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内容 (3)
三、研究方法 (4)
四、调研对象 (4)
五、报告特点 (4)
六、适用读者 (5)
第一章IPTV整体发展概况 (6)
一、IPTV宏观环境 (6)
(一)概念定义 (6)
(二)导向 (6)
二、IPTV技术标准 (8)
(一)MPEG-4 (8)
(二)H.2 (9)
(三)AVS (10)
三、IPTV市场进程 (11)
(一)IPTV业务概述 (11)
(二)IPTV运营现状 (12)
(三)IPTV现状分析 (13)
第二章中国IPTV建设方案评估 (15)
一、IPTV建设方案评估体系 (15)
(一)方案评估体系 (15)
(二)方案评估方法 (18)
(三)方案评估团队 (19)
二、IPTV网络建设模式分析 (20)
(一)原城域网网络与改造分析 (20)
(二)IPTV专网建设模式分析 (22)
(三)IPTV建设模式对比分析 (23)
第三章主流厂商优秀IPTV网络建设方案 (27)
一、UT斯达康 (27)
(一)优秀方案及案例(哈尔滨、上海) (27)
(二)专家点评 (33)
二、中兴 (34)
(一)优秀方案与案例 (34)
(二)专家点评 (37)
三、阿尔卡特 (38)
(一)优秀方案与案例 (38)
(二)专家点评 (46)
四、威科姆 (47)
(一)优秀案例 (47)
(二)专家点评 (58)
五、华为 (59)(一)优秀案例 (59)
(二)专家点评 (67)
(一) (67)
六、美国宽讯 (68)
(一)优秀案例 (68)
(二)专家点评 (68)
七、思华 (68)
(一)优秀案例 (68)
(二)专家点评 (73)
八、烽火网络 (73)
(一)优秀方案与案例 (73)
(二)专家点评 (81)
第四章国内IPTV市场运营模式研究 (83)
一、哈尔滨 (83)
(一)运营模式 (83)
(二)专家点评 (86)
二、上海 (86)
(一)运营模式 (86)
(二)专家点评 (88)
三、杭州 (88)
(一)运营模式 (88)
(二)专家点评 ()
四、河南 (90)
(一)运营模式 (90)
(二)专家点评 (92)
五、其他地区发展概况 (92)前言
一、研究背景
IPTV是宽带多媒体新的应用,它将带动宽带多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预计到2008年,全球IPTV用户将达4400万,市场规模将达82亿美元;其中,中国IPTV安装用户数将达1650万,市场规模将达18.5亿美元。
尽管在大多数IPTV消费者眼中还仅仅是一种概念,但无疑的是由此产生的宽带多媒体服务将会是一场生活,它将电视和互联网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了一起,开始成为支撑宽带多媒体市场发展新的支点。
2006年,IPTV产业从兴起的混沌期,进入了多元化合作的发展阶段。在没有全国统一合作模式的状况下,各地区运营商主体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正艰难的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IPTV发展模式的道路。处于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都开始着手发挥各自的创新的优势,把IPTV的价值链进一步拉长。内容提供商分列为内容和节目两个环节;运营主体随着牌照发放的明朗化不再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壁垒;设备供应商应对大量内容数字化、节目化传输的需求而产生了新的适应低速的压缩技术,以及对内容的控制和安全的应用。
作为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宽带多媒体业者倾力打造权威信息发布渠道和互动交流平台,展示中国宽带多媒体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引导产业发展前景的"2006中国宽带多媒体高峰论坛(China Broadband Multimedia Forum,简称CBMF)"的主办单位: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以及支持单位: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在会议上发布业内最新、最权威的《2006年中国IPTV行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
调研报告由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用户、IT168RC、央视资讯、格兰研究联合策划和组织调研实施,通过2006年8月-9月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问卷调查和IPTV试点城市用户的电话访问,以及由协会组织的对国内主要IPTV设备供应商的重点采访成果写作而成。它全面揭示了,2006年中国消费用户对IPTV的认知和期待;反映了主要试点地区IPTV用户的体验状况;呈现出中国IPTV上游设备供应商的最新解决方案的试点的评价;最后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趋势进行了评价,并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报告整合了市场调研和业内专家意见希望能够为IPTV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具有高价值的市场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
《2006年中国IPTV行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国际国内IPTV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优秀IPTV建设方案评估;
中国IPTV市场运营模式研究。
三、研究方法
《2006年中国IPTV行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由专业市场研究公司撰写,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深度访谈、群组讨论(特尔菲法)进行分析:
深度访谈:行业专家、运营商主管领导、设备厂商主管领导;
群组讨论:特尔菲调查方法
案头资料研究
四、调研对象
本报告在进行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设备厂商、运营商、行业协会等相关负责人进行:
设备厂商:UT斯达康、中兴、阿尔卡特、威科姆、华为、思华、美国宽讯、烽火网络;
行业主管: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广科院;
行业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信产部电信研究院;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
媒体总编;
协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五、报告特点
本报告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严谨的分析,从调查、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上呈现如下特点:
专业性
本次研究在研究设计、数据搜集、研究分析过程上严格按照市场研究流程进行。
研究设计和研究分析人员均有多年市场研究工作经验,同时长年关注宽带多媒体和IPTV 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对相关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整个产业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
数据搜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对IPTV有着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研究方法上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方法和过程完全按照市场研究规范进行。
严谨性
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本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摒弃大量干扰,正面、客观的反应用户真实感受和评价。在研究方法上分别从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角度进行印证分析,对数据处理采取严格的筛选措施,在内容上分别从用户的认知和理解、体验和评价、进而期望和要求不同高度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成果的严谨性。
前瞻性
本报告中另一亮点是前瞻性。国内IPTV市场正在积极的建设和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通过本报告对技术方案的评估分析,可以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六、适用读者
本报告在内容上覆盖运营过程、技术要求、业务内容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以期为IPTV 产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运营商:在整个IPTV市场中,运营商承载着环境建设及用户运用的重要任务,各地运营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运营策划体系,结合本报告对建设方案和运营模式的探讨,可以对运营商的运营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设备供应商:目前的运营建设方案很很多种,设备厂商也在逐步改进建设方案,并积极的探讨更加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为设备厂商系统、设备开阔思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同时,通过优秀建设方案的评估、推荐可以为相关厂商推广宣传提供有力论证;
内容提供商: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必将影响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前景和利益,通过本报告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调整未来的合作模式甚至合作伙伴;
业内专业人员:本报告在专业技术领域与业内专家相比有班门弄斧之嫌,但从建设方案和运营模式上研究整个市场发展和进程对业内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第一章 IPTV整体发展概况
IPTV是2006年的发展热点,引起了监管部门、网络运营商、内容集成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商、增值内容开发商(五大平台)的广泛关注。
一、IPTV宏观环境
(一)概念定义
IPTV 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 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IP 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IPTV是下一代网络(NGN)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未来家庭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形态。与所有的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类业务以及NGN的产业链模型相似,也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内容制作、内容集成、内容传递和用户终端。IPTV的体系结构,也可以纳入到ITU-TNGN 的体系结构中去。目前国际上正准备开始这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将IPTV业务纳入到NGN的体系架构中去。
(二)导向
1.相关
在IPTV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IPTV目前属于多系统监管,这种多系统监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IPTV的发展速度,使中国IPTV的市场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IPTV的监管如下:
表格 1 IPTV的监管结构
监管内容监管机构监管范围
制作监管广电总局节目制作机构许可管理、节目交易管理等
内容监管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版权管理、内容引进、内容审核、内容加工等
硬件标准和视
听技术监管
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TV终端、接入设备、系统集成标准
接入网络监管信息产业部网络带宽标准、点播软件、收费软件等标准
运营监管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业务运营、客服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IPTV的监管方面,国家广电总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关于节目制作和传播方面的监管。
为了防止广电和电信的恶性竞争,1999年9月17日,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82号),内容第五条明确规定:按照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对各类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暂只在上海试点。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广电部门目前掌握了IPTV的大部分话语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关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管主要有:
92003年2月10日起施行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15号《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中指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传播
业务实行许可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
节目许可证》。
92004年7月6日颁布并于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广电总局令第15号同时废止)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
办法》中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国家鼓
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经广电总局
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
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可以申请自行或设立机构从事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终端的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此类业务。
92005年5月13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广电总局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其间规定:
根据《意见》的分工,广电总局是网络广播影视和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
