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 (2分)
A:《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2分)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狄尔泰
3.我国唐朝官学体系中的"二馆六学",其突出的教育特征是【 】 (2分)
A:宗教性 B:生产性
C:普及性 D:等级性
4.我国首次颁布"六三三"学制是在【 】 (2分)
A:1902年 B:1903年
C:1911年 D:1922年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一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主体论 D:辐和论
6.我国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 】 (2分)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任用制度
C:教师培训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7."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种观点属于【 】 (2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8.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这表明了体育具有【 】 (2分)
A:社会功能 B:娱乐功能
C:教育功能 D:健体功能
9.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表现形式是【 】 (2分)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或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2分)
A:复式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分层教学 D:小班教学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2分)
A:备课 B:作业布置和批改
C:上课 D:课外辅导
12.直线式班级组织结构的图式通常是【 】 (2分)
A: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B: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C: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组长 D: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
13.咨询者用各种方式鼓励来访学生充分表达对引起情绪困扰的事件的感觉,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 (2分)
A:调整情感 B:改变认知
C:训练行为 D:磨炼意志
14.直接影响测验区分度的测验指标是【 】 (2分)
A:实用性 B:有效性
C:可信度 D:难度
15.职业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 (2分)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规 D:教育行政规章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 (3分)
2.教育方针 (3分)
3.课程计划 (3分)
4.教学手段 (3分)
5.学生申诉制度 (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5分)
2.简述学校公益性的主要特点。 (5分)
3.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5分)
4.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题为必答题,2题和3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阐述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10分)
2.联系实际阐述智育的功能。 (10分)
3.联系实际论述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0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向前小学最近对本校评选“三好学生”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把“评选制”改为“申报制”。所谓“评选制”,就是学校事先按照班级学生人数5%或10%的比例确定“三好学生”的人选名额,然后下达给各班。各班再按指标推选出符合条件的“三好学生”,上报学校接受表彰。这种“评选制”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弊端:当选的“三好学生”总是集中在少数几位学业成绩拔尖的学生身上,而其余学生任凭如何努力,获评的机会总是很少。因此,很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我努力了也没有机会”。
现在推行的“申报制”则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并使学生能从小树立“只要努力了,目标就能实现”的观念。其做法是:开学初,学校颁发“三好学生”的各项目标要求;期末,学生自己对照要求,检视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就申报,没有指标名额的。只要达到了,同学们认可,老师也认可,就可上报学校接受表彰。
这种制度实施后受到了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
请运用“学生主体性”与“教育评价功能”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15分)
2010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学真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A
7:B
8:D
9:B
10:C
11:C
12:D
13:A
14:D
15:B
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分)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3分)
3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分)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3分)
5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3分)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1分)
(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1分)
(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1分)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1分)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1分)
2简述学校公益性的主要特点。: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3分)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2分)
3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1分)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1分)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1分)
(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2分)
4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发展评定;(2分)
(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2分)
(3)课程和教材评估。(1分)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1题为必答题,2题和3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阐述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2分)
(3)职业道德素养。(2分)
【评分说明】除根据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合理阐述的酌情给1~4分。
2 联系实际阐述智育的功能。:
(1)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分)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分)
(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2分)
【评分说明】除根据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合理阐述的酌情给1~4分。
3联系实际论述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2分)
(2)尊重学生的差异。(2分)
(3)面向每一个学生。(2分)
【评分说明】除根据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合理阐述的酌情给1~4分。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15分)
1:(1)材料中的向前小学,以“申报制”取代“评选制”,这种做法无疑更能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更能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2分)
具体表现是:
①能够更好地尊重所有学生的感受。(1分)
②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1分)
③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分)
(2)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教育评价偏重于区分与选拔功能的倾向,更能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3分)
【评分说明】(1)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结合材料进行合理分析、条理清晰,给5~7分;分析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晰,给3~4分;有分析,但不够全面,给1~2分。(2)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且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