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
1.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音乐属于( )艺术。 【 】
A.空间艺术 B.时间艺术
C.时空艺术 D.语言艺术
2.对一个国家来说,( )是艺术繁荣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 【 】
A.政治民主化 B.政治多元化
C.政治开放化 D.政治化
3.贝多芬创作的( )原为呈献给他敬仰的英雄拿破仑,最初定名为“波拿马的大交响
曲”。 【 】
A.《第七交响曲》 B.《第六交响曲》
C.《第五交响曲》 D.《第三交响曲》
4.《论艺术的精神》是( )的著作。 【 】
A.达·芬奇 B.贡布里希
C.蒙德里安 D.康定斯基
5.舞蹈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 【 】
A.姿势 B.结构
C.动作 D.语言
6.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取决于圣经( ) 。 【 】
A.《西斯廷圣母》 B.《创世纪》
C.《最后的晚餐》 D.《贺拉斯》
7.在艺术世界中,( )是创造者,他主宰着艺术创作的进行。 【 】
A.欣赏者 B.艺术家
C.读者 D.批评家
8.( )以其原创性极强的“明暗转移法”、“空气远近法”、“薄雾透视法”呈现人与景内的扑朔迷离之美。 【 】
A.米开朗基罗 B.达·芬奇
C.拉斐尔 D.毕加索
9.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包括:( )、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
的(科学的)方式。 【 】
A.文学的 B.哲学的
C.艺术的 D.心理的
10.虽然艺术描写的对象是生活中丑恶的人或事物,但它最终实现的同样是美的目的,给予欣赏者的仍然是美的享受,指的是( ) 概念。 【 】
A.心灵美 B.外表美
C.过程美 D.目的美
11.艺术家创作的基点和成功的关键是( )。 【 】
A.艺术理念 B.艺术个性
C.艺术语言 D.艺术技巧
12.( )是我国汉代艺术本质的美。 【 】
A.气势 B.气韵
C.气质 D.气场
13.“一切艺术都追求得到音乐状态”是( )的观点。 【 】
A.叔本华 B.尼采
C.孟德斯鸠 D.贝多芬
1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还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出自( )思想家的观点。 【 】
A. B.荷马
C.恩格斯 D.马克思
15.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 )地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面貌。【 】
A.稳定 B.动态
C.张扬 D.潜在
16.“力的图式”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提出的。 【 】
A.克莱夫·贝尔 B.黑格尔
C.阿恩海姆 D.罗丹
17.( )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物质方面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生产力。 【 】
A.马克思 B.尼采
C.恩格斯 D.
18.中国古代的“( )”观点代表把艺术看做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 【 】
A.文以载道 B.寓教于乐
C.文质彬彬 D.德艺双馨
19.艺术创新的内涵在于( )。 【 】
A.艺术形式的创新 B.艺术内容的创新
C.艺术语言的创新 D.艺术观念的更新
20.塞尚登上现代绘画平台,确立“色调造型”、“体积组合”、( )三大因素。【 】
A.抽象构成 B.色彩构成
C.立体构成 D.几何构成
1.下列雕塑作品不属于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是( )。 【 】
A.《大卫》 B.《昼》
C.《夜》 D.《掷铁饼者》
2.( )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
A.艺术批评 B.艺术作品
C.艺术形式 D.艺术内容
3.一般来说,艺术家的个人魅力包括:艺术家追求人类平等、自由的思想,、高尚的人格,( )以及真诚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 】
A.创造的智慧 B.创新的智慧
C.艺术的个性 D.理性的智慧
4.( )因素是艺术家通过材料,运用不同的表现性语言、手段,对艺术家个人或人类主观世界的揭示在艺术中的表现。 【 】
A.表现性 B.再现性
C.召唤性 D.创造性
5.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优秀歌剧代表作品是( )。 【 】
A.《第七交响曲》 B.《旺角卡门》
C. 《卡门》 D.《回春之曲》
6.( )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 】
A.语言 B.色彩
C.形式 D.符号
7.( )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 】
A.米开朗基罗 B.罗丹
C.达芬奇 D.贝多芬
8.我们可以把悲剧比喻为( )精神的艺术。 【 】
A.酒神 B.日神
C.阿波罗 D.智慧女神
9.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是( )。 【 】