品)网上传播活动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传播境外有害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站进行监
控、提出封堵意见并通知信息产业部实施;根据《意见》的要求,国家对基础电
信运营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互联息服务提供者及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实行年检制度,互联网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在各自分管的职责范围内对其分别提出
意见,实行一票否决制。
以上规定明确将通过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等)进行传输,通过不同终端(电视机、电脑、手机及其它电子接收终端)进行接收视听节目服务的监管纳入国家广电总局旗下。
39号令规定了电信企业经营“机顶盒+电视机”的IPTV业务。《细则》的出台无疑又为电信企业进入IPTV领域提高了门槛。但由于电信和广电分处不同的管制系统,广电下发的文件对电信来说,不具有强制性,电信的IPTV试点工作在2005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看,IPTV呼唤更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党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四部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导向
“三网融合”极有可能写进《电信法》。
中国从1980年提出起草《电信法》,1999年制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1年4月,信息产业部成立《电信法》起草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电信法》制定工作正式启动。直到2002年,电信业战略规划在36号文件中定出后,此工作才得以真正全面启动。
二、IPTV技术标准
音视频编解码标准是IPTV众多标准中的核心标准之一。国际上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主要有MPEG系列标准与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两大系列。目前音视频产业讨论较多的信源编码标准有三个:H.2、MPEG-4和AVS。
目前市场上普遍看好MPEG4和H.2,但中国的AVS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技术上的争论只是一种表象,对不同标准的偏好,取决于各自目前的资源和优势,各方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标准的选择。比如说,电信运营商力推H.2,是因为H.2可以将编码效率提高50%,从而降低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能够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这意味着现在直接部署IPTV更为容易。而广电倾向于MPEG4,是因为广电拥有海量的MPEG2内容资源,把它们转换成MPEG4的成本要比转换成为H.2小得多,可以花更少的成本来盘活更多的资源。
(一)MPEG-4
MPEG4于1998 年11 月公布,原预计1999 年1月投入使用的国际标准MPEG4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专家组的专家们正在为MPEG-4的制定努力工作。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000bits/sec之间,分辨率为176X144。MPEG-4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象质量。
MPEG-4是为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或移动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上实时传输音/视频讯号而制定的最新MPEG标准,MPEG4采用Object Based方式解压缩,压缩比指标远远优于以上几种,压缩倍数为450倍(静态图像可达800倍),分辨率输入可从320 ×240到1280 ×1024,这是同质量的MPEG1和MJEPG的十倍多。
MPEG4使用「图层」(layer)方式,能够智能化选择影像的不同之处,是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人物、物体、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压缩,使图文件容量大幅缩减,而加速音/视频的传输,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也使图像探测的功能和准确性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网络传输中可以设定MPEG4的码流速率,清晰度也可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相应的变化,这样便于用户根据自己对录像时间、传输路数和清晰度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系统使用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可采用动态帧测技术,动态时快录,静态时慢录,从而减少平均数据量,节省存储空间。而且当在传输有误码或丢包现象时,MPEG4受到的影响很小,并且能迅速恢复。
MPEG4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它的出现将对以下各方面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数字电视、动态图象、万维网(WWW)、实时多媒体监控、低比特率下的移动多媒体通信、于内容存储和检索多媒系统、Internet/Intranet上的视频流与可视游戏、基于面部表情模拟的虚拟会议、DVD上的交互多媒体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可视化合作实验室场景应用、演播电视等。
(二)H.2
H.2作为新兴的编解码技术带来了技术上的改进,MPEG4和H.2的实验室对比测试表明,H.2的编解码效率比MPEG-4的效率高5%-15%。以标准清晰度DVD的画质效果作为基准测试,MPEG-4ASP需要1.4M左右的压缩码率,而H.2比MPEG4效率高大约5%;如果MPEG-4和H.2都以2M左右的码率进行压缩,两种技术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异,人眼无法区分。如果要实现高清节目的压缩,H.2需要6M以上的压缩码率。
而在现网IPTV业务平台应用试验中,如果需要影片保持DVD的质量,那么H.2需要1.6M的压缩码率,MPEG-4ASP需要1.8M的压缩码率;因此从IPTV业务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目前选择H.2只比选择MPEG-4ASP节省了200K左右的带宽。
H.2代表了当前业界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且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9码率低:和MPEG-2等压缩技术相比,在同等图像质量下,采用H.2技术压缩后的数据量只有MPEG-2的1/2-1/3。显然,H.2压缩技术的采用将大大节省用
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
9图像质量高:H.2能提供连续、流畅的高质量图像。
9容错能力强:H.2提供了解决在不稳定网络环境下容易发生的丢包等错误的必要工具。
9网络适应性强:H.2提供了网络适应层,使得H.2的文件能容易地在不同网络上传输。
(三)AVS
AVS是中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
AVS标准是《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的简称,AVS标准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四个主要技术标准和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在2003年12月18-19日举行第7次会议上,工作组1完成了AVS标准的第一部分(系统)和第二部分(视频)的草案最终稿(FCD),和报批稿配套的验证软件也已完成。2004年12月29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评审并通过了AVS标准视频草案。2005年1月,AVS工作组将草案报送信息产业部。3月30日,信产部初审认可,标准草案视频部分进入公示期。2004年度第一季度(第8次全体会议)正式开始“数字版权管理与保护”标准的制定,目前已近尾声。2005年初(第12次全体会议)完成了第三部分(音频)草案。
2005年4月30日,AVS标准视频部分通过公示,在标准道路上迈出决定性一步。2006年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通知:《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二部分视频于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AVS视频部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成为震动业内外的一件大事,国家和各部委领导纷纷发来贺信和题词,对AVS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工作组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接下来,标准其他部分将继续开展工作,陆续进入标准报批和审核程序。
AVS具备三大特点:
9中国牵头制定的、技术先进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先进;
9领导国际潮流的专利池管理方案,完备的标准工作组法律文件——自主;
9制定过程开放、国际化——开放;
1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于2002年6月批准成立。工作组的任务是:面向中国的信息产业需求,联合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制(修)订数字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和表示等共性技术标准,为数字音视频设备与系统提供高效经济的编解码技术,服务于高分辨率数字广播、高密度激光数字存储媒体、无线宽带多媒体通讯、互联网宽带流媒体等重大信息产业应用。
三、IPTV市场进程
(一)IPTV业务概述
1.业务概述
在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下,电信服务商上正在考虑如何满足业务增长需要,如何用最低的成本部署有利可图的新服务和面向多媒体和娱乐的应用,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通过IP 机顶盒,服务商可以为包括宽带用户在内的广大电视用户提供包括视频点播(VOD)、Web 浏览、电子邮件及其附件浏览、即时信息 (IM) 和实时的 voice over IP(VoIP) 通讯等丰富的服务。 IPTV 打破传统电视单向广播模式所造成的被动的、约束的电视观赏方式,形成了电视观众与视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的新电视播放格局,也就是个性化的、自由的模式,是电视广播的性开拓。
具有远见的电信运营商和电信服务供应商敏锐的觉察到IPTV 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原于IPTV 业务的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低成本获取宽带服务:用户只需加一台价格便宜的机顶盒就能实现宽带上网,而不用购买价格昂贵的PC。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电视机+顶盒”操作非常简便,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免去了很多人不会使用电脑键盘-鼠标和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的苦恼。
利用电视可以享受互联网服务:“电视机+顶盒”虽然不是很适合网站浏览,但却很适合信息发布、信息查询VOD 点播、音乐歌曲欣赏等宽带服务。
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时间。主动、自由的选择所需的服务。
相对电脑显示器,电视画面大、适合相对较远距离观看和浏览。
2.业务功能
目前IPTV业务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视频点播 (VOD):VOD 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安排而不是预先确定的时间欣赏视频。
个人视频录制(PVR):个人视频录制是用户自己可录制普通电视节目、将内容编码并存储在硬盘上(以数字格式而不是模拟格式)并且允许用户操作节目:例如,快进或编辑,就像在 DVD 或 VCR 上播放视频那样。 PVR 功能有望成为 IP 机顶
盒跻身成熟的付费电视市场段的关键推动力。PVR 类似于OD,只不过VOD 节目内容
存储在提供商的服务器上,而PVR 存在客户端或者说用户设备中。
时移电视:电子节目指南 (EPG):EPG 功能允许用户浏览节目单和节目说明,随着通过IPTV 业务越来越多,这将成为一种基本服务。
电子邮件/Internet 访问:高级的数字 IP 机顶盒(带有键盘)可以充当用户访问电子邮件和浏览 Internet 的途径。
电视商务:同电子商务类似,电视商务允许浏览者用遥控器(而不是键盘)在电视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增强的节目功能:增强的节目功能是指当浏览者观看节目时在屏幕上提供参考性内容。理想的状态下,这些内容会同节目密切联系在一起,旨在增强观看体验,
比如参与游戏节目或虚拟的体育比赛。
Voice over IP (VoIP) 和即时信息 (IM):VoIP 和 IM 只是最近才有的 IP 机顶盒功能,可以实现客户端/服务器式和对等类型的实时语音和文本通讯。多名用户
在不同位置观看节目时可以发出和接收呼叫、建立 IM 对等关系并且进行双向的交
谈。
3.用户端组网方案
IPTV 业务用户端终组网非常简单,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征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目前最普通的方式是双绞线+ADSL Modem+STB+电视机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内置ADSL Modem 的STB。对于同时利用电脑上网用户的家庭,只要配置一个ADSL Modem 两个接口。若要同时上网,还需要配置一个交换机。
对于同时选择电脑和电视都具有上网需求的用户也可以选择机内置无线上网卡顶盒
+ADSL Modem+AP 合一的终端设备的方式,这样安装更简单,但是会增加成本,价格敏感用户一般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还有一种软件组网方案。既增加需增加软件机顶盒和一个遥控接收器,这种方式成本虽然最低,但只有电脑用户才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而且看电视还必须开电脑。
(二)IPTV运营现状
不同网络的运营商运营商均把IPTV视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业务,希望借助IPTV的创新,实现用户ARPU值大幅度上升。
1.广电
广电网络运营商现有的电视传输网络主要采用HFC网络,并且是单向的,要适应IPTV 业务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双向改造。改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铺设一个具有反向传输功能的网络,二是直接利用电信网络实现反向命令传输。
广电部门对IPTV的态度:既担心电信开展IPTV业务会遏制其数字电视发展势头,也担心会错失IPTV的发展良机,更担心IPTV的发展会扰乱自身的数字电视产业布局。
IPTV业务的经营需要网上传播许可证,其由国家广电总局负责发放,广电总局在发放许可证时非常慎重,目前已经颁发四张牌照,分别颁发给:?
