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 绩 | |
| 评卷人 |
| 姓 名 | |
| 学 号 |
研 究 生 课 程 设 计
作业题目《不做“透明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教学法
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年级 2019级
| 案例名称 | 不做“透明人”——数据安全 | |||||||
| 科目 | 信息技术 | 教学对象 | 七年级 | 设计者 | ||||
| 课时 | 1 | 所用教材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 |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 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关键性技术,它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快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过去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空界限,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它也将朝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的方向发展,这是它的主流,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人们在享受网络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带来的危险,这是我们要加倍警惕和防范的。从而引发了我们队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参考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八单元第31课《不做“透明人”——数据安全》,主要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和计算机防范以及计算机犯罪防范意识问题,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具有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并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有意识的注意到网络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提高学生上网安全起到指导性作用。 | ||||||||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认识到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增强技术利用的责任感; 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 本案例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感知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选择空间,经常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电脑病毒以及黑客方面的知识,一些学生甚至有过受病毒侵害的亲身体验。能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 |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本节课,采用情境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以完成本节课教学。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本节课采用情境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协作讨论、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完成本节课教学。 |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微视频、学习资源包 | ||||||||
| 六、教学过程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 情境导入 | 向学生展示“诈骗短信”,问学生若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并提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收到过类似的短信的?如若收到过类似短信,是怎样处理的呢?对学生回答做出点评,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信息安全保护 |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
| 明确目标 | 展示学习目标 | 根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 |||||
| 新课教学 | 提出问题:这些陌生人是如何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的呢?播放视频,引出大数据概念 |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展示大数据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归纳大数据的特点(分优点和缺点),并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大数据应用的案例 | 根据教师展示案例,总结大数据优缺点。思考自己身边大数据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 准备案例,并打包给学生; 通过然学生总结优缺点,进一步提出面对大数据的弊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数据隐私;通过列举身边案例,加深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 | ||||||
| 播放“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新闻 | 观看视频 | 通过视频让学生深一步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 ||||||
| 提出面对大数据,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数据隐私? |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代表发言 | 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进一步提出,怎样让身边的人也关注到数据安全问题,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隐私呢?引入下一环节 | 学生发言 |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
| 小组合作 | 通过以上学习,小组合作制作一幅以“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为主题的宣传画册或海报,提醒身边人关注个人信息安全; | 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宣传画册制作,并提交小组作品说明表,小组成员分工表。 | 通过让学生制作宣传画册,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 |||||
| 作品展示 |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欣赏他人作品 | 通过展示,学习他人作品的优点,进一步优化机子的作品,并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 |||||
| 评价 | 教师制作作品评价标准,并对学分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其他小组作品进行点评、打分,根据同学及老师的建议进行作品修改 | 学会评价作品 | |||||
| 课后 | 教师将学生修改好的作品打印出来,并张贴到学校展示栏,对全校师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 通过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数据防护知识 |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学习到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作品制作中。经过艰苦的学习、策划、制作、失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无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作品。不管学生的作品好坏,学生做的都是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东西。当学生完成这些作品时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当教师能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如通过共享或制作成展板,甚至在网络上发布展示学生的作品,那对学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 |||||
| 教学流程图 |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
| 评价内容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作品评价标准》 评审指标 | 评价标准 | 权重 | ||||||
|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 思想性 | 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 25% | |||||
| 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 | ||||||||
| 图片的引用与内容吻合,并且能突出主题。 | ||||||||
| 创造性 | 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妙。 | 25% | ||||||
| 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 ||||||||
| 内容、结构设计独到。 | ||||||||
|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艺术性 |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各页风格协调。 | 15% | |||||
| 图文并茂,文字清晰易懂。 | ||||||||
| 技术性 | 选用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恰当。 | 15% | ||||||
| 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洁。 | ||||||||
| 作品展示 | 展示能力 | 展示过程声情并茂,能恰到好处地展示作品 | 20% | |||||
| 组号 | 组长 | 作品名称 | ||||
| 组员 | 分工情况 | 作品介绍 | ||||
| 补充说明 | ||||||
| 时间 | 小组成员 | 活动 | |||||||
| 八、帮助与总结 | ||||||||
| 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个人信息丢失和泄露的危害; 掌握个人信息的防护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