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45:09
文档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基本技能的训能1.降低计算的繁难,加强基础的口算训练口算训练中需关注训练的频度,每日5分钟;关注学生参训面,多采用听算的形式,人人参与;注重责任的落实,实行同桌实时批改,即时反馈;教师注意时间及准确度的记录,并每隔一段时间把训练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体验到坚持训练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日日训练中,逐步提升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2.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并提升运用的自觉性。简便计算
推荐度:
导读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基本技能的训能1.降低计算的繁难,加强基础的口算训练口算训练中需关注训练的频度,每日5分钟;关注学生参训面,多采用听算的形式,人人参与;注重责任的落实,实行同桌实时批改,即时反馈;教师注意时间及准确度的记录,并每隔一段时间把训练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体验到坚持训练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日日训练中,逐步提升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2.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并提升运用的自觉性。简便计算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基本技能的训能

 1. 降低计算的繁难,加强基础的口算训练

口算训练中需关注训练的频度,每日5分钟;关注学生参训面,多采用听算的形式,人人参与;注重责任的落实,实行同桌实时批改,即时反馈;教师注意时间及准确度的记录,并每隔一段时间把训练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体验到坚持训练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日日训练中,逐步提升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并提升运用的自觉性。

简便计算“2.5×(1.9+1.9+1.9+1.9)”,此题能否简便计算关键在于能不能把“1.9+1.9+1.9+1.9”转换成1.9×4,这里运用的是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说明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含糊的,没有形成“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转换成简便的乘法计算的自觉性。这本应是在二年级就应有意识地训练形成的能力。

3.加强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关注孩子思维的真实

关注思维的真实,拒绝因表面的顺畅祥和,而造就学生问题的真正沉入。课堂的顺畅如“芝麻”,学生的问题如“西瓜”,而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包括公开课,还有不少教师喜欢干“拣芝麻丢西瓜”之事。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错误回答被老师无声无息地舍弃;我们也常听到老师关切地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的一句话就是:“黑板上有提示,同学们可以跟着黑板上的提示来说想法!”课的推进总是顺利的,学生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地丢弃中、正确答案的指引中沉没。于是,学生有的只是“依葫芦画瓢”的中规中矩,而真正学习的热情、思维的热度都淡却。长期此往,学会了无条件地接受,而遗失了思维碰撞、交接的能力。一旦题型出新,习惯束手无策。

填空“6.小明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将一个直径是4厘 米的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如图),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此题的得分率仅为58.3%。此题出处在五下“认识圆”单元中的例8。依照例题,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圆的面积的探究过程,知道长方形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宽为圆的半径,再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此题考核的正是这探究过程中的一段,理应人人都熟悉,得分率却为58.3%,我想如果把这题换为“请写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的得分率一定很高。这是为什么?这只能说明探究过程中缺失学生主体性参与,师与生都习惯关注最终的结果“计算公式”,习惯在练习中不断地套用公式去计算面积。而这其中的数学化的过程被淡化。

课堂的中学生的问题才是课堂的“西瓜”。我们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因服务于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将旧知进行拓展,合理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在学生的问题处创设碰撞、交流、争锋相对自由氛围,让他们可以从容地将自己的认知理顺,才是我们数学教的支点所在。正如目前流行的“先学后教”,人称有两种形式,一种被当作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特别看重解题训练,甚至操练;另一种是为了克服教学方式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普遍现象,强调的“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集中解决存在的问题”(江山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后一种的课堂,有着精神的愉悦、师生的欢笑,能体验到人类思维的伟大,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幸福。

4.练习求“精”求“变”,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

数学学习不在于记忆。当然,据一学者调研显示,我们的孩子在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记忆来学好数学的。我想,随着题型的灵活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将不复存在。在数学的练习中要避免背诵、抄写、模仿等形式的存在,体现题型的变化,特别每一个新知后的练习中有意地渗入“异质”题的存在,避免学生在学习某一段知识惯性地运用某一方法解决,不自觉中养成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加强新旧知的比较、沟通,促进新知运用的灵活性的提升。

选择题“3.大长方形表示3千克,下列图形中,表示千克的是(      )。①     ②     ③ ”,此题的得分率为55.7%,学生对选项③难以割舍。这题应是学生平日练习中常见常练又常错的题。学生对于分数的数值的意义和分率的意义混淆不清。如表示的是3千克的,那么的确是应选③,但这里要求表示的千克,那么我们就得考虑分的总量具体是多少。建议教学时可以将此两种类型设制成题组练习,供学生反复揣摩。

