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题:城镇道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无论如何分类,主要是满足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
第2题:城镇道路路面按力学特性分类可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
第3题:由于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故对道路各结构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要求应自上而下(递减)。
第4题: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第5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要求之一的承载能力是指: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以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
第6题:城镇道路高等级路面的要求是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适用于城镇(快速路、主干路)。
第7题: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粗骨料、细骨料、沥青、矿粉、纤维素)组成。
第8题: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 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混合料。第9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由(B, C, D )等结构层构成。结构层不含路基
A.路基
B.垫层
C.基层
D.底层
E.顶层
第1题:小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建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来完成。
第2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的是(A )。
A.施工以人工作业为主
B.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
C.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D.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第3题:城镇道路土方路基工程检验与验收项目的主控项目为(弯沉值)和压实度。
第4题:路基施工测量前必须先复测道路(设计中线),确认无误。
第5题:下列选项中,沿路基横断面方向路基碾压顺序正确的是(自路基两边向中心进行)。
第6题:采用压路机碾压土路基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第7题:路基施工压实时应掌握土层含水量,采取正确措施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确措施的是(C )。
A.湿土翻松
B.湿土晾干
C.湿土排水
D.干土洒水
第8题: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挡土墙、路肩、排水管、涵洞)等项目。
第9题:土质路基检验与验收主控项目有(A, C )。
A.弯沉值
B.平整度
C.压实度
D.拌合均匀性
E.压实遍数
第10题:以下选项中关于挖方路基施工要点说法正确的是(A, D, E )。
A.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B.压路机不小于10t级
C.碾压应自路中心向路两边进行
D.碾压时,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E.施工前对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第11题:承压水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高水头补给特点,一般须注意其向上的排泄,即(A, C, E )。
A.补给潜水
B.补给滞水
C.补给地表水
D.补给毛细水
E.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第12题:在大规模的道路工程中常会遇到软土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A, C, D)等。
A.换填法
B.振动压实法
C.挤密法
D.排水固结法
E.夯实法
第1题:无机结合料基层是一种(半刚性)基层。
第2题:二灰中的粉煤灰用量越多,早期强度(越低),3个月的龄期的强度增长幅度也越大。
第3题:下列无机结合料中可用作高级路面基层的是(D )。
A.水泥稳定土
B.石灰稳定土
C.二灰稳定土
D.二灰稳定粒料
第4题: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碾压摊铺好无机结合料,下列碾压顺序正确的是(自内侧向外侧碾压)。
第5题:城镇道路基层工程中,(材料和施工质量 )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
第6水泥稳定土与石灰稳定土相比具有许多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C, D )。A.板体性较差B.抗冻性好C.初期强度高D.水稳性好E.温缩特性不明显
第7题:二灰稳定土稳定基层具有(B, C, D )等优点。
A.早期强度高
B.水稳定性好
C.抗冻
D.板体性较强
E.收缩特性不明显
第8题:在道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具有(A, B, D, E)等功能。
A.防护
B.过滤
C.防渗
D.加筋
E.隔离
第9题:以下选项中,(A, B, C, E )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施工。
A.路堤加筋
B.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C.路面裂缝防治
D.路基加筋
E.过滤与排水
第1: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面层。
第2题:铺筑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时,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
第3题: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5℃ )时均不宜施工。
第4题:以下选项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接缝说法正确的是(B )。
A.将已摊铺混合料留下部分暂不碾压、然后跨缝压实的做法属于冷接缝
B.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
C.高等级道路各层的横向接缝应采用平接缝
D.其他等级的道路各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
第5题: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梯队形式摊铺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第6题: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初始压实度,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的振动参数,以下参数正确的是(A, C )。
A.频率
B.激振力
C.振幅
D.自重
E.行驶速度
第7题: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根据(A, B, C, D )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A.气温
B.铺筑层厚度
C.压路机
D.沥青混合料种类
E.下卧层表面温度
第8题:《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中强制性条文规定: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A, C, E)时施工。
A.下雨天
B.刮风天
C.下雪天
D.大雾天
E.最高气温氐于5℃
第9题: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当发现沥青混合料出现明显的(A, B, E )等现象时,应分析原因,予以及时消除。
A.波浪
B.裂缝
C.轮迹
D.错缝
E.离析
第10题: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作业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压实要求外,还应做到(B, C, D)。
A.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30℃
B.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
C.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
D.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E.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第1题:重力式挡土墙平衡土压力主要是靠( 自重 )。
第2题: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因沿墙长加筑了( 肋板 ),使墙面与墙踵板联结,故受力条件好,在高墙时采用,比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经济。第3题:三种土压力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
第4题:钢筋骨架制作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预留( C ),以便成型后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A.焊接变形量
B.绑扎变形量
C.预拱度
D.A+B+C
第5题:混凝土( D )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A.运输时间
