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及原料批次管理 | 文件編號: | 版本 | |
| 日 期: | |||
| 頁 數: 1 of 3 | |||
| 製 作 人: | |||
| 批 准 人: | |||
| 1.0目的 :規定產品和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的批次管理. 2.0適用範圍: 適用于公司內所有原料和產品. | |||
| 3.0 工作內容: 3.1 批次的定義. 3.1.1 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生產產品為一批. 3.1.2 當原材料發生變化時,應定義為另一批. 3.1.3 當原材料的色母or顏色發生變化時,應定義為另一批. 3.1.4 當生產設備中途發生變化時,應定義為另一批. 3.1.5 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條件有重大調整時,應定義為另一批. 3.1.6 生產過程中,當兩個工序是連續完成,中途不需要入庫後再領出生產,定義為一批. 3.1.7 當一個產品是經過注塑生產為半成品,再入庫後領出做其它加工,則定義為不同批. 3.2 入庫塑料粒子的批次管理. 3.2.1 收到塑料粒子後,倉庫根據採購單及送貨單核對實物和數量與採購單是否一致,查看 包裝是否完整. 3.2.2 貼 “物料標識卡”並按照料袋上的批號,區分本批物料的批次,把相應的批號記錄在 “物料標識卡”及 “塑膠原料入倉日報表”中. 3.2.3 申請IQC檢驗,IQC檢驗時塑膠粒子,根據 “物料標識卡”中所寫的批次,進行留樣和 隨機抽查粒子,並核對“物料標識卡”批號的正確性.且要履蓋到所有的批次,並在留 樣標籤上注明批次號,作為將來追溯塑膠粒子的依據. | |||
| 產品及原料批次管理 | 文件編號: | 版本 | |
| 日 期: | |||
| 頁 數: 2 of 3 | |||
3.2.4 倉庫根據料袋上批次號的前後順序發料,並再 “領料單”中注明所發出物料的詳細 的批次號及 “塑膠原料出倉日報表”. 3.2.5 注塑部再乾燥塑料粒子時,在 “材料乾燥表”中寫下每包原材料詳細的批次號. 3.2.6 生產過程中,填寫產品標籤時,要特別注明所使用材料的批次號.如果生產此批產品,使用不同 的批次物料,在產品標籤及<<良品入庫單>>中同時要反映出不同批次物料的批次號. 3.2.7質量部IPQC/FQC要對生產過程中的批次號進行核對,根據塑膠粒子包裝袋來確認生產過程 中的記錄及標籤上批次號的正確性,並記錄在相關的表格中 3.3 包材/零部件的批次管理. 3.3.1 收到包材(紙箱/膠袋/衬板),核對物料與採購單相符合後,根據包材批次編碼規則:紙箱批次編 號:供應商名稱漢語拼音縮寫+收貨日期(年/月/日),如:xx+200606029記錄在<<塑膠輔助材料入 倉日報表>>及<<領料單>>中,標識在 “物料卡”中. 3.3.2 IQC檢驗包材時,依據包材批次號的大小,分別檢驗,同時記錄在<<進料檢驗表>>中. 3.3.3 對於收到的零配件,按照供應商名稱縮寫+生產日期為批次號,同一批來的零配件,如果生產日 期不同,在 “物料標識卡”中分別注明批次號,再<<領料單>>與<<塑膠輔助材料入庫日報>> 和<<塑膠材料出倉日報表>>中記錄批次號. 3.3.4 IQC在進料檢驗中,針對不同的批次號分別檢驗,把結果記錄在 “進料檢驗”表中. 3.3.5 注塑部領出零配件在加工完成後,產品標籤及<<良品入庫單>>要分別注明 “零配件”及 “塑膠粒子”批次號. 3.3.6 質量部IPQC/FQC檢驗是要在相應表格上特別注明 “零配件”及 “塑膠粒子”批次號. | |||
| 產品及原料批次管理 | 文件編號: | 版本 | A0 |
| 日 期: | |||
| 頁 數: 3 of 3 | |||
3.4 注塑產品的批次管理 3.4.1 注塑生產過程完成後,填寫<<良品入庫單>>申請入庫,注明注塑產品批次號:M+年/月/日+機台 編號+班次+包裝工工號,如:M060629018A030.在產品外標籤中要特別注明每箱產品的生產24小 時制的時間段,如:8:30~9:30 or 18:30~19:30. 3.4.2 FQC在填寫< 3.4.3 二次加工的產品,根據不同加工過程分別填寫批次號,二次加工半成品注塑批次在<<領料單>> 中注明半成品批次號.如:注塑產品:M+年/月/日+機台號+生產班次;鐳射產品:L+年/月/日+操作 工編號;最後組成成產品的批次號為:A+年/月/日+LINE編號. 3.5 退回倉庫的物料批次管理. 3.5.1 退回倉庫的剩余原材料,必須再 “物料標識卡”上注明本批原材料的原始批號. 3.5.2 退回倉庫的已混好的色料/回料+原料,除在 “物料標識卡”上注明原始批號之外,還需特別注 明物料狀況.如: “混合色料”, “混合回料”等字樣,便於倉庫發料區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