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郓城一中高二数学备课组 备课教师: 备课组长: 备课: 授课: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掌握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能够应用三角形面积定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培养学生从本质上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难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三、学法指导:通过典型题型掌握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知识链接
1.正弦定理: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五、学习过程
题型一、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
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
例1.在ABC中,已知,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分析:先由可进一步求出B;则,从而
1.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因为从计算B时,只能取锐角的值,所以只有一解。
2.当A为锐角时,
如果≥,这时从计算B时,也只能取锐角的值,所以只有一解。
如果,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这时从计算得sinB<1,B可以取锐角和钝角,故有两解;
(2)若,这时从计算得sinB=1,B只能是直角,故有一解;
(3)若,这时从计算得sinB>1,故无解。
(以上解答过程详见课本第页)
评述:注意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为锐角且
时,有两解;其它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
练习1:已知△ABC中,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题型二、三角形面积定理
例2:在△ABC中,证明三角形面积定理,即。
练习2:在△ABC中,已知△ABC的面积
题型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在△ABC中,已知:acosA=bcosB, 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本题可从边或角两个角度出发给出解答。你能找到这两种方法吗?
练习3:在△ABC中,已知:acosA+bcosB=ccosC, 试判断△ABC的形状。
例4.在ABC中,已知,,,判断ABC的类型。
分析:由余弦定理可知
(注意:)
解:,即,∴。
题型四、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5:在△ABC中,C=2A,a+c=10,cosA=,求b
练习4:设在锐角△ABC中,a=2bsinA,(1)求角B的大小,(2)若a=3,c=5,求b
六、达标训练
A1.以下关于正弦定理的叙述或变形错误的是( )
A.在中, B.在中,
C.在中, D.在中,正弦值较大的角所对的边也较大
B2.在ABC中,若,,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
A. B. C. D.
A3.在中, ,则等于( )
A. B. C.或 D.或
B4.在ABC中,若,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B5.在ABC中,,,,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的取值范围。
A6.已知,c=2,B=150°,求边b的长及三角形面积.
B7.在ABC中,,,面积为,求的值
C8.在△ABC中,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1)角的度数 (2)的长度 (3)△ABC的面积
C9.若(a+b+c)(b+c-a)=3abc,且sinC=2sinBcosA,试判断△ABC的形状。
七、归纳小结:
(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
(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答案
5.
B7.在ABC中,,,面积为,求的值
分析:可利用三角形面积定理以及正弦定理
解:由得,
则=3,即,
从而
9.等边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