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号桥小学 段海凤
一、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14人,总分:1026.5平均分:73.32分。
合格11人 及格率:78.57%
优秀人数:8人 优秀率:57,14%
二、质量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4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学生做这类题目时,没有认真读题的习惯,分析能力较弱,造成失分较多的情况。特别是第11-14小题错得较多。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好,灵活运用能力不够强。 暴露出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棱长和分不清楚,没有完全掌握。
第二大题:判断题。
此题包括5个小题,这五个小题出得较好,能考察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第1个小题,这个题如果学生不去认真思考,就很容易错误理解判定错误。失分最多的是第3小题,五分之二吨棉花和五分之二吨铁相等,这是学生概念理解不清楚,导致判定失误。
第三大题:选择题。
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会做,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4题,有不少学生选择答案(C),第5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又不愿意动手,想当然地选了(A)。这几题也为教师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第四大题: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少部分学生在计算时,通分不准确,计算后也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
此题共有6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如:第2、4小题,这两题都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做这样的题,需要特别认真。但是涉及分数应用题得分率不高。第2小题做得不好,平时的训练没有涉及到这类题目,还是知识学习得太死板,不够灵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这套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填空题和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他们能正确的运用数量关系,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2.部分同学在做填空题时对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方面都还有问题. 3.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有待提高。
教师的问题:从以上学生答题时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出了教师教的问题: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精不活。像解决问题的第6题,是教科书上的题型,只是改变了情境,学生便不知如何下手。说明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是就题讲题,就题做题。
四、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1 、要充分利用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研读“课标”和“教材”,切实把握好课程标准,准确掌握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难度要求,使用好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