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8:24
文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

收稿日期:2019-01-05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基金项目“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功能定位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XMZ074)。作者简介:董银丽(1993-),女,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区域规划。通讯作者:彭燕梅(1969-),女,云南耿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董银丽1彭燕梅2瞿嘉安3(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
推荐度:
导读收稿日期:2019-01-05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基金项目“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功能定位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XMZ074)。作者简介:董银丽(1993-),女,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区域规划。通讯作者:彭燕梅(1969-),女,云南耿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董银丽1彭燕梅2瞿嘉安3(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


收稿日期:2019-01-05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基金项目“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功能定位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XMZ074)。

作者简介:董银丽(1993-),女,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区域规划。通讯作者:彭燕梅(1969-),女,云南耿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

—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董银丽1彭燕梅2瞿嘉安3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

游管理学院,云南楚雄675000;3.保山市青华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云南保山678000)[摘要]以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为整体研究对象,

从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出发,分析乡村旅游扶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腾冲市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比较突显,整体上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旅游业发展与部分农户的融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对农户的增收作用存在不均衡,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贫困人口在当地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提高受益质量,贫困人口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适应乡村旅游开发的需要,以便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效应;腾冲市银杏村[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9340.2019.06.017

[文章编号]1674-9340(2019)06-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

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开始步入全面实施阶段。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还

包括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产业和文化的振兴,

而且也是教育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以及民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实现[1]。该战略体现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新要求。调查表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与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是高度重叠的,贫困地区是旅

游资源最具潜力的区域,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资源品质较高,因此将乡村旅游与反贫困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助推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2]。

在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扶贫有个明确的定义,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性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旅游扶贫强调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和因时而宜,强调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对旅游扶贫的参与和通过发展旅

游扶贫受益,

实现边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农村社会生活质量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3]。只有尽可能发挥出乡村旅游业对扶贫的贡献,即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旅游扶贫效应,

才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以此检验银杏村一产与三产的结合发展现状、乡村现代化建设程度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业趋势,从中获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共融。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银杏村原名江东村,是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的一个小村庄,距腾冲市区35公里,曾是电影《武侠》的外景地之一。国土面积35.4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共1137户4030人。全村共有银杏树1万余亩3万余株,其中,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有10余株,500年以上的有400余株,400年以上的有1400余株,200年到300年的有1000余株,因此被誉为“银杏第一村”。这里除拥有古老和天然连片的银杏林外,还有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江东花台仙山、秀丽优美的龙川江峡谷、神奇惊险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古战场“鬼磨针”、历经沧桑的石门古栈道等,集“山、水、林、洞、峡”等生态奇观及历史文化遗址为一体。曾经的银杏村,由于地处边远,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被称为“三尾巴”村(水尾巴、路尾巴、电尾巴),整个社区建档立卡贫困人数一度达到2520人、占总人口的62.5%,相对贫困人口1440人、占35.7%,绝对贫困人口1080人、占26.8%。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当地甚至流传着“养女嫁入江东村,不如推下天生江”的说法。当地充分发挥银杏村的资源优势,借助乡村旅游扶贫,围绕“以产业融合发展促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使银杏村实现脱贫致富。截止目前,江东银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原先的726户减少到9户,贫困人口从2520人减少到39人。银杏村从边境小村到中国“最美乡村”,现已发展成首个享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的乡村旅游景区,真正的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二)银杏村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经过数代人保护发展,银杏村现在是银杏树绕村成林。2007年,在主导下,开始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最初由8户人家带头进行家居环境改造,开办农家乐。每年的10月中旬到12月下旬是旅游胜季,越来越多的游客都慕名而来。随着进入银杏村的游客逐年增多,更多的村民也开始行动起来,纷纷开办农家乐、农居旅馆等。2014年,在的协助下,江东村举办了银杏旅游节,入村参观、游览、休闲、摄影的游客达10多万人。2015年乡村旅游扶贫开始推行,银杏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通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家居风貌及民居旅馆改造提升、古树名木保护、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其乡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银杏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经济总收入逐年增长。

为进一步加大对江东银杏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2015年10月15日,腾冲市盛源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腾冲市同德集镇开发服务中心、腾冲市固东镇江区村民委员会共同出资成立腾冲四季江东景区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4:3:3。该公司主要从事银杏村风景名胜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公司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理念,实现市场化运作,让银杏村景区有管理主体及经营实体。公司主要以经营团队售票、散客售票为主,同时与各旅行社、互联网、部门签订协议进行售票。签订协议的旅行社44家,其他公司7家,部门3家,互联网2家。

