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首先,我对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这篇课文安排在五年级下最后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异域文化风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放在第一课,首先向我们展示了德国不一样的风情。作者开门见山的说出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德国人家家户户窗前开满鲜花的美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一段讲述了作者故地重游时又看到了这番美丽的景色,再一次发出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初读这篇文章,仿佛季老就坐在我的面前和我细细拉着家常,德国美丽的景色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再读这篇文章,明白了季老不是单纯的用语言编织德国那花海般的美景,还想告诉我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让我颇受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人文思想内容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能力:认识“莞、姹、嫣”3个生字,会写“脊、莞”等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边阅读边写批注的好习惯。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深刻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人间的真情。
根据5年级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深刻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那么怎么来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我将本课教学分为导—读—理—疑—赏—拓6个部分共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具体的来说一说。
(一)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齐读课题并找出课题中的一对反义词:自己——别人,提出问题:自己的花为什么是给别人看的呢?疑问导入,更能激起同学们的探究兴趣。
(二)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们自由反复的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划出生字词。这时我在课堂上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进行生字词的检查,主要检查字音和字意,也可让学生试着表演以加深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如“莞尔一笑”。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下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了自学生字词的基本能力,这个部分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师主要进行检查和纠错,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4)研读课文,披文入情(读、找、划、议、读)
这一部分我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第二课时主要联系文本加强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就分别来说说这两部分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谈话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并且作者“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接下来就请你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德国人爱花,并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待学生充分自读后进行讨论,我根据学生回答结果随机出示相应语段。重点围绕“家家户户”这个词语来理解体现德国人爱花。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盆花和家家户户窗前都是花的对比图片,让同学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有更直观的感悟,更加体现德国人是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家家户户”都爱花。
第二课时:
我的导语设计是: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季老先生的带领下去了趟德国,知道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但是,德国人种花可和我们不一样。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季老去看看德国人是怎么种花的。
回顾导入,设问导学。这是我导语设计的依据,这样即使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有了回顾又能够激起他们对接下去所学课文的探究心里。
接下去便是自由读课文。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上记号,随时在旁边加上批注,这才叫会读书。下面,就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注批注。
待学生读完后,主要围绕4个问题进行交流。
1、德国人种花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3、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4、谈谈你对“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理解。
在交流问题时,要出示句子,同时指导同学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遵循的顺序是“读、找、划、议、读”从读到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以阅读的时间。在读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展开想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把讲解和朗读有机结合,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碰上部分学生不理解,启发学生边读边联系课文进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运用齐读,默读,领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及时做批注的好习惯。)
(5)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请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朗读并背诵。
(六)课内练笔,语言实践
请学生写一写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语文实践这一途径来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附: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养
奇特
我 为 人人
奇丽
赏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比较直观的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体现了本文的主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