A.《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第五交响曲》 D.《弗拉基米尔路》
10.把“意象”作为一个范畴加以论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 )。 【 】
A.苏轼 B.王弼
C.郑燮 D.刘勰
11.现代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名作( )的创作就是来自于一次直击灵魂的体验。【 】
A.《母亲》 B.《吹渣渣》
C.《父亲》 D.《农民》
12.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 )相联系。 【 】
A.优美 B.滑稽美
C.丑恶 D.崇高美
1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在舞台上有( )。 【 】
A.史诗性质 B.离间效果
C.有规律的自由动作 D.第四堵墙
14.命运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代表作品有( )。 【 】
A.《俄狄浦斯》 B.《魂断蓝桥》
C.《牡丹亭》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5.我国近代教育家、书法家、音乐家( )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大师,临终前
书写了“悲欣交集”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 】
A.朱熹 B.李叔同
C.阿炳 D.聂耳
16.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 )表现艺术,它召唤的审美经验,越来越多地引起国际艺术鉴赏家、美学家的注意和研究的兴趣。 【 】
A.具象性 B.抽象性
C.辩证性 D.哲理性
17.( )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回答他的心灵”。 【 】
A.米开朗琪罗 B.罗丹
C.达芬奇 D.凡·高
18.唐代著名理论家司空图认为诗歌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 )。 【 】
A.味外之旨 B.韵外之韵
C.味外之味 D.象外之致
19.( )是艺术家感悟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 】
A.生活体验 B.精神体验
C.直接体验 D.间接体验
20.下面不属于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是( )。 【 】
A.《农民》 B.《反抗》
C.《生命潭》 D.《织工的行列》
1.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而且具有对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综合显现的表现力和特征,其中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 )。 【 】
A.中国字的书写用墨汁 B.中国字的书写用毛笔
C.中国字的竖向书写 D.中国字是拼音文字
2.中国戏曲艺术是戏剧情节、唱歌和( )三者的复杂结合。 【 】
A.文学 B.音乐
C.绘画 D.舞蹈
3.顾恺之在其著作( )中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趣失矣。” 【 】
A.《魏晋胜流画赞》 B.《淮南子》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
4.我们可以把喜剧比喻为( )精神的艺术。 【 】
A.酒神 B.迪奥尼索斯
C.日神 D.智慧女神
5.下面艺术家中没有将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的是( )。 【 】
A.歌德 B.柴可夫斯基
C.雨果 D.贝多芬
6.在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和情节发展的代表作是( )。 【 】
A.《米洛斯的维纳斯》 B.《阿波罗与达芙妮》
C.《泉》 D.《大卫》
7.冷抽象的代表画家是( )。 【 】
A.蒙德里安 B.康定斯基
C.米罗 D.克利
8.罗丹的雕像《沉思》是( )材质的。 【 】
A.大理石 B.木头
C.石膏 D.青铜
9.( )是至今有效的建筑美学法则之一。 【 】
A.“形式服从功能” B.“功能服从形式”
C.“形式服从内容” D.“内容服从形式”
10.戏剧艺术语言的最核心部分是( )。 【 】
A.台词 B.表情
C.动作 D.道具
11.《易经》以( )条基本线的完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像。 【 】
A.5 B.6
C.8 D.9
12.如果我们能迅速抓住画面最基本的形式感,总体形线结构和( ),就能唤起与画面情感相对应的审美感觉。 【 】
A.“力的图式” B.“异质同构”
C.“色彩构成” D.“力的关系”
13.艺术家主体世界表达心灵思想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叫做心灵思想的( )或者心灵思想的异在。 【 】
A.他在 B.存在
C.今在 D.近在
14.( )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 】
A.旋律 B.音响
C.节奏 D.调式
15.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人。 【 】
A.高更 B.毕加索
C.凡高 D.塞尚
16.艺术批评被称为( )。 【 】
A.“运动着的美学” B.“行走中的美学”
C.“对立着的美学” D.“欣赏中的美学”
