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hinese Hospitals,Aug.2010,Vol.14,No.8
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
【关键词】物联网 患者健康管理
【摘 要】物联网技术引入医院对医疗过程中患者健康管理的建立,如患者身份识别及定位、诊疗信息查询、母婴对应管理以及危急预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信息的错误,确保医疗过程对应患者的惟一性,从而使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减少差错率成为可能。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patient health management / WANG Yu, XU Yuanhong, YANG Hong, et al //Chinese Hospitals.-2010,14(8):1-4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patient health management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y to patient health management is available. On the base of IOT technology,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patients, clinic inquiries, correspondences of maternal and child and the critical warnings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educe errors in pati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o ensure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s a result, medical safety can be improved.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No.1, Xizhimenwai Nan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44, PRC
■ 王 羽① 徐渊洪② 杨 红② 程之红②
①卫生部医政司,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②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14062 无锡市惠河路200号
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与现实应用
1.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笔者注:射频识别R F I 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特征是:连网的物品均可寻址,均可控制,均可通信。
射频识别(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1]。FRID系统由前端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后端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电子标签用于存储所标识物的身份和属性信息,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并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
读写器作为信息采集终端(既可读取,也可写入信息),利用射频信号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通信。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工作时,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体通过读写器的识读范围时,读写器以自动非接触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读取出来,并可依据需要对电子标签信息进行修改。
1.2 物联网技术的现实应用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RFID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身份证、交通、体育、军事、仿伪、收费、大型设备资产管理、航空物流识别等诸多领域[2-5],在医疗行业方面国外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案例,但仍存在着许多障碍,情况并不乐观,并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意识和观念需要更新
[7-10]
。而在我国应用还
很不充分,特别是医疗行业,因此拥
有广阔的前景[11]。
2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2,13]
2.1 频率选择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 F I D 电子标签分为低频(L F :30-300kHz)、高频(HF:3-30MHz)、超高频(UHF:300MHz-3GHz)和微波频段(MW:2.45-5.8GHz)。国际上R F I D 应用以L F 和H F 标签为主;UFH标签开始规模生产,由超高频具有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主流。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HF芯片的设计技术,并已大规模应用,同时UHF芯片也已完成了开发。
2.2 隐私安全
每个R F I D 标签具有一个按照国际统一的电子产品代码编制的全球惟一编码,这个标签在出厂前就已经写在标签内,并且不可更改。芯片内的
中国医院.2010年8月第14卷第8期 ·3·
数据经过加密计算与认证,确保数据安全,防止链路与数据破解,并且可以按照扇区锁定重要信息。
2.3 成本分析
现在电子标签的成本越来越低,2O06年,每只标签的价格已经降到了5美分,并且由于标签可以读写、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标签的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2.4 标准问题
目前国际上制订R F I D 技术和应用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我国依据ISO/IEC15693已基本完成国家技术标准的起草,参照ISO/IEC1800制订国家标准已列入制订计划。
2.5 系统设计
利用医院现有的HIS、LIS等系统和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患者、器械及药品的管理,系统由硬件及软件组成。硬件由RFID标签、RFID天线及阅读器、R F I D 系统服务器、终端及网络设备组成,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构成一个整体。软件是指运行于RFID服务器及各个终端的应用软件,用于实现对R F I D 标签携带者跟踪定位,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主要由标签维护、权限认证、实时监控与显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
3 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
3.1 患者就诊流程
在医疗过程中,身份识别功能是重要的基础步骤。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地记录。3.1.1 门诊:患者以身份证作为惟一的合法身份证明在特定的自动办卡机(读写器)上进行扫描,并存入一定数量的备用金,几秒钟自动办卡机就会生成一张“RFID就诊卡”(也可使用由专用的医保卡),完成挂号。患者持卡可直接到任何一个科室就诊,系统自动将该患者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站上,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开具的检查、用药、治疗信息都将传输到相应的部门,患者只要持“RFID就诊卡”在相关部门的读写器上扫描一下就可进行检查、取药、治疗了,不再需要因划价、交费而往返奔波。就诊结束后,可持卡到收费处打印和费用清单。
