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45:33
文档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捶击(chuí)闸口(zhá)蛮横(hènɡ)挑拨离间(jiān)B.抉择(jué)龟裂(ɡuī)掺入(chān)出类拔萃(cuì)C.(tú)阻碍(ài)署名(shǔ)瞬息万变(shùn)D.毁灭(huǐ)堕落(zhuì)蘸到(jiàn)气势磅礴(pán
推荐度:
导读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捶击(chuí)闸口(zhá)蛮横(hènɡ)挑拨离间(jiān)B.抉择(jué)龟裂(ɡuī)掺入(chān)出类拔萃(cuì)C.(tú)阻碍(ài)署名(shǔ)瞬息万变(shùn)D.毁灭(huǐ)堕落(zhuì)蘸到(jiàn)气势磅礴(pán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捶击(chuí)   闸口(zhá)   蛮横(hènɡ)    挑拨离间(jiān)

B.抉择(jué)    龟裂(ɡuī)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ì)

C.(tú)     阻碍(ài)    署名(shǔ)     瞬息万变(shùn)

D.毁灭(huǐ)    堕落(zhuì)  蘸到(jiàn)     气势磅礴(pánɡ)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         馈赠,是我们融入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和责任,        和发展传统文化,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A.培育    丰厚    传递 .孕育    丰厚    传承

C.孕育    丰富    传递 .培育    丰富    传承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0米,当之无愧地坐上了长江以北地区第一高楼。②同时,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四大高楼和全球第高楼。③正因如此,这座摩天大楼闻名遐迩。④它的建成,无论是对于天津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对外的形象,都有重大意义。

A.第①句 .第②句 .第③句 .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 ①  五柳先生传①  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②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③  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A.①《  》    ②。    ③, .①“  ”   ②?    ③,

C.①《  》    ②?    ③、 .①“  ”   ②。    ③、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好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

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米,安全视距50米。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米,还没有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问题。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载到每一辆车上。”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无人驾驶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文/郑依妮,有改动)

7.下面对本文概括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说明无人驾驶汽车光明的前景,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说明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加点词“所有”是范围上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③段说明大数据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聪明。

D.第④段说明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况,体现了本文总分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

8.下面有关第②段画线部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列数字、分类别的方法,突出说明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远超人类驾驶。

B.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减少人为失误。

C.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

D.运用列数字、作诠释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9.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这已经形成一个共识。

B.10多年后,75%的家庭汽车一定被无人驾驶汽车代替。

C.安全性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

D.无人驾驶汽车根本就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

阅读《让人喜爱的小蒜》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让人喜爱的小蒜

段吉雄

①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青春的阳光跳跃着,把整个季节都带入到它的节奏里。那丝嫩芽也不例外,脚下颀长的根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勇气,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倒是颜色雪白,对着阳光,能看清楚里面纹路细腻的经络。

②小蒜,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了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

③春雨旺盛的时候,小蒜狭窄的叶子上站着几粒细小的露珠,乘着微风在逼仄的叶缝间荡来荡去。尽管露珠细小,但太阳依然在上面闪转腾挪,洒脱的姿势像是在大海上召开盛大的舞会。

④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有大人,也有小孩。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山林里多石头,小蒜从石林、树根的鳞缝里蜿蜒生长,要想挖到深藏于地缝的蒜瓣,不借助工具是不会成功的。田埂上的就好挖多了,但也要创开层层土壤。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创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白绿相间的蒜叶,晶莹透彻的蒜瓣,还有略显褐色的根须。看着我手里采断的绿色蒜叶,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

⑤和大蒜上有数十个蒜瓣抱团不同,小蒜多为独蒜,形状也多不规则,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撒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

⑥喝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细叶上,花蕊中,有一滴滴露珠荡漾着。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9日有删改)

10.本文题目是《让人喜爱的小蒜》,请结合全文概括小蒜“让人喜爱”的原因。

11.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描写得生动而传神,请分析其表达特点。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⑤段用大量笔墨描写了餐桌上的小蒜,可见小蒜是作者和当地老百姓日常最喜欢的美食,这也正是作者写文赞美它的原因。

B.第③段用“大海上召开盛大的舞会”描写春雨旺盛季节,小蒜叶子上的露珠在阳光下的洒脱姿态。

C.第②④段,既写了小蒜也侧面写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D.本文以“小蒜”为线索,借物抒情,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无华,透露出浓郁的生活和乡土气息。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回忆了有关小蒜的一些往事,表达了对小蒜的喜爱之情。

13.文中第③⑥段两次提到“春雨”,请分析其作用。

四、课内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C.便要还家                          要:想,想要

D.悉如外人                          悉:全,都

15.下面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渔人甚异之

C.问所从来 .处处志之

16.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B.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诣太守,说如此”中的“如此”,仅指渔人发现桃花源一事。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五、句子默写

