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次 | 2 | 课 时 | 2 | 授课班级 | 12计应2 | |
| 周 次 | 6 | 课 型 | 新 授 | 授课日期 | 2014.3.19 | |
| 课 题 |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 |||||
| 教 学 目 标 |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 1.认知: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 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情感: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 的人际关系。 | |||||
| 重 点 |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
| 难 点 | 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 |||||
| 教学用具 | 计算机;教板;投影仪 | |||||
| 作业 | 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怎么做? 2、中职学生如何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
| 教学过程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这几天你最关心的是哪些国内外大事? 1、马航MH370失联 现在有26国参与搜救,如果没有这么多国家的配合,找到失联飞机的希望更渺茫——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2、克里米亚公投——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新课讲授> 播放视频“嫦娥奔月” “嫦娥”探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的相互联系? 探月工程由卫星、火箭、发 射场、测控、地 面应用五大系统 组成,这些系统 与人员之间都存 在着一种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关系。 “嫦娥”探月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 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生态系统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阳光、空气、水分、 土壤、森林、草原、山川、河流、海洋、 各种地下资源,以及生存在这个环境中 的人类和其他生物,它们在漫长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复杂联系的有机系统 小故事1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 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 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 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 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 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 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 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 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 事例分析 何某,中专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她就干不下去了。原来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还忍不住发脾气,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掉了这份工作。 说明:没有孤立的人生 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P.42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P.42 毛利奇·蒙泰尔做的地下试验中,一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蒙泰尔变得目光呆滞,脸色惨白,语言不畅。他的记忆力,他的交往能力,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发生了严重的退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出于心理需求还是社会需求,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个各种各样的联系。 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P.43 在知识和科技日益增多和发达的今天,人际交往可以开阔眼界,开发智力,扩大知识面,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人际交往: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P.43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P.43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P.44 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 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人的五脏六腑、骨骼、肌肉、神经等 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我们看到的“嫦娥奔月”。 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 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 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 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 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 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 个事物都有联系。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购 买力下降,出口企业 产能过剩,产品卖不 出去,原材料生产企 业没了销路,产品大 量积压降价抛售,废品 处理和回收企业卖不 上价只得压价收购, 老百姓废品不值得卖 当垃圾丢掉。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 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 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无论是自在事 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小故事2 古时候,有个人饿了,一连吃了六个饼, 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起来,吃到 一半的时候,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抱怨 道:“早知道吃第七个饼就可以饱,前面六 个就不吃了,我应该只吃这半个饼就好了!” 试问,故事中这个人错误何在? 联系的客观性 9· 18——就要发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手相决定人的命运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有些联系是不能主观臆造的! 一枚铆钉与一个帝国的命运 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个钉冒。恰巧 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族入侵的 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 伤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大乱。敌军趁机反扑,一举灭掉了这个帝国。 这是西方一个寓言故事的大意。它包含的主要哲理是,事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若不认识或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受到客观联系的奴役、摆布、捉弄和惩罚。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46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P.46 (3)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P.44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P.46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之中,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发展。 •(1)血缘关系 •(2)地缘关系 •(3)经济关系 •(4)政治关系 •(5)文化关系 •(6)业缘关系 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P.47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P.48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P.48 二、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P.49 人际关系 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 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人际和谐意味着不同个性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包容、和睦相处、互助、互补、互利、团结一致,安定有序,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 (1)平等相处。 • (2)宽松的人际环境。 • (3)相互真诚信任。 • (4)友善与关爱。 人际和谐的作用P.50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 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 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 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 灾难面前的人际交往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P.50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此外,还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 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P.51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P.52 ⑴人的一生,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共事、共处。 小故事3 别人的感受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普吉岛的渡假村:有一天,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安慰着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这位日本工作人员,因为那天小孩较多,而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而将这位澳洲小孩留在网球场。 等到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而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而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 现在澳洲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的小孩哭得惨兮兮的。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很生气的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还是直接向主管? 都不是!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的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姊姊因为找不到他而非常的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姊姊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那位四岁的小孩,垫起脚跟,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的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当你感到难过害怕的同时,也别忘了别人心里的感受;当你对朋友施予帮助,也别忘了不要伤到其他人。 ⑵尊重差异,尊重别人,就要求同存异,悦纳他人,并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⑶诚实、善良、善解人意、宽厚大度、开朗幽默、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交往中更受人们的欢迎。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一天收到一封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会教育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 练习题 1. 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2、苏通大桥的建造,缩短了南通与上海和苏南的距离,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南通和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说明:(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并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5.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远瞩,高屋建瓴 ——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3/19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怎么做? 2、中职学生如何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讨论,回答 讨论 归纳 设问 抢答 阅读 归纳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设问 抢答 自由回答 讨论 阅读课文 解答 根据案例回答 由新闻来联系抢答 交流生活感受 抢答 小结 作业 |
| 教学后记 |
|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解决学生人生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