B.浇筑时间
C.间歇时间
D.A+B+C
第1题:梁通常由组 (支座、护坡、墩台、桥跨结构 )等四部分。
第2题:挡土墙结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 A, B, C, D )等类。
A.重力式B.衡重式C.锚杆式D.尾杆式E.悬浮式
第3题:钢筋应按不同( A, B, C, E )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A.牌号B.等级C.规格 D.生产工艺 E.钢种
第4题:焊接钢筋网片,(受力钢筋为HPB235 、 一个方向受力 )时,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其余交叉点可间隔焊接或绑。第5题:计算梁的底模及拱架、支架的强度时,应采用的计算荷载有(B, C, D, E )等。
A.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B.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C.施工活荷载
D.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
E.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第1题:沉人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 设计标高 )为主。
第2题:在确保工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选用人工挖孔桩方法,孔径在1200~2000mm;但挖孔深度不宜超过( 25m )。
第3题:在浅水区域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施工平台宜采用( C )。
A.固定式平台 B.浮式平台C.筑岛法 D.围堰法
第4题: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 0.5~1.O )m。
第5题:钢管混凝土墩柱应采用( 微膨胀 )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第1题:沉入桩施工桩锤的选用应根据( A, B, C, E )等因素确定。
A.桩型B.桩的密集程度C.施工条件D.辅助施工方法E.单桩承载力
第2题:钻孔灌注桩施工所用泥浆配合比应根据( B, C, E )设计。
A.清孔方法 B.地质条件C.钻孔工艺D.钻孔速度E.钻孔设备
第3题:对现场填筑土围堰的施工要求是( A, B, D )。
A.围堰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
B.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夹黏土
C.打木桩固定
D.围堰底下河床底上的淤泥、石块、杂物应清净
E.要分层夯实
第4题:施工中经常采用的土袋围堰的施工要求是( A, B, C, D )。
A.土袋中宜装不渗水的黏性土
B.堰外边坡为1:0.5-1:1,内边坡为1:0.2-1:—5
C.围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
D.堆袋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
E.要分层夯实
第5题:双壁钢围堰浮运定位时,应对( B, C, E )时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A.下沉B.就位C.浮运 D.吊装E.着床
第1题:下列关于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C )。
A.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
B.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童浸泡
C.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支架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设置预拱度
D.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第2题:挂篮组装后,应进行( 载重试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第3题: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内力 )。
第4题:安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钢梁时,每安装完成一节应进行测量,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下列选项不属于应测项目的是( B )。
A.标高B.扭曲C.位置D.预拱度
第5题: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在拱架上现浇混凝土拱圈,其跨径小于( 16m ),应按拱圈全宽度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第1题: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注意事项有( A, B, C, E )。
A.支架长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B.支架应利用专用设备组装,在施工时能确保质量和安全
C.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
D.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E.混凝土内预应力管道、钢筋、预埋件设置直符合规定
第2题:以下关于连续梁的合龙、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规定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A, B, E)。
A.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
B.合龙前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
C.合龙前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浇筑混凝土前逐步撤除
D.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
E.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第3题: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梁的( B, D, E )进行检查验收。
A.焊接质量 B.安装位置C.几何尺寸D.纵横向连接E.施工支架
第4题:钢梁安装前检查的内容包括( B, D, E )。
A.钢梁的焊接质量
B.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C.钢梁的几何尺寸
D.对桥台、墩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
E.按照构件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零件,查验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第5题:钢梁制造焊接应在室内进行,湿度不宜高于80%,对于低含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第1题:箱涵顶进系统启动过程中,应分级加压试顶,每当油压升高( 5—lOMPa)时,需停泵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
第2题:箱涵顶进挖土应在( B )时间进行。
A.列车运行时
B.列车减速运行时
C.列车低速运行时
D.列车运行间隙
第3题:箱涵顶进中,( B )应欠挖,钢刃脚切土顶进。
A.顶部
B.两侧
C.底部
D.A+B+C
第4题:箱涵顶进挖运土方时,挖土的进尺可根据土质确定,一般宜为( 0.4-0.8m )。
第5题:下列关于拱形涵、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A.依据道路施工流程可采取整幅施工或分幅施工
B.挖方区的涵洞基槽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且边坡稳定
C.拱圈和拱上端墙应由两侧向中间同时、对称施工
D.填方区的涵洞应在填土至涵洞基地标高后,及时进行结构施工
E.涵洞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直顺,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稳固
第6题:下列关于管涵施工技术要点的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B, C, D )。
A.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
B.当管涵设计基础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可不设混凝土管座
C.当管涵基础为天然地基时,应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形成平基管座
D.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两端
E.管涵出入端墙、翼墙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第7题:箱涵顶进前应检查(B, C, D )。
A.测量器械B.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C.后背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D.顶进设备E.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第8题:箱涵顶进过程中,当( A, B, C )时,应立即停止顶进。
A.启动过程中,每升高一级油压,发现顶镐、顶柱、后背、滑板、箱涵结构等部位的变形情况异常
B.启动过程中,顶力达到0.8倍结构自重,箱涵未启动
C.千斤顶开动数量、位置,油泵压力表读数、总顶力及着力点出现异常
D.箱涵轴线和高程出现偏差
E.箱涵结构较大竖向变形、中边墙较大竖向弯曲,底板侧墙较大变位及转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