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0:28
文档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Technologicalcodeforrepairingandrehabilitatingutilityboilerrefractoryandins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1-22批准1998-07-01实施  前言 根据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的要求,为总结、推广各地火力发电厂在建设和检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使锅炉炉墙的检修工艺规范化并有章可循,以提高炉墙的绝热与密封效
推荐度: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Technologicalcodeforrepairingandrehabilitatingutilityboilerrefractoryandins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1-22批准1998-07-01实施  前言 根据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的要求,为总结、推广各地火力发电厂在建设和检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使锅炉炉墙的检修工艺规范化并有章可循,以提高炉墙的绝热与密封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

DL/T638—1997

Technological code for repairing and 

rehabilitating utility boiler refractory and ins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1-22批准                                  1998-07-01实施

 

 

前      言

 

    根据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的要求,为总结、推广各地火力发电厂在建设和检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使锅炉炉墙的检修工艺规范化并有章可循,以提高炉墙的绝热与密封效果,降低发电煤耗,消除三漏(漏烟、漏灰、漏风),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结合炉墙检修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采纳了国产机组和引进设备大、中型锅炉炉墙方面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对锅炉炉墙的检修,提出了较为完善和严密的工艺技术要求及质量验收条件。

    在炉墙检修时,除本规程已有明文规定者外,其余应执行DL/T504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第九章的有关规定。

    本规程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程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贵州省电力工业局、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宇航、曾大斧、王原善、刘崇、吴川林、张金石。

    本规程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本体炉墙的耐火层、隔热层和外护层(抹面或金属外护板),以及有关的支撑固定件、金属密封的检修工艺,其技术措施着重于炉墙密封和金属密封结构泄漏部位的检修。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120t/h及以上的锅炉,容量小于120t/h的锅炉炉墙的检修,可参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锅炉炉墙的检修,应按本规程要求,制订检修措施和改进的工艺设计,并经电厂总工程师批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132—1996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8174—87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J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5072—1997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SDJ66—82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

    电安生[1994]227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  术语

    绝热材料名词术语应符合GB/T4132—1996的规定。本规程补充下列术语。

3.1  隔热层:炉墙本体的绝热结构。

3.2  保温层:炉墙本体以外的绝热结构(如延伸至炉墙外的各种受热面管道、汽包、降水管、空气预热器及联通箱、烟道等的绝热结构)。

3.3  耐火浇注料:是一种由耐火物料制成的粒状与粉状材料,加入一定量结合剂和水共同组成的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适宜于以浇注方式成形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是过去习惯称为耐火混凝土的规范用词。

4  炉墙材料

4.1  炉墙材料标准

    炉墙检修所使用的耐火及绝热材料的技术条件,除本规程有特殊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提示的附录)、附录D(提示的附录)的有关规定。

4.2  炉墙材料的特殊要求

4.2.1  绝热材料不应使用密度大于300kg/m3的硬质制品;也不应使用密度大于200kg/m3的半硬质、软质矿物棉制品。微孔硅酸钙制品的密度宜选用200~240kg/m3;硅酸铝棉毡的密度宜选用180~200kg/m3;岩棉板的密度宜选用110~130kg/m3。

4.2.2  绝热浇注料中不得掺用矿渣棉、有碱玻璃棉做为纤维增强材料。

4.2.3  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400℃的炉墙,其隔热层的内层不应采用树脂型的岩棉和矿渣棉制品。

4.2.4  检修所用软质、半硬质矿物棉制品的厚度,应考虑增加10%~20%的安装压缩量。

4.2.5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配制,应选用高铝水泥、低钙铝酸盐水泥、磷酸盐及硅酸钠(水玻璃)等作胶结剂。不得掺用化学促凝剂或防冻剂。

4.2.6  工作温度超过400℃的炉墙部位,不得采用普通碳素钢作钢筋网架、支撑固定件和金属密封件。

4.3  炉墙金属密封件的材质

    金属密封件不宜选用奥氏体钢制作。一次金属密封件,应选用耐热钢,二次金属密封件可采用耐热钢或碳素钢。炉墙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应符合附录B(标准的附录)的要求。

4.4  炉墙主要材料的检验

    炉墙检修所使用主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原始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采用新产品,尚须具有产品鉴定合格证书。

4.5  耐火材料应审查的检测项目

    ——密度;

    ——烘干抗压强度;

    ——高温残余强度(不定形耐火材料);

    ——安全使用温度;

    ——热震稳定性;

    ——抗渣性(有特殊要求时);

    ——外观及规格尺寸(定形材料)。

4.6  绝热材料应审查的检测项目

    ——密度;

