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包含了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数字图像的分类、存储、压缩的相关知识。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这几类信息的数字化应用中,本课内容是和实际应用比较贴近的,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多媒体方面信息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图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方式;认识不同图片类型的特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掌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图像大小、位深度、图像类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图像数字化的采集、修改、编码压缩的过程;在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依据问题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图像类型、分辨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实验总结中,养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严谨实施的科学研究态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养成团结协作、积极交流的团队精神。
三、教点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 导入: | ||
| 学习活动一: 体验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方式 任务:利用扫描仪将书籍封面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交互形式:师生交互,使用扫描仪解决问题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蕴 |
|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网上购书的经历?怎么挑选图书? 提问:实际生活中的图书封面是如何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一、图像信息数字化的方式 1、利用扫描仪将报纸、杂志、照片等素材数字化 2、利用数码相机直接拍照获得数字化图像 提问:那位同学今天愿意尝试一下扫描信息技术课本的封面? | 答:当当网的网站,书目检索 答:扫描仪 数码相机 在讲台上演示使用扫描仪 | 联系实际 引发思考如何从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让学生从体验中感悟 |
| 学习活动二: 认识图像分类 任务:记录图像文件基本信息,并利用ACDsee缩小图像,再放缩比较。 交互形式: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蕴 |
| 【任务一】:打开文件夹“1”,记录其中图片的基本信息。 思考1:这张图片放在网上做封面是不是太大了,怎么办? 思考2:缩小后的图像,再想放大回原来的尺寸,效果怎么样? 二、图像的分类 1、位图[bitmap],也叫做点阵图、像素图,简单的说,由许多像小方块一样的像素组成的图形,缩放会失真。 思考3:是不是计算机中所有的图片都是位图? 2、矢量图[vector],也叫做向量图,由一系列指令组成,在计算机中只存储这些指令,而不是像素。主要用于插图(word中的剪贴画)、标志等图形。 提问: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 | 操作提示: 右键单击图像文件属性摘要 图像大小、宽度、高度、位深度 缩小图片的操作提示: 双击图片在ACDsee中打开“修改”菜单“调整大小” 宽度148像素、高度218像素 记录缩小后图片基本信息 尝试:创建一个Word文档,在其中插入一副剪贴画, 放大缩小图片,查看图像效果如何变化? 操作提示: “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 ●放缩图像,观察效果变化 讨论回答,并记录在学案上 认识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 | 在经历浏览、修改图像基本信息的过程中,发现图像失真的问题,引发思考 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究中,认识不同的图像类型,比较其特点,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
| 学习活动三: 认识位图的图像编码 任务:修改图像的分辨率、位深度,探究其对图像效果、文件大小的影响规律。 交互形式: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蕴 |
| 三、认识位图【任务二】:打开文件夹“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改变图像分辨率、其他不变时,对图像效果、文件大小的变化规律。 位图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图像分辨率=宽度的像素数目*高度的像素数目 思考4:图像效果、图像大小、分辨率之间的联系规律是什么? 【任务二】:打开文件夹“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图像分辨率不变、而位深度不同时,图像效果、文件大小的变化规律。 图像颜色数目和每个像素占用位数对照 图片类型 | 每个像素 占用位数 | 表示颜色数目 |
| 黑白 | 1位 | 21=2种颜色 |
| 16色 | 4位 | 24=16种颜色 |
| 256色 | 8位 | 28=256种颜色 |
| 24位(真彩色) | 24位 | 1677万种颜色 |
●图像的二进制编码
问题1:现有一幅图像只有黑、白两色,计算机如何进行二进制编码表示呢?
那么这幅图像的大小是多少?即占用多少个二进制位?
问题2:计算一幅16色图像,分辨率为400*300的图像大小,占多少二进制位?
BMP格式的图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图像大小=分辨率(宽度像素*高度像素)*位深度(色深)/ 8
⏹单位:字节(B)
| 问题3:计算一幅1024*768的24位色(真彩色)的图像大小,占多少二进制位? |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细致,图像存储容量越大 。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分辨率相同的图像,位深度越高,能够表示颜色书目越多,色彩越丰富。 用一个二进制位来表示 “黑” —— “1” “白” —— “0” 图像大小 =18*23*1=414 位 图像大小=400*300*4 =480000 位 图像大小=1024*768*24 / 8 =2359296 B =2.25 MB | 教师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发现影响图像效果、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关系。 启发学生从对表象效果的认识到去思考数字化原理的本质的探究 对于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由教师讲,而是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分析、总结,主动建构知识。 |
| 学习活动四: 交流探讨 任务:图像的分辨率是不是一定要越高越好? 交互形势:生生交互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蕴 |
| 讨论:图像的分辨率是不是一定要越高越好? 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越好? 网上的图片质量也要越高越好? | 讨论、发言 不一定、按需选择,像素高的同时文件也大,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大,下载速度也慢。 | 渗透辩证的思想,掌握合理选择适当格式、分辨率的图像的方法 |
| 学习活动五:认识图像文件格式 任务: 比较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的效果和大小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蕴 |
| 四、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一、BMP格式 BMP是英文Bitmap(位图)的简写,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 二、JPEG格式 JPEG文件的扩展名为或,其压缩技术十分先进,可以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 三、GIF格式 GIF格式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所以这种图像格式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称为动画图像。 四、PSD格式 这是著名的Adobe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专用格式PhotoshopDocument(PSD)。 【任务三】:打开文件夹“3”,比较两幅图像效果,文件大小,文件类型? 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JPEG) | 观看课件 结合平时的实践操作谈一谈不同格式的图像的特点和应用的范围。 实验结论:图像效果几乎没有差别,但jpg格式的文件要小很多 | 对新知识深入理解 老师讲授一部分,剩下的由学生讨论。 |
| 课堂小结 |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了图像数字化的方式,了解了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并学会选择适当的软件修改图像分辨率的属性,合理的运用到自己信息加工中,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设计出更有效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 | 观看课件 | 巩固 |
| 课后作业 | ||
| P28面实践题 | 课下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