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约瑟夫问题在我的另一日志里讲的很清楚,有序表合并算法也很简单,这里不多说,呵呵
4爱立信
老实说爱立信的笔试题目最诡异,技术面试也诡异-_-!
(1)下面程序运行结果是什么:
#include "stdio.h"
class test
{
public:
test(){}
void hello(){ printf("hello\
");}
};
void main()
{
test* p=new test();
p=NULL;
p->hello();
}
事实是输出了hello,虽然在调用p->hello();之前已经给p赋值为NULL了(即0值),但是p依然可以调用test类的函数。我对此的解释是只要是test类的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放在不同的存储区(事实上也是如此),只要是test类型的指针就能调用test的成员函数,前提是函数里没有涉及到成员变量。比如下面的代码编译无误但运行会报错:
#include "stdio.h"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i;
public:
test(){i=1;}
void hello(){printf("%d\
进制的数先转换为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b进制的数
int fun_A_to_B(int xa, int a, int b)
{
int power=1;
int x10=0;//用来存储十进制数
int xb=0;
while (xa)
{
x10+=(xa%10)*power;
power*=a;
xa/=10;
}
//接下来将十进制的x10转为b进制xb
power=1;
while (x10)
{
xb+=(x10%b)*power;
power*=10;
x10/=b;
}
return xb;
、欧几里德算法和扩展欧几里德算法
欧几里德算法
欧几里德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用于计算两个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其计算原理依赖于下面的定理:
定理:(a,b) = (b,a mod b)
证明:a可以表示成a = kb + r,则r = a mod b
假设d是a,b的一个公约数,则有
d|a, d|b,而r = a - kb,因此d|r
因此d是(b,a mod b)的公约数
假设d 是(b,a mod b)的公约数,则
d | b , d |r ,但是a = kb +r
因此d也是(a,b)的公约数
因此(a,b)和(b,a mod b)的公约数是一样的,其最大公约数也必然相等,得证
欧几里德算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做的,其算法用C++语言描述为:
void swap(int & a, int & b)
{
int c = a;
a = b;
b = c;
}
int (int a,int b)
{
if(0 == a )
{
return b;
}
if( 0 == b)
{
return a;
}
if(a > b)
{
swap(a,b);
}
int c;
for(c = a % b ; c > 0 ; c = a % b)
{
a = b;
b = c;
}
return b;
}
2、Stein算法
欧几里德算法是计算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传统算法,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只有在大素数时才会显现出来。
考虑现在的硬件平台,一般整数最多也就是位,对于这样的整数,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模是很简单的。对于字长为32位的平台,计算两个不超过32位的整数的模,只需要一个指令周期,而计算位以下的整数模,也不过几个周期而已。但是对于更大的素数,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不得不由用户来设计,为了计算两个超过位的整数的模,用户也许不得不采用类似于多位数除法手算过程中的试商法,这个过程不但复杂,而且消耗了很多CPU时间。对于现代密码算法,要求计算128位以上的素数的情况比比皆是,设计这样的程序迫切希望能够抛弃除法和取模。
Stein算法由J. Stein 1961年提出,这个方法也是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欧几里德算法 算法不同的是,Stein算法只有整数的移位和加减法,这对于程序设计者是一个福音。
为了说明Stein算法的正确性,首先必须注意到以下结论:
(a,a) = a,也就是一个数和他自身的公约数是其自身
(ka,kb) = k (a,b),也就是最大公约数运算和倍乘
运算可以交换,特殊的,当k=2时,说明两个偶数的最大公约数必然能被2整除
C++/java 实现
// c++/java stein 算法
int (int a,int b){
if(ab{
int temp = a;
a = b;
b=temp;
}
if(0==b)//the base case
return a;
if(a%2==0 && b%2 ==0)//a and b are even
return 2*(a/2,b/2);
if ( a%2 == 0)// only a is even
return (a/2,b);
if ( b%2==0 )// only b is even
return (a,b/2);
return ((a+b)/2,(a-b)/2);// a and b are odd
}
另外:两个数x,y的最小公倍数等于x*y/(x,y)
(转)C++的const和static关键字