银杏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农户以自家院落和田地为经营场所,种植生态瓜果、蔬菜,或是依靠工艺独特的江东刺绣产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让游客能够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满足游客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全村共有160多家农家乐,主营当地特色菜,包括现炒白果、白果炖土鸡、白果炖小肠、银杏花炒土鸡蛋、银杏炖猪蹄、农家腊肉、还有各种时令蔬菜。农家客栈环境优美、清闲雅致,可以感受当地村民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

(三)数据获取

为了充分了解银杏村旅游扶贫发展状况,在进行实地调研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村级问卷和农户问卷)、实际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收集文字资料的方式,从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银杏村的村领导以及当地村民展开调查。主要就银杏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

--

90评价内容指标层指标构成要素

经济效应解决就业

乡村旅游扶贫村就业贡献度/%(X1)

乡村旅游扶贫村贫困人口就业贡献度/%(X2)

增加收入

乡村旅游扶贫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度/%(X3)

乡村旅游扶贫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度/%(X4)扶贫脱贫乡村旅游扶贫村脱贫人口总人数/人(X5)

会文化效应

教育水平

乡村旅游扶贫村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X6)

乡村旅游扶贫村从业人员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人数/人(X7)医疗水平乡村旅游扶贫村拥有乡村医务人员人数/人(X8)

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扶贫村道路硬化率/%(X9)

有线电视入户率/%(X10)

移动电话普及率/%(X11)

乡村旅游经营场所免费无线WIFI覆盖率/%(X12)

旅游接待能力

车位数/个(X13)

床位数/个(X14)

餐位数/个(X15)

生态环境效应环保投入村集体环保投入总额/万元(X16)

村庄保洁

保洁员人均保洁面积/平方米(X17)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覆盖率/%(X18)

接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比率/%(X19)卫生条件

公共卫生厕所比率/%(X20)

水冲式厕所普及率/%(X21)

表1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的村集体和家庭收入变化、就业状况、参与方式、脱贫情况、旅游基础设施状况、村容面貌变

化以及对乡村旅游扶贫的态度等问题进行详细了解。访谈了银杏村委会党建助理员和三位村民

(聘用保洁员、小吃店老板娘、绒绣艺人),访谈主题包括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和扶贫现状,乡村旅游

扶贫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一共发放问卷201份,包括1份村级问卷

和200份村民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为93.5%。村级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乡村旅游带

来的经济利益和家庭收益状况、就业参与状况、脱贫状况等,以此来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对村民经

济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偏向于实证研究,以银杏村村民为主体研究对象,分析银杏村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

旅游扶贫效应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针对指标项设计问卷

内容然后进行一手数据收集,此外还通过媒体、文献、部门等各种途径收集了相关的二手数

据。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动态和静态结合直观对比,借助Excel、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作为对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的数据支撑。利用数据来分析银杏村乡村旅

游扶贫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应,找出银杏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分

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乡村旅游扶贫来总结二者的共融点,以期

两项的有效落实。

二、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的统计分析

乡村旅游扶贫旨在使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并非借

董银丽,彭燕梅,瞿嘉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91

--

第38卷·第6期保山学院学报2019年12月

助于单项救助而脱贫,是一种借助于旅游地经济增长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旅游地居识观念提升对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而脱贫,增强“造血功能”式的扶贫[4]。因此,乡村旅游扶贫的目标更应关注的是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综合统一。

(一)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经济效应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银杏村由原来的半封闭的状态向开放转变,产业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主业的银杏村,经济活力大大增强。加上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开

展,加大了扶贫力度和宣传力度,银杏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所接待的游客和旅游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如表2)。

所调查的200名村民中,

接近55%以上的人都表示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增高,而且近三年来基本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0元,其中旅游经济收入占总

收入的70%。40%的人表示旅游发展确实让他们的家庭收入有所增长,但占比不是很高,因为银杏村的旅游发展具有季节性,每年的10月中旬到12月下旬是观赏银杏的时节,游客最旺的时候仅仅是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由于旅游周期短,所以一部分人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农业发展

或是淡季外地务工。而接近5%的村民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他们的收入之间并无明显的关联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或是居住地离旅游核心区比较远,导致旅游自主经营不占优势。