17.舞台幻觉的产生,和布洛的( )有关。 【 】
A. “寓教于乐说” B.“三重形影重叠说”
C. “心理距离说” D.“含蓄之美说
18.影视艺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接近于( )的造型因素的表现力。 【 】
A.建筑 B.雕塑
C.绘画 D.戏剧
19.欧洲现实主义美学从“模仿论”、“镜子论”、“再现论”到马克思主义的( ),是不断深化、提高、完善的过程。 【 】
A.“典型论” B.“唯物论”
C.“辨证法” D.“理性轮”
20.审美共鸣的第三步是( )。 【 】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感情深入 D.理性深入
1.音乐的( )是它物化结构的基本手段。 【 】
A.“乐音” B.“节奏”
C.“音响” D.“旋律”
3.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是在其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形体构成所体现的造型和( )的美。 【 】
A.内容 B.非造型
C.物质 D.空间
3.( )是中国美学最名贵、最厚重的一块基石。 【 】
A.再现自然 B.模仿自然
C.妙造自然 D.表现自然
4.“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这句话是( )的观点。 【 】
A.胡适 B.鲁迅
C.宗白华 D.闻一多
5.从( )的诗歌《红烛》和闻立鹏的油画《红烛颂》可以领悟艺术家主体世界的感情与心灵思想存在的不同方式 【 】
A.闻一多 B.艾青
C.鲁迅 D.乔木
6.艺术语言的功能: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二是( )。 【 】
A.具有的审美功能 B.具有的组织功能
C.具有的调度功能 D.具有的结构功能
17.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乐曲( )和雷诺阿的油画作品《少女》相比较,音乐在把握心灵的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 】
A.《水中的少女》 B.《少女》
C.《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D.《幻想交响曲》
18.下列不属于徐悲鸿的作品是( )。 【 】
A.《齐白石像》 B.《奔马》
C.《泰戈尔肖像》 D.《风雨鸡鸣》
19.( )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要求,强调了主、客体的对应关系。 【 】
A.“悟对之通神” B.“文质彬彬”
C.“以形写神” D.“气韵生动”
20.( )的总体程序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态化意象,最终产生产品。 【 】
A.艺术鉴赏 B.艺术批评
C.艺术创作 D.艺术欣赏
1.“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是德国伟大诗人( )的诗句。 【 】
A.席勒 B.歌德
C.康德 D.谷鲁斯
4.艺术的( )属性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 【 】
A.教育 B.审美
C.道德 D.商品
3.下面美术作品不属于马蒂斯的是( )。 【 】
A.《红色大画室》 B.《画家的画室》
C.《窗外有棕榈树的室内景》 D.《菠萝》
4.罗丹的雕像《沉思》是( )材质的。 【 】
A.大理石 B.木头
C.石膏 D.青铜
5.“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实的,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这是( )理论家的观点。 【 】
A.马克思 B.普列汉诺夫
C.恩格斯 D.卡尔聂夫
6.著名艺术理论名著——《艺术》是英国艺术评论家( )的作品。 【 】
A.康德 B.荷加斯
C.黑格尔 D.克莱夫·贝尔
7.中国17世纪学者、美学家叶燮以他综合性的思维,提出关于艺术家独创性的( )的美学命题。 【 】
A.“才、胆、情、力” B.“才、胆、识、力”
C.“才、情、识、力” D.“才、胆、识、情”
8.( )把多种文化艺术的接触、交流、相互比较、相互融合看做是艺术“异彩”的光源。 【 】
A.朱自清 B.钱钟书
C.闻一多 D.鲁迅
9.艺术作品描写的反面形象不包括( )。 【 】
A.《巴黎圣母院》中的佛洛罗 B.《钦差大臣》中的群丑
C.《娜拉》中的娜拉 D.《白毛女》中的黄世仁
10.( )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11.“有意味的形式”是当代英国史论家( )提出的。 【 】
A.克莱夫·贝尔 B.黑格尔
C.贡布里希 D.李格尔
12.提出了“典型”说的是( )。 【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托尔斯泰 D.马克思
13.歌德耗费60年创作成功的诗剧( ),其题材是来自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 【 】
A.《伊利亚特》 B.《浮士德》
C.《奥德赛》 D.《李尔王》
14.黑格尔曾说:“( )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 】
A.意味 B.意象
C.意蕴 D.意境
15.17世纪著名的荷兰大师( )给后世留下了约600幅油画,1300余幅版画,2000幅速写、素描。 【 】
A.毕加索 B.梵·高
C.达芬奇 D.伦勃朗
16.( )的总体程序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态化意象,最终产生产品。 【 】
