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48:02
文档

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

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7月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JULY2010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彭丽(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关键词:尺牍;袁中道;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10)增004304袁中
推荐度:
导读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7月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JULY2010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彭丽(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关键词:尺牍;袁中道;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10)增004304袁中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7月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JU L Y2010

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

彭 丽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 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

关键词:尺牍;袁中道;矛盾性

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2544(2010)增 0043 04

袁中道(1570-1626),晚明小品大家!三袁∀之幺弟。在其 珂雪斋集中读者更多关注其诗、文,而别的作品则少问津,实际上他的尺牍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尺牍作为文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引起注意,原因就是尺牍创作的随意性和私人性,无法与正统的诗文相提并论。到了明末这一情况有了改变,明代文人注重个性意识与审美情趣的结合,小品文创作大兴,而作为更能体现小品风味的个人尺牍也深受文人喜爱,一时蔚为大观,王思任也说:!有期期乞乞,舌短心长,不能言而言之以尺牍者;有忞忞昧昧,睽违勿遽,不得言而言之以尺牍者;有几几格格,意锐面难,不可以言言而言之以尺牍者。∀[1]这道出了书信有时的确能够弥补当面交流的不足,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彼此沟通。且尺牍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比起来,更能直接批露作者的真性情,使人们能够了解到作者更为深入的情况和细微的心曲。在晚明各种思潮交错汇集的时代背景下,讲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三袁之小修,在尺牍创作上,更是挥洒自如。

作为派的殿军人物,袁中道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也是矛盾交杂的一生。而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更在其尺牍中集中体现出来,简言之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的矛盾

派绝非仅限于一个文学流派,而是一种融合性情、学问、文学为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晚明是心学盛行、个性的时代,在士大夫普遍放纵性情的精神风尚里,本性自适也是!三袁∀及派群体所追求的主要生活方式,!人生贵适意,胡乃自局促。欢娱极欢娱,声色穷情欲∀。[2]63在青壮年的袁中道看来,!适意∀就是人生的追求,而这里的!适意∀乃本性的适意,更多的是放纵情欲、饮酒作乐。相对于两位兄长而言,小修有过更为惬意自适的青年时光。伯修、中郎皆早仕,中道得以常依其门而游历河山,开拓眼界,从而养成一种近乎侠士的慷慨之气和浪子风流的少年情怀,!桃叶渡头,龙舟飞舞,酒后耳热,大骂粉骷髅。狂奴故态,仁兄犹记忆否∀,[2]1050把少年之狂放不羁勾勒得栩栩如生。如果说袁氏三兄弟都提倡性情自适,且都好色(宗道、宏道的英年早逝与此有密切关系),那么小修相对两位兄长则走得更远,兄长放纵性情还只是表现为强烈的渴望,中道则毫无顾忌地把这种内心渴望变成了肉身的切实享受,其 心律篇则是对青年时光的自忏!游冶之场,倡家桃李之蹊,或未得免缘∀,甚至!分桃断袖∀,这就是青年!健犊子∀小修的!适意∀生活。

假使能一辈子过这样!性情自适∀的生活,那

收稿日期:2010 05 15

作者简介:彭 丽(1985# ),女,江西宜春人,厦门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

43

#么就不会有现在的小修,人毕竟会衰老,特别是过度纵情纵欲的青年生活给其后半生带来不尽的痛苦,!甚者乘兴大饮后,兼之纵欲,因而发病,几不保躯命∀[2]1025,小修的后半生甚至都是在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的矛盾中不停挣扎着。