经访谈得知,在居民就业方面,旅游从业者年龄在20岁到50多岁的都有,年轻的可以在景

区公司或是农家乐工作,

也有自助经营。年长一些的通过流动摊位销售土特产、工艺品等来获取经济利益,这说明乡村旅游对村民的就业吸纳能力强。开始的几年,很多农民是被动参与,被聘为

保洁员、保安等简单解决就业。近三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开展以来,就“农旅融合”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成立了以陈家寨为代表的“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的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四合村为代表的“田园风光”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展现特色田园体验式

旅游;以坝心村为代表的“农闲绣花”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将绒绣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以江盈村为代表的“生态民宿”特色民居产业发展模式。这样一来,四个自然村都能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

乡村旅游扶贫中,所以贫困户参与旅游从业占比越来越高,目前接近70%。但由于区位条件和农户贫困程度的差异,有的贫困户并没有机会和能力参与到旅游业中,

参与旅游从业的村民也仅限于低层次的服务,据访谈和问卷整理所得(如图1所示),村民在乡村旅游中参与就业形式。(二)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效应分析

从教育方面来看,银杏村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能够达到100%,旅游从业人员中接受过

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比率占75%。针对村民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低、思想落后等现象,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旅游服务、

实用人才技术、传统文化教育等系列培训方式,来提升村民从业者的素年份游客接待量/万人

同比增长/%

旅游经济总收入/万元

同比增长/%

2009 1.3-150-2010 2.485220472011 3.233350592012 5.1598201342013109612505220142010018004420152630300067201633274000332017

36

9

4800

20

表2

银杏村2009-2017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经济总收入

数据来源:《银杏村村志》、村委会提供以及保山旅发委收集数据综合整理所得

92--

质能力和服务意识。

从医疗水平上来看,银杏村拥有乡村医务人员医生6人,病床8张,有西医药店2个,基本能够覆盖所有村民普通病情的处理。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银杏村扩建硬化进村主路及村内道路200余条,道路硬化率达到90%;饮水方式也由之前的挑井水演变为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99%和100%,经营场

所免费WIFE 覆盖率达到60%。在旅游接待能力方面,银杏村的车位数达450多个,床位数2016

年底有标准间512间,床位945个,普通间94间,床位177个,标准间、普通间共设床位1122张,每天可接纳2000多人入住,餐位数5600个左右。从以上四个因素来看,银杏村旅游发展整体态

势良好,硬件设施投入较高,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此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无论是建造新房或者是修整旧房都是延续当地传统的木质结构砖瓦房,整个村庄没有一家混泥土

房屋建造,对传统村落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保护作用。

(三)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生态环境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在信息传播广、速度快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效益的影响评价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村集体环保投入每年大概50万元左右,整个村一共有固定保洁员18名,保洁员人均保洁面积大概2.25平方公里,并配套垃圾处理设备,村内道路日常管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理规范条例建设健全。银杏村卫生条件方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两个,能够接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比率为60%,主要是陈家寨和江盈村两个自然村。旅游区内

有旅游厕所6个,男女各42个厕位,农户的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到60%。虽然银杏村的大小道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可视范围内暴露的垃圾杂物、污染水体、柴草粪肥等都得到了有效治理,但基

于银杏村目前的旅游发展状况,

以上比率均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三、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资源即现实的存在于某地、

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属于某种社会类型的乡村社区模式及质朴自然的乡村景物[5]。银杏村地处横断山脉西麓的江东,属亚热带高原山区,受印度洋西

南季风控制,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水量为175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深秋时节,天然连片的银杏树使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金黄的世界,

火山石矮墙和银杏树用特有的色彩诠释了“乡愁”的味道,为世人绘就了一幅“林在村中,村在林中,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美丽画卷。旅游者之所以愿意来银杏村,

是因为这样的景色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和值得体验的。相反,若银杏村没有成片的银杏树林作为吸引物,没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兴致就会

大大减弱。显然,乡村旅游扶贫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旅游资源的挖掘,其次才是开发和保护。银杏村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独特的秋景图、丰富的物产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所以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是银杏村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较好的主要原因。

(二)市场进入能力

市场进入能力主要是指乡村旅游点对外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地理位置,交通的便利程度会影

响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能力,

方便的交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观赏、游玩;反之,很多游客也许就会止步于对景点的听闻与好奇。