305444126 发表于2009年06月04日 15:18 阅读(loading...) 评论(0)
分类: 计算机学习 举报
用好const关键字, 可以使你的C++程序更加健壮
用好static关键字, 可以使你的C++程序更加高效
今天详细研究了下const和static的用法, 查了不少资料, 贴在下面, 如有不足, 还望高手们不吝赐教:)
const使用详解
出自:康建东
一 const基础
如果const关键字不涉及到指针,我们很好理解,下面是涉及到指针的情况:
int b = 500;
const int* a = &b; [1]
int const *a = &b; [2]
int* const a = &b; [3]
const int* const a = &b; [4]
如果你能区分出上述四种情况,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参考《Effective c++》Item21上的做法,如果const位于星号的左侧,则const就是用来修饰指针所指向的变量,即指针指向为常量;如果const位于星号的右侧,const就是修饰指针本身,即指针本身是常量。因此,[1]和[2]的情况相同,都是指针所指向的内容为常量(const放在变量声明符的位置无关),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对内容进行更改操作,如不能*a = 3 ;[3]为指针本身是常量,而指针所指向的内容不是常量,这种情况下不能对指针本身进行更改操作,如a++是错误的;[4]为指针本身和指向的内容均为常量。
另外const 的一些强大的功能在于它在函数声明中的应用。在一个函数声明中,const 可以修饰函数的返回值,或某个参数;对于成员函数,还可以修饰是整个函数。有如下几种情况,以下会逐渐的说明用法:
A& operator=(const A& a);
void fun0(const A* a );
void fun1( ) const; // fun1( ) 为类成员函数
const A fun2( );
二 const的初始化
先看一下const变量初始化的情况
1) 非指针const常量初始化的情况:
A b;
const A a = b;
2) 指针(引用)const常量初始化的情况:
A* d = new A();
const A* c = d;
或者:const A* c = new A();
引用:
A f;
const A& e = f; // 这样作e只能访问声明为const的函数,而不能访问一般的成员函数;
三 作为参数和返回值的const修饰符
其实
,不论是参数还是返回值,道理都是一样的,参数传入时候和函数返回的时候,初始化const变量
1 修饰参数的const,如 void fun0(const A* a ); void fun1(const A& a);
调用函数的时候,用相应的变量初始化const常量,则在函数体中,按照const所修饰的部分进行常量化,如形参为const A* a,则不能对传递进来的指针的内容进行改变,保护了原指针所指向的内容;如形参为const A& a,则不能对传递进来的引用对象进行改变,保护了原对象的属性。
[注意]:参数const通常用于参数为指针或引用的情况;
2 修饰返回值的const,如const A fun2( ); const A* fun3( );
这样声明了返回值后,const按照"修饰原则"进行修饰,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const Rational operator*(const Rational& lhs, const Rational& rhs)
{
return Rational(lhs.numerator() * rhs.numerator(),
lhs.denominator() * rhs.denominator());
}
返回值用const修饰可以防止允许这样的操作发生:
Rational a,b;
Radional c;
(a*b) = c;
一般用const修饰返回值为对象本身(非引用和指针)的情况多用于二目操作符重载函数并产生新对象的时候。
[总结] 一般情况下,函数的返回值为某个对象时,如果将其声明为const时,多用于操作符的重载。通常,不建议用const修饰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为某个对象或对某个对象引用的情况。
原因如下:
如果返回值为某个对象为const(const A test = A 实例)或某个对象的引用为const(const A& test = A实例) ,则返回值具有const属性,则返回实例只能访问类A中的公有(保护)数据成员和const成员函数,并且不允许对其进行赋值操作,这在一般情况下很少用到。
四 类成员函数中const的使用
一般放在函数体后,形如:void fun() const;
如果一个成员函数的不会修改数据成员,那么最好将其声明为const,因为const成员函数中不允许对数据成员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编译器将报错,这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健壮性。
五 使用const的一些建议
1 要大胆的使用const,这将给你带来无尽的益处,但前提是你必须搞清楚原委;
2 要避免最一般的赋值操作错误,如将const变量赋值,具体可见思考题;
3 在参数中使用const应该使用引用或指针,而不是一般的对象实例,原因同上;
4 const在成员函数中的三种用法(参数、返回值、函数)要很好的使用;
5 不要轻易的将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定为const;
6 除了重载操作符外一般不要将返回值类型定为对某个对象的const引用;
static关键字
static关键字是C, C++中都存在的关键字, 它主要有三种使用方式, 其中前两种只指在C语言中使用, 第三种在C++中使用(C,C++中具体细微操作不尽相同, 本文以C++为准).