17.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诗经·秦风》)

(2)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___,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3)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1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20.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七、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共创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材料二)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

(材料三)

据预测,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四)

某班同学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
7.9%24.2%59.2%8.7%
21.上面四则材料与说明“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危害”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

2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不实行低碳生活的危害。

八、名著阅读

23.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文段
①《_____》

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
《朝花夕拾》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②_______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_____》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便用大颚尖挠挠脚掌,用爪子蘸点唾沫擦擦额头和眼睛,然后便用爪子抓住网纱或躺在沙地上,做沉思状,悠然自得地在消食。

《红星照耀中国》此外,④_______生活,便和红军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甚至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却依然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的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

24.谢廖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与主人公是什么关系?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请你结合作品分析。

九、作文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果有多香甜,成功的路就有多漫长。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前行,什么才能为你蓄积力量?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执着;是不畏辛苦、孜孜不倦的刻苦勤奋;是不惧困难、迎接挑战的自信顽强……

请以“          为成功蓄力”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C

【详解】

A.挑拨离间(jiān)——(jiàn);

B.龟裂(ɡuī)——(jūn);

D.堕落(zhuì)——(duò),蘸到(jiàn)——(zhàn);

故选C。

2.B

【详解】

第一空,“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养教育。“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语境是说我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应选“孕育”;

第二空,“丰厚”,多而厚实;丰富;数量多,价值高。“丰富”,是指种类多或者数量大。语境修饰“馈赠”,不仅指数量,还指厚度,应选“丰厚”;

第三空,“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应当先继承下来,再去向下一代传授,应选“传承”。

故选B。

3.A

【详解】

A.搭配不当,“坐上了……高楼”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坐上了”修改为“成为了”。故选A。

4.C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五柳先生传”是一本书,所以①处应用书名号;由“这是何苦来呢”可知,这是问句,所以②处用问号;由“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后面接“交互阐明”可知,④处是句中小停顿,所以应用顿号。

故选C。

5.好的配偶

6.D

【详解】

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好逑:好的配偶。

2.D.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

7.D

8.C

9.C

【分析】

7.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文章第一段说明无人驾驶汽车光明的前景,这是结果;第二到第五段分别说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优势,其安全性高,学习能力强,结构简单,这是原因。所以,文章运用了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D错误,故选D。

8.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第二段“1.2秒”“40米”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第二段划线句子可知,文章从反应到制动的时间、制动距离、安全视距三个方面,把驾驶员和计算机进行对比,可判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第二段“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可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故选C。

9.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第一段“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可知,这只是个人观点,不是共识,A错误;

B.结合第一段“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可知,这是预测,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故“10多年后,75%的家庭汽车一定被无人驾驶汽车代替”这个表达不符合文意,B错误;

D.结合第四段“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可知,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用不上刹车和油门踏板,但是没有说车上没有刹车和油门踏板,故“无人驾驶汽车根本就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的表达是不准确的,D错误;

故选C。

10.最先钻出地面;唤起人们春的记忆;小蒜可爱的形态;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带来美食的享受;倔强的精神,向上的态度和顽强的生命力等。

11.动作描写用“刨开”“提”等动词,刻画母亲拔小蒜的熟练和细心,准确传神。(或巧妙运用“雪白”“亮晶晶”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蒜可爱的样子,表达作者对小蒜的喜爱之情。以上答题选择一方面即可。)

12.AC

13.第③段,写雨后小蒜形态可爱,表达作者喜爱之情,并为下文拔小蒜做铺垫。第⑥段以几番春雨后引出众多野菜的蓬勃,与小蒜慢慢从农人身影中淡出形成对比,突出其甘于平淡,不争名逐利的品质。

【分析】

10.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文章中的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那丝嫩芽也不例外,脚下颀长的根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勇气,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小蒜,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山林里多石头,小蒜从石林、树根的鳞缝里蜿蜒生长,要想挖到深藏于地缝的蒜瓣,不借助工具是不会成功的”“小蒜多为独蒜,形状也多不规则,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等内容,从小蒜形态、生长的特点,从小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小蒜的精神品质等方面,来概括小蒜“让人喜爱”的原因即可。

11.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文章第4段中的画线句子“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创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写母亲时用“刨开”“提”等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母亲拔小蒜过程中动作的娴熟。在描写小蒜特点时,又运用“雪白”“亮晶晶”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蒜可爱的样子,表达作者对小蒜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②⑤段用大量笔墨描写了餐桌上的小蒜的目的主要是唤起人们对春天的记忆,所以,A项的“可见小蒜是作者和当地老百姓日常最喜欢的美食”的理解是错误的,同时“这也正是作者写文赞美它的原因”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文章的②④段内容,并不能表明“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向往”。故C项理解错误。据此,答案为AC。