基于短期和长期的利益考虑,广电部门在IPTV上的运营行为有进有守。
面对IPTV的咄咄气势,中国的有线电视不能总是在防御之中,优势不是一把永久的庇护伞。需要打好翻身仗,中国有线电视必须拿出自己的对策。广电部门有关领导也曾表示: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业务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广电部门再利用因素垄断资源,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并强调广电系统在新技术、新业务领域都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合作的方式。这些话可以作为广电向电信运营商抛出的橄榄枝,也是双方合作的良好预兆;
2.电信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IPTV意味着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国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都在建设各自的NGN网络,为开展IPTV业务提供网络支撑平台。IPTV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曾高度评价IPTV未来对于电信公司的重要性,称IPTV是维系电信公司自身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ARPU值,有利于保留用户,降低离网率,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一扇大门,提供了潜在的新业务、新收入、新商务模式的机遇。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2005年也提出,IPTV是中国电信转型的突破口之一。网通研究院院长唐雄焰认为: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这些困境来主要是IP对长途电话的分流,另外移动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两方面使固话的收入不断下降。再加上新的客户也是低端客户,摊薄了ARPU值,这种情况下固网处境艰难,寻找新的增长点,进行转型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从以上的谈话可以反映出两点:其一是IPTV在电信增值业务上的重要性;其二是电信对于自身发展的强烈忧患意识。
虽然IPTV在各地还只处于商用试点阶段,但电信运营商在IPTV上的较量已相当激烈。(三)IPTV现状分析
IPTV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但是中国IPTV正在进入增长快车道仍需假以时间。根据IPTV产业的特点,巨大的网络成本和规模效益使IPTV更适宜于采用快速渗透的战略进入市场,即以低价格和高促销水平的方式向用户推出IPTV中国IPTV产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提供的那套东西,应该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独特的东西,才能抓住用户的眼球。
如何看待IPTV产业中广电和电信的博弈。从广电与电信系统的资源配制上来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广电网领域、视频节目制作方面,广电将是主导;IP网领域,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与满足方面,运营商将拥有优势。IPTV产业的发展需要广电与电信系统的互动合作来共同推动IPTV产业发展。从近期来看,IPTV还无法和有线数字电视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抗衡;从长期来看,IPTV同有线数字电视两者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两者并存的状况。在短期内,广电与电信之间无法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合作模式,但是在机制相对灵活的地方,电信运营商能够与广电企业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的共处局面。
中国的IPTV同有线数字电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缺乏用户环境,因而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人们的免费收视习惯已成为影响中国IPTV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通过电视机看IPTV 的用户已习惯于免费或者廉价收看电视,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接受这种主要依靠收费收看的电视形式。通过PC机收看IPTV的用户大多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PC机不仅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工具,也是此部分人群休息娱乐的平台之一,对于勇于接受新鲜技术的那部分人群而言,BT技术已经成为他们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影的首选技术,通过BT,用户基础,多核心的管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影响IPTV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IPTV的发展还将面临新互联网视频下载技术发展的竞争。“BT”等技术正成为年轻的IPTV高端用户的日常操作工具,这部分年轻人学历高、收入高,电脑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中有一部分已经在充分享受“BT”等技术所带来的猎奇体验,“BT”使使用者可以充分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好住:视频信息共享。只要使用者一打开电脑,“BT”技术就开始悄无声息地工作,而且目前的技术已经使下载速度越来越快,等到用户一天工作结束时,通过“BT”已经下载了若干个最新的电影/电视剧的视频节目,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色彩和清晰度,比花钱看盗版碟要方便快捷得多,费时费力费钱的视频点播更是无法与子之相比,这使“BT”的使用者们乐此不疲。严格来讲,按照2004年12月21日中国高法公布的“盗版”相关司法解释,“BT”行为属于“在线盗版”的一种,符合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这将对IPTV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规范市场的作用。因此,可以相信IPTV的用户数量在两年后会大规模上涨。
第二章 中国IPTV 建设方案评估
一、IPTV 建设方案评估体系
(一)方案评估体系
1、IPTV 建设方案评估体系——总体评估模型
2、IPTV 建设方案评估体系——市场竞争评估模型
IPTV 建设方案评估模型
市场竞争系统方案实施效果
系统成本
4、
IPTV 建设方案评估体系——系统方案评估模型
(二)方案评估方法
1、IPTV方案评估流程
2、调查与搜集流程
CBMF组织调查队伍对IPTV领域的主流设备与方案提供商进行了认真的数据调研工作,搜集了一大批优势的案例。
该调查涉及厂商广,从整体上讲,该调查属于针对中国IPTV市场的首次大型调查项目。
UT斯达康 2 上海、哈尔滨
华为 5
泰国、塞黑、摩洛哥、
宁波、广东
中兴 1 Y 烽火网络 1 Y 威科姆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2 北京 Y 美国宽讯
思华科技 2 杭州 Y 思科 1 Y (三)方案评估团队
2006中国宽带多媒体大会专家委员会名单:
1、
信息产业部副奚国华
广电总局副田劲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闻库
广科院院长马炬
2、专家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
3、运营商
中国电信副总裁冷荣泉
中国网通总裁左迅生
4、媒体总编
《人民邮电报》总编武锁宁
《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
《通信产业报》总编辛鹏骏
《电信技术》总编张秀芳
《电信科学》总编易东山《通讯世界》执行社长姜艳青
《邮电设计技术》总编徐晨
5、协会
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林金泉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刘立清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朱高峰
二、IPTV网络建设模式分析
(一)原城域网网络与改造分析
这里所说的互联网IPTV网络指的是在原城域网基础上扩容改建,将其建设成为一张多业务承载网。
1、原城域网网络分析
目前电信宽带城域网分为接入、汇聚、核心三个层次。核心和汇聚一般采用高端路由器组网,提供强大的路由处理和流量的快速转发。高端路由一般具有MPLS VPN能力,支持业务隔离和用户隔离。对于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保证。同时高端路由器支持组播的高速转发,支持组播的Qos保证;接入层由业务控制点设备组成,包括BRAS和业务接入路由器,不过现役的BRAS在支持组播、Qos、包转发能力方面较差,业务路由一般由三层交换机担任,在路由、多业务支持与处理方面能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IPTV应用。
目前国内主要提供两种接入方式,ADSL和LAN,FTTH数量很少。ADSL用户通过ADSL Modem接入局端的DSLAM设备,然后通过二层网络(Ethernet或ATM)接入到BRAS;LAN用户通过楼道、小区、局端的以太网交换机接到BRAS。目前的DSLAM包括ATM内核和IP内核两种,其中有的ATM内核DSLAM也配置有IP接口。
从承载网技术层面看,现有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 国内的宽带接入所采用的ADSL技术,存在速率低,有效传输距离短;丢包率高,Qos无法保证,安全性差;对组播功能支持有限,大多数只支持IPV4协议路由器。IPTV 是一种宽带互动多媒体业务,对上行带宽需求大,而ADSL是上下行不对称的;
(2) 原有CDN无法承载规模IPTV应用。目前的CDN主要传送RM、WMV等流媒体文件,与广播电视的主流编码技术(MPEG2/4)差别很大,不能满足IPTV信号高质量、实时性的要求;
(3) 现有城域网的网络结构、业务能力、QoS保证、认证机制、设备性能都是基于普通上网业务,不可能支持IPTV规模应用。
虽然,目前IPTV业务内容众多,对承载网络传输的质量要求不一,但是作为IPTV业务整体考虑,构架高效的CDN网络,辅之以高QoS的组播通道是IPTV承载网技术的关键。
2、城域网网络改造分析
由于原有城域网的带宽及网络设备并发处理能力都不能满足互联网IPTV要求,所以必然涉及从接入到承载网的一系列改造。
(1)网络物理层改造
¾接入层:
对ADSL用户,提升接入带宽(尤其是下行带宽)到2Mbit/s 以上;
将ATM DSLAM上行端口扩容至N×155Mbit/s 或替换GE速率端口;对在网的IP DSLAM上行端口扩容至N×FE或GE/N×GE
DSLAM设备应该选择支持二层组播、内部集成BAS功能、上行带宽在1Gbit/s 以上的IP DSLAM。
考虑到 ADSL 接入带宽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应采取FTTC方案使DSLAM设备更接近用户,距离应在2.5km以内。
¾汇聚层:
对汇聚层设备进行上下行带宽扩容和升级,下行带宽根据接入层设备升级情况进行相应升级,上行带宽设计为N×GE;
对通过ATM核心网络直连到BRAS的ATM DSLAM,可以考虑增加路由器来终结ATM信元并旁路IPTV 业务的VC连接,从而绕过BRAS瓶颈;
汇聚层交换机/路由器应支持二层组播协议IGMPv2和三层组播协议PIM-SM;
将IPTV CDN系统的边缘节点部署到汇聚层BRAS以下,使单播的视频流量无需通过BRAS。
¾核心层:
为了尽量节约核心层带宽资源,防止大规模扩容带来的资金压力,人们倾向于采用CDN 和组播技术来节约带宽资源,但是核心层的骨干设备还是会面临一定的升级改造甚至更换的压力。例如,新的核心层设备必须要支持域内组播协议 PIM-SM 和域间组播协议MBGP/MSDP等。
(2) 网络功能部署
¾CDN
VOD需要通过CDN进行节目分发。一般采用2级CDN网络,核心节点设置在城域网核心层,其边缘节点设置在城域网业务控制点处,即BRAS或L3,甚至下放到BRAS以下。
¾组播
对于直播电视而言,为节约带宽,提高网络可扩展性,可采用IP和二层的组播技术分发视频流。组播复制点可以下放到DSLAM/接入交换机,支持IGMP/Snooping;用户IGMP请求终结点及组播树的接收端路由器放置到BRAS或L3,并支持IGMP v2/3以及PIM-SM;对于应用规模较大网络,可选取多个核心结点作为RP结点,并进行Anycast RP,以便冗余备份,均衡负载。
¾Qos保证
由于IPTV业务对时延、丢包率、抖动要求很高,IPTV承载网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高带宽、低丢包率、优先级高于普通Internet业务、高速组播转发能力、快速频道切换。
表格 3 互联网IPTV承载网不同设备Qos保障:
设备所属层级 Qos保障内容
支持MPLS VPN、MPLS DiffServ/TE、流分类,组播地址分级设置、带宽预留、核心/汇聚
拥塞管理
