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秋声赋学案(学生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44:15
文档

秋声赋学案(学生稿)

《唐宋家散文鉴赏》学案系列----《秋声赋》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语文组编写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重点和难点:1、掌握并背诵文言知识点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一、阅读探究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
推荐度:
导读《唐宋家散文鉴赏》学案系列----《秋声赋》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语文组编写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重点和难点:1、掌握并背诵文言知识点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一、阅读探究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
《唐宋家散文鉴赏》学案系列

----《秋声赋》

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语文组编写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 

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 

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掌握并背诵文言知识点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一、阅读探究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山行》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

  秋声黄花深巷, 红叶低窗, 凄凉一片秋声。 

问题探究: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二、相关知识介绍

1、关于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家”之一。

作品集有《欧阳文忠公集》。

2、文题背景:本文写于嘉佑四年(1059),此时作者已五十三岁,进入人生的秋天了。尽管这时他已位望通显,嘉佑三年已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但他的人生理想实现了多少,他自己是清楚的。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几次被贬,历经宦海浮沉,棱角已经消磨殆尽。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三、朗读课文,识记字音。

1、悚然(    )2、萧飒(    )3、砰湃(    )4、  铮铮(    )

5、慄冽(    )6、黟然(    )7、渥然(    )8、槁木(    )

9、砭人肌骨(    )10  戕贼(    )

四、朗读第1段,结合有关资料翻译第一段,并完成下列题目。 

1.掌握下面几个实词的意思 

①方:(        )②闻:(        )③夜读书:(            )

④悚然:(        ) ⑤淅沥、萧飒:(                      )

⑥砰湃:(                         ) ⑦兵:(             )

⑧但:(          )⑨明河:(           )

2.注意下面几个虚词的作用。 

悚然而听之: 

忽奔腾而砰湃: 

初淅沥以萧飒: 

3.注意下面几个句子。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此何声也: 

4.找出描写秋声的语句,思考,第一段文字是怎样描写秋声的?写出了秋声怎样的特点? 

明确:

小结: 

五.朗读第2段,翻译第2段并掌握下列知识点。 

1、掌握下列实词虚词。

胡为而来哉:

烟霏云敛:

绿缛:

草拂之而色变: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乃其一气之余烈:

2.这一段继秋声之后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 

小结:

六、朗读第3段,翻译第3段并掌握下列知识点。

1、结合注解,理解下列词语。

刑官:古代称主管刑狱的官为秋官,处决犯人在秋天。

五行:木、火、土、金、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因为土生万物,所以流于四季,合为五行。金是征伐诛杀的象征。

五音:宫商角徵羽。商声代表秋天和西方。

十二律: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仲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2、掌握下列词语。

兵象:

春生秋实:

3、用一个词来概括秋天的本质(秋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出这一特点的?用了什么手法?

小结:

七、朗读第4段,翻译第4段并掌握下列知识点。

1、掌握下列词语。

有时:

渥然:

黟然:

星星: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有何感叹?

3、作者为什么对秋声产生悲凉之感?你怎样看待作者对人生所抒发的感慨?

八、翻译第5段。

1、掌握下列词语。

莫:

睡:

2、童子的反应:莫对,垂头而睡,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九、总结 

1.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赋每伤于俳俪。如此又简峭,又精练,又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丹也。 

2.写作借鉴:(1)无形——有形       (2)自然——人生

文档

秋声赋学案(学生稿)

《唐宋家散文鉴赏》学案系列----《秋声赋》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语文组编写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重点和难点:1、掌握并背诵文言知识点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一、阅读探究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