A.艺术鉴赏 B.艺术批评
C.艺术创作 D.艺术欣赏
17.下列不属于壁画艺术的是( )。 【 】
A.阿尔泰米拉 B.拉斯科克斯
C.三兄弟 D.威林多斯
18.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来的( )价值。 【 】
A.审美 B.艺术
C.经济 D.物质
19.西方古典美学,把自然看做是艺术的对象,( )则是自然最高的造物。 【 】
A.“景” B.“情”
C.“人” D.“物”
20.联想、联觉,即( )在欣赏活动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
A.想象 B.直觉
C.通感 D.灵感
多选题:
21.下列哪几种艺术形态间接呈现心灵。 【 】
A.绘画 B.史诗
C.雕塑 D.文学
22.艺术家就是指(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 】
A.具有艺术才能 B.掌握相应艺术技能
C.专门从事艺术创作 D.具有丰富情感
23.下列哪几种艺术形态属于空间艺术 【 】
A.文学 B.绘画
C.雕塑 D.建筑
24.下列哪几种艺术形态的感性内容占优势 【 】
A.音乐 B.绘画
C.雕塑 D.舞蹈
25.下列属于用音响塑造效果的作品有 【 】
A.《蓝色多纳河》 B.《百鸟朝凤》
C.《野蜂飞舞》 D.《雨中花园》
21.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 )三个因素。 【 】
A.线 B.体
C.面 D.空间
22.下列哪几种艺术形态直接呈现心灵。 【 】
A.音乐 B.诗歌
C.舞蹈 D.书法
2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社会劳动角度来认识,艺术作品是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B.从艺术创作的主体来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意象”的物态化。
C.从艺术本身来看,它是一种语言。
D.从艺术本身来看,它是一种形式。
24.戏剧戏曲中的动作包括。 【 】
A.言语动作 B.舞蹈动作
C.静止动作 D.音响动作
25.艺术作品的属性包括。 【 】
A.实用属性 B.情感属性
C.审美属性 D.商品属性
21.下列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有( )。 【 】
A.司汤达《红与黑》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果戈里《巡按使》 D.契诃夫《万卡》
22.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气势的总体效果和表情的联系大约是在以下哪三个不同层面上实现的:( )。 【 】
A.“情感表情” B.“自然表情”
C.“语言表情” D.“气质表情”
23.下列属于画家黄永玉的作品有( )。 【 】
A.《风荷》 B.《白荷》
C.《金钱红荷》 D.《荷塘月色》
24.亚里士多德解释艺术模仿现实的对象有以下哪三种( )。 【 】
A.现实中已有的 B.现实中可能有的
C.现实中应该有的 D.现实中没有的
25.表现性艺术,重视( )。 【 】
A.主体意识 B.模仿现实
C.创造个性 D.有意味的形式
21.审美经验的类别有( )。 【 】
A.壮美 B.优美
C.悲剧性 D.喜剧性
22.下列属于法国19世纪中叶农民画家、现实主义巨子米勒的作品有( )。 【 】
A.《晚祷》 B.《拾穗者》
C.《荷锄男子》 D.《沉思》
23.审美价值判断的两种形式是( )。 【 】
A.基本评价 B.意向评价
C.平衡评价 D.批判评价
24.下列属于贝多芬的作品有( )。 【 】
A.《第九交响曲》 B.《悲怆奏鸣曲》
C.《第五交响曲》 D.《命运交响曲》
25.艺术批评的双重品格是( )。 【 】
A.哲学 B.文学
C.科学 D.美学
21.艺术语言作为塑造艺术形,传达创作意图的手段和媒介,在艺术作品中有两个重要功能( )。 【 】
A.促进艺术社会化的功能 B.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C.具有的审美功能 D.针砭时弊,指点江山
22.经过十年左右的艰苦训练,芭蕾舞演员要训练成( )的动作习惯。【 】
A.轻 B.高
C.快 D.稳
23.何谓艺术创新?艺术创新就是( )。 【 】
A.基于艺术传统而来的艺术表达内容的变革
B.基于艺术传统而来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变革
C.一种新面目的创造
D.一种新风格的创造
24.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原因在于( ) 【 】
A.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要求
B.创新是艺术欣赏者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
C.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所在
D.创新是艺术市场调节的结果
25.艺术家的个人魅力包括:( )。 【 】
A.艺术家追求人类平等、自由思想
B.艺术家追求高尚的人格
C.艺术家追求创造的智慧
D.艺术家追求真诚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名词解释:
1、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答:追寻艺术发生的历程,艺术是从非艺术活动产生的(2分)。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2分)。
2、艺术个性?