同样,

地理位置也是影响乡村旅游市场进入能力的图1银杏村村民旅游参与形式雷达图

董银丽,彭燕梅,瞿嘉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93--

一个因素,如每年春季到云南省会城市昆明的圆通山赏樱花的游客就远远高于秋天到处于边远地区的银杏村的游客。因为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银杏村的旅游市场可进入能力只能通过最大限度的提升公路等级、增加进入景区车辆等方式来带动。所以近年来针对银杏村的交通情况,建成全市唯一一条通往行政村的二级旅游公路,扩建硬化进村主路及村内道路200余条,完善村内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交通部门用了三年的时间修筑了银杏大道、彩虹桥并开始投入使用。

银杏大道长6.7千米,宽12.5米;彩虹大桥全长160.4米,宽10.8米,桥高60米。彩虹大桥将马站乡的火山公园、曲石柱状节理和江东生态旅游连成一个大的旅行圈。游客欣赏完江东美景可沿着固东大道参观云峰山至江东观柱状节理火山公园。

(三)的支持

的支持是乡村旅游扶贫效应和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关键。首先,在落实之前根据乡村旅游景点的特征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腾冲市以明确的思路、清晰理念引导银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从基础设施来看,对银杏村投入大量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比前几年优化了很多。大力推进“厕所”,目前已建公共卫生厕所6座,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两个,配套垃圾处理设备,并建立完善了村内道路日常管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理等长效机制,村级环保投入比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覆盖率、接入生活污水设施农户比率、水冲式厕所农户比率等指标相较保山市的其他旅游扶贫村普遍要高。另外,还引进专业的旅游运营公司经营管理,以此克服江东景区季节性强、黄金期短的瓶颈,将周边其它优质资源和人文景观纳入银杏村景区一并规划建设,让游客四季都能享受丰富美丽的人文自然景观。

(四)当地贫困人口对乡村旅游扶贫的态度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的参与程度,可以直接反应乡村旅游扶贫的带动程度。通过对银杏村的调查,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很多村民都表示自己乐意参与其中。他们觉得乡村旅游业能够带来高收入、而且工作方式简单轻松自由。让村民觉得最满意的就是他们能够在不离开家乡和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能参与到初级的旅游经营方式中来,为游客提供简单的服务,不需要较高技能的掌握和更多资金的投入就能有所收益。淡季的时候可以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外出务工,旺季的时候再以旅游经营为主,做到真正的“农旅结合”。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满意度方面,银杏村的村民保持肯定的态度,只有个别农户觉得获利较小以至参与意愿不高。

四、结论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6]。银杏村作为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的典型例子,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均得到了有效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在提高个人收入、扩宽家庭增收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加快脱贫致富、改善村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村里卫生状况和整体环境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区位条件和农户贫困程度的差异,以及银杏村旅游资源的季节性特征,使得旅游业发展与部分农户的融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对农户的增收作用存在不均衡。广大农村想要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实现村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应以旅游扶贫开发为背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挖掘、开发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其次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让乡村旅游有客源、有市场;然后是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在当地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提高受益质量。同时贫困人口也要对充满信任,在部门的领导,利用自身的各项优势,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部门的工作,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社会视野等,让自己更好的适应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需要,以便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产业得

--

94

董银丽,彭燕梅,瞿嘉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以融合发展、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环境得以改善、群众得以脱贫致富,才能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实现

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郭晓鸣,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2]洪京.乡村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广东经济,

[3]庄伟光,邹开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研究——

2018(7):52-59.

[4]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9):-69.

[5]蒋满元.基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292.

[6]罗云艳.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33(9):97-99.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ourism 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 Case Study of Yinxing Village in Tengchong City

Dong Yinli1,Peng Yanmei2,Qu Jia’an3

(1.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500;2.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Managemen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Yunnan 675000;3.Baoshan Qinghua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Ltd.,

BaoshanYunnan678000)

Abstract:The issue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s a fundamental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ing the problem.The practice over the years has pro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r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farmers’income increase,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ru-

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economic,social,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ural tour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rural tourism 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Yinxing Village in Tengchong City is quite prominent,which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a whole.However,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

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me farmers is not high,and the effect of tourism industry on farmers’income increase is uneven.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benefit of the poor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enefit.The poor people improve their skill level through active learning,adapt to the need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so as to obtain more benefit distribution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Effect;Yinxing Village

--

95

文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

收稿日期:2019-01-05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基金项目“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功能定位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XMZ074)。作者简介:董银丽(1993-),女,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区域规划。通讯作者:彭燕梅(1969-),女,云南耿马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腾冲市银杏村为例董银丽1彭燕梅2瞿嘉安3(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