边缘节点支持双向数据缓存、流分类、报文缓存、线速ACL、静组播静态注入接入支持PVC/VLAN隔离、802.1p、双向带宽控制CAR、组播静态注入
总的来说,对于脱胎于原互联网的IPTV网络而言,采用的新技术较多,实施也比较复杂。
(二)IPTV专网建设模式分析
IPTV专业承载网是指原城域网承载原有宽带业务,对接入网扩容、BRAS改造,接入网同时承载IPTV和PC上网业务,在汇聚层分离,进入不同的核心网。
目前,UT斯达康公司和上海大宁宽带多媒体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都提出了比较完善的IPTV专网建设方案。
UT斯达康公司提出的是基于RPR技术的专网方案。
RPR支持提供A、B、C三级业务分类的QoS保证机制,提供基于服务等级的50ms保护倒换,能够提供基于预留带宽QoS保障、高可靠性的组播通道,集成IP的智能化、以太网的经济性和光纤环网的高带宽效率和可靠性,满足IPTV的业务要求。
RPR设备集成数据交换功能,可同时担当Media-Station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承载层广域节点,简化网络结构;与因特网业务隔离,易于保障QoS,具有建设周期短,运维管理方便,可扩展性好等优势。
表格 4 RPR技术特点:
技术视角具体特点
组网结构RPR支持单/双向环形、线型,链型无保护
网络保护保护与SDH无关,保护时间小于50ms
带宽利用率支持空间复用和统计复用,高于100%通道利用率
网元检测拓扑自动发现,无须人工干预
组播支持支持
复用方式统计复用
设备投资较低
另外,上海大宁也采用了专网方案,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互联网存在带宽瓶颈,所以电视流必须走专网,这也是张寿萱教授“宽带城市”理念的延伸。(详见第四章)
(三)IPTV建设模式对比分析
互联网IPTV网络改造涉及从骨干到接入的设备更替,几乎相当于建设一张新网,建设成本高昂,除了少数发达城市,地市级运营商一般无力承担。而且,多业务承载技术非常复杂,对网络运营维护人员要求更高,必然导致运营商增加培训费用、人力成本、运维成本。
由于专网提供的业务相对封闭,对路由与控制策略相对不高,相应地对于高端设备需求大大减少。由于只涉及原城域网的接入层改造,IPTV专网扩展更加方便,即使未来城域网向城域以太网演化,IPTV专网对其影响也要小于互联网IPTV对其的影响,因为目前的互联网IPTV改造采用的是基于IP广域网的方法。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原供应商的投资。由于相对封闭,业务容易控制,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通过控制接入带宽等方式,提供集团用户的VPN业务等,并且不会影响到IPTV组播业务。所以选择合适的技术建设专网,能使专网方案相对于原城域网改造大大节约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
因此,如果用户群相对集中,区域面积较小,采用专网方案比较合适,而对于对于大规模、跨地域的IPTV’应用而言,采用互联网改造的方法更为方便。
1、广电部门与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冲突
(1)二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冲突
由于行业壁垒的存在,单一电信主导模式和单一广电主导模式始终蕴含着潜在的矛盾冲突。广电部门与电信运营商的主导权之争自IPTV在中国一出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冲突的来源在于二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冲突。
广电部门的业务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有线收视费用、广告和少量的财政支持。虽然广电部门担负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但是其运作已经企业化,而其收入规模仅仅为电信行业的十分之一,迫切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
对于电信(固网)而言,传统固话业务受到移动电话的强烈冲击,移动资费不断下调,而且传统固话还需交纳固定月租费。固话增长缓慢,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退网用户高于新增用户的现象。而固网运营商均为上市公司,具有强大的业绩增长压力。而对于电信而言,目前宽带用户不过5千万,而电视用户接近4亿,如果能藉IPTV将宽带扩展到电视用户,这对于电信而言,拥有数亿计的宽带用户的战略意义甚至高于提高目前宽带用户的ARPU。因此,电信将IPTV视作是其发展宽带业务的最佳切入点。
广电部门目前以数字电视为主要的战略发展方向,而数字电视以高清晰、频道资源丰富为特征,相应地,资费也进行了上调,规模推广肯定会大大改善广电当前业务经营现状,增加收入。
目前电信部门所开展IPTV的均是以广电所直接监管和控制的内容为主,均以直播和点播为主要业务,而其他的非基于传统视频节目的业务开展较少,而在市场宣传中,也是以直播、点播、时移等为热点,这无疑对广电部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挑战,并且对数字电视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虽然,目前广电已经台网分离,如果单单从电视台来讲,通过电信网络传输节目无非是多了一条传播渠道,照样可以收取费用;然而对于广电传输网络而言,IPTV的业务具有强大的替代性,所以,从整体上看,广电行业不能放任电信IPTV业务的自由发展。
(2)主导权的争夺
对于任何行业的产业链,各种主体都具有成为核心节点,掌握整个产业链,借以实现自身利益最优的愿望。
对于广电而言,由于担负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责任,所以它是传统视频节目内容提供者,而IPTV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因此,广电认为自己是是产业链的上游,而受众应该是广电的受众,终端也应该由广电控制,如目前电视的各项标准都是由广电制定的。所以广电囊括了整个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而电信只是提供网络资源。换句话说,电信供应商是在修路,而广电则提供车辆和货物,正因为有了车辆和货物,路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广电应该把握整个IPTV的运营,才能减少对传输网络的“依赖”,防止电信由于掌控网络资源而做大,从而将其弱化为内容提供商。甚至有关于IPTV的编解码标准都应该由广电来确定,而电信只应该专注于传输标准的看法。
然而,电信认为,首先电信网络能支持强大的互动功能,而为传统电视节目加入了互动元素,才是IPTV的精髓。互动实际上已经对原来的节目进行了再加工,好比原材料加工成成品,而目前的数字电视互动性是不能与IPTV相提并论的,而且并不是任何视频节目都是由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广电所掌控的。象河南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视频节目,其来源是组织部系统; 象现在盛行的互联网游戏,监管单位是文化部和新闻出版署。而且,由于广电资金匮乏,因 IPTV 而产生的网络改造费用都是由电信自己承担,而且视频所占据 90%带宽资源。所以, 电信认为产业链的主导权应该在自身,把握业务经营权,而广电只是一个内容提供商。 而主导权的争夺就意味着利益天平的倾斜,象哈尔滨网通对于在哈尔滨的 IPTV 分熬成 方式—8:7 就不会满意,毕竟哈尔滨网通在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了近 8 千万。 主导权的争夺问题一天不解决,规模发展 IPTV 就会是一句空话。 2、运营模式内部冲突解决策略探讨 从国家层面看,由于交叉进入的还不明朗,冲突还只能在广电、电信层面解决或缓 解。 (1) 业务内容差异化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 IPTV 大都将直播也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业务。但是广 电传统强项就是直播电视业务,电信 IPTV 如果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推介内容,必然引起广 电的不满。因此,电信应该在业务内容上主动避开直播业务,最好不要把更多的直播频道的 开播作为宣传点;而且电信 IPTV 也无法超越数字电视的频道资源,实际上有线电视网络的 带宽资源要比电信网络多得多,若论电视节目的播放流畅,电信 IPTV 肯定要差一些的,毕 竟 IP 数据包的丢包是不可避免的,带宽资源相对有限;但是有线网络的缺点主要还是互动 性差。因此 IPTV 更应该注重互动因素,注重非传统电视节目业务的开发与推广。 国内在业务内容差异化策略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有河南网通, 其业务涵盖了远程党员教 育、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系统,包含有形形色色的视频与图文应用。 虽然提供了大量的视频内容,但是与广电系统并没有冲突,而且资源也是来自于各部委;开 播了几个有限的台直播频道,但也属于非娱乐、商业频道,只是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生 活, 弥补有线电视尚不能到达某些农村地区的缺憾 (有线电视下乡应该属于广电的一项社会 职能) 。 而且,其业务内容差异化策略实际上也导致了用户群差异化策略,象城市人口密度大, 目前在城市开展的 IPTV 或多或少都会遭到广电的抵制,而河南 IPTV 的内容实际上面对广 大农民,广电对此也并不敏感,所以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网通与广电的冲突。 (2) 第三方运营主体的引入 由于部门利益攸关, 如果仅依靠广电和电信自身努力难以调和二者冲突, 最可行的应该 是有一个第三方运营机构来做资源整合,也就是形成内容+运营+网络这样的一个模式。 这种第三方运营模式实际上在中国已有雏形出现,即上海大宁 IPTV 和河南 IPTV。 仍以河南为例, 河南网通是 IPTV 的集成商, 河南威科姆提供了系统方案和机顶盒终端。\n第 25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但是, 河南威科姆在一系列系统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设备商了, 在系统上 线的过程中, 由于不断要整合来自各部委的资源, 河南威科姆已经成为一个内容集成提供商, 还和河南广电成立合资公司,加强节目内容的合作。实际上,河南 IPTV 的运营维护的很多 工作都是由威科姆在主持,它已经具有“内容+运营+网络”中“运营”的色彩。 另外,一些系统设备厂商也逐渐意识到不能只是简单提供设备,还要充分考虑到 IPTV 的实际运作。象目前烽火网络就提供了一种很好的 IPTV 系统解决方案。从技术上看,烽火 的方案与其他厂商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其方案理念有了一定的突破。 烽火网络 IPTV 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灵活的合作运营平台。烽火网络的 IPTV 运营平台针 对各类运营商的合作运营需求, 将系统划分为 5 层: 业务支撑层、 内容管理层、 内容服务层、 承载网络层、用户接入层,将引起广电和电信分歧的业务支撑层出来。 (传统的分法是) 其中,IPTV 运营商在业务支撑层管理业务和用户、收费等,并协调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提供 者的合作关系。 “内容提供者”在内容管理层进行内容制作和媒体资产管理, “网络提供者” 在内容服务层提供内容分发网络、并对用户提供直播、点播、时移等流媒体服务。双方可以 在烽火网络的 IPTV 平台上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完整、丰富的 IPTV 业务。体现了“内容 +运营+服务”的 IPTV 运营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设计的 IPTV 系统能灵活的适应各种运 营需求,以及增值业务扩展需求。 烽火网络 IPTV 是一个合作式的平台,通过该平台架构可以为 IPTV 运营商、内容提供 商、网络运营商分别提供接入平台,能够适应双模应用,以及支持多边市场的运营需要。 但是, 由于广电和电信都属于特大型企业, 所以第三方运营商的实力一定要与这两家相 匹配才行。另外,两家采用合资公司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3) 采用双模接入方案 对于有线网络而言, 如果直播节目也走电信网络, 有线网络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 作为折衷之策,杭州 IPTV 采用的双模方案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直播还是走有线,毕竟有 线网络带宽具有更大优势,而且对电信网络而言,组播的要求下降,网络部署也变得方便; 点播、时移、非传统 IPTV 等互动性较强的业务走电信网络,充分利用电信网络支持互动性 的特色。这样,广电和电信之间的冲突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所以烽火网络 方案能够支持双模,河南威科姆也在开发支持双模的机顶盒。\n\n第 26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第三章\n\n主流厂商优秀 IPTV 网络建设方案\n\n一、UT 斯达康\n(一)优秀方案及案例(哈尔滨、上海)\n1、 “奔流”系统与哈尔滨 IPTV 案例简介 UT 斯达康“奔流”. . 