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3.如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6.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7.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图乙中的哪个坐标曲线相符( )
8.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 )
A.调查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
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
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
9.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d点之后 第9题图
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
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
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
11.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12.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图种间竞争强度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13.棉蚜虫被瓢虫捕食时,被捕食的蚜虫会立即释放一种报警信息激素,于是周围的蚜虫纷纷跌落,这种现象属于( )
A.种内竞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互助 D.互利共生
14.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 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1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6.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17.汶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初生演替
18.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19.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0.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________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此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关系之间受的因素如被________和进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____________。
2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下图所示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24.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_______。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 等级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e级 |
| 高度(cm) | h≤10 | 10 | 30 | 100 | h>300 |
| 数量(株) | 120 | 62 | 32 | 16 | 6 |
(3)由表中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1~5 6~10
11~15 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