    ——热导率(与温度相关的方程式或曲线图表);

    ——机械强度(抗压、抗折或弯曲);

    ——安全使用温度;

    ——含水率(有防水要求时为憎水度);

    ——渣球含量(纤维材料);

    ——矿物棉制品的压缩回弹率;

    ——外观及规格尺寸。

5  一般规定和检修的准备工作

5.1  一般规定

5.1.1  炉墙检修应按不同地区和锅炉的布置采取防风、防寒、防雨雪的措施:

    a)检修部位不得受雨雪侵袭,也不得在此环境下施工;

    b)冬季检修时,施工场所周围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c)湿法作业的检修部位,在未取得足够强度或干燥之前严禁受冻;

    d)冬季检修时,耐火浇注料、绝热浇注料的原材料应保持在+5℃以上,并对操作环境采取保暖、加温及防风措施;

    e)耐火灰浆和隔热灰浆应预热并保持在不低于+5℃进行操作;

    f)在风力达6级以上、影响安全施工和环境气温的场所,应采取整体或局部挡风设施。

5.1.2  采用硬质绝热制品施工时,必须拼缝整齐、灰浆饱满,最大灰缝不得超过5mm。干砌时,不允许有空隙。采用软质及半硬质绝热制品时,必须挤缝严密。

5.1.3  炉墙隔热层应分层、逐层施工。硬质绝热制品的每层厚度宜为40~60mm,软质及半硬质绝热制品,每层厚度宜为20~50mm,均应同层错缝,多层压缝。

5.1.4  隔热层的厚度,一般不小于原设计值,在采用优质绝热材料时,其实际厚度应经计算并给予20%的加厚。

5.1.5  炉墙金属支撑固定件和密封件与受热面或联箱(制造厂允许在现场焊接的)进行焊接时,均应由合格焊工施焊,不得有损伤、缺陷。焊接完成后,必要时,应做水压试验。

5.1.6  耐火浇注层的钢筋网架,宜采用绑扎连结。

5.2  检修的准备工作

5.2.1  炉墙检修前,应编制检修任务书,其内容包括检修的范围、技术方案、进度及其费用预算等。

5.2.2  对损坏、泄漏与散热较严重的炉墙,应对照设计及竣工验收文件,结合实际情况,按本规程,制订炉墙检修的改进方案。

5.2.3  检修施工场所的有关用电、焊接、切割、通风、防尘、高空作业、脚手架、运输工作等,应严格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中的有关规定,并不得影响邻炉设备的正常运行。

5.2.4  检修部位的拆除:

    a)拆除需用的机械和工、器具应准备齐全,运输道路应保持畅通;

    b)对检修部位使用水清洗、冷却及清理废料时,不得损伤相邻炉墙、设备和造成环境污染;

    c)检修范围平台上堆放的物件和材料,不得超过平台允许的最大安全荷载;

    d)检修部位拆除时,应根据炉墙原结构留出错台接茬口;

    e)拆除前、后,均应进行检查及检修任务交底。

6  砖墙结构的检修

6.1  耐火层的检修

6.1.1  直墙、斜墙的检修:

    a)耐火层检修部位应按设计的材质、厚度、结构进行恢复,但对小面积的直墙、斜墙耐火层和门孔的缺损部位,允许改用耐火浇注料或其预制件进行修补。由于养护条件与施工进度的,应选用快速固化的耐火浇注料。

    b)不得使用烧蚀、结渣、变色或缺损的旧耐火砖。

6.1.2  承重结构与拉钩装置部位的金属构件如有烧蚀变形,应进行更换。铸铁托架与拉钩除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经过一定的静置时效方可使用。

    托架与拉钩部位异型砖的砌置标高及其工艺质量均应符合DL/T5047—95的有关规定,并不得使用灰浆进行垫高和找正。

6.1.3  水冷壁活动拉钩与固定挂钩的检修,应留出水冷壁向下膨胀足够的间隙,并不得卡住耳板,检修中应对这些隐蔽部位进行检查。水冷壁活动拉钩部位的砖墙不得使用耐火浇注料代替耐火砖。固定挂钩的包缠应采用硅酸铝棉编绳或高硅氧纤维编绳。