系统设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IPTV 商用案例。 IPTV .... . . .... (1) “奔流”IPTV 系统设计方案 UT 斯达康对中国内地市场环境的考虑是: 有线电视铜轴网络非常发达,有线电视资费很低,而且免费频道占绝大多数,这与 部分欧洲国家有线电视不是很发达,免费频道(公共频道)少,付费频道多的情况 不一样。考虑到设备和部署成本,这就决定了 IPTV 服务不能和有线电视服务同质 化,走以广播服务为主的道路,而要寻找到自己的特色业务。 中国特殊内容播控安全的需要要求有牌照的内容运营商才具备运营 IPTV 业务的资 质,但是 IPTV 业务所需要的宽带 IP 网络掌握在固网运营商手中,因此这又带来了 双方联合运营的需求。 到中国内地有线电视的低资费的影响, IPTV 服务的资费空间有限。 这也影响到了投 资 IPTV 设备并运营 IPTV 服务的运营商的投资回报(ROI) 。这就对 IPTV 方案和设 备提出了要求:如何不采用昂贵的服务器却能保证电信级的服务质量。 由于国内 IPTV 环境和国外的差异, 内容安全和播控安全的需要对 IPTV 系统设 计提出了高要求。 正是看到中国 IPTV 市场环境的特殊性,UT 斯达康在进行“奔流”IPTV 系统设计时充 分考虑到了上述这些需求: 系统架构上,首创并独有“面向流媒体业务的流媒体交换”架构(Media Switch) 支持开放、大规模、高可靠和低成本的电信级流媒体分发和服务; 业务提供上,着眼于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业界首推网络时移电视(用户在观看直 播电视的同时能进行暂停、快推、快进等操作,也能通过电子节目单-EPG 选择过 去播放过的电视节目进行观看) 、视频点播(VOD)以及丰富的增值服务(比如可 视电话、电视短信、电视竞猜、电视投票、游戏、信息浏览等) 。这些非常吸引人的 业务将极大的提高用户观看电视的体验和参与度。 系统安全上,将国家对于内容安全和播控安全的需求放在系统设计的重要地位。\n第 27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在系统的大规模部署能力、应对高并发的单播(Unicas 服务,如时移、VOD 服务) 与系统平滑升级的考虑上,提供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如“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的群 存储服务器技术”“内容切片技术”“平台对媒体格式透明性可以平滑升级到任何 , , 媒体格式” “宽带媒体分发 BMDP 技术”使得“奔流”系统能应对百万用户规模级 的部署。 “奔流”系统在被国内外多个运营商选择来提供 IPTV 服务,下面着重介绍“奔流”在 哈尔滨的成功应用案例。 (2) “奔流”在哈尔滨 IPTV 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哈尔滨市 8 区 11 县(市)5.31 万平方公里,人口达 954 万;家庭数 200 万户;有线电 视用户 80 万户。2004 年,哈尔滨市人均 GDP 突破了 2000 美元的重要关口. 哈尔滨通信公司从 2004 年下半年开始考虑开展 IPTV 业务, 进行了多个厂商全方位的 试用后,并公开招标。因 UT 斯达康公司的 RoolingStream(奔流)系统能提供高质量的直 播、时移、VOD 及各类丰富的增值业务,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快速产生收益,所 以“奔流”成为了哈尔滨通信 IPTV 业务的系统平台,经过紧张建设,于 2005 年 5 月 17 日 哈尔滨通信联袂上海文广集团正式推出“IPTV-百视通”业务。 项目一期规模 一期提供 10 万 IPTV 用户的规模,覆盖哈尔滨地区。用户接入类型:ADSL,LAN。\n图 1 哈尔滨 IPTV 系统部署图\n\n图\n\n系统一期部署采用二层架构,1 个 CMS(中心节点) ,39 个 EMS(边缘节点) 。 目前 “奔流” 系统国内外多个运营商采用, 如日本 Yahoo!BB、 美国 DSSI、 巴西 Telemar、\n第 28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国内哈尔滨网通、上海电信、浙江电信、广东电信、云南电信、福建电信等,全球部署已经 超过了一百万线,随着放号量的增加,在中国国内, “奔流”系统承载的 IPTV 用户已达超 过 13 万,无论从部署规模还是承载用户规模来看, “奔流”都是国内 IPTV 第一品牌。 2. ollingStream 系统与上海 IPTV 案例简介 UT 斯达康 RollingStream 系统架构应用于上海 IPTV H.2 解决方案。上海 IPTV 系统 ... ... .... ..... . . 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规模采用 H.2 作为编码方式提供流媒体业务的 IPTV 服务系统。 (1)RollingStream 系统设计方案 RollingStream 系统不仅仅支持以 VOD、TVOD 等为基础的各项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 功能上的可扩展性,在此平台上也开发了多项实用的增值业务。 直播电视-系统支持直播电视业务, 在传输网络支持的情况下, 系统能够通过 Multicast 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直播电视的服务。 视频点播-视频点播功能使用户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欣赏自己想看的节 目内容, 并且系统通过各种分类和检索方法, 能够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找到自己想看的节目 内容。 即时时移-系统在提供直播电视的同时,支持暂停、快退、快进、定位、切换、状态 显示、时间显示等操作。使用户不再受节目播出时间的,而且可以直接挑选自己喜欢观 看的节目。 菜单时移-通过时移电视(Time-shifted TV)服务,打破了传统有线电视用户按固定的 节目时刻表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用户可以非常灵活地支配自己的时间。\n\n第 29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图 2 IPTV 增值业务-卡拉 OK:\n\n虚拟频道-系统支持将一系列媒体内容按照一定规范或者分类组织起来,顺序播放, 是实现节目定制,远程教育等功能很好的解决方案。 RollingStream 系统支持用户通过机顶盒及附加的功放、麦克风,进行卡拉 OK 娱乐。 机顶盒支持左、右声道输出,从而支持原唱、伴唱。遥控器通过左、右声道的切换,从而实 现原唱、伴唱的切换。 IPTV 增值业务-游戏 支持游戏服务导航, 用户通过 IPTV 终端购买游戏服务并使用游戏。 能与互联网棋牌类 游戏联网互通,系统具备扩展升级支持能力,支持未来更多的游戏业务。 (2)RollingStream 在上海 IPTV 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目标及规模 IPTV 系统建设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大容量、高性能、易维护、有 QoS 保证的电 信级 IPTV 系统,目标内容包括: IPTV 系统平台的建设容量为 10 万用户,支持并发用户数为 5 万用户。范围覆盖 上海全市区,包括上海市区 8 个片区,郊县 7 个片区。 电视广播业务支持 100 路,所有频道均支持时移功能。 视频点播业务支持 5000 小时的点播量。 图像质量达到标清水平。 采用 RollingStream 系统实现上海 IPTV 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n\n第 30 页 共 93 页\n\n\r\n
图 3 上海 IPTV 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针对上海电信 IPTV 系统建设需求,综合考虑上海电信网络现状以及 RollingStream 系 统特点并结合 UT 斯达康的 RollingStream 系统的体系架构特征, 上海电信 IPTV 系统建设采 用两级网络架构设计,这样部署的优点是:分布式部署,便于扩容,以及满足构建电信级、 大规模的应用平台的要求。 整个系统包括了 1 个 CMS 和 8 个 EMS。 其中 CMS 主要负责后台运营管理, 网络管理, 内容引入等,内容是从 CMS 分发到 EMS 并为用户服务。合理分布的 EMS 可以减少绝大多 数网络流量。 编码格式与码率 根据上海电信的要求,IPTV 系统采用 H.2 的编码方式,其中视频码率为 1.5Mbps, 音频码率为 96Kbps,音视频总码率约为 1.6Mbps。 存储策略 在存储策略方面,CMS 节点存储 100%的流媒体内容,8 个 EMS 在边缘存储 50% 的流媒体内容,从而保证 95%的命中率,降低流媒体业务对城域网的压力。 中心节点部署方案-CMS 网络拓扑\n\n第 31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图 4 中心节点部署方案-CMS 网络拓扑:\n\n由于 CMS 包含的 OSS、NMS 和整个系统存储、分发等是整个 RollingStream 系统的核 心组件,要求非常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 CMS 中,使用一主一备共两台 cisco 4506 做为 核心交换机。每台 4506 通过两组捆绑链路分别与 8505-1 和 8505-2 相连接,此两链路通过 第三层路由设置为 LoadBalance,以达到最高的链路带宽利用率。 为 了 保 障 系 统 的 安 全 性 , 选 用 两 台 Cisco PIX525 防 火 墙 双 挂 在 C4506 上 , 对 OSS/NMS/DB 等进行保护。\n\n边缘节点部署方案-EMS 网络拓扑 选用 Cisco4506 交换机为边缘节点的核心交换机,C4506 上捆绑两组 3GE 的链路连接\n\n第 32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到上海城域网的 C12012/12016 上,4506 上联的两组捆绑链路通过三层路由协议实现负载均 衡。 用户采用 PPPoE 认证方式\n图 5 用户采用 PPPoE 认证方式:\n\n通过双 PVC 来区分 PC 上网业务流和 IPTV 业务流。\n\n(二)专家点评\n以下是专家对 UT 方案的打分\n\n市场竞争\n\n实施效果\n\n系统方案\n\n系统成本\n\n第 33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以下是专家对 UT 上海方案和哈尔滨方案的评语 UT 上海方案 1, 评价:UT IPTV 解决方案 RollingStream 系统采用 H.2 的编码符合上海电信的专 门要求,存储策略降低了 IPTV 业务对城域网数据流的压力,整体网络拓扑结构保证了 带宽的高效利用率。UT IPTV 方案直播、点播和时移等多种功能使用户 IPTV 业务丰富 多样。 2, UT 哈尔滨方案 评价:哈尔滨 IPTV 项目在国内是建设早、规模大的系统,通过和上海文广的合作,以价格 低、 节目丰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成为目前国内 IPTV 用户最多的城市。 作为哈尔滨 IPTV UT 醒目的方案提供商,帮助哈尔滨通信公司树立了 IPTV 应用的领先地位。\n\n二、中兴\n(一)优秀方案与案例\n1、方案——“网络视讯” 中兴通讯“网络视讯”是专为宽带网络和电信业务运营商设计,旨在 IP 网络上开展包 括网络特色视音频业务和丰富增值业务的电信级端到端、全业务解决方案。 “网络视讯”解决方案集中优势,实现系统端到端地最大配合可靠性。网管基于中兴通 讯数据统一管理平台 ZXNM01 实现周密的管理, 为运营商建立 IPTV 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的同时,降低维护复杂度。 充分考虑降低服务供应商的网络改造复杂度,中兴通讯“网络视讯”设计规划了强壮的 网络适应能力, “网络视讯”IPTV 终端支持私网地址接入,让运营商能够在现有的网络架构 基础上同时开展多种服务,让用户在家中能多种服务终端共享。 中兴通讯“网络视讯”解决方案主要由内容运营与支撑、视讯综合业务管理、业务网络 (VDN) 、承载网络和家庭网络五部分构成。采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电信级体系架构,保 证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高可靠性;提供 VCDN 和多 EPG 功能,支持多种业务开展模式,奠定二 次运营能力;支持多种媒体格式,提供标准的系统平台接口,具备良好的开放性。\n图 6 中兴网络视讯解决方案:\n\n第 34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与支撑主要是提供独家内容提供商的接入,同时对 IPTV 用户、内容提供商、 业务提供商及其业务提供的统一管理。包括认证鉴权、内容计费等,并实现与 OSS/BSS 系统 等的互通。业务支撑网络主要由业务处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内容分发系 统、EPG 系统、机顶盒版本管理系统、话单服务系统、接口系统以及各种业务功能模块等组 成。 业务运营 业务运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提供 CP/SP 的统一接入接口、用户设备管理、内容统一 管理、业务统一开发和管理、OSS/BSS 统一接入等功能。其中,CP/SP 接入模块,方便运营 商引入多个内容提供商并对其进行管理。内容统一管理提供内容输相关信息,由 IPTV 运营 商对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开发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接口,方便随时随地开发、引入多 种业务。