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精品解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9:21
文档

精品解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04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zhuó)哺育(pǔ)侮辱(wǔ)哄堂大笑(hōng)B.翘首
推荐度:
导读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04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zhuó)哺育(pǔ)侮辱(wǔ)哄堂大笑(hōng)B.翘首
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9.04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落(zhuó)  哺育(pǔ)  侮辱(wǔ)  哄堂大笑(hōng)

B. 翘首(qiào)  畸形(jī)  镌刻(juān)  潜滋暗长(qián)

C. 秀颀(qí)  瘦削(xuē)  拘泥(nì)  血气方刚(xuě)

D. 矜持(jīn)  倔强(jué)  洗涤(dí)  目眩神迷(xuàn)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哺育(bǔ)。

B. 翘首(qiáo)

C. 血气方刚(xuè)。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烦燥  柏油路  如坐针毡  哗众取宠

B. 豢养  公平秤  浮光略影  坦荡如砥

C. 端详  麦克风  无精打采  千钧之力

D. 契合  辨护人  蹑手蹑脚  川流不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烦躁。

B.浮光掠影。

D.辩护人。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当我见到他时,却有点诚惶诚恐。

B.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C. 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B.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C.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褒义词。用错了语境。

D.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经过几轮艰难谈判”矛盾。

故选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 “戏剧进校园”之所以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和形象有明显加强。

D.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答案】D

【解析】

【详解】A.残缺宾语,句末加“的需求”等。

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即可。

C.搭配不当。改为“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形象大有改善”。

故选D。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爱》中,里德太太临终前良心发现,把告诉简:三年前简的叔父寄信来,要把遗产交给简,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

B.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老人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展现出硬汉子的形象。

C. 《草房子》中邱二爷死后,邱二妈也得了病,细马靠自己能力撑起了这个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形象。

D. “怒鞭督邮”、“义释严颜”、“水淹七军”,这些故事体现了张飞爱憎分明、粗中有细、英勇无畏性格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D.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水淹七军”是主人公是关羽。

二、(3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辔等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 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上自劳军  劳:慰问

B.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铠甲

C. 将军亚夫持兵揖  揖:拱手行礼

D. 改容式车  式:同“轼”,扶轼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 成礼而去  博学而笃志

C.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久而乃和

D. 请以军礼见  以塞忠谏之路也

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

B. 选文首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C. 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D. 周亚夫面对天子,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B.加点词解释有误。“介胄之士不拜”: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介胄:动词,穿着铠甲和戴着头盔。

【7题详解】

C.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于是,就”之意。

A.前者动词“去,到”,后者音节助词。

B.前者表承接的连词,后者表并列的连词。

D.前者“用”,后者“以致”。

【8题详解】

D.“侧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是从正面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点睛】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隋文帝①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9. 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1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9.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    

10. 示例: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或秦王俊)是(或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    

11. 从“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看出隋文帝是一个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君主。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译为: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此题要注意把两个相关的意思(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划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为”:担任,是。“以”:因为。“奢纵”:奢侈、骄纵。还有“以奢纵免官”意念被动句的翻译。

【11题详解】

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所体现的隋文帝的治国思想。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隋文帝是一个严明律法的君主。隋文帝的行为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等原则。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宿牛群头①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2. 赏析“沙头雨过茁蘑菇”中“茁”字的妙处。

13.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2. “茁”是旺盛生长的意思,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13.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即词语的表现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茁”,“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前提。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据此理解并整合即可。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商山早行》)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6)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    (2). ⑵在河之洲    (3). 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4). ⑷因思杜陵梦    (5). ⑸便引诗情到碧霄    (6). ⑹山雨欲来风满楼    (7). ⑺气蒸云梦泽    (8). 波撼岳阳城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洲”“碧”“霄”“撼”等字词的书写。

三、(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北大博士生陈更与中科院博士生孙晓婧终极对决。最终,每年都如约出现在百人团中的陈更夺冠。《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陈更连续参加了四季,上场次数更是达到十四次。她怀抱着“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的心愿,而今终于成为总冠军。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与诗歌相伴,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中国诗词如火,让山石楼台有了生命的温热;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________,_________。吟咏中国诗词,相逢一段段历史,感受一份份深情,品味百味人生。

【答案】(1)《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陈更夺冠

(2)示例1:中国诗词如月,让金樽斗酒有了心灵的慰藉;

示例2:中国诗词如歌,让鸿雁羌笛有了他乡的寄托。

【解析】

【详解】(1)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可提取“《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北大博士生陈更与中科院博士生孙晓婧终极对决。最终,每年都如约出现在百人团中的陈更夺冠”一句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陈更夺冠”的正确答案。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句式结构为“中国诗词如……,让……有了……”的比喻句。内容上表达中国诗词的意义,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四、(3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猪年趣谈

