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科研、教研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教研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研、教研工作量是指我校在职教职工一个自然年度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量化指标(分)。
第三条 凡计算科研、教研工作量的科研、教研成果,成果完成单位必须署名滁州学院。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四条 由我校教学科研人员主持完成的科研、教研课题和取得的成果,按全额计算科研工作量。参加外单位主持完成的科研、教研成果(我校为合作单位)的人员,根据排名按下列办法计算工作量。
二人:;三人:;四人:
五人:
一、论文类
| 刊物级别 | 一类期刊 | 二类期刊 | 三类期刊 | 四类期刊 |
| 分值(分/篇) | 80 | 50 | 30 | 10 |
| 著作、教材类型 | 学术专著 | 编著、译著、科普著作 | 规划教材 | |
| 主编、副主编 | 参编 | |||
| 分值(分/万字) | 4 | 2 | 3 | 2 |
2、学术专著、教材中非作者(或编者)研究成果的附录部分字数不予计算。
三、科研课题类
| 课题类型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五类 |
| 分值(分/项) | 800 | 500 | 300 | 80 | 20 |
2、没有按照要求提交中期检查报告或结题不合格的,不计该项工作量;
3、由科研处认定并备案的企业委托项目,根据到帐经费计算标准为:自然科学类12分/万元,人文社科类20分/万元。
四、科研成果类
| 授权专利(分/项) | 成果(分/项) | |||
| 发明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 品种审定 | 标准制定 | 成果鉴定 |
| 80 | 50 | 国家级80,省级50 | 国标80,行标50, 省标30,企标10 | 60 |
五、成果推广类
| 类别 | 成果推广 | ||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
| 分值(分/项) | 300 | 100 | 40 |
学术活动
| 类型 | 体育艺术类教师专业实践 (分/项) | 申报课题(分/项) | 校内作学术 报告 (分/次) | 指导学生创新科研课题(分/项) | ||||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一、二类 | 三类 | ||||
| 分值 | 50 | 30 | 10 | 3 | 2 | 3±1 | 5 | |
2、申报课题:经学校同意上报、且未获批准的课题;
3、校内学术报告工作量,以副高职称3分为基准分,正高职称加1分,中级及以下职称减1分。
七、科研奖励类
奖励类别
| 等级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
| 一等 | 二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
| 分值(分/项) | 800 | 500 | 500 | 300 | 200 | 200 | 100 | 50 | 30 | 15 | 10 |
八、教学研究项目类
| 项目级别 | 国家级 | 省级 | 厅(市)级 | 校级 |
| 分值(分/项) | 500 | 300 | 80 | 10 |
| 成果级别 | 国家级 | 省级 | 厅(市)级 | |||||||
| 特等 | 一等 | 二等 | 特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
| 分值(分/项) | 800 | 600 | 400 | 500 | 400 | 200 | 100 | 150 | 80 | 30 |
十、教学效果类
| 项目类别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 分值(分/项) | 80 | 50 | 30 | 20 |
第六条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