3.1.2 住院:患者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住院处建立患者基本信息→信息建立完成后,系统打印出RFID腕带→交付RFID腕带给病人或家属→患者到病房护士站交付RFID腕带给护士→护士确认身份后,对RFID腕带进行加密→护士将加密后的RFID腕带配带在患者的手腕上→完成患者身份信息的确定。
3.2 患者身份管理
“R F I D 就诊卡”和“R F I D 腕带”中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挂号时间、就诊时间、诊疗时间、检查时间、费用情况等等信息。患者身份信息的获取无须手工输入,而且数据可以加密,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惟一来源,避免手工输入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加密维护了数据的安全性。
3.2 患者定位管理
“R F I D 腕带”以不影响诊疗为前提,采用特殊固定方式配带在患者的手腕上使其不易脱落。由于“RFID 腕带”还包括有患者所在科室、床位的信息,并能够主动向外界发出信号,当信号被病房附近装设的读写器读到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到护士站,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及区域定位的目的。
3.3患者诊疗管理
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诸如检验、摄片、手术、给药等工作,均可以通过“RFID腕带”确认患者的信息,并记录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确保各级各类医护及检查人员执行医嘱到位,不发生错误,从而对整个诊疗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3.4患者查询管理
患者可通过“R F I D 腕带”在指定的读写器上随时查阅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并可自行打印费用结果,以及医保、规章制度、护理指导、医疗方案、药品信息等等内容,从而提高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容易度和满
意度。
3.5 母婴对应管理
作为特殊的群体,婴儿出生后也要给婴儿佩戴一个可以标示惟一性身份的“RFID腕带”,并使婴儿的信息
和母亲的信息具有惟一对应性,要确
特别策划SPECIAL PLANNING
·4·Chinese Hospitals,Aug.2010,Vol.14,No.8[收稿日期 2010-05-23](责任编辑 邓雨珍)
定是不是抱错了婴儿,只需对比母婴的“RFID腕带”信息就可以了,这就避免了婴儿抱错事件的发生。
3.6 危急预警管理
当有人强制拆除“R F I D腕带”或患者超出医院规定的范围时,系统会进行报警;佩戴带有监控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的并设定“危急值”的“RFID腕带”,可24小时监控生命体征变化,当达到“危急值”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从而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4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患者健康管理,既是R F I D技术在诊疗过程中应用的起点,又是患者健康管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应用的新平台。诊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完成后的随访,物联网技术都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在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等用方面都可能会彻底现有的医疗模式,从而打造患者基本健康指标感知体系;患者慢病主要指标感知体系;患者医疗健康时点和动态感知、预警、监控、就诊指导体系;患者就诊导航、身份识别、费用结算、病案信息查询服务体系,用物联网技术创新患者医疗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 宁焕生,王炳辉. 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
[2] 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Angeles R.RFID Technology: s u p p l y-c h a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implementations issue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vol. 22, no. 1, 2005, pp. 51-65.
[4] Karkkainen, M.,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the supply chain for short shelf life goods using RFID tagg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vol. 31, no. 10,2003, pp. 529-536.
[5] Srivastava, B., "Radio frequency ID technology: The next revolution in SCM " Business Horizons vol. 47, no. 6, 2004, pp.60-68.
[6]. Aarts, J., Doorewaard, H.,
a n d B e r g,M.,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t h e c a s e o f a 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 system in a large Dutch university 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c s Association, vol. 11, no. 3, 2004. [7] Ash, J.S., Gorman, P.N., Lavelle, M., Payne, T.H., Massaro, T.A., Frantz, G.L., and Lyman, J.L.,A cross-site qualitative study of physician order en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vol. 10, no. 2, 2003, pp. 188-200.
[8] Hersh, W., Editorials: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barriers,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vol. 292, no. 18, 2004, pp. 2273-2274.
[9] Pare, G., Implementing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 multiple-case study within a US hospital,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Research, vol. 15, no. 2, 2002, pp. 71-92.
[10]S p i l,T.A.M.,S c h u r i n g, R.W., and Michel-Verkerke, M.B.,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ystem: do the professionals USE 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care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6, no. 1, 2004, pp.32-55.
[11] 宁焕生,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9-40
[12] 路万里,于彦,王亚萍. RFI D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7,4(2):54-56. [13] 保鹏飞,汤明新,欧阳亚迪. RFID 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51-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