第二部分提供提供对多个厂家业务运营系统接入接口,方便 IPTV 运营商引入多家 系统方案提供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业务网络 业务网络的基本原理是把业务内容, 如视音频节目内容, 采用 VDN 技术推送到网络边缘, 为用户就近提供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骨干网络的传输压力。同时,通过 灵活配置边缘视频服务器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伸缩性问题。 业务网络的核心技术就是即内容 服务分发机制。 IPTV 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容新颖、形式互动及灵活的运营,因此引入特色内容供应\n第 35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商和专业业务运营商非常关键。 为了促进业务运营商参于的热情, 运营商必须保证业务运营 商一定程度的运营灵活性,即运营商可将 IPTV 平台的部分运营能力包括业务管理和记费能 力开放给业务运营商, 由其根据内容和用户的情况制定灵活的运营策略。 同时运营商必须能 够对业务运营商使用的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 同时可以规范每个业务运营商的运营能力, 保证在运营商的统一指导下,各业务运营商有序、健康的发展。 承载网络 承载网络主要基于宽带网络构建,包括骨干网、汇聚网和接入网。 当大规模布点时,中兴网络视讯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如下要素,实现承载网络对 IPTV 业 务的全面支持。 QoS 保障:低丢包率、延迟、抖动;不同业务的优先级保证;高带宽保障 组播能力:组播协议支持;组播控制管理;频道快速切换;组播转发能力 安全要素: 实现信源合法性及传输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 实现对用户及业务提供商 的管理;实现视频业务的隔离 可靠性要求:节目源的可靠连接;网络可靠性 家庭网络 针对家庭业务日趋丰富的趋势, 中兴通讯在家庭业务、 家庭网络构建以及统一接入等方 面为用户构建了的功能强大的网络解决方案。 机顶盒产品作为中兴家庭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已经形成了系列化。 对基本视频类业务,中兴通讯“网络视讯”解决方案强大的运营平台可以帮助电信运营 商实现与多内容运营商合作,并能够分类和管理,引入丰富的、有足够吸引力的视频直播和 点播节目源。同时还可以协助电信运营商充分发挥电信网络的优势,开通时移频道、电视录 播、个人录播、轮播影院等大量的交互性业务,用户还可以直接通过操作遥控器参与节目投 票、竞猜、关联点播、购物等活动,从而满足广大电视机观众参与电视节目的欲望,进一步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经过多个项目的锤炼,中兴通讯“网络视讯”在不断完善视音频业务的基础上,与运营 商同探讨增值业务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其在增值业务能力。信息服务、卡拉 OK、视音频通 信、游戏、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通讯、VOIP、移动短信、家庭邮箱、电视 上网、投票、竞猜、关联点播、购物、证券之星、电视大黄页、影音空间等丰富多彩的业务 陆续展现,同时提供酒店、学校、等完善的行业应用方案。 IPTV 卡拉 OK,业务表现形式与传统卡拉 OK 业务类似。但是相比于传统卡拉 OK 业务具 有海量片源,共享存储空间,互动性强、音质优良、节省投资等优势。结合各种具有吸引力 的市场运营策略,IPTV 卡拉 OK 更适合普通家庭用户使用。\n第 36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基于视音频编解码等技术实现的 IPTV,在处理图像、数据、语音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中兴 IPTV 通过和 NGN 网络进行融合,集成视频通信、移动短信等功能,为运营商业务带来 了新的活力, 为最终用户开拓了一种崭新的交流和业务体验方式。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视频电 话进行交流, 享受更廉价的服务, 还可以直接通过电视机参与电视台或业务提供商举办各类 互动参与节目。 中兴 IPTV 聚合了多款基于电视机的休闲类网络游戏及本地游戏, 操作简单, 耗时不多, 不需要多日连续游戏,由此满足了现代人繁忙的工作和有限的娱乐时间的要求。 影像空间为提供个人 DV 影像、相片、精彩视频短片的展示空间,用户可以自行上传个 人及家庭 DV 影像短片和相片,发布给 IPTV 用户通过 IPTV 机顶盒在电视机上欣赏影像。 “电视大黄页”是可视版的“号码百事通” ,依托黄页号码薄的海量数据信息,让用户 利用 IPTV,通过多种可选的查询方式,进行信息搜索,查找到用户所想要查询的信息资讯。 IPTV 证券之星能够通过机顶盒提供实时证券行情查询,包括各种报价、分时、k 线、排 名等及时准确的证券资讯信息。对于大量不会或没有条件通过 PC 上网看盘的股民,该业务 满足了其迫切的看盘需求。它具备实时、可视化、便捷的操作,费用低廉等特点使用户不必 去营业厅即可实时查询信息,这无疑将对中国七千多万股民形成巨大吸引力。 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网络视讯”已经在云南电信、陕西电信、广东电信、江苏电信、 北京通信、 上海电信等多个地区中标应用, 并在多个地区协助局方共同进行放号推广策划和 运营。在成为国内 IPTV 解决方案供应商最大赢家的同时,中兴通讯“网络视讯”携公司国 际市场拓展的大旗,中标应用哥伦比亚、希腊等多个国家。\n\n(二)专家点评\n\n以下是专家对中兴方案的打分\n\n市场竞争\n\n实施效果\n\n系统方案\n\n系统成本\n\n第 37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以下是专家对中兴通讯“网络视讯”解决方案的点评 评价:中兴通讯对电信运营商 IPTV 业务的深刻理解,其“网络视讯”解决方案帮助 IPTV 运营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视频服务等多种增值业务。针对对中国用户的需求特点,使“网 络视讯”成为视频服务、数据等应用的多业务平台。\n\n三、阿尔卡特\n(一)优秀方案与案例\n1、方案——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解决方案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率先推出了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解决方案,以其开放的媒体套 件为基础,与其功能强大的 DSLAM、GPON 宽带接入设备和业务路由、业务交换产品相结 合,可以向用户提供基于宽带 IP 网络的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交互式游戏、信息服务、电 子邮件、短信互通、电视博客等一系列的 Triple Play 的多媒体应用,彻底的将传统的话音、 视频应用和互联网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以电视机为中心的家庭通信娱乐的新模 式。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方案由业务后台、承载网络、接入网络、家庭 网络和帐务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通过将各个系统进行无缝地集成, 形成了全新地面 向 Triple Play 长期发展地全新的通信、业务系统架构。\n图 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Triple Play 端到端系统架构:\n\n家庭网络\n\n接入网络\nIP汇聚网络 A-Server 7330 ISAM FTTN 7450 ESS Local Feed\n\n承载网络\n\n业务后台\nIPTV 业务路由 VoD Importer\n\n光传输网络 A-Server Encoders\n\nor\nDServers 7450 ESS VoD Server MPEG Encoders\n1696 MS\n\nNGN 7750 SR\n8690 Media 1430 OSP Server IM-HSS\n\nRouted Home Gateway\n\n7342 ISAM FTTU\n\nVoD光传输汇聚网络 Servers Transport Service Switch Terminal- OMSN Servers 1850TSS 1850TSS\n1692 MSE\n\nor\n\nor\n\n7750 SR\n\n5020 Softswitch\n\nPSTN\n\n7510 MG NSP\n\n7302 ISAM OMSN Internet\n\n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端到端帐务和管理系统\n\n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所设计的端到端 Triple Play 系统架构,可以帮助运营商将所有的业\n第 38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务统一由 IP 网络承载,如 IPTV 业务、NGN 业务和高速上网业务,避免了开通一项新业务 就需要重新建设一套承载网络的传统设计思维。在上图的 Triple Play 整体系统架构设计中, 每一个家庭用户都可以通过家庭网络而享用到高速上网、IPTV、话音等不同的宽带业务; 在接入网络中可通过灵活的宽带接入方式,为用户提供基于铜线的 ADSL、ADSL2、ADSL2 +、VDSL 的宽带接入和基于光纤的 GPON 接入;在业务汇聚网络中通过基于 IP 的业务边 缘节点, 可以对用户的不同业务进行分类, 并针对于不同的用户级别和业务级别对不同的用 户、不同的业务种类配发不同的 Qos、安全等控制策略;在承载网络中对不同的业务流量进 行不同的分类,并映射到不同的 MPLS VPN 中,通过不同的 VPN 将不同的业务流量在承载 网络中进行逻辑的隔离, 从而形成逻辑的业务专网; 业务后台系统主要是提供不同业务应用 的后台应用系统。 (1)业务后台系统: 业务后台系统目前主要是 Triple Play 软件平台, 这也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Triple Play 总 体解决方案的核心, 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其他的业务供应商一道, 创建并保持为最终用户所提 供的业务, 分发、 管理这些业务, 并负责这些业务的安装及运营。 目前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 广播信道的打包、VoD 发布及管理、EPG 发布及管理、基于 PC 的门户、STB 启动支持、辅 助 IP 业务(DNS\\DHCP\\FTP\\NFS…) 、用户配置及描述、用户认证、计费、网络管理、终端 用户的诊断、端到端链路的性能管理等。软件平台还提供与运营商运营支持系统(OSS)的 接口以及安全机制。 业务系统包括一套完整的软件组件, 这些软件组件运行在通用的硬件设备上, 并通过运 营商的承载网络分发多媒体内容。 业务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 每个家庭可 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来接收众多直播电视频道及视频点播服务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率先将视频业务和传统话音业务集成并形成典型的 Triple Play 业务 系统,可以实现电视用户和小灵通、手机用户实现短信互通,而且可以在电视上形成来电显 示、来电转接等功能。 (2)承载网络 Triple Play 的业务不同于传统的高速上网业务,它将包括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 IP 话 音业务和视频业务,如何在承载网络中保证 IP 实时业务的 QoS 是对原有承载网络的极大挑 战,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不是简单地提出为新业务新建承载网络, 而是充分考虑现有网络的特 点,基于现有网络进行改造,以使其不仅能够满足新业务的承载,而且可以兼顾今后固网移 动融合(FMC)的发展,真正做到使用一个承载网络支撑所有业务。为此上海贝尔阿尔卡 特创造性地提出了使用双业务边缘的城域网络架构代替现有的单业务边缘的网络架构, 并为 Triple Play 的业务控制量身度造了一系列的业务控制和汇聚设备。 围绕着双业务边缘网络架构的改造,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分别推出了基于 IP 汇聚的业务\n第 39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交换机 7450 和基于传输汇聚的传输业务交换机 1850TSS,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网络环境, 灵活地实现 IP 网络和传输网络的城域汇聚和承载。无论使用传输还是 IP 对业务进行汇聚,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承载方案设计中都将 QoS、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控制和隔离作为关键 的设计目标,这样的网络架构是运营商长期发展并承载各种基于 IP 的性业务的基础。 (3)接入网络 阿尔卡特是全球宽带接入技术的领导者, Triple Play 的接入方案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上 在 海贝尔阿尔卡特为运营商设计的灵活的渐进式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通过使用新一代面向 Triple Play 而设计的 7302ISAM, 可以在为每个 用户提供最少 20M 的无拥塞接入带宽, 可以支持每个家庭用户同时开展多个视频、 语音、 IP 高速上网等各种应用。7302 ISAM 采用了基于业务的 QoS 策略保证视频业务的服务质量, 每个用户板、控制板和上行接口上下行分别支持多个优先级队列,严格优先级调度算法保证 实时业务的 QoS。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为运营商充分考虑了接入网络的长期发展的平滑升级和对新技术 的兼容性。在 7302ISAM 用户扳上,每个用户的端口都是可以通过软件配置而实现从 ADSL 到 ADSL2 到 ADSL2+的平滑升级, 另外作为最新的 xDSL 标准 VDLS2, 7302ISAM 可以通 过加插 VDSL2 的用户扳而直接支持,为基于对称大带宽需求的 Triple Play 用户提供了接入 的平滑升级方案,为运营商的 DSLAM 做到了最大的投资保护。 另外可以预见到的是, PON 作为原有铜线接入技术的升级技术, 尽管其不会在短期内形 成对现有基于铜线的 DSL 技术的彻底替换,但是其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的核 心,尤其是 GPON 的技术,具有更好的标准和带宽扩展,是今后长期发展的主流解决方案。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对于未来基于 GPON 的宽带接入,领先发布了解决方案并且完整地集成 到了当前的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方案中,可以将 GPON 作为高端用户的接入手段,与 DSL 接入技术一起共同组成完善地 Triple Play 的接入解决方案。 (4)家庭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认为,家庭网络需要家庭业务的支持,没有丰富的 Triple Play 家庭业 务, 家庭网络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所以家庭网络是 Triple Play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 Triple Play 的家庭业务可以分为四大类: 家庭视频娱乐和信息服务; 家庭通讯和固网移动融合业务; 家庭终端内部及外部联网应用; 家庭安全及管理业务 在 TirplePlay 业务的开展初期,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家庭情况分析,建议暂时使用多端\n第 40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口 ADSLModem 作为过渡到最终家庭网关的方案,使用多端口 ADSL Modem 实现对现网中 单端口 Modem 的升级,从而支持家庭用户同时上网、IPTV、VoIP 或 POTS 的多业务,通过 较小的 CPE 投资快速地广泛开展 Triple Play 的业务, 对高端用户可以少量地部署家庭网关, 从而实现 Triple Play 的多业务, 随着 Triple Play 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商的 ARPU 值的大幅提升, 可以考虑最终大规模地部署家庭网关,真正地实现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家庭网络解决方案。 (5)帐务管理系统 Triple Play 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包括了用户终端产品、接入产品、网 络产品、光传输产品、中间件产品、应用软件产品等众多的产品类型,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 系统如何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且实现管理的简单化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阿尔卡特 在全球众多的 Triple Play 商用部署中, 成功地积累了运营的经验, 所以在向用户提供的 Triple Play 解决方案中, 将管理部分作为重要的功能部件, 以此来为用户实现对复杂系统的简化管 理。\n图 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Triple Play 管理系统:\n\nAlcatel TriplePlay 管理系统\n5580 HDM/ TR-69\n5530 NA/TA 5620 SAM 1300 CMC/CPS\n\nHome Network\n\nAccess\n5523 AWS/ 5526 AMS\n\nIP Core\n5750 SSC\n\nIPTV/NGN\nIPTV\n\n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 Triple Play 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 由众多的功能模块组成对 家庭网络、接入网络、IP 网络、光网络、IPTV 业务平台和 NGN 的全面管理,从而为运营 商提供了真正融合概念的管理系统,完全顺应 IMS 中统一用户数据、统一和开放应用/业 务层的技术理念。 透过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设计的端到端 Triple Play 解决方案,可以发现在 Triple Play 的发展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设备提供商,还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 系统集成商,更是一个全面的 Triple Play 业务和应用的集成商,其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充分 利用国际化的电信经验以及本地的支持实力,可以为用户提供 Triple Play 的“交钥匙”工 程。 2、Triple Play 在北京 IPTV 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北京网通依据“科技奥运”的理念,提出了宽带奥运的主题,希望在 2008 年奥运会期间 不仅向来京的体育人士、 媒体记者和国际友人提供最先进的宽带通信技术, 所以北京网通从\n第 41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2006 年初开始紧密围绕着“宽带奥运”的目标而开始了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应用系统建设。 北京网通目前拥有 160 多万线的 ADSL 宽带用户,另外还建设了先进的智能光网络, 大容量的 IP 城域网。 凭借其全球先进的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解决方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为北京网通宽 带奥运的设备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同时指定为基于 Triple Play 平台的多媒体增值业务合 作伙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北京网通提供的 Triple Play 系统建设,不仅仅包括多媒体应 用的 IPTV 核心平台,还包括提供宽带接入的宽带接入系统,提供城域多业务服务质量保证 的 IP 路由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和帐务的运营支撑系统,提供对视频业务监控审查的播控系 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真正地为北京网通打造面向下一代通信的端到端交钥匙工程。 北京网通的“宽带奥运”Triple Play 建设基于 IPTV 等核心的多媒体应用,初期可以为 5 万用户提供 IPTV 等多媒体视频服务,并可以为北京的宽带用户提供 60 路直播视频业务, 此外还可以支持 VoD、时移电视、卡拉 OK、电视上网、电视投票等一系列全新的互动多 媒体视频增值业务。 Triple Play 是一项跨领域的新兴技术, 它既包括了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和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同时包括了广播电视技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建设的北京网通端到端 Triple Play 系统含:IPTV 系统、播控系统、宽带接入网络、IP 承载网络,下面将从各个系 统入手详细介绍北京网通的 Triple Play 系统建设。 (1)IPTV 系统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IPTV 系统称为“开放式媒体套件”, 是由一系列的软件应用程序组成, 提供了先进的视频业务、定购功能和运维系统来支持多媒体宽带娱乐业务。 开放式媒体套件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对商业和技术的需要。 构架是基于业界标准技 术,保证在不断变化的商务和技术中有长期的有效性和扩展性。IPTV 业务平台完全可以满 最终扩展成为超过 50 万注册用户、150 路频道的体系架构,而且能够在不改变初期体系架 构的前提下,通过平滑扩容、升级到 50 万以上用户、150 路频道的规模。\n\n第 42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IPTV 平台技术先进性 支持 MPEG2 和 H.2 等视频编码标准 采用 Web Service 作为系统的外部接口,实现系统的开放性,极大降低 了第三方应用的集成难度 可支持各类增值业务的快速开发,如股票信息、FLASH、卡拉 OK、游戏、 短信、互动和娱乐空间等 采用基于角色的模块设计,可实现各种规模的 IPTV 系统部署 有多个机顶盒供应商和多种机顶盒类型供运营商选择, 其中包括可用于大 规模部署的 SOC 机顶盒,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通过网络冗余、NLB、Cluster 和内置 IPTV 冗余机制提供 IPTV 系统的高 可用性 具备完善的运营和维护体系, 为不间断的提供高品质的 IPTV 服务提供保 障 安全可靠的内容分级和内容保护机制 支持多语言和语言间的随意切换 可定制的用户界面 支持一户多机 用户体验先进性 快速频道切换(ICC) ,调台时间可短达 200ms 画中画,在常规电视上体验画中画功能 令用户耳目一新的电视节目导航(EPG) 父母锁,为父母提供的收视手段 简单、舒适和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客户化,并快速响应市场部署的要求 客户化定制的先进性 可以满足全球的商业用户的个性化业务部署需求, 并在具有上海贝尔阿尔 卡特本地强大研发和创新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包括 EPG 的灵活定制,新业务的开发和部署,第三方应用的集成 成熟的 IPTV 培训体系,确保运营商更好的运维 IPTV 系统 (2)播控系统\n第 43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基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 IPTV 平台上的多媒体视频一定要 实现严格有效的监控管理, 所以 IPTV 播出控制系统 (简称播控系统) 就成为了北京网通 Triple Play 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播控系统无论对电信运营商还是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商都是一个 跨领域的全新学科。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北京网通提供并集成了专业性的先进播控系统。根据北京网通的 应用实际需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北京网通 Triple Play 系统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技术领先 的播控方案,为北京 IPTV 的安全的播出做出专业的技术保证: 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具备平滑扩容能力:本设计完全满足一个近期实现 60 个频道以直接转播方式的播出系统,系统设备具有扩充为 150 个频道的能力 系统的所有部件都可以增加模块的方式支持扩容的要求 视音频部分采用完整的数字化视音频系统设计,符合业界发展方向:视频节 目从卫星接收机,MPEG-2 解码器,矩阵系统,H.2 编码器之间完整采用数 字化,不使用模拟的 A/V 系统 关键部件矩阵系统可支持标清 SD,并可支持高清 HD:矩阵为模块化矩阵, 双电源,双控制器,及 X-Y 遥控面板选择国外主流知名公司的产品 卫星监测系统和延时器使内容播出可靠性、安全性大大增加此工作方式的设 计目的是满足广电总局关于接收卫星和其他开路传输链路转播节目时,对于 内容安全性的要求。