答:艺术个性就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理想、感情气质及艺术才能等体现出来的独特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整体特征(1分)。对于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认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手法方面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1分),构成艺术家创作个性的最基本的方面(1分)。
3、艺术的社会功用?
答:(1)审美功用(2分);(2)认识功用(1分);(3)社会组织功用(1分)。
4、模仿说?
答: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1分)。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的观点(1分),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1分)。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持这一看法(1分)。
5、表现说
答: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1分),持这一理论的人较早有雪莱、列·托尔斯泰、维隆(1分),现代以英国美学家乔治·科林伍德、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为代表(1分)。他们的具体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1分)。
6、“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答:该言论是现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提出的。这一提法完整诠释了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2分):对待传统要研究、要深入进去,没有相当的功力和修养便不能得到传统神髓,而吸取传统营养之后又决不能被传统所淹没,必须从传统中冲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这时就需要超人的勇气才能做到,这样经历一入一出的艰辛过程,艺术家的艺术创新活动才达到成熟的程度(2分)。
7、卓越的艺术素质
答:艺术家是个生命个体,这个个体往往有着从事艺术活动的优越条件,具备异于常人的艺术资质(1分),包括:
1.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1分);
2.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1分);
3.艺术素质与天才(1分)。
8、三一律
答:“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尤其是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2分)。其具体内容是“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2分)
9、巫术说
答: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1分),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1分)。首创这一理论的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分)。弗雷泽也是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1分)。
10、艺术创新三途径
答:(1)以我为主,吸纳他长(2分);
(2)彼此辉映,相得益彰(1分);
(3)多种元素,融合为一(1分)。
11、艺术作品的作用和价值
答:(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1分)
(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1分)
(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1分)
另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可以起到调剂人类精神的作用。(1分)
12、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1)审美性特征(2分)。
(2)形象性特征(1分)。
(3)情感性特征(1分)。
13、游戏说
答: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1分)。这种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1分)。他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正是在这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1分)。不同程度赞同“游戏说”的有席勒、斯宾塞等(1分)。席勒认为产生于过剩精力基础之上的人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活动是文艺产生的原因。
14、“潜意识学说”
答:弗洛伊德美学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1分),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1分),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这种被压抑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2分)。
15、匠气
答:所谓匠气,是指艺术作品中只有呆板、空洞的技法而缺乏情感灵魂的那种庸人习气(2分),能工巧匠是否成为艺术家家,其思想内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分)。
简答题:
1、艺术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包括哪几个方面?请简单列举。
答:四个方面(1分):
第一是再现性及再现性艺术(2分); 达芬奇《蒙娜丽莎》
第二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2分); 卡夫卡《变形记》、凡高《星月夜》
第三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2分);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第四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2分)。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北京天坛
2、请简单阐释审美心象。
答:这是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在具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观照中实现(3分)。审美心象的构成,要求欣赏者借助再创造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感情移入,进入艺术境界之中,才能构成欣赏者和作品——即审美主体的心境和审美客体的艺术意象相统一、相复合的心象(3分)。这时,作为存在实体的物态化意象也就开始位移,转型为欣赏者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和作品意象、艺术总体构成相对应又相矛盾的精神存在,即我们所说的心象(3分)。
审美心象的形成是艺术欣赏活动进入审美高潮的重要标志。
3、纯形式的线条、色块、体面结构为什么也能唤起有意味的美感?
