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专门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瞄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写作教学目标,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五个板块,以一个单元的体量,集中进行习作教学实践。习作单元的设置,是部编教材编排体系上的一大创举。它推倒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壁垒,让阅读课堂有“练武之地”,让习作过程有“他山之石”。在进行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后,我对习作单元的教材特点,有了更新的认识。
1.
精读课文悟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围绕这一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是《太阳》,一篇是《松鼠》。这两篇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不同,《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方面介绍了太阳;而《松鼠》这篇文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作者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形象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两篇课文的课后题都与习作要求紧密联系,为单元习作做准备。结合课后题,我在进行《太阳》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1-3自然段介绍太阳的知识;4-8自然段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第二方面: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第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思路,这也为自己的写作构思做了铺垫。介绍一种食物,我们首先要明白从哪几方面去介绍。
第二方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我运用太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把介绍太阳的句子用“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的好处。例如:再讲到“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一句时,我先将句子换成“太阳的温度很高很高”。再和原句进行对比,接着补充开水温度结合生活实例,以及钢铁熔点资料,学生感受到在原句中“太阳的温度高的特点”更加清楚,从而明白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好处。
《太阳》这篇课文课后题侧重于“怎么写”,《松鼠》这篇课文的课后题是让学生记录松鼠的信息,这就侧重于“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正是把事物介绍清楚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松鼠》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记录了松鼠的信息,同时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让学生仿写了小狗、小猫的外形;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让学生仿写了“喜鹊筑巢”、“蚂蚁搬家”、“蜘蛛织网“等片段练习。从而让教材文本中的价值在学生意识中得到内化和贮存。
1.
交流平台搭支架
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学生已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有
了深入的学习,在交流平台中就是总结方法,以备运用。交流中,我主要抓住以下问题进行总结:1.说明文章的作用;2.说明文语言风格不同,写法不同;3.强调语言的准确、清楚、有条理。
1.
初试身手用方法
在学习了《太阳》这篇说明文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介绍的事物,进行初试身手一。学生结合电视塔的图片以及旁边的两句介绍,很快感知到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介绍这个电视塔的高和外形。于是,他们迅速下笔,也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有的同学还在自己的语句旁边画了一幅简笔画。
(1)我家的冰箱是个长方体,体高大约160公分,比我还高,长宽各有50公分左右,穿着银白色的外衣。
(2)含羞草的叶子像一根一根排列整齐的针一样,长1厘米左右。
在学习了《松鼠》这篇课文后,我搜集了白鹭的相关资料,进行初试身手二(改写课文2-5自然段)。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不知如何把抒情文章改写成说明文,难度较大,无从下笔。我见势不妙,只能给他们一把梯子扶着走。我引导学生在写外形时,可以引用资料“白鹭体长52-68厘米,颜色素雅,外形优美”,这样就把原文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改写成了说明性的语言。有一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眼中充满了亮光,我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用哪些资料可以改写白鹭的哪个特点。讨论之后,难点攻破,改写片段轻松完成。
1.
习作例文知技巧
两个不同形式的初试身手已对学生进行了说明文的片段练习,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整篇作文写好。我还是把习作例文的教学安排在作文指导之前。我发现习作例文不是一般的课文,没有生字词的学习,有课后思考题,更重要的是有彩色批注。既然是习作例文,那就是作文的一个范例,不宜对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做过多的要求,更不能以精读或略读课文的方式来教学。根据单元习作的需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因此,我把两篇习作例文共设计为一个课时。《鲸》这篇例文让学生借助批注标明说明方法和介绍的几个方面,并交流这样写的好处。《风向袋的制作》这篇例文让学生借助批注标明说明方法和介绍风向袋的几个方面,以及制作步骤的介绍方法。在总结交流中,引导学生借鉴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要分类介绍,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用词准确等技巧。
五、习作实践练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法懂了,就得实践练笔了。
1.
提前布置任务,积累素材,确定写作对象
在进入习作单元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学习了单元主题,以及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进行初试身手片段练习前,明确布置本单元的习作内容,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中给出了五类选择的内容,学生大部分选择了植物和动物、物品,他们认为这几类比较容易运用说明方法。像《太阳》《鲸》这样的说明文章更容易让学生借鉴。此时,我引导学生像《松鼠》《风向袋的制作》这两篇说明文抓住了事物特点,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分段介绍清楚也是符合说明文的。比如,“袋鼠的自述”“恐龙的秘密”“涮羊肉”等都可以借鉴《风向袋的制作》的写作方法。讲到这里,突然有学生说“老师,我会制作珍珠奶茶,我可以写这个吗?”我告诉她“你的选材耳目一新, 要注意用表示次序的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把步骤写清楚。”此时,课堂上开始活跃,思路被打开,介绍的这一种事物被孩子们纷纷确定下来。
1.
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提纲
确定了介绍的对象后,下发习作意向单,交流自己介绍的事
物有什么特点?准备从哪几方面介绍?可以使用哪些说明方法?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交流完之后,根据意向单拟定写作提纲。再根据提纲,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梳理。
1.
尝试自主习作,练写说明文
两节作文指导课结束后,我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让学生在
一节课内当堂完成,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当面指导。
1.
评改习作,分享交流
5.教师全班批改,分类整理,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习作内容,我将他们的习作分为“美食天地”“猜猜这是什么”“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这是个秘密”几大板块,在讲评作文中组织孩子们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再次评改、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习作单元应该是落实这一建议的重要载体。习作单元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单元,找准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五大板块为主线,为学生的习 作铺好路、搭好梯子,从“写什么”到“怎样写”,一步一步扶着他们拾级而上,不断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探寻 [J]. 陈瑞琼. 学苑教育. 2021(21)
2.
《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
3.
《教师用书》五年级语文上册202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