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
中医中药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郑 奕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300
【摘 要】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养生、身体健康,进而对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中药是千百年来经过不断实践、试验形成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现阶段,中药在医疗使用上较为广泛,中药材、中药饮片、剂型等推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药;应用;发展前景
如今,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健康理念的出现,国内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有可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中药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辨证施治原则,使用中药治病以求达到最高治疗、副作用最小效果,这也是任何一种药物难以达到的。鉴于此,中药得到推广与应用,传统医药显露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药的应用
1.1 中药剂型的发展
我国中药基本可以划分为膏、丹、丸、散等剂型,不同剂型生物利用率较低且不方便服用。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中药制剂吸取了以往中药制剂方法,同时融入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中药剂型调制理论、现代技术、操作与剂型质量研发新的剂型,调制稳定的中药剂型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牛黄丸,以往剂型为大蜜丸,具有清热解毒效果,针对患者中风、痛风等病症。但是,患者病情严重则难以顺利服用并且口服吸收缓慢,不适合应用在病重患者的紧急救治。针对这一问题,现代中药将其配置为清开灵注射剂、滴鼻剂,这样一来解决了难服用问题。同时,见效快适合应用于急救。我们常见的中药剂型分为:胶囊、片剂、颗粒、注射液等。1.2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因为中药中含有化学成分,其成分复杂使得成分提取和分离较为困难。通常情况下,中药提取包含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等,人们常用方法为煎熬。但是,这种提取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煎熬方法会使一些有效成分小时,特别是水不溶性成分。第二,提取时有机溶剂容易出现有机溶剂和有效成分反应,造成原有效率丧失。第三,无效成分去除不够完全,浓缩率较低。第四,提取液中一些杂质成分多,存有少许脂溶性成分影响精制。第五,较高热量条件下,容易造成热敏性成分分离。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出了一些
新的提取形式,比如:半仿生提取(SBE )、超临界萃取(SFE )、微波提取等。这样一来,确保了成分提取效果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杂质,有助于中药质量的提升。1.3 质量指标的构建
中药复方中包含较多化学成分,治疗效果为总体协同结构,不同化学药物作用原理。所以,不可一味的模仿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形式,只由一个或多个化学成分进行药品说明。较早以往,中药质量标准评价分为观看、品尝、实验等;但是不能详细说明中药质量特点,缺少完善的中药质量指标,也是我国中药发展一大困难。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了适合中药质量的评价形式,即:中药指纹图谱。把中药药材在既定的色谱环境下综合分析,可以获取可以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指纹图谱可以应用在中药制剂研发、生产过程,例如: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指纹图谱与中药制剂指纹图谱等。该种图谱可以量化,基于化学成分条件下应用在分析中药材与制剂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与稳定性。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有助于中药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
2 中药的发展前景
2.1 中药发展现状
我国中药药材资源丰富,有着强大的中药产业的先天优势。据调查显示,根据来源划分,中药可以划分药用植物11150种、动物1600种、矿物90种。根据应用类别可以划分为中药材、民族药、民间药,分别为1200种、4000种、7000种。不过,基于整体上分析,国内中药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不尽人意。占据全世界人口的25%我国,医药行业占据世界7%,天然药物只占据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5%;我国出口额不及世界中草药市场的10%,这和我国发展相差甚远。较早以前,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在800亿元,占据医药工业产值的26%,占据GDP 的0.6%。
另一方面,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匮乏,无节制的开采也让珍贵的中药材资源接近枯竭,如今我国林麝、黑熊、马鹿等近40个品种的具有药用动物在逐年减少,尤其是麝香,其在我国的资源总量照比上世纪中叶少了70%以上;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药材的资源因为大力开采生长地也遭到破坏,野生甘草的保有量也比之前下降了80%,药用价值较为广泛的药材,如人参、三七等基本上也已经难以在找到野外生长的野生个体了;药材品种培育种植技术不科学。产量低,质量不达标;针对药材各品种的分析和研究不深入;对于中药材生长期间可能受到的病虫害防治与花费泼洒、化学农药残留的等种植问题,中药材质量忽高忽低与品种的参差不齐,让中药材资源很难达到良好的供给与可持续的发展。 2.2 中药的研发和研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药在研发与创新上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在天然药物上资源丰富,在中药中探索新的药物也是我国中药发展一大前景。同时,天然先导化合物可能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比如:菊科植物、青蒿等。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小组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在青蒿中提取了可以治疗恶性疟疾的化合物。随后,通过对青蒿素的组织研究,获得了抗疟活性高于青蒿素的蒿甲醚。经过鉴定被列入国际药典,成为治疗疟疾的最佳药品。另一方面,红豆杉中树皮含有紫杉醇,经过研究发现有着较强的抗癌活性。现阶段,已经有药物被应用在医疗中,所以,中药成为我国新药研发的宝贵资源。