假使说万历二十八年长兄宗道的死带给小修的只是!生死生人之人常,但恨死得太早,资粮恐未全办耳∀的悲伤,还没有引起其对于自身生命的警醒,那么万历三十八年被小修奉为!天下第一知己∀仲兄宏道的死带给他的就远非悲伤所能形容, !况骨肉寿命,俱如槿华∀,他第一次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宗道和宏道的英年早逝(宗道40岁,宏道43岁)都与其性情自适的生活有很大关系,!中郎迩年来,极其寡欲∀,同时也让!人生到此,生理尽矣∀的中道深切反思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中郎去后,世念已灰,愿作一老居士,佳山水间足矣∃∃酒色已戒多时∀[2]1013,在这种反思中,往日的!适意∀、放浪已化作深沉的自我悔恨,!自先兄亡后,生死之念转切∃∃去六十止得十七年,忙忙打叠那边事,尚恐不迭,何必逐逐世缘也?前年买得一侍儿,去岁复遣之江陵。∃∃自念生平无一事不被酒误,学道不成,读书不多,名行不立,皆此物为之祟也。甚者乘兴大饮后,兼之纵欲,因而发病,几不保躯命∀[2]1024-1025,可谓是痛定思痛,并决定对自己本性自适生活方式进行改变###戒酒断欲。

为了戒酒断欲,中道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读书:!种花读书,以自遣日∀,但又觉得读书辛苦,故时!懒阅书∀;兀坐:常常!闭门兀坐∀,但是倍感!家居若枳∀,!无人可晤言消日者∀;居寺食斋念佛: !近日居在古佛堂中,随众僧粥饭念佛∀;山泽游居:!仰见堆蓝之山,赴听溅珠之水,不觉骨体俱轻,神情爽豁∀。[2]1015他深刻认识到!进山一步即是后路;出山一步即是死路∀。但是毕竟读书、兀坐、居寺、山居的生活太清寂,而!胎骨带得有繁浓习气∀的小修是不能长久打熬的,其寄友人信中刚说:!明窗几净,扫地焚香读书∀,接着在信末万般嘱托!山中极宜大爆竹,每放一爆,则响半日始息。千万觅百十个,附大云或小价寄来,至祷,至祷∀。[2]1023-1024修书石洋则说:!吾辈名利五欲种子,原成俱生惑业,即己亦不自觉∃∃如色欲事,非人能断,实天使之不得不断也。何也?力不能也。∀[2]1083读来让人哭笑不得,看来他并非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喜欢安静的生活,更不是要真正斩断情欲,而减欲的原因是!力不能∀也。在其进士及第、留京候选之际,修书予好友钱谦益,则俏皮坦承:!弟比来不喜饮酒,每饮至十余杯,即半滴不入∃∃惟见妖冶龙阳,犹不能无动;然以病躯,不能不为性命自制。∀[2]1102-1103在饱受病痛折磨,感觉生命脆弱不堪时,他的信誓旦旦不能说是假的,但对一个极意追求性情自适的文人名士来说,任何压制本性欲望的措施和誓言都是不堪一击的,就如小修自己所困惑的一样:!刚骨腻情者,亦名人之常态耶∀,追求性情自适却又对放浪生活带来的可怕后果的恐惧恐怕是晚明所有文人士大夫所面临的矛盾,只不过袁中道更坦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无恒之性∀把自己的这种矛盾纠结在与友朋的尺牍中表露无疑,这样也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小修。

二、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的矛盾

中国传统社会中,男性的欲望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食色,性也∀的情欲;一种是!学而优则仕∀的野心欲。在儒家入世思想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更是把第二种欲望发挥到极致,都把参加科考进入官场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以期实现政治抱负(毋宁说野心更恰当)。但并非人人都能!优而仕∀,因此也就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箴言。综观袁中道的三卷尺牍,对性情自适的追求和生死性命忧虑的矛盾贯穿他的一生,对功名的追求与渴望归隐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

学而优则仕,大丈夫当显身扬名,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中道也不例外,并且在少时就立下!取青紫∀的志向,其兄袁宏道亦云!弟少也慧∀, !既长,胆量愈阔,识见愈朗∀。[2]5但相对于两位兄长的少年得志(宗道27岁进士及第,宏道25岁进士及第),小修则坎坷得多,饱受场屋之苦,蒙有出世归隐之志,!韩昌黎有言:逆而行之,必发癫狂。不若弃去,解一闲散为妙。身与官孰亲∀。[2]969这时的中道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在两位兄长的庇护下,他确实过着比较优裕自在的生活,且派本就是主张追求生命顺适自然的!性灵派∀,其仲兄宏道就时时有归隐之志,不愿受官场的束缚,期望清修保生,纵游山水,小修不会不受此影响,加上连年考场蹭蹬,致使小修积极入世之思,转趋!栖隐∀,!弟已如孤雁天末,哀云唳雨。且老矣病矣,一生心血,半为举子业耗尽∀[2]1053,举业对其身

