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安全施工技术
研究性实验大纲
编制:
审核: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公司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四项目部
二O一0年十二月
一、课题简介
1.1工程概况
忻州隧道位于忻州市境内,进口里程DK204+580,出口里程DK207+663,全长3083m,为本标最长隧道,也是控制工期工程。隧道自进口至DK205+190.1位于直线上,自DK205+190.1至出口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隧道进口至DK206+000为3‰的上坡,DK206+000至出口为6.16‰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59m。
隧道洞身DK206+734.7~DK206+782.3处下斜穿大运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面宽约25m,下穿路面长度约为34m,高速公路与隧道洞身夹角约48°11′37″。隧道开挖洞顶至公路路面高度约27m,开挖洞顶至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顶约34 m。
1.2具体施工思路
1、在206+820~DK206+830段预留长管棚工作室,工作室比正常隧道扩挖1米,以保证φ159mm大管棚施工作业空间。
2、隧道里程DK206+700~DK206+820段,拱部部150°范围内,一次性打入一环φ159大管棚进行超前加强支护,大管棚长120m,t=9mm,环向间距40cm。
3、DK206+700~DK206+820段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42mm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6m,t=3.5mm,环向间距3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每3m(5榀)施做一环,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m。
4、玻纤锚杆垂直打入掌子面进行加固,玻纤锚杆长12m,锚杆间距60cm×80cm(水平×竖向),每8m一环,搭接长度4m。
5、隧道DK206+700~DK206+820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施工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6、左、右上台阶钢拱架拱脚处用角钢和钢板制作大拱脚,增大受力面积。
7、仰拱开挖控制在3.6m以内,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9m以内;二衬一次施作8m以内,二衬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15米以内。
1.3课题内容简介
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安全下穿高速公路技术进行整理总结。
二、课题开展的目的及意义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沉降控制要求严,是本项目部乃至本标段的施工重难点。
为保证安全快速通过大运高速公路,我项目部决定对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路安全技术进行相关研究。
三、工作计划
2011年1月结合设计资料、施工指南、验收标准和相关文献编制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2011年3月完成方案的评审,进行方案优化,最终敲定施工方案。
2011年3月至6月在施工过程中对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安全施工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最终成果。
四、具体措施
4.1成立专项研究小组
组长:马占荣
副组长:张广辉 赵朝军 秦振 郑平 卢建伟 韦行
组员:付卫卫 董佐 曲英 罗宏伟 蒋敏 潘秀峰 谭昱彤
4.2编制施工方案
结合设计资料、施工指南、验收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编制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方案。
4.3施工方案的评审及优化
根据各级领导、专家对施工方案的评审意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严格根据最终方案进行施工。
4.4施工过程总结
在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过程中,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做好现场收集各种基础资料、数据,做好施工总结编写的准备。
五、成果整理
根据所有技术人员编写的施总结,对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安全施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最终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