13.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第3段写“春雨”,烘托了小蒜形态清新可爱的特点,表达作者喜爱之情,并为下文叙写“我”与母亲拔小蒜的事做铺垫。文章第6段写“春雨”交代了小蒜的生长环境——春雨过后众多野菜的蓬勃生长,而小蒜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形成对比,突出其甘于平淡,不争名逐利的品质。表达了“我”对小蒜的美好品质的讴歌和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14.C

15.B

16.C

【分析】

14.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

A.句意: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交通:交错相通;

B.句意: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儿女;

C.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通“邀”,通假字,邀请;

D.句意: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悉:全,都;

故选C。

15.

本题考查省略句的辨析。

A.句意:(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省略了主语:村中人;

B.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无省略;

C.句意: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省略了宾语:他;

D.句意:(渔人)处处都做了记号。省略了主语:渔人;

故选B。

1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如此”像这样,这里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故选C。

【点睛】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7.白露未晞 如鸣珮环 风烟望五津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禅房花木深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详解】

本题中的易错字“晞、珮、庐、禅、贱”,注意正确书写。

18.(1)曾经   (2)生气、发怒

19.(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0.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句意为: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尝:曾经。

②句意为:老妇人开始有些生气,愠:生气,发怒。

19.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但”:只要;“书”,写。句意为: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点睛】

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这些字)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弟子懊恼了好几天。(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21.材料四

22.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平面和水温升高的同时会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详解】

1.本题考查材料知识的辨别。

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有“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材料二中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材料三中有“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这些都是在讲述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危害。分析材料四的图表可知,材料四只是某班同学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与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危害无关。

故填材料四。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有“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由此可说明:二氧化碳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材料二中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可说明:二氧化碳排放还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海平面升高;材料三中有“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可说明:水温升高会导致蓝藻过度繁衍,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据此概括即可。

23.《傅雷家书》 阿长 《昆虫记》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根据“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可知该文段选自《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2)根据《朝花夕拾》《山海经》等提示,可知问及《山海经》的是“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年幼的鲁迅与奇书《山海经》的相遇,和他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感情逐渐变化加深的故事。

(3)根据“吃饱喝足之后,大家便用大颚尖挠挠脚掌……”,采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绘昆虫的生活,可见出自《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4)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他所有的却依然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的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可知该人物是“”。《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4.谢廖沙是保尔的朋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谢廖沙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展现出高昂的热情;作为一名红军战士。谢廖沙与敌军顽强抗争,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谢廖沙上战场与波兰白军战斗,最终被流弹击中而死,具有不畏牺牲的精神。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谢廖沙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中主角保尔·柯察金童年时的朋友,当初保尔被赶出学校的事件也有他的参与。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在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廖沙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可是理想具有改变人的力量!理想让他马上成长起来,理想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理想让他从一个平凡的男孩逐渐走向一个伟大的战士!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具有高尚的热情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后来在战场上与波兰白军战斗,被流弹击中身亡。

25.例文

勤奋,为成功蓄力

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毁于嬉。”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舟。

勤能补拙。传说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即使天资再差,只要勤奋,就有可能能成功。

勤出成果。明代历史学家谈迁,29岁时开始著作《国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参考书,只好四处求人,借书来抄。一次,为了看点儿资料,带着干粮,冒雨走了100多里路。他奋斗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国榷》这部500万字的重要史书。这时他已56岁了。不幸的是,这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谈迁伤心得大哭一场。不少人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谁知第二天他又重新开始写作。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花了10年光阴,终于再次把书写成了。这时他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从谈迁的事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勤奋,就能为自己所作的一切画上的句号。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勤奋的结果。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勤奋探索,勤奋实践,什么事情都一定会成功!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半命题作文要精心补题,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结合提示语可知,为成功蓄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执着”“勤奋”“顽强”“勇气”“持久的耐力”等。这些词语可以看作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也可以反面举例,做不到,没做好,就有可能失败,或者收效甚微。选择一个自己擅长写作角度的词语补全题目,然后行文。

二选材。此文适合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结合生活的实际,联系自己成功的事例,想想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执着?是勤奋?是顽强?是勇气?是自信?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进而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或者写成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阐述为成功蓄力的必备因素是什么,再论述为什么,思路明晰完整。如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更容易出彩。

文档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捶击(chuí)闸口(zhá)蛮横(hènɡ)挑拨离间(jiān)B.抉择(jué)龟裂(ɡuī)掺入(chān)出类拔萃(cuì)C.(tú)阻碍(ài)署名(shǔ)瞬息万变(shùn)D.毁灭(huǐ)堕落(zhuì)蘸到(jiàn)气势磅礴(pán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