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9:33
文档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裕民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达到“培养信息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增强“
推荐度:
导读裕民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达到“培养信息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增强“
裕民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达到“培养信息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的表现,增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动其指导、协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对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因为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教职员工。

三、考核要素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2.水平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纵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五、考核内容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动”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水平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水平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水平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水平。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

“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 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很多于50%) 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 +项微水平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水平(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六、考核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微水平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实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实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很多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实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实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水平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水准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木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优秀合格不合格
课前备课1.使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使用至少一种软件实行课件制作;

3.使用至少一种软件实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
课中授课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
课后辅导1.会用至少一种APP实行作业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
数据分析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实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
研修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
七、考核结果及使用

在组织水平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实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 -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八、考核管理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水平。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相关要求实行。

文档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裕民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水平,达到“培养信息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增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