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8:10
文档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目标】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预习指导】(1)学生要主动收集整理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2)学生要主动了解在其所生活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3)学生要主动疏通《天下有道》的内容,
推荐度:
导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目标】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预习指导】(1)学生要主动收集整理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2)学生要主动了解在其所生活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3)学生要主动疏通《天下有道》的内容,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预习指导】

(1)学生要主动收集整理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2)学生要主动了解在其所生活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3)学生要主动疏通《天下有道》的内容,掌握字音、字形和关键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比较准确地理解每一句文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填空:

    孔子(公元前    ~前      ),名      ,字       ,       末期      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     》《      》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        》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          》体历史著作。 

  (二)名词解释:

    1.《论语》:                                                                      

    2.语录体:                                                                      

    3.四书五经:                                                                 

    4.有教无类:                                                                  

                                                                        

  (三)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     )  桀溺(     )  耦而耕(     )  怃然(     ) 耰(     )    辍(     )    荷蓧(      )   食之(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      )通(      )  

  桀溺:(      )通(      )   

  而谁以易之:(      )通(      )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      )通(      )  

  植其杖而芸: (      )通(      )  

  使子路反见之:(      )通(      )  

 

    4、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 

    

   

    【探讨与学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2、在文中,孔子出现的时候并不多,孔子的话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发现与创新】

    1.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2.“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日前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 

    【基本训练】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譬(p)如  木椟(d)    后稷(j)    耻恶(w)衣恶食者

    B. 孝弟(t)   酒馔(zhun) 木铎(y)    不得与(y)于斯文

    C. 怃然(wǔ)  食黍(shǔ)   击磬(qng)  敝(b)之而无憾

    D.沟渎(d)  曲肱(gōng)  便佞(nng)  杀鸡为黍而食(sh)之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 使子路反见之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 是鲁孔丘与?               D. 闻斯行诸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B. 趋而辟之(快步走)

    C.杀鸡为黍而食之(吃)         D.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4、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C.趋而辟之     D.孔子过之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 子路宿于石门     C.夫执舆者为谁     D.不吾知也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上下句填空:

    (1)往者不可谏,          。

    (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

    【能力提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8、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长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 耰而不辍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9、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1、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3分)

                                                                        

    1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超过15字)。 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译文:                                                                  

    (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译文:                                                                    

    14、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拓展延伸】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2.《论语》雍也第六篇第二十八章: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一章很有意思,因为提问者是端木赐,他是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一位,与贫穷的颜回形成了两个极端。而且端木赐的富有不是来于父母的馈赠和遗产,而是靠己敏锐而老道的经商才能。孔门学说能够传播很广都得益于这位富有的学生用财力去支持和推广。我们现代所说的“儒商”这个词的始祖和原型,就是他——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由于子贡能言善辩,口伶俐,颇有外才能,兼其深谙商业低买高卖之商理,所以颇清高。

他非常认同孔子的学说,所以当他通过转卖货物、投资致富后,便想实现老师所说‘仁’的境界。于是才有了这段对话。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广泛地、无条件的把好处送给民众,救济民众,让民众都得到帮助。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算得上是您说的仁人了吧?”子贡在这里说的这个人,其实是暗指己,也就是用隐晦的话说:“老师,如果我拿出钱来帮助大家,而且不要好处,那我是不是就达到了您要求的具有了‘仁’的品德了呢?”  

    孔子明白子贡话里隐含的意思,但他又知道子贡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这可能是子贡有钱了以后的一种我炫耀,但方向是正确的。所以孔子并没有打击子贡的这种显摆,反而幽了己一默:“能做到这种地步,何止是达到了‘仁’!那一定是圣人了。我做不到!即使远古时候像唐尧虞舜那样拥有绝对威望和权力的明君也做不到啊!”在不落痕迹地批评了子贡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后,孔子不失时机的提出了“仁”者的标准:“有仁德的人,己想立于天地之间,有一番事业和抱负,他也一定会帮助别人达到;己想要将来通达有前途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能够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做到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仁的方向了。”水之声:将文章归类到“治国”一类,并非哗众取宠。源于《本周金融观察》中编者点的下列评论:另有故事:鲁人流落异国为,鲁国规定凡是看到本国人在别的国家被卖为隶,只要出资买回就可以得到重奖。

    孔子的学生子贡买回隶后却谢绝了的奖励,孔子对此不仅不予以表扬,反而作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子贡这样做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以后不会再有人愿意花钱替国家赎人了。

    都说孔夫子是“圣人”,太过迂腐,言义不言利,其实都是后世腐儒的向壁虚构。孔夫子实在是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知道人对利益的追求、对欲望最求纯属天,只可引导而不可压制。高标准的道德只能施之于少数人,同样必须出于觉愿,不可求;对于多数人来说,执政者还是要力求使道德规范与基本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使人们的利行为客观上成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善行,这样的方能行得通、行得远。这些才是将上面那段文字打上“治国”烙印的原因。希望执政者对于的考量,应该立足于远、立足于长,切不可朝令夕改,让民众不知所以。

文档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目标】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预习指导】(1)学生要主动收集整理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2)学生要主动了解在其所生活的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3)学生要主动疏通《天下有道》的内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