(1)
局部静态变量
(2)外部静态变量/函数
(3)静态数据成员/成员函数
下面就这三种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分别说明
一、局部静态变量
在C/C++中, 局部变量按照存储形式可分为三种auto, static, register
(谭浩强, 第174-175页)与auto类型(普通)局部变量相比, static局部变量有三点不同
1. 存储空间分配不同
auto类型分配在栈上, 属于动态存储类别, 占动态存储区空间, 函数调用结束后自动释放, 而static分配在静态存储区, 在程序整个运行期间都不释放. 两者之间的作用域相同, 但生存期不同.
2. static局部变量在所处模块在初次运行时进行初始化工作, 且只操作一次
3. 对于局部静态变量, 如果不赋初值, 编译期会自动赋初值0或空字符, 而auto类型的初值是不确定的. (对于C++中的class对象例外, class的对象实例如果不初始化, 则会自动调用默认构造函数, 不管是否是static类型)
特点: static局部变量的”记忆性”与生存期的”全局性”
所谓”记忆性”是指在两次函数调用时, 在第二次调用进入时, 能保持第一次调用退出时的值.
示例程序一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taticLocalVar()
{
static int a = 0; // 运行期时初始化一次, 下次再调用时, 不进行初始化工作
cout<<"%u.%u.%u.%u
⑦, 静态存储区的内容是192.168.168.168. 当再调度到A执行时, 从⑥继续执行, 由于strBuff的全局唯一性, 内容已经被B线程冲掉, 此时返回的将是192.168.168.168字符串, 不再是10.10.9.11字符串.
二、外部静态变量/函数
在C中static有了第二种含义:用来表示不能被其它文件访问的全局变量和函数。, 但为了全局变量/函数的作用域, 函数或变量前加static使得函数成为静态函数。但此处“static”的含义不是指存储方式,而是指对函数的作用域仅局限于本文件(所以又称内部函数)。注意此时, 对于外部(全局)变量, 不论是否有static, 它的存储区域都是在静态存储区, 生存期都是全局的. 此时的static只是起作用域作用, 限定作用域在本模块(文件)内部.
使用内部函数的好处是:不同的人编写不同的函数时,不用担心自己定义的函数,是否会与其它文件中的函数同名。
示例程序三:
//file1.cpp
static int varA;
int varB;
extern void funA()
{
……
}
static void funB()
{
……
}
//file2.cpp
extern int varB; // 使用file1.cpp中定义的全局变量
extern int varA; // 错误! varA是static类型, 无法在其他文件中使用
extern vod funA(); // 使用file1.cpp中定义的函数
extern void funB(); // 错误! 无法使用file1.cpp文件中static函数
三、静态数据成员/成员函数(C++特有)
C++重用了这个关键字,并赋予它与前面不同的第三种含义:表示属于一个类而不是属于此类的任何特定对象的变量和函数. 这是与普通成员函数的最大区别, 也是其应用所在, 比如在对某一个类的对象进行计数时, 计数生成多少个类的实例, 就可以用到静态数据成员. 在这里面, static既不是限定作用域的, 也不是扩展生存期的作用, 而是指示变量/函数在此类中的唯一性. 这也是”属于一个类而不是属于此类的任何特定对象的变量和函数”的含义. 因为它是对整个类来说是唯一的, 因此不可能属于某一个实例对象的. (针对静态数据成员而言, 成员函数不管是否是static, 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副本, 普通成员函数调用时, 需要传入this指针, static成员函数调用时, 没有this指针. )
请看示例程序四((影印版)第59页)class EnemyTarget {
public:
EnemyTarget() { ++numTargets; }
EnemyTarget(const EnemyTarget&) { ++numTargets; }
~EnemyTarget() { --numTargets; }
static size_t numberOfTargets() { return numTargets; }
bool destroy(); // returns success of attempt to destroy EnemyTarget object
private:
static size_t numTargets; // object counter
};
// class statics must be defined outside the class;
// initialization is to 0 by default
size_t EnemyTarget::numTargets;
在这个例子中, 静态数据成员numTargets就是用来计数产生的对象
象个数的.
另外, 在设计类的多线程操作时, 由于POSIX库下的线程函数pthread_create()要求是全局的, 普通成员函数无法直接做为线程函数, 可以考虑用Static成员函数做线程函数.
C++内存的两小问题???
