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条件建设
1、有中医诊室:有中医科工作制度,有基本诊疗设备,诊室面积不低于平均诊室,
2、中医临床治疗诊室:和中医诊室集中设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配备中医诊疗设备4种以上—针灸治疗床、推拿床推拿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
基本条件建设,
3、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中成药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准备中药饮片、中成药目录、中医类固定资产设备清单)
二、中医药人才配备及培训
1、人员配备: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0%以上。
2、培训:
(1)对中医师:每年一次进行中医药培训\\。
(2)对本院西医医师、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准备培训资料、培训记录,本院西医人员、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统计数,参加培训人员统计数,计算出培训率90℅以上)
中医药人才配备及培训
(3)本院中医药人员均参加过上级中医药知识培训。
(4)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本院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配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准备本院临床医师统计数,配备了书的统计数)
◆本院中医医师《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准备本院临床医师统计数,配备了书的统计数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
1、病历检查:检查门诊、住院中医病历5份,看中医辨证施治是否合格。(准备门诊、住院病历各5份以上)
2、康复病历检查:(准备5份以上康复病历,含有中医药康复手段治疗记录)
3、门诊处方检查: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数不低于总处方数的30℅.
四、中医药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
1、县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准备工作指导记录)
2、中医药健康教育5项内容:
◆含中医药内容教育资料每年不少于4种。
◆含中医药内容音像资料不少于2种。
◆含中医药内容宣传栏每年有4次。
◆每年开展1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
◆每年至少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准备好以上5种资料备查,宣传栏要现场看得到)中医药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
3、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有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体质调养等内容(准备以下4种方案备查)
? 老年人中医保健
? 妇女中医保健方案
?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 亚健康人群中医保健方案
4、制定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准备以下3种方案备查)
?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方案
? 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方案
? 其他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5、制定含有中医药内容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预案。(在现有预案中加入中医药内容,准备好备查)
6、健康档案检查
◆(准备好20份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有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健康指导内容、实施中医保健方案措施记录。)
◆(准备好5份以上孕产妇健康档案,在检查表中记录中医知识和方法内容)中医药服务考核内容
1、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2、设备配备:配备中药饮片100种以上;中成药50种以上;有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中成药管理制度并执行;配备电针仪、TDP神灯、中医治疗包(含有针灸器具、刮痧板、火罐、艾条)等设备。(准备好药品目录和设备目录)
3、中医药人才及培训:每年接受卫生院的指导和中医药培训,有记录;有会中医的乡村医生;参加过县级培训;参加过卫生院《基本药物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有培训资料和记录;配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以中医为主的配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
门诊处方检查:检查当月5个工作日的处方,中医药处方数达30℅以上。
5、宣传:每年4次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
6、访谈:有关人员
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
以西医医为主的乡村医生
居民知晓率调查3人
中医药服务考核内容
(一)、管理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制度,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有文件、制度成册上墙。
(二)基本建设: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三)人才培训:
1.有培训计划
2.近3年内县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要有培训的登记或凭证)
(四)开展中医药服务:
1、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现场能看到)。
2、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
(检查当月的资料,要先统计好病床使用率、处方数、门诊
第6/10页
人次。)
3、有中医会诊、转诊制度和中医查房制度:
平均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
要求:事先做好统计月全院西医科室请中医会诊次数,要有记录可查,统计好临床科室数和请中医会诊科室数
4、考核访谈中医师,事先准备好有关材料。
第7/10页
太谷县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考核内容
一、人员配备:
中医药人员(含中西医结合)应占医药人员总数的70% 。
二、病床使用
病床数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病床使用率达到80%。
查阅医院统计报表及有关资料。
三、设备
专业设备,平均每病床不低于1万元;设备使用率平均达到85%以上。
四、中医门诊设置
1、中医门诊一级科室不少于10个,二级科室不少于4个。
2、有2个以上在当地有影响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五、医疗质量管理
1设立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
2、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 。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
3、门诊中医病案书写合格率达到90%。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门诊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5%。
4、平均住院日达到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求
5、门诊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和住院平均每一出院者医疗费用不高于同级综合医院平均水平。
第8/10页
六、人才培养
1、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和管理人才培养。院内业务人员培训应占全院卫技人员的20%,
2、派出进修学习人员每年不少于全院卫技人员的5%;建设周期内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科室主任参加管理培训达到50%以上。
七、引进技术
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2项,并形成良好的效益。
八、药品规范
1、药品管理规范,质量可靠,价格合理。
2、煎药室具有基本设施且工作规范。
九、护理
1、所有病区开展辨证施护,20%以上的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95%。
2、中医护理病历或整体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0%,无护理事故。
十、医改
深化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一、医德医风
1、建立医德档案(要有措施、制度、考核办法)。
2、群众满意度达85%;门诊无“三长一短”现象,有便民措施。十二、环境
1、就医环境要整洁,
2、要有明显指示引导标识。
第9/10页
十三、技术指导
1、有专人负责中医基层指导工作,要有培训计划和工作记录。
2、每年培训基层人员不少于10人、下乡业务指导不少于6次。十四、信息化建设
开展信息化建设,执行《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