5.加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关注“主体”角色体验

个人认为,是我们的数学学习远未成为这些“学习主体”的主体自觉意识。(试看: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绝处逢生,哪个不是在调动学生这位“学习主体”的主体性做足了文章?杜郎口中学为了逼“学习主体”的自主式学习,曾采用过“矫枉必过正”的“0+45分钟”模式。)最近听说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同行为自己女儿的数学费过很多脑筋。在高二的暑假,她请了本市一流的教师给女儿补课,发现没有效果后她不得不放弃了。同时决定放弃的是高三的夜自休时间。每一个夜自休,女儿独自在家做作业,不懂的题“百度”查询,理清解题的每一环节。几个月后,女儿的数学成绩由班级下游跃居上游。“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离我们实际多远?课堂需要删繁就简,减去教师的独舞,留足课堂时间、思维空间让“学习的主体”真正体验“主体式学习”。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中独自打拼、相互取经,让学生的浮燥之气在挫折中经受磨砺;教师循着学生的脚印前行,扶助在学生困顿点,欣喜于学生的进步处,点化于学生的认知盲点,难于学生的忘形时。

6.关注数学知识考查方式的变化

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测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解答要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题型更关注思维本质、学习的过程,开放性的题目会增加,对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提升。教学上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儿童思维最近发展区的研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一题多解、多种思路解题的训练,促进学生养成爱思考、追求个性、勇于创新的习惯,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强化审题能力的训练。

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前进的重要基石之一。我们发现,在平日的课堂中,不少教师到了中高年级还乐当学生的开路先锋,替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每一处的障碍,至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独力思考能力的发展机会缺失,造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弱化。建议从一年级教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先让学生手指着试读,在学生试读遇挫后再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义,放手让孩子尝试,包括试误。禁止把每一题细拆成一小问一小问地去引导,养成学生“抄写”习惯,抄写同桌,“抄写”同伴交流中的答案,“抄写”教师最后反复的答案。作业练习中要责任下放到学生个体,多运用同桌互批的形式,及时了解每一位个体所存在的问题。

审题能力的训练可以有“留白式”、“题组式”、“陷井式”、“限时式”等多种。 “留白式”即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经历错误后醒悟,从而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题组式”是教师将相近相似的题集中起来,让学生斟酌、比对,从而提升此类题的鉴别能力;“陷井式”是指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故意设计陷井,让学生“落井”后提升审题意识。最著名的案例是华应龙的“审题”(如果你看完了7道题,只要完成第1题)。 “限时法”是天津特级教师徐长青提出的一种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题,时间过后题目消失,让学生交流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点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速读”训练,这种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高效的状态。方法很多,贵在教师要有这方面的训练意识。

2.严格控制作业“量”。

严重控作业“量”,为的更多的关注优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平日不断重复练习所造就的惯性思维的后果;还有不少试卷中出现抄错、漏做等低级的错误。诚如多位老师在阅卷后感慨:“大凡正确率高的卷子书写美观、整洁”。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这些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大方面。

提升作业的“质”,关注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最近一个活动中出了一题,让6个班的学生分别选择表示“1元、1角、1分”的小正方形表示出0.5元,结果差异悬殊。优秀的班级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低的班级正确率只能是百分之四十多。我们的练习题要转向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考量,促进理解,而非记忆。

3.关注外在的世界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数学从生活中抽象而来,最终还要引导学生应用于生活,用实践经历来提升数学本质意义的理解,修正数学观念上的偏差。

填空题“蛟龙号深海探测器最大下潜深度约为7(   )。”学生的正确率为51.9%,不少阅卷老师的分析为“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的确,学生对这条新闻没有时间关注,但这并不是足够的理由。试想,长度单位中“毫米、厘米、分米、米”还有谁比“千米”更合适?学生可以不了解新闻,但不可以没有这个数感。

1、会教的老师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会教的教师则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会教的老师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不会教的老师喜欢自己滔滔不绝。 

3、会教的老师重视问题的思维价值,不会教的老师追求学生的脱口而出。

4、会教的老师教方法,教习惯;不会教的老师教知识,教答案。

5、会教的老师课堂上关注后进生,课后个别辅导;不会教的只满足于大堂讲,谁会谁不会心里完全没底。

6、会教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知识,而且重视学生书写、表达等方面的习惯养成;不会教的只管学生的答案对还是不对。

7、会教的老师对学生说;这道题是有点难度,不要焦急,把题目再仔细读读,还不会的话,咱们再一块儿来研究研究;不会教的老师对学生说:怎么这么笨呀,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文档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

小学毕业年级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质量分析(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基本技能的训能1.降低计算的繁难,加强基础的口算训练口算训练中需关注训练的频度,每日5分钟;关注学生参训面,多采用听算的形式,人人参与;注重责任的落实,实行同桌实时批改,即时反馈;教师注意时间及准确度的记录,并每隔一段时间把训练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体验到坚持训练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日日训练中,逐步提升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2.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并提升运用的自觉性。简便计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