#

44

#

彭 丽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累及一生,读来让人心酸。但是中道就此放弃举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其信誓旦旦要戒酒断欲一样,他不能也不想放弃举业。他之所以不能放弃仕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因素。当大兄、二兄先后英年早逝后,整个家族的重担就落在了中道的肩上,!走沙市收殓亡者,复走安慰生者∀。甚至一个家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也不能让它在自己手中失掉光彩,而在那样的时代,什么才能真正撑门楣,莫非就是科考高中,其在 答邹南臯就表露了心迹,他不可能放弃科考:!中道不堪世缘,久拟灰心,而家门不幸,以此复图世荣,少慰严亲。∀[2]977

2.经济因素。袁氏尚称小康的经济状况,在父兄亡故后,渐陷困窘,小修浩叹:!但无奈贫苦何,甚至无饭吃。∀[2]995 答段二室宪副云:!不意庚戌秋,中郎竟以微恙,至于不起。踰年老父以哭子过痛,相继去世。不肖当此苦境,外支门户,内抚孤孀,中间患难侮辱,所不忍言。忧伤之余,疾病继之,几无生理。∀[2]1076此时的小修真是英雄气短,从一位自负!奇气∀和骨带!冶气∀的豪迈放浪文士骤然变成了一个消极悲观之人。而作为一个文士,除了参加科考,以求仕进,再无其他生存依据可言, 答陶不退:!先儒云举业是人生一厄,过了此关,正好理会性命。∀[2]1070可见小修自己也把科举视为其求得安身立命之根本。虽然他也意识到!功名富贵,虽过眼烟云∀,但!凋瘵阽危,实切身之肤发∀,只有!过此关才可以专精此一事耳∀。[2]1066

3.个人因素。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背景下,扬名显身是所有文士的追求,!整顿乾坤,乃大士作用,胜于寂寥枯禅万倍∀[2]1038,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说早年的性灵主张和科场的累次挫败让小修比同时代其他文人表现出对科举更深刻的认识,那也只是认识而已,从骨子里来讲,中道不排斥科考,在寄给侄子祈年的信中一再叮嘱他!努力作世间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科场屡屡受挫时,中道与友人的修书中确实大倒苦水,决心归隐山林,但其及第后的欣喜也溢于言表,!总之弟辈一中进士,了却头巾,便是天地间大快活人∀[2]1102,为何快活?了债也;何以有债?心之牵也,!归隐山林只是小修的一种理想,在其世俗生命中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科举仕进即是其中最大的障碍∀[4],可谓把中道看得真切。

三、逞才任率与谦逊内敛的矛盾

青少年时的袁中道生性豪爽,不泥礼数,一直以!豪杰∀自许,在论及楚人之文时说:!楚人之文,发挥有余,蕴藉不足∃∃大丈夫意所欲言,尚患口门狭,手腕迟,而不能尽抒其胸中之奇,安能嗫嗫嚅嚅,如三日新妇为也。不为中行,则为狂狷。∀[2]486虽然讨论为文,但是不妨碍我们把它看成是小修做人的宣言。 答杜总戎亦云:!英雄豪杰,相期许自出格外,必拘拘于世套何为者。岂己不能操契洽之权,而必待天作之合也哉!∀[2]1087这里的小修傲骨嶙峋,行不苟容,在写给李贽的信中更是豪气冲天:!秋初有丈夫紫髯如戟,鼓棹飞涛而访先生湖上者,此即袁生也。∀[2]971但是除此之外,小修的个性中总带着些许矛盾,特别是科场屡屡失利,知己之兄逝世后,在落拓不羁的表象下,袁小修的内心深处开始对其任性逞才的生存意识进行反思:!吾赋性坦直,不便忍嘿,与世人处久,必招愆尤。∀[2]1017他已经意识到这种性格与时代生存背景格格不入。