答:其一,它是客观事物美的规律之抽象。(3分)。
其二,有美感意味的形式是人类特定生理、心理、情感乃至民族审美习惯、社会审美意识的反映。或者是某种艺术创造中,由原来比较写实的具象,经过历史性演化而变得抽象,或者是人类审美经验积累的结果(3分)。
其三,有美感意味的形式,有时借助它由之加工的物质材料——其硬度、光泽、色彩等天然美质及符合定性的运用、创造,无论具象或抽想,其造型形式都可能极富有魅力,激发与召唤新的审美经验(3分)。
4、“自然”作为哲学、美学之根系,包括哪三个层面的含义?
答:第一层面指客观自然文化,包括社会生活(3分)。
第二层面指主体心灵,在中国人看来心灵乃自然的一部分(3分)。
第三层面,“自然”直指艺术品质,它要求高水准的艺术必须做出“合乎自然”的表达(3分)。
5、艺术的天赋和敏感通常表现为听觉和视觉的注意力,又转化为主观心灵世界里的图形和音响。这一转化的过程,是创造活动潜在的心理动机。它们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首先,艺术创造的基本素材不是既成的思想概念,而是无比丰富的、现实的、感性的外在形象(3分)。
其次,想象必须伴随深思熟虑。听觉、视觉记忆中的音响和图形需要理性的思考给以整理、组合、以形成秩序(3分)。
再次,是情感对心中材料的渗透,对想象中的图形的渗透(3分)。
6、简述再现艺术召唤审美经验具有一种特殊动情力?
答:一方面,因为再现的美,是来自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人人熟悉的、可能发现的美,所以无比亲切(3分)。另一方面,又因为再现的美,绝非人人都能够发现,更非人人都曾体验过如同艺术家那样的心灵历程,所以它又无比新鲜,它是陌生的、未知的世界(3分)。在双重心绪交感冲突中产生的惊喜,也是一种美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惊喜,从而唤起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审美经验和快感(3分)。
7、简述庄子论审美三境界:“惧”、“怠”、“惑”。
答:这是庄子在《天运篇》里,将审美认识分为“惧”、“怠”、“惑”三种境界。
“惧”,是指对一个陌生国度的初步感受,是对一个不可知世界的无知,由神秘感产生的某种恐惧之心和动荡不安之情(3分)。
“怠”,则是理性思维常态被某种不可捉摸的力量突然垂直切断、在审美对象面前目瞪口呆之状(3分)。
“惑”,完全被对象的美所震慑,无力把迷人的幻想转归于任何概念,而追随着音形乐律与无极宇宙升降、随意驰骋、自由漂移,进入若惑若愚的境界,这是审美经验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3分)。
8、天人统一观的现代意义诠释。
答:首先,应当指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应当包括人与社会发展的和谐(3分)。
其次,是要求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艺术家创作活动的最高理想,是企求并促成一个大和谐、大一统、大真、大善、大美的理想境界(3分)。
中国美学的这种“天人统一观”,被历代优秀的艺术家演绎为“天人合一”的理念。(3分)
9、艺术世界诞生过程中的内景层包括哪几条通道?
