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__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应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布鲁纳
B:施瓦布
C:卢梭
D:布莱梅尔德
E:弗莱雷
3、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是依据()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的表现形式
4、学生身心各个方面获得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这就是( )
A:可持续发展
B:全面发展
C:跨越式发展
D:超前发展
5、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__。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7、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8、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方面,下列哪一个不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
A:启蒙性
B:随机性
C:计划性
D:个别性
9、—Have you heard the latest news? —No,What____?
A:is it
B:is there
C:are they
D:are those
10、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11、所谓(),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A.教书育人
B.人格示范
C.潜移默化
D.以身作则
12、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印刷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A:《金刚经》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永乐大典》
1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__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14、儿童自个儿玩耍、尚没有玩伴意识时期的游戏称为( )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15、小刚的爸爸因为小刚在幼儿园调皮捣蛋被老师告状,而将小刚毒打一顿。小刚爸爸的行为是( )
A:侵犯小刚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
B:对小刚负责任的合法行为
C:侵犯小刚人身自由的行为
D:纯属家庭私事,别人无权过问
16、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__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1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____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8、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19、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__
A.桑代克
B.华生
C.斯纳金
D.布鲁纳
20、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__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2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2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2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二、多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说服法包括__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3、简述美育的任务。
4、简述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
5、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6、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7、接受包括的水平有。
A:接受某种价值标准
B: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
C:为某种价值标准做贡献
D:有主动接受的意愿
E:有选择地注意
8、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9、”草木皆兵”的典故说明是什么引起了人的无意注意?( )
A:需要
B:兴趣
C:情绪和精神状态
D:知识经验
1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__。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1、1938年,德国人____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12、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____
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
C:陈鹤琴
D:陶行知
13、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____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指代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4、《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及国别是。
A:莎士比亚 英国
B:安徒生 丹麦
C:格林 德国
D:略加丘 西班牙
15、教学中“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
A:由浅入深
B: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C:由易到难
D:扬长避短
16、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__
A.国家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学校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1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__。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19、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基础和前提
B: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
C:从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
D: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
E: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
20、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是( )
A:感知
B:表象
C:概念
D:命题
21、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__。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2、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