但就像其对科举一样,生性狂妄的中道对这种谦逊内敛、卑躬屈节的生活既觉厌烦,又无可奈何,在写给丘长孺的信中就表明了这种矛盾心态: !前书说谦光最妙,然弟自觉,往日涉世,全是些客气;近日气稍平,故人谓之谦耳。∃∃今将许多出头胜人意思,渐渐销融,便觉偃旗息鼓,有许多太平景象。∃∃天下多事,有锋颖者先受其祸,吾辈惟嘿惟谦,可以有容。∀[2]978逞才任率的小修想必吃了许多苦头,才有这番见解,真可谓是!幡然悔悟∀,在教育子侄时也说:!酌宽严之中以处家,酌丰俭之中以理财,寡欲养身,修名避议,是所望也。∀[2]1016真是勿蹈前车之鉴的大实话啊。这样的矛盾心态在其晚年就更明显,虽然小修仍对!豪迈英雄∀的生活充满羡慕向往之情:!龚沧屿来,得手书并出塞诗,真壮士也∀[2]1043,但是迫于现实,却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豪迈锋芒之气,!以磨雄心而消磊块∀。如果说青年时期的小修对于自己该逞才任率还是谦逊内敛尚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那么在年过不惑,特别是入仕以后,小修变得更加中和了,且对年轻时的行为表现出了更彻底的悔悟之情,如回忆万历二十一年进士杨景淳至刘氏园讲学当时自己的行为,自评说:!任气恃才如此,真可笑也。∀[2]1199这时的小修真的已经变得十分内敛,

#

45

#

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看不出多少年少时的任率逞才之气了。

从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袁中道一生都处于追求生命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入世与渴望归隐、逞才任率与谦逊内敛的矛盾中。究其原因,就其自身而言,是情感与理性、社会趋从与率性自我之间的冲突,而站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看,则是晚明时期儒释道三种文化观念的融合与冲撞,当这种冲突无法调和时,便造成了他思想的矛盾性。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他采取了许多办法。

1.读书。!生平嗜读书,但读书之趣,须成一片。俗客熟友,数来奸扰,则入之不深,得趣不固。∀[2]1017因此读书不成。

2.兀坐。常常!闭门兀坐∀但兀坐太清净,根本不符合小修爱热闹的性格,不久便觉!家居若枳∀,!无人可晤言消日者∀。

3.居山远游。!暮春三月,河渚暂归,柴车可驾,当一归来。旋即入山,不停晦朔。∀但是居山也非长久之计,病恙、天候、养亲、家冗等因素使他不得不就近游览或暂时止游,!金秋偶遭时瘧,益习静懒,虽爱山水,而惮远游∀。

4.参禅。受两位兄长的影响,小修很早就信佛参修,!但勤求悟理,心地开通∀想以参禅根治自己身上的繁浓气息,化解心中的矛盾,但是!学道二十余年,种种不见得力,熟处愈熟,生处愈生∀。[2]1031他根本无法排解。

袁小修就在这种欲望、理性,率性、趋从、出世、入世的矛盾中挣扎着,他想排解,但无法逃脱,谁也不能避免时代所赋予的矛盾,就是几百年后的当代读书人也不例外。

[参 考 文 献]

[1] 王思任.谑庵文饭小品[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

书:1386集部%别集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5.

[2] 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Looking Yuan Zhongdao&s Contradiction of Ideology from His Letters

Peng Li

(Chinese D ep ar tment,X iamen Univ er sity,X iamen,F uj ian361005,China)

Abstract:Essay s o f Yuan Zhongdao not o nly have a unique artistic charm,but also reflect his rich in ner w orld.T his article is based w ith K e X ue Zhai J i&s letters,seeking to show Yuan&s inner conflic about disposition adaptive and endanger liv es;the pursuit of fame and the desire to retire,in order to understand a mo re realistic Yuan Zhongdao.

Key Words:letter s;Yuan Zhongdao;contr adiction

(责任编辑:祝春娥) #

46

#

彭 丽

文档

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

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7月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JULY2010从尺牍看袁中道思想的矛盾性彭丽(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关键词:尺牍;袁中道;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10)增004304袁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