可以在出错的节目信号进入系统后,利用延时器的延时 作用,保证可以有时间通过矩阵调度其他节目或特殊画面替代问题内容,避 免错误内容输出专业的卫星信道监测系统,保证不播出非法的攻击信号内容 采用专业的同步系统,使信号切换时不同信号可以同步,避免屏幕闪烁本方 式选用的延时器本身具有帧同步功能,可以同时保证切换在同步和场逆程状 态下进行,保证切换无抖动和闪烁,指标和方式同步系统选用进口的美国和 英国的专业设备 音频采用 SDI 嵌入式的设计简洁,高效,兼容性好,视频质量优:系统采用 SDI 音频嵌入方式,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广电总局 ITU-RBT601、AES/EBU 数字 演播室视音频有关标准采用 SDI 音频嵌入方式, 更符合目前设计的要求, 减少 大量的音频信号线和视频,音频同步的问题 (3)带接入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为北京网通充分考虑了接入网络的长期发展的平滑升级和对新技 术的兼容性。 7302ISAM 用户扳上, 在 每个用户的端口都是可以通过软件配置而实现从 ADSL 到 ADSL2 到 ADSL2+的平滑升级,另外作为最新的 xDSL 标准 VDLS2,7302ISAM 可以通 过加插 VDSL2 的用户扳而直接支持,为基于对称大带宽需求的 Triple Play 用户提供了接入\n第 44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的平滑升级方案,为北京网通的 DSLAM 做到了最大的投资保护。 另外可以预见到的是,PON 作为原有铜线接入技术的升级技术,尽管其不会在短期内 形成对现有基于铜线的 DSL 技术的彻底替换,但是其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的 核心,尤其是 GPON 的技术,具有更好的标准和带宽扩展,是今后长期发展的主流解决方 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对于未来基于 GPON 的宽带接入,领先发布了解决方案并且完整地 集成到了当前的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方案中,可以根据北京网通的业务需求随时将 GPON 部署在北京网通的任何端局。 (4)IP 承载网络 Triple Play 的业务不同于传统的高速上网业务,它将包括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 IP 话 音业务和视频业务, 如何在承载网络中保证 IP 实时业务的 QoS 是对原有承载网络的极大挑 战,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不是简单地提出为新业务新建承载网络, 而是充分考虑北京网通现有 网络的特点,基于现有网络进行改造,以使其不仅能够满足新业务的承载,而且可以兼顾今 后固网移动融合(FMC)的发展,真正做到使用一个承载网络支撑所有业务。为此上海贝 尔阿尔卡特创造性地在北京网通提出了使用双业务边缘的城域网络架构代替现有的单业务 边缘的网络架构,并为北京网通提供了业界最先进的业务控制和汇聚路由器。 在整体架构中采用双业务边缘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业务边缘点,从而承担对 IPTV 业务 的控制。目前对于引入的 IPTV 业务边缘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继续使用 BRAS 的方案,在原 有的高速上网 BRAS 基础上引进一个新的 BRAS 专门负责汇聚 IPTV 的业务;其二是引入全 新结构的业务路由器,通过业务路由器对 IPTV 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北京网通的 Triple Play 建设中使用了第二种方案,通过新增业务 路由器 7750 作为开展 IPTV 业务的业务边缘点。采用业务路由器作为新的业务边缘,在实\n业务路由器\nCPE CPE\n\n视频/语音\n\nDHCP PPPoE\nDSLAM\n\nIP城域网络\n互联网\n\n业务终端\n\nBRAS\n\n现更好投资效率的同时,可以实现对 VLAN 的管理和控制,而且其具有更好的扩展能力, 可以很好地支持今后开展的其他 IP 业务,如 NGN 业务中的 VoIP 业务。 上图描述了当引进业务路由器后,网络的架构从 BRAS 的单边缘变成了业务路由器和 BRAS 的双边缘,每个用户的所有业务都通过一对双绞线传送到 DSLAM 设备,而 DSLAM 设备通过通过不同的 VLAN ID 区别不同的业务,BRAS 可以依然对高速上网业务通过 PPP 的连接进行限速和 QoS 的控制, 而业务路由器可以通过对不同 VLAN 进行 shaping 的定制 而实现安全的控制。\n\n第 45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为北京网通提供的端到端的 Triple Play 解 决方案,不仅可以提供以 IPTV 为核心的视频服务,而且可以为平滑地过渡到今后的固网移 动融合的 IMS,在为北京网通做到最大的投资保护的同时,为北京网通实现业务转型和持续 长久地业务增长提供了根本保证。更重要的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凭借其全球领先的 Triple Play 技术为北京网通建设了端到端的跨越通信、计算机、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领域多学 科的完整系统,力争将北京网通的“宽带奥运”建设成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科技亮点。\n\n(二)专家点评\n以下是专家对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方案及案例的打分\n\n市场竞争\n\n实施效果\n\n系统方案\n\n系统成本\n\n以下是专家对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方案及案例的评语 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评价: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中国最早的 IPTV 解决方案供应商, IPTV 技术方案技术领先, 其 系统性能较好,同时,对 IPTV 等数字家庭业务有深刻而前瞻的理解,能够为 IPTV 运营商 提供整体的系统方案和业务发展规划。 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_北京网通案例 评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 IPTV 解决方案,承担起北京网通的高可靠性要求,拓展了北京 网通在视频业务的应用,网络建设规模较大,对中国大中城市 IPTV 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具 有典型意义。\n\n第 46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四、威科姆\n(一)优秀案例\n\nVCOM Galaxy(银河)IPTV 多业务平台是威科姆科技自主研发的端 到端的电信级 IPTV 应用系统。\nGalaxy 多业务综合应用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n\nGalaxy 多业务综合应用系统由资源层、运营支撑层、业务控制层、媒体服务层和应用层共 五个层次构成。 资源层提供基于多种编解码格式、多种可用速率的实时、非实时的视频、图文和其它业务 资源,为各个行业领域的 IPTV 用户提供丰富的视频、图文和增值业务内容。同时,资源层 具备电信级的开放性,能够灵活地引入 CP/SP 的视频、图文等资源。 运营支撑层提供网管、计费、认证、用户管理、DRM(数字版权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 为各类业务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并且提供丰富的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 业务控制层是运营支撑层和媒体服务层之间的桥梁, 提供了 Galaxy 系具特色的 M-EPG (多业务 EPG)服务、内容管理服务和内容调度服务。 媒体服务层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点播、直播、时移等基本业务,而且能够提供行业应用、 图文电视、电视商务、广告以及其它可扩展的增值业务服务。\n\n第 47 页 共 93 页\n\n\r\n
中国 IPTV 建设方案与运营模式评估报告\n\n应用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截止目前,基于威科姆 Galaxy 多业务综合应用系统的应用系统 包括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电信宽带网模式) 农村科技信息平台、 、 农村劳动力培训平台、 农村商务信息平台、农村文化大院、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农村综合医疗信息系统、酒 店信息化、网上订烟等行业应用以及公众 IPTV 业务等。 Galaxy 多业务综合应用系统功能层次如下图所示。\n\n可以看出, 这种功能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多业务接入的需求, 为各种行业应用提供 “恰 到好处”的管理功能和业务能力。 4.1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利用广播电视、 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 在同一时间内对 不同空间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 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有利于实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的创新;有利于建立“让干部经常 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用信息 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中组部全国远程办于 2003 年批准山东、贵州、湖南、安徽四个省开展先期试点工作, 2005 年二期试点扩大到 12 个省份。 2005 年 3 月 18 号、4 月 4 号,全国远程办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河南模式”进行技术 论证,最终确定了“河南模式”的可行性,认为完全能够满足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的 功能。 “河南模式”双称“电信宽带网”模式,是威科姆科技 Galaxy 多业务综合应用系统 扩展的应用之一。 目前,威科姆科技已建设完成党建标准资源库体系,其中包括全国课件、地方课件、直\n\n第 48 页 共 93 页\n\n\r\n
播和图文等资源库。其中全国党建共有11大类,63个子类,如图所示。
成功案例:
1. 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用户规模:5万线;平台规模:一个
省平台、18个地市平台、156个县区平台;目前已实施3.2万线左右。河南网通
凭借党建项目,新增了农村宽带用户近10万户。
2. 山西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用户规模:3万线;平台规模:一个
省平台、11地市平台、119个县区平台;目前已实施5000线。
3. 内蒙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用户规模13300线:平台规模:一
个省平台、12个盟市、21个市辖区、101个旗县;目前试点项目已建设230个村。
4.2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国家和各级地方的工作重点,从全国范围来看,科技部的科技富民工程和国信办的县域经济信息化都属此范畴。
科技富民工程是根据国家1986年开始实施的“星火计划”要求,建立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科技富民工程围绕星火计划宗旨及目标,着力建设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将农业科技信息、相关法规信息,及时发布给农民;同时,通过视频点播功能,将大量的种养殖技术传递,通过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信息办发布《县域经济信息化实施方案》,县域经济信息化项目已在全国启动。县域经济信息化项目宗旨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电子商务引领、政务服务推动、社会服务加力、企业内在深化,提高县域经济信息化水平,服务“三农”,提升特色经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达到通过互联网及时向农民发布农资供求,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技术、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供求信息、惠农等信息;引导农民科技致富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并形成网上销售格局。通过建立区域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在进行农资经营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农村文化等服务,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科技部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工程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