答:内景层分别以情与理的平衡,唯情的,浑然天成,唯理的四条通道实现为有意味的形式。(1分):
第一是再现的、具象化、情理平衡的艺术世界(2分)。
第二是自然的、意象化、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2分)。
第三是表现的、抽象化、唯情的艺术世界(2分)。
第四是构成的、几何化、唯理的艺术世界(2分)。
10、简单阐述心境共鸣。
答:心境共鸣是人类独具的高尚情致的集中表现,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得到的精神报偿(1分)。这审美经验最后阶段的完成,包含着先前阶段的复合经验特点。
大体上可以区分出三种要素(2分):
一是情绪要素——审美冲动和审美兴奋(2分)。
二是创造活动的要素——从审美感觉到心象,构成一个整体的审美对象(2分);
三是接受要素,对业已揭示的“纯全内美和谐结构”的知觉,这其中通过“有意味的形式”达到整体的完形(2分)。
论述题:
1、试论述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的特点。
答:(1)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1分)。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2分)。
(2)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1分)。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二,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独特的存在方式(2分)。
(3)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分)。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2分)。
2、试述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内容和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在实际作品中,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1分)。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则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4分)。
在艺术世界中,作品作为一个媒介处于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中间,一般来说,在艺术创作者来看,内容是先于形式存在的,艺术家的创造意图往往形成在先,对形式的考虑离不开内容的响应要求,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而在艺术欣赏者来看,形式却是先于内容而存在的,欣赏者总是经由外部形式因素进入作品的内容。如果两者不能达到一个协调的程度,就会对艺术作品产生损害(4分)。
总之,内容和形式是不同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的协调统一是成功艺术作品的标志(1分)。
3、试论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它的商品价值(价格)的关系。
答:(1)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2分)。但实际生活中并非总是如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也由于艺术作品本质上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当下文化和社会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艺术作品价格的不稳定性。(2分)
(2)从艺术本身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这是由艺术创作本身决定的:由于艺术家对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艺术敏感,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超前性,领先于同时代人们的理解和审美趣味,而商品买卖的价格却是当下社会审美需求的反映。(2分)
(3)艺术作品具有商品属性,但是就像任何商品一样,艺术作品的这种商品属性并不是内在于作品的一种属性,而是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由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的社会制度附加在作品身上的一种外在的社会属性。所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真正具有内在价值是因它的艺术性而不是因为其有表面的商业价值和价格。(2分)
(4)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有差异就有矛盾。艺术市场上两种价值评判标准的对立统一,将有可能导引艺术市场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内在属性终究会起决定性作用,其商品价值最终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2分)
4、绘画发展史上运用色彩传达审美经验大体有几种方式?分别有什么特征。
答:绘画发展史上运用色彩传达审美经验大体有三种方式(3分)。
第一是文章学的方式。用装饰性色彩表达某种象征性的东西(2分)。
第二是色调表情的构成。画家用调色板上各种色阶以及冷暖不同的色相,依据自然物象光、色关系唤起视觉意象或印象,构成富于色调表情的绘画作品(2分)。
第三是纯粹的色彩构成。画家为了实现色彩本身的表现力而使用色彩,再现性因素完全是从属的,甚至完全被排除在画面之外(2分)。
5、艺术形态深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组成方式,以艺术家自我主体性为出发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实现,大体有哪几种方式,请加以解释。
答:艺术形态构成的方式有三种(1分):
(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1分)。我们所说的外在世界,就是指物质世界、自然世界、实体世界,我们说的内在世界,就是指精神世界、社会文化意识世界、心灵世界(1分)。物质实体世界对于人类“自我”来说,是一个整体性外在世界。这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世界,在艺术形态个体中,有可能双重地实现(1分)。
(2)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1分),通过精神世界折射物质世界,正是由于这类形态的艺术,对外在世界的呈现,是透过艺术家内在世界的三棱镜折光,“转型”为精神化了的形态,所以我们说是一种折射(1分)。
(3)第三种方式: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1分)。第三类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以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世界,获得综合性的显现(1分)。
6、试述资本对艺术作品生产的影响。
答:资本对艺术作品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分):
一方面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条件,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促进艺术的繁荣(2分)。
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向,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反作用,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为商品生产的附庸(2分)。