①今年是猪年,自古就有“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富有吉利”的美谈。可是,猪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丝毫没有什么地位:猪丑陋懒惰,浑身肮脏不堪;猪肉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备受歧视,难登大雅之堂;别说猪的成语,就是关于猪的寓言,描写猪的诗句,也是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有个猪八戒的艺术形象,也成了好吃懒做的代表;就是在十二生肖中,猪也是排行最后一个,猪的地位真是尴尬。

②难道说,猪真的就是肮脏、懒惰、丑陋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但凡有点历史、文化储备或者生活常识的人都会否认这种偏见。

③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据专家研究,猪圈内一旦温度升到摄氏48度以上,它们便会在猪圈内胡来蛮干了。于是乎,温度越高,它们就会变得越发肮脏。

④猪是农耕社会人类的忠实伙伴。自然科学家赫森说:“猪不像马、牛、绵羊、山羊那样鲁养,天不怕地不怕;不像鹅那样满怀敌意;不像猫那样屈尊俯就;也不像狗那样摇尾乞怜。”猪长着一副圆圆的、胖墩墩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对人类所给予的不计较,能忍受,显得老实本分。因此,厚道、忠诚成了历书上赞美猪的代名词。

⑤作为家猪,它不但憨厚老实、安分守己,而且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的“聚宝盆”: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

⑥就拿猪肉来说,就是高尚的食物。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因为肉味使人齿颊留香。猪肉之好吃,并非随便煮就行,而需靠烹调功夫。宋代杭州大守苏东坡最擅长做红烧猪肉,后人称之为“东坡肉”而留传迄今。苏东坡还有一首自解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煮火,少煮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见他对猪肉的煮法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⑦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许多寓意和象征。

⑧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量,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于是猪又有了“勇往直前”之意。

⑨据传自唐代开始,殿试及格朱笔题名,因“朱”与“猪”,“蹄”与“题”谐音,每当那些已列为贡生读书人赴省进京赶考者,亲友便赠红烧猪蹄,预祝“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便有了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的习俗,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⑩民间文化里,猪还象征着财富和生育。象征生育容易理解,猪一窝生十来个不是稀奇事;象征财富,则因为猪在农业社会是农家重要财产,而在现代社会,或许因为猪长得富态,体态似有钱人罢了。

⑪猪对于国人贡献很大,吃完肉骂猪,显然是不道德的。而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猪,二师兄恐怕也挑不起这副重担。

16.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谈“猪”的?

17.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第⑥段画线句。

宋代杭州大守苏东坡最擅长做红烧猪肉,后人称之为“东坡肉”而留传迄今。

18. 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说说第③段加点词有何作用。

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

【答案】16. 猪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丝毫没有什么地位;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猪是农耕社会人类的忠实伙伴;猪肉是高尚的食物;猪还有其它的许多寓意和象征。    

17. 举例子。举了苏轼擅长烹饪红烧肉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猪肉好吃,并非随便煮就行,而需靠烹调功夫,是高尚的食物。    

18. “主要”意为最重要的,说明了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忌热,但并不排除其他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6题详解】

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可直接提取第1段“猪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丝毫没有什么地位”,第3段“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第4段“猪是农耕社会人类的忠实伙伴”,第6段“就拿猪肉来说,就是高尚的食物”,第7段“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许多寓意和象征”等句作为答案。

【17题详解】

题干要求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文句的作用。“宋代杭州大守苏东坡最擅长做红烧猪肉,后人称之为‘东坡肉’而留传迄今”明显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而有力地说明了语段的观点句,即“就拿猪肉来说,就是高尚的食物”。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18题详解】

题干要求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赏析加点词的作用。也就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中“主要”的本义: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关系最大的,起决定作用的。语境义:说明了忌热是猪看上去比较肮脏的最重要原因,也可能有其他次要原因。说法不绝对,实事求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性词语的使用,这些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偶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③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遇见》,金城出版社)

19. 仔细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我”的后两次偶遇。

第一次:我在小饰品店偶遇坚守梦想的老妇人,欢喜莫明。

第二次:

第三次:

20.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词语。

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4)段画线句。

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2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8)段划线句“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的理解。

22.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答案】19. 第二次:我在天桥偶遇身有残疾但坚强面对(或淡定平和、自力更生、诚实守信)的男子,敬佩不已。第三次:我在广场偶遇充满热情、邀我跳舞的女子,感受快乐。    

