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滑轮》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45:45
文档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教学难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教具:滑轮、绳子、铁架台、课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推荐度:
导读《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教学难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教具:滑轮、绳子、铁架台、课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

教具:滑轮、绳子、铁架台、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知识链接】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杠杆的知识。谁能举出两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谈话: 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看图,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

  分析用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

  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

  【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

  三、滑轮组

  , (其中——绳子的段数,——物重 ,——物体移动的距离,——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

 (设计意图:仔细阅读课本、观察课件图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归纳得出结论。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一、说出你的疑惑:

二、小组解惑: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答疑解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1、下列关于杠杆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臂的长短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而与力的方向无关   

B、杠杆不一定都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不在杠杆上;

D、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巩固新知)

布置作业:见丛书

板书设计:

(一)滑轮:

(二)滑轮的种类

(三)滑轮作用:

1、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四)滑轮实质: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

2、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五)滑轮的应用

教学反思:   

 1,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层层追问,使结论自然呈现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分析得出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及滑轮重,得出拉力F= ,此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如果有3段绳子承担滑轮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学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的表达式,继续追问到:"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达式会是什么样呢 "通过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文档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教学难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教具:滑轮、绳子、铁架台、课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