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及常用逻辑用语
1.准确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熟练运用集合的各种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注意运用Venn图和数轴表示集合及集合的元素.
3.符号“”是表示____________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体现______________的关系;符号“ ”是表示____________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体现__________的关系.
4.对于集合A、B,当时,要注意到极端情况:____________;求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记了__________;当研究的时候,要考虑到__________的情形;当时,要考虑到__________的情形.
5.对于含有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求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或者求定义域、值域时要按要求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7.常用逻辑用语
⑴命题;逻辑联结词________;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⑵复合命题的真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四种命题及关系:
⑷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价关系
⑸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函数
1.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即映射中,要注意到中元素的任意性和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
2.求函数的解析式,特别是解应用题的函数式时,一定要注明定义域,在解题时,定义域至关重要.
3.记住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
⑴奇偶性
①定义:
②奇函数的图像关于_________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的图像关于_______成轴对称图形.
③若f(x)为奇函数,且0在定义域内,则有______________;逆命题不成立.
④若f(x)为偶函数,则f(|x|)=f(x);逆命题成立.
⑤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判断_________________
⑵单调性:
①定义:
②若f(x)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当x1 ⑶对称性: ①自对称 若f(x)=f(2a-x),则f(x)关于________对称;若f(2a-x)= -f(x),则f(x)关于________对称; ②两个函数的对称 y=f(-x)的图像与y=f(x)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 y= -f(x)的图像与y=f(x)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 y=-f(-x)的图像与y=f(x)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 ⑷周期性: ①定义: ②若f(x+a)=f(x),则f(x)周期为________;若f(x+a)= -f(x),则f(x)周期为________; 若f(x+a)=f(x+b),则f(x)周期为________;若f(x+a)=1/f(x),则f(x)周期为________; ③若函数有两条垂直于X轴的对称轴,则一定是周期函数. 4.掌握“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方程的两根即为不等式解集的__________,也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___________;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需要注意:____________, 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要注意到必须(除解决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是要注意之外,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也常常遇到);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时,要分类讨论___________的不同情况. 6.掌握基本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像与性质,在解对数函数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掌握函数的有关性质. 7.指数、对数、根式的运算法则及有关公式 aman=________;(am)n=_______;(ab)n=_______;a-n=________;=________(a>0,m、nN,n>1) logaMN=___________;logaM-logaN=__________;nlogaM=________;logaMn=________ 对数换底公式:logbM=____________;对数恒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数关系:_______________ 8.画图像的方法和图像的变换方法, ⑴描点法:___________ ⑵ 图像变换 :y=f(|x|)的图像是将y=f(x)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 y=|f(x)|的图像是将y=f(x)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 y=f(|x+a|)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 9.函数的零点 ⑴函数的零点的意义 ⑵二分法及步骤 ⑶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三)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1.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三角函数线可以得到:时, 3.熟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写出它们的单调区间、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坐标及其取得最值时的值的集合(别忘了). 4.会用五点法画,的图象,会根据图象求参数、、的值;并掌握,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三角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化为:_____或_____ 6.掌握常用的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____________ 7.记住以下公式和结论: ⑴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_____________ 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 ⑶诱导公式:_____、______ ⑷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⑸二倍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幂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幂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特殊的辅助角公式:______________ 8.在三角恒等变形中,要学会:⑴角的变换,⑵名的变换,⑶次的变换,⑷形的变换 ,⑸“1”的代换 9.在解三角函数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角的范围.(求值问题中或求角问题中) 10.解三角形 ⑴正弦定理(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弦定理:a2=____________________; cosB=________________ ⑶ △ABC的面积用S表示,外接圆半径用R表示,内切圆半径用r表示则:①;②;③;④; ⑷在△AB中,A+B+C=, ⑸在△ABC 中, ⑹在△ABC 中,; ⑺在△ABC 中,角A,B,C成等差数列B=60o (四)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等价性. 2.基本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值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各项为正,和或积为定值,等号成立). 3.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二次或高次不等式时,首先要将最高次项系数调整为正数,注意不等号的方向是否需要改变;解分式不等式时,不能去分母而是应该移项,通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 5.简单的指、对不等式可以利用指、对函数的单调性求解,但要注意对数定义域. 6.关于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成立问题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恒成立问题(关键词:对所有,任意,总,恒) 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大于; 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小于; ⑵能成立问题(关键词:有解,存在,解集非空,能). ⑶恰成立问题(关键词:定义域,值域,方程有解). (五)数列 1.给出前项和求通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验证是否包含在()的公式中. 2.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差、等比数列中,a、、n、d(q)、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 3.数列是等差数列或是等比数列的证明一定要根据定义, 即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要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差数列①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前项和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通项公式推广:;④对于任意的整数,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则,… 仍成等差数列;⑥等差数列;⑦求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值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方法,也可以利用首项与公差找到变号的项来求解. 5.等比数列:①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前项和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通项公式推广:;④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如果,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当q=-1且k为偶数时,不是等比数列;当q≠-1或k为奇数时, 仍成等比数列. 6.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要根据通项公式选择适当的方法) ⑴直接求和法: ⑵转化求和法: ⑶错位相减法: ⑷裂项相消法: ⑸倒序相加法: 7.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⑴通过构造新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⑵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通项公式; ⑶通过消项求通项公式(叠加或叠乘).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归纳假设作为已知条件使用. (六)平面向量 1.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基本要素;向量的表示;向量的长度(或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注意:⑴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也与任意向量垂直. ⑵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的区别. 2.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的运算及其各运算的坐标表示和性质: ⑴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⑵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中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两向量的夹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量夹角范围:__________ 注意: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的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七)导数与积分 1.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上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因此,如果在点可导,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2.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法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则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4.复合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和函数的导数间的关系是:. 5.导数的几个主要应用:(首先要解出原函数的定义域) ⑴利用导数求切线的斜率问题: (一定要注意切点的判断和使用). ⑵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问题:①求出函数定义域;②求函数的导数;③令>0解不等式,解得的范围就是单调递增区间;令<0解不等式,解得的范围,就是单调递减区间. 注意:①单调区间之间不能写并集符号,应该用“,”或“和”;②求单调区间就一定要写成区间的形式. ⑶利用导数求极值或极值点问题: 注意:①极值点是指自变量的值;②是否为极值点一定要有左右区间单调性的判断才能下结论;③求极值或极值点的问题最好列表,比较清晰. ⑷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⑸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取决于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点相对于轴的位置. ⑹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证明不等式,可以转化为证明函数的极小值为零. 6.微积分基本定理:如果函数是上的连续函数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 7.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注意:利用积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时,首先要画出草图,判断曲线在轴的上方还是下方,从而明确积分与面积的对应关系. 8.基本积分公式: 1.了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2.直线 ⑴斜率与倾斜角 1斜率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率公式:直线经过两点(),(),(),_________, 3方向向量:过(),()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为:________,用斜率表示:________ ⑵直线方程有五种形式,重点掌握以下三种: ① 点斜式:____________,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斜截式:_____________,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 ③一般式:_____________,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 ⑶直线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用点斜式与斜截式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______________. ②截距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 ⑷掌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斜截式和一般式) ⑸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4.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 . 圆的一般方程:________________ . 圆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5.圆的切线问题 ①切点已知: ②切点未知:
3.重要定理、公式:运算类型 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 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乘法 向量的数量积
(八)解析几何被积函数 一个原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