彭海 发表于2009年05月21日 16:14 阅读(86) 评论(4)
分类: 计算机学习 举报
1. 文本常量区中的两个常量值如果相等,编译器会只保留一个副本(这是一种优化机制)
const char* a="abcd";
const char* b="abcd";
那么这时&a和&b是相等的,他们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
2. 一个程序分配几个栈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一个作用域分配一个栈,这样的话在此域中申请的变量将先进后出的方式释放。但是后来仔细想想,整个程序分配一个栈也能满足要求。但是在VC上测试一下,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include void f()
{
int i;
int j;
printf("&i=%d &j=%d\
std;
const int N=8;
const int M=3;
static int a[N]={0,1,2,3,4,5,6,7};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LNode *next;
}*List;
int CreateList(List& L,int *a, int n)
{ //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
if(n<=0)return 0;
L=(LNode*)malloc(sizeof(LNode));//头结点不存储任何数据
L->next=L;
LNode *p,*q;
p=L;
for (int i=0;i{q=(LNode*)malloc(sizeof(LNode));
q->data=a[i];
q->next=L; //指向头结点
p->next=q;
p=q;
}
return 1;
}
void DestroyList(List& L)
{
LNode *q;
while ( L->next != L)//每次释放第一节点,就是头结点后面的那个节点
{
q=L->next;
L->next=q->next;
delete q;
}
}
void OutputList(List& L)
{
if (L->next==L)
return;
LNode* p = L->next;
while(p != L)
{
printf("%d\
t;
printf("%d
态和虚函数机制的哦!!
这种情况我们叫覆盖(override)!覆盖指的是派生类的虚拟函数覆盖了基类的同名且参数相同的函数!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种覆盖,要满足两个条件
(a)有virtual关键字,在基类中函数声明的时候加上就可以了
(b)基类CB中的函数和派生类CD中的函数要一模一样,什么叫一模一样,函数名,参数,返回类型三个条件。
有人可能会对(b)中的说法质疑,说返回类型也要一样??
是,覆盖的话必须一样,我试了试,如果在基类中,把f的声明改成virtual int f(int),编译出错了
error C2555: 'CD::f' : overriding virtual function differs from 'CB::f' only by return type or calling convention
所以,覆盖的话,必须要满足上述的(a)(b)条件
那么如果基类CB中的函数f有关键字virtual ,但是参数和派生类CD中的函数f参数不一样呢,
实例三: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class CB
{
public:
virtual void f(int)
{
cout << "CB::f(int)" << endl;
}
}
;
class CD : public CB
{
public:
void f(int,int)
{
cout << "CD::f(int,int)" << endl;
}
void test()
{
f(1);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return 0;
}
编译出错了,
error C2660: 'f' : function does not take 1 parameters
咦??好面熟的错??对,和实例一中的情况一样哦,结论也是基类中的函数被隐藏了。
通过上面三个例子,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如果基类中的函数和派生类中的两个名字一样的函数f
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a)在基类中函数声明的时候有virtual关键字
(b)基类CB中的函数和派生类CD中的函数一模一样,函数名,参数,返回类型都一样。
那么这就是叫做覆盖(override),这也就是虚函数,多态的性质
那么其他的情况呢??只要名字一样,不满足上面覆盖的条件,就是隐藏了。
下面我要讲最关键的地方了,好多人认为,基类CB中的f(int)会继承下来和CD中的f(int,int)在派生类CD中构成重载,就像实例一中想像的那样。
对吗?我们先看重载的定义
重载(overload):
必须在一个域中,函数名称相同但是函数参数不同,重载的作用就是同一个函数有不同的行为,因此不是在一个域中的函数是无法构成重载的,这个是重载的重要特征
必须在一个域中,而继承明显是在两个类中了哦,所以上面的想法是不成立的,我们测试的结构也是这样,派生类中的f(int,int)把基类中的f(int)隐藏了
所以,相同的函数名的函数,在基类和派生类中的关系只能是覆盖或者隐藏。
在文章中
,我把重载和覆盖的定义都给了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给隐藏的定义,在最后,我把他给出来,这段话是网上google来的,比较长,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在派生类域中,看不到基类中的那个同名函数了,或者说,是并没有继承下来给你用,呵呵,如实例一 那样。
隐藏(hide):
指的是派生类的成员函数隐藏了基类函数的成员函数.隐藏一词可以这么理解:在调用一个类的成员函数的时候,编译器会沿着类的继承链逐级的向上查找函数的定义,如果找到了那么就停止查找了,所以如果一个派生类和一个基类都有同一个同名(暂且不论参数是否相同)的函数,而编译器最终选择了在派生类中的函数,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派生类的成员函数"隐藏"了基类的成员函数,也就是说它阻止了编译器继续向上查找函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