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语 法
一、 考核知识点:
(一)语法
(二)词类(上)-实词
(三)词类(下)-虚词
(四)短语
(五)句法成分
(六)句子的分类
(七)常见的句法失误
(八)复句
(九)句群
(十)标点符号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
①语言结构的四级单位。
②现代汉语词类系统表。
③十四个词类和它们内部小类的名称。
④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别。
⑤句法结构的功能类别。
⑥句法成分的名称。
⑦主语和谓语。
⑧述语和宾语、补语。
⑨定语和状语。
⑩现代汉语句型系统。
⑾句子的特殊成分。
⑿复句各种类型的名称。
2.领会:
①词和词组合成短语的基本条件。
②语法规律的特点。
③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和方法。
④区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
⑤区分体词、谓词和加词的标准
⑥名词的类别和特点
⑦数词和量词的类别和特点。
⑧动词、形容词的特点。
⑨区别词和副词的特点。
⑩代词的语法性质、类别和用法 。
⑾介词的特点和分类 。
⑿连词的作用。
⒀助词的特点和分类。
⒁语气词的作用。
⒂象声词和叹词的作用和特点
⒃词的兼类现象。
⒄短语的内部结构。
⒅短语的外部功能。
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⒇层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1) 主语的构成和类型。
(22) 述语的构成。
(23) 宾语的类型。
(24) 补语的类型。
(25) 主语和施事、宾语和受事的关系。
(26) 复杂偏正短语中定语、状语的排列。
(27) 句子的特点,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
(28)单句分析方法。
(29) 现代汉语中几种主要的句式及其特点。
(30) 各类复句的特点。
3.简明应用:
①根据所学过的关于各类词特点的知识,运用词的分类方法,对现代汉语
的词进行语法归类。
②根据实例概括数词“二”和“两”的使用规律。
③根据实例概括“都、也、才、就、再、还、不、没有、别”这些常用副词的使用规律 。
④根据实例概括“把、被、对于、关于、和、在、连、比”这些常用介词的使用规律。
⑤根据实例概括“和、或、还是、不管、尽管、况且、何况、而、而且、否则、只有、只要、由于、因为”这些常用连词的使用规律。
⑥根据实例概括“的、地、得、着、了、过、所、似的”这些助词的使用规律。
⑦根据实例概括“的、了、吗、呢、吧、啊”这些语气词单用和连用的规律。
4.综合应用:
①判别少数词所具有的词的兼类现象,区分词的兼类现象和词的同音现象、活用现象。
②纠正词性误用的语法错误。
③正确熟练地运用图解法对句法结构进行从大到小的切分。
④正确地揭示句法结构内在的构造层次,顺次地找出句法结构的每一层面的直接成分,并确定其间的结构关系。
⑤辨认主语和谓语
⑥辨认宾语和补语。
⑦辨认定语和状语。
⑧能准确地判断句型。
⑨能纠正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⑩区分单句和复句。
⑾判别联合复句或偏正复句中各种常见的类型。
⑿根据实例说明关联词语在位置和使用形式方面的特点,分辨关联词语运用上的正误。
⒀能正确分析多重复句。
三、 考核重点和难点:
1.“语法”术语的含义,语法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语法单位。
2. 词类、实词、虚词的概念,划分词类的标准和方法,词的语法功能,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3.代词的语法性质、类别和用法,介词的特点和分类,加词的作用,助词的特点和分类,语气词的作用,叹词和拟声词的作用和特点,词的兼类现象。
4. 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别和功能类别,层次分析法。
5. 句法成分的含义、主语的类型、谓词性主语的条件、时间词和处所词作主语的情况、宾语的类型、补语的类型、主语和施事的含义、宾语和受事的含义、宾语和补语的区别、复杂偏正短语中定语、状语的排列。
6. 句子的特点、句子与词和短语的关系,句子的两种特殊成分、句子分析的含义,句型分析的原则。
7. 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几种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8. 复句的特点、复句的各种类型、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判别复句的各种类型,正确分析多重复句。
9. 句子变化的主要形式,倒装句的特点,省略句的特点及其与非主谓句的区别,紧缩句的特点及其与单句、复句的区别。
10. 语气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11. 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及分析修改的方法。
第六章 修 辞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修辞概说
(二)词语的锤炼
(三)句式的选择
(四)辞格(一)至(四)
(五)辞格的综合运用
(六)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七)语体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
①修辞的基本要求。
②词语选择的要求。
③句式选择的要求。
④常用修辞格的定义、构成及运用。
2.领会:
①修辞的目的。
②修辞与语境。
③21种修辞格的表达作用。
3.简明应用:
①辨识不合修辞要求的言语表达。
②识别常见的词语句子修辞不当的现象,并能予以修改。
4.综合应用:
①能辨认各种易混修辞格。
②分析各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③能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格并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格运用不当的现象,并能予以修改。
三、考核重点和难点:
1. 修辞的基本要求
2. 词语选择的要求,识别词语修辞不当的现象。
3.修辞格的特点和表达作用,辨认这些修辞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