。所以说,城市信息化,不仅指城市本身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更是指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及相关活动改造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一切领域。通过信息化提高和完善城市服务的功能,提高人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质量。
城市信息化建设应该采取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上海的“城市信息化”新思路,北京的“数字北京”工程,天津的“环渤海信息圈模式”,广州的“珠江三角洲优势”等等,都是突出本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来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建设。
概括起来,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大约涉及以下方面的具体内容:
(1)搞好城市信息化规划
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信息化规划。尤其是要编制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确定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合理配置资源。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落实方案和措施。
7245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研究
(2)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城市一级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把重点放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与应用系统工程相结合,下大力气开发利用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数字化。一方面可以将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经营信息、管理信息等各类作业系统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另一方面使上述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或知识化,最后进行数字化,以利于查询和管理。
(3)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要求,结合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具有相当规模、结构合理、高速宽带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专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采用新技术,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结构,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4)推进电子商务
发展电子商务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重点是发展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 to B),同时,稳步发展企业对消费者(B to 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还需要开展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认证体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研究。
(5)加速公共领域信息化
推进人口管理、环保科教、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是促进和保持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推进家庭信息化的有力措施,只有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才能创造广阔的信息服务消费市场,才能使城市信息化扎根在千家万户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6)促进信息化
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推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工作信息化也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城市管理要适应国际化、网络化的需要,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的要求,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其中包括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政务网络化、公开化,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
(7)强化信息化意识和人才培训
信息化是一项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大信息化的社会宣传力度,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提高人们提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信息化,支持信息化,参与信息化。
信息人才的形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原有的信息工作人员能力的自我提升,使其快速掌握现代信息知识,比如计算机操作、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另一方面是投入资金直接培训新手。同时要普及信息知识,使人们能逐渐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开发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和,形成不同层次、学科设置齐全、结构合理的信息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多门类、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制定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海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人才。
3 天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1)城市信息化的综合工程—天津信息港工程
进入九十年代,天津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从1992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13%,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7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9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这样一种好的形势,与信息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信息化为带动天津的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市在制定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时清楚地认识到,全球信息化的热潮,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从1996年6月起,天津开始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全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于年底正式启动了天津信息港工程。
天津信息港工程是天津城市信息化的综合工程。根据市批准下发的《天津信息港工程规划纲要》,到2010年,把天津建设成中国北方信息港;全国性信息中心;国内重要的信息装备与产品制造基地,使天津成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际性城市。天津信息港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确定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2119”工程,包括:建设两个网,即公共通信网和天津地区的信息交互网。启动建设11个信息应用系统和九类信息资源库,包括经济、金融、外贸、商业、税收征管、政务、城市建设、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和公众等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人才、法规以及对应于上述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建设;二是开展示范试验小区建设;三是研究开发三大关键技术;四是发展四个信息行业;五是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三年多来,天津信息港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成倍增长。目前,天津的通讯光缆干线已达到7000多公里;市区光缆到路边,到楼边;郊县到乡和各重点村,并与卫星、微波通讯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功能的基础通讯网络。天津固定电话装机260万部,移动电话110万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有线电视用户接近100万户。目前,我市初步建成了包括经济、商业、外贸、金融、城建、科技、教育、政务和公众信息等一批全市范围的信息服务系统。天津信息交互网于1999年建成开通,实现了“同城信息,本地交换”。并以交互网作为天津的网络中心,与北京、大连、青岛三个城市进行了链接,共享信息资源。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应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天津计算机的拥有量迅速增长,去年底已超过70万台,是3年前的5倍。因特网注册用户已达到8万,实际上网用户已近30万。
经过几年的建设,信息化正逐渐成为带动天津信息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持续高速发展的天津社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天津城市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天津城市信息化发展新思考
天津市作为国家的四个直辖市之一,在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中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根据天津的城市特点和区域优势,按照把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要求,天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以信息化全面整体推进为指导,以天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政务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和全市信息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天津经济全面上水平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天津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全面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实施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水平
9
245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研究
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大力建设光纤通信网,使网络朝着宽带、高速方向发展。加快农村通信网建设,以提高网络的覆盖面积和容量。努力使光纤网投向办公楼、通向住宅区,并具备连接客户的能力,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从天津信息交互网的提升和改造入手,进一步扩充并完善交互网的设备和接入功能,建设城域宽带多媒体网络,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水平。
②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
信息资源是决策和社会共享的基础资源,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细胞。天津在制定城市信息化“十五”规划时,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作为全市各行业、各部门上水平的创新点,不断促进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活化,使之成为天津有活力的经济资源之一,以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③加大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按照世界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一般规律,天津经济发展已进入从资金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的阶段,到了全面追求科技进步的年代。天津是一个老的加工工业城市,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拼总量,打消耗战,没有出路;单靠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难以为继;搞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更不是办法。唯一的选择,就是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作文章,走好通过信息化,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加快发展的路子。可以说,建设和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构筑总体宽松、服务周到的综合投资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为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天津在制定“十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三个主要方面,简称为“11430”,即一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天津信息化平台;二是大力发展第一个支柱产业—信息产业;三是全面推动四个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完成30项重点工程。通过上述工程的实施改善城市形象,强化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
④推进电子商务,增进天津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商埠,首都的门户,重要的海港、航空港,铁路枢纽,欧亚桥的起点。天津将发挥这一地理的、传统的优势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充分依托天津在环渤海、东北亚和泛太平洋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流吸引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把天津建成重要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增进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功能。最近,天津市已分别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确定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并制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框架。
根据总体框架,天津将建立天津电子商务运行中心。建立数字身份认证中心,即CA中心,建设各类支付网关。开展网上交易,搞好信息服务,进行仲裁管理,实现资金清算、支付网关开通试运行及电子支付试验。同时要重点推动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B to B),在工业、商业、外贸、乡镇企业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试点,对十大企业集团及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应用因特网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网与企业外部网,融入到国际销售服务网络中;对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天津即将建成的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不同层次应用,寻求商机、拓展市场,以求发展,进而推动流通领域信息化。
⑤依靠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改造
传统产业在天津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体地位,在今后经济发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有些传统产业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市场空间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相应变化和不断拓宽。现在关键
的问题是,一些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竞争乏力,亟需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为此,天津制订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年规划》,明确了改造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改造的项目内容和实施进度。总的目标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改造传统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造传统工艺,加快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强企业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重点是扩大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集成制造系统的推广应用。
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任何一个城市和区域的发展,都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自己纳入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这样才能找到自身的发展机遇和位置。反之,如果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将会在未来世界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天津作为直辖市,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把天津建成重要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使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信息化都市和技术都市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4 结 束 语
城市信息化是国家宏观信息化中具有示范性和前瞻性的探索模式,从其战略地位上看,城市信息化是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全球范围看,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全球性城市和世界城市体系的产生,使城市的内部功能从集聚化走向分散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从圈层式走向网络化。面对这些深刻的演变现象,我们不能不认识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给天津市跻身于国际大都市行列带来极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任重道远的严峻挑战。但是,天津有志于成为真正具有高竞争力的信息大都市,从而得心应手地参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
参考文献
1 吕新奎1推进城市信息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1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20002 陈良宇1抓住机遇,积极探索,高起点推进上海城市信息化1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20003 邓寿鹏1全球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1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2000
4 邬锦雯1信息化的框架与中国城市信息化1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2000
5 杨永文1信息时代城市结构变迁的思考121世纪城市发展,1999
6 Sassen ,S.The global Cities :London ,New Y ork ,Tokyo.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责任编辑 芮国章)
1345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