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可以分为天然或人工、养殖动植物中草药加工,其中包含中药材加工、配置生成的中药饮片与提取中药的加工。因为材料全部源于大自然,所以难以展开定量人工控制,各化学药的质量特点。所以,需要采取中药材GAP 种植、生产、研发全流程基地;同时,研发提取、
<<下转161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161
2018.01
中医中药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
谢 辉
山西省左云县人民医院 山西省左云县 037100
【摘 要】目的:对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范围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用药治疗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就两个组别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月经量、持续时间、月经周期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瘤体积(2.6±0.7)cm 3,对照组肌瘤体积(3.6±0.9)cm 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刺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针刺;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与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下述开展系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范围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用药治疗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研究组5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3年,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8.3±10.3)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病程(2.1±0.5)年;
萃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新技术,继而得到稳定、可靠的中药材来源。这也是今后中药发展前景之一。现阶段,一些企业已经投入研发中,例如: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中药饮片规范工艺和质量标准配置、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此外,白云山、昆明制药、九州通等企业也逐渐加入其行列。该产业链的形成能够确保种植规范化,加强中药材出产质量及其保护中药材物种多样化。此外,借助规范行业准入标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2.3 中药行业冲击,产生发展
现阶段,中药饮片市场不断扩大,其行业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发展。我国在制度上给予了中药饮片行业新的发展空间,中药饮片的也面临一些困难,例如:价格提高,防控生产盲目、种植过剩等。给予整体上分析,中药饮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2016年8月1日中药材价格指数值为2408.74,而2007年8月1日,价格指数值为1218.79,复合增长率(CAGR )达7.86%。想要避免市场价格
肌瘤直径2.3~7.4cm ,平均直径(4.9±1.3)cm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2年,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38.6±10.2)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病程(2.0±0.4)年;肌瘤直径2.2~7.5cm ,平均直径(5.0±1.2)cm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即选取米非司酮(选自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10950003),口服,每天12.5mg ,睡前服用。
变化而产生的盲目效果,还需要单位结合中药药材历史单价与发展预见种植周期价格变化,扩大新品种。提倡全面种植,注重产业链平衡稳定。2.4 互联网+医院终端服务延伸
伴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应用,与物联网融合平台有助于医药物流行业发展,为医疗终端与患者更高质量的服务。比如:中药饮片代煎、膏方熬制、送药上门等。现代化高速发展中,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在各大城市陆续开展,这种新型服务逐渐走向中医药市场。在今后发展中,中药材与饮片互联网+模式将成为主流。
3 结语
综合分析,中药作为医药产业珍贵的资源,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研究价值。不过,想要实现中药现代化还需要较长时间,在研究中药的同时也要做好中药保护,为中药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笔者围绕题目分别从:中药应用与发展前景,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中药应用与今后
研究组接受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其中,中药方剂组成:土茯苓30g 、生麦芽30g 、生牡蛎20g 、鳖甲20g 、白芍15g 、党参15g 、炮山甲12g 、莪术10g 、香附10g 、三棱10g 、法夏5g 、炙甘草5g 等,用清水煎煮,取汁服用,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针刺方法:选取大赫、气海、气穴、子宫针刺治疗主穴,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学海作为辅助治疗穴位,其中大赫、气海、气穴开展直刺操作,深度调节至约1.5寸。对子宫穴进行针刺过程中,则朝中线部位倾斜给针,深
发展起到帮助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代英,侯宇,张奎远,王厚伟,吕
荣菊.中药抗耐药性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7(11).[2]臧振中,管咏梅,杨明,钟光德,王
学成.传感器技术在中药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10).
[3]田赛赛,杨健,赵静,张卫东.网络
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5,1-6.
[4]戴承恩,李海龙,何小平,郑芬芬,
张孟,刘良丰,杜伟.益生菌代谢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1-11.
[5]支馨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小包装中
药饮片调配中的应用解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6(02).
[6]王晓非,翁砚,.中药现代检验
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5).
<<上接160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