资本渗入艺术创作领域,在一些需要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如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比较常见。一部电影需要编剧、导演、副导演、场记等诸多职员协同工作,还有更多演员参与其中,这集中了很多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占用了很大的社会劳动和技术投入等,这客观上需要资本参与进来才能使艺术创作进行下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的投入,这种艺术生产甚至无法进行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投入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吸收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艺术创作活动更近于一种工业生产(5分)。
然而,诚如资本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一样,其对艺术创作的反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其强大的现实影响力完全可以使艺术创作蜕变为纯粹的以至低俗的商品生产。应该看到,资本对艺术创作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解决艺术创作现实问题的同时,其逐利本性要求艺术作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会使艺术创作的自由精神遭到压抑和窒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质量受到发行量、收视率、票房价值等经济因素操纵,艺术的审美价值让位于其商品价值,这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悲哀,更是艺术创作本身的悲哀。
7、艺术作品的优劣,反映了不同艺术家艺术造诣的程度,同时也折射出他艺术活动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单分析。
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
(1)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现实艺术作品总是可归为很多题材,这些题材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切入点。艺术家对某种题材的情有独钟是和他在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密切相关的:处在什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对艺术家的题材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有的艺术家选择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有的艺术家就偏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艺术家正是在这些题材的选择中表露出其艺术追求的(3分)。
(2)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的结晶,通过艺术作品能明确反映艺术家自身修养和对社会生活体会的深度。有的艺术作品被称为杰作,进而称为经典,不仅是艺术家自身修养和思想深度使然,还是他在多大程度上深入生活的标志(3分)。
(3)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能高低。艺术作品中包含着技术性的一面,这往往为人们夸张或者忽略:单纯追求技巧的作品固然会显得内涵不足,而蹩脚的技法和表达能力更是容易妨碍艺术思想的传达(3分)。
8、试述古希腊三种柱式体系及其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古希腊三种柱式体系体现了一定的情绪和感情状态,每种结构动机,都有自己表现性的意义,并得到准确、稳定、永久性的形式上的体现(1分)。
多利斯柱式是“庄重的、森严的、雄伟”的精神载体。如意大利佩斯图姆城波塞冬神庙,西西里岛的协和女神神庙,“赫拉埃恩”天后赫拉神殿。这些神庙的多利斯柱式体现了男性气概和简明、雄健之美(3分)。
爱奥尼亚柱式是“谨细的、精致的、温柔的”,具有“女性美”的特征,柱顶有着涡旋形装饰。坐落于雅典卫城的雅典娜·尼凯神庙,结构轻巧、优美、修长文静,是采用爱奥尼亚柱式的成功杰作(3分)。
科林斯柱式,布满精湛雕饰,永远呈现着它的“高贵、壮丽、华美”。阿波罗神庙残存着的圆柱,是从爱奥尼亚柱式发展而来,是爱奥尼亚柱式的变体,更富于装饰性。科林斯式柱顶饰有华丽的叶形装饰和四个对称的涡旋形饰物(3分)。
9、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请简单加以解释并举例说明。
答: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以分成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3分)
(1)造型艺术,一般来说诉诸视觉感官。符号体系是静态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型准确塑性或变异塑性的特质,给人以视触感觉,仿佛是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绘画、雕塑,属于造型艺术。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的一部分,也可划归造型艺术,但又具有很大的独特性(2分)。
(2)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感觉,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音乐、舞蹈,是有代表性的非造型。建筑基本上划归非造型艺术,是因为它的某些音乐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特征,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与此相对应,音乐也被称之为:“流动的建筑”(2分)。
(3)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中,文学音乐、建筑、戏剧是这种综合性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形态。这种类型的艺术有文学音乐、戏剧·表演、建筑(2分)。
10、试述美术艺术语言的特点。
答: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肌理等。(3分)
其中点、线、面是描绘塑造形体的最基本元素,艺术家用它们构成美术艺术形象的骨架。点在美术的造型语言中可以作为最小的造型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小点,也可以是一个物体。线可以理解成点的延伸和运动,书法艺术可能是这种线的运动机制的艺术。它还可以是形体的轮廓线和结构线,通过线条的刚柔曲直艺术家能塑造出结构极富表现力的作品(3分)。
“体”就是形体。“面”实际上是二维的形状,是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形体,有了形体,艺术形象就有了初步显现。美术中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塑造出来的,空间和光线,色彩是美术这种艺术门类的最有特色的形式语言,尤其在绘画中艺术家依靠空间、色彩和光线能够传达出高妙的、超绝的艺术意境(2分)。
在美术语言中,色彩和光线是极富感情色彩的元素,它们就有极强的表现力,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可以用它们塑造出如梦似幻的瑰丽空间,光与色是“魔术师”(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