20. (1)“如花似玉”意思是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这里运用比喻,把老妇人退休后重拾旧梦、开小饰品店的生活比喻成女子出众的姿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妇人的生活美好而充满活力,表达了我对老妇人坚守梦想的赞叹。(2)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男子的手严重残疾,可能灵活地用橡皮泥捏出花朵的样子,表现出男子技艺高超、坚强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1. 示例:人生中偶遇人、事所带来的美好、感动、温暖,会在某时不经意地想起,让人铭记在心;使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滋养、启发,从而使生活愈加美好而充满活力,丰富了人生。收束全文,升华文章的主旨。    

22. 示例1:以“偶遇”为线索,记叙了我偶遇坚守梦想的老妇人、坚强生活的男子、满怀热情的女子三件事,我被他们的生活态度所感动,获得人生启示,表达了我对美好人生、生活的赞美。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晰,内容紧凑,层层推进。

示例2:本文“形散神聚”,作者写了貌似不相关三个不同地方的“偶遇”的故事,都表现同一种情感:我被他们的生活态度所感动,获得人生启示,表达了我对美好人生、生活的赞美。

【解析】

【19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如第二次,结合“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概括出:武汉天桥上残疾男人用橡皮泥捏成的花常开不败,让我感佩。第三次结合“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概括出:在云南篝火广场一女子拉我跳舞,让我快乐。根据以上分析写出答案即可。

【20题详解】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1)“如花似玉”本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语境义:在这里要结合“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分析,指美好而充满活力。一方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妇人充满活力而美好的生活,一方面表达我对老妇人坚守梦想的赞叹。这两方面都要答出来,不能遗漏其一。(2)“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运用了典型的动作描写的方法。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具体区域,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分析。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残疾男子灵活地用橡皮泥捏出花朵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坚强乐观的情感态度。

【2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深刻内涵的理解。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呼应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一定要把语句所表达的文章中心答出来。即:偶遇会带来的感动与慰藉,让人不经意地想起,又让人难以忘记;使人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启发,感受到惊喜与温暖,增添了正能量。

【22题详解】

题干要求就构思和写作方法的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如“形散神聚”的特点,三个不同地方的“偶遇”的故事为“散”;而文章第2段中,有一句话说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点,即“这样的偶遇,不特意,不约定,带来惊喜”,这句话就是“神”。

五、作文(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其实我一直懂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答案】其实我一直懂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死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望着那被阳光染红的天空,颓然的写下着悲壮的字句。

纵时光相隔,在这苟延喘息的南宋土地上,再也觅不得半点你的影子,却日复一日地从太史公流传千古的名作中嗅得你的味道。如此浓烈。让人魂牵梦萦,不弃不离。

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望着远处威严过市的秦王,你奋臂一指: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见你如此口无遮拦,浑然失色,拉着你离开了人群。其实再强大的对手也掩盖不住你分锋芒,消散不去你的英雄气概。比之,那见之只敢言:大丈夫当如此的刘季,你着实让人旷百世而相敬。

赵王救急,众将作壁上观,不敢上前,而你赶到之后,立马杀入,苦战秦军,并力退之,救得赵王,比起那些退而在后,色厉内荏,掐指盘算的蛇鼠之众来,你是何等的豪迈。

作为一个诗人,作为一个身在一个亡国之像大地的弱女子,你独具艺术魅力的为人风骨,行事风格中,时常给我以乍然一现的灵感和伤感。你是如此的让人爱惜和敬佩,甚至是落泪。

如此的英勇盖世,竟换得一身首异处的收场!

在权术斗争中,中陈平计而是范增,而那只会说为之奈何的刘小三,却广得天下奇才。萧何,韩信,张良,各展所长,终使你兵败如山倒。

乌江畔,前思后想,左顾右盼,悲怆却始终不见眼泪。终究你还是拿起了长剑,选择了转身向背。向天长哮:今日同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如大王言。这是你身边仅剩的28骑兵。

……  ……

西楚霸王,其实我一直懂你。

【解析】

【详解】作文标题“其实我一直懂你”。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如果忽略提示语,“懂你”这个题目可以写父母,写老师,写自己某项爱好,写古人,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甚至可写风景等。第二人称,写出真情。题目中的“你”字,给人一种亲切感,就好像父母就在自己身边,面对面地交流一样。所以,行文中的人称只能是采用第二人称,不管是写亲人还是写他人,最合理的写法是通篇直接与所写对象对话,用你真情的倾诉,一定会走进人物的世界。同时注意“其实”一词,一般指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确实、的确的意思。可表现出“我”看起来并不懂你,而实际上懂你。体裁上如果采用书信体,或许更容易交流沟通。同时一定要运用第二人称。而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闪光点,要注意写出真实可感。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文档

精品解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04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zhuó)哺育(pǔ)侮辱(wǔ)哄堂大笑(hōng)B.翘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