 6.1.4  异型耐火砖炉顶(铺砌式、悬吊式)的检修:

    a)耐火砖的材质、规格尺寸、施工技术要求、膨胀间隙等,均应符合设计与DL/T5047—95的有关规定。

    b)使用高铝水泥、低钙铝酸盐水泥耐火浇注料进行修复时,无论铺砌式、悬吊式炉顶,均应配置耐热钢筋网架,并按1~1.5m间距设置纵横方向的伸缩缝,缝的宽度为3~4mm。

    c)拆除炉顶异型砖后,发现吊杆有折断或裂缝时,必须更换,并矫正其位置,保持吊杆垂直;吊杆与耳板之间应留出足够的侧向位移间隙。

6.2  隔热层的检修

6.2.1  对原有隔热层材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不符合本规程4.2.1、4.2.3规定及附录A(标准的附录)要求的不得继续使用。

6.2.2  炉顶(斜顶、平顶)的隔热层经运行后,确认原选材不当(散热损失过大、表面温度过高),可选用以下措施改进:

    a)耐火砖层上浇注一层厚度30~50mm水玻璃或高铝水泥的绝热浇注料找平层,再用高温黏结剂粘贴数层(层厚为20~30mm)硅酸铝棉毡,再砌置其他优质绝热制品,直至炉墙设计的总厚度;

    b)耐火砖层上用高温黏结剂粘贴数层硅酸铝棉毡(2a号)及岩棉板,穿墙管的空隙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充严实,最后敷设抹面层。

    注:本规程中凡提到浸润的硅酸铝棉,是指用很少量且稀释的黏结剂稍加喷润的散状棉。

6.2.3  若炉墙外观尚无明显的缺陷,仅其表面温度过高,则可将其炉墙的抹面层拆除,在原有的铁丝网或隔热层上,改用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原厚度可不变或加厚至30mm;也可不拆除,将旧抹面层打毛后增敷绝热涂料,以改善其绝热效果。

7  框架式浇注炉墙(混凝土炉墙)的检修

7.1  耐火层的检修

7.1.1  耐火层的检修除执行DL/T5047—95有关规定外,尚应采用以下工艺技术措施:

    a)拆除耐火浇注层后,可按框架式浇注炉墙原设计的托架、拉钩及增强钢筋结构进行恢复,金属件已有烧蚀的,即应更换;

    b)除冷灰斗及省煤器范围外,浇注层的钢筋网架应在检修时更换为耐热钢筋,其直径为φ3.5~φ6,φ4及其以下的耐热钢筋表面可不涂覆隔离层;

    c)直墙、斜墙或门拱的检修,宜采用快速固化的耐火浇注料,在条件时,也可改用耐火砖结构,并应配置金属托架与拉钩装置。

7.1.2  框架式斜炉顶与两侧水冷壁浇注炉墙接合部位的检修,宜采用下列工艺技术措施:

    a)两侧水冷壁穿墙管段先用硅酸铝棉毡(δ=10)包缠,并绑扎耐热钢筋网架;

    b)两侧水冷壁穿墙管耐火浇注料做成T形结构,分别支跨在斜炉顶与侧墙的浇注层上,相互之间的膨胀缝:水平为10mm、垂直为20mm,并填充以硅酸铝棉毡;

    c)斜炉顶、穿墙管及侧墙的各耐火浇注层上,均用硅酸铝棉毡多层粘贴,交错压缝,其上段及穿墙管的空隙,采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充压紧,最后可覆盖岩棉板达到炉墙设计的总厚度,或加厚至与斜炉顶框架的上缘平齐;

    d)为加强穿墙管段的密封,也可采用外置式金属密封结构,即从斜炉顶与侧墙的框架上分别焊装插入穿墙管的梳形板,并相互搭接40mm以上,贴紧而不焊接(见图1)。

1—伸缩缝;2—穿墙管耐火浇注料;3—硅酸铝棉毡包缠层;

4—密封隔热内层;5—梳形板卡封

图 1  外置式金属密封结构

注:密封隔热层、填充料及铁丝网抹面层等均未示出。

1—平炉顶;2—饱和汽管;3—后水冷壁;4—前水冷壁;5—斜炉顶;

6—框架金属护板;7—伸缩缝;8—耐火浇注料;9—硅酸铝棉毡包缠层

图 2  斜、平炉顶穿墙管接合处的密封结构

7.1.3  斜炉顶上端与平炉顶前端之间穿墙管的接合处,如原设计未考虑该部位穿墙段的金属密封,可在检测时采用以下的炉墙结构与工艺进行:

    a)使用快速固化、低收缩率的耐火浇注料。

    b)耐火浇注料施工的穿墙管段用硅酸铝棉毡(δ=10)包缠。

    c)后水冷壁上升管穿墙段耐火浇注层宜做成T形结构,分别搭接在前水冷壁管穿墙浇注层及饱和汽管穿墙浇注层上,相互间留出15~20mm的水平伸缩缝,缝内填塞耐高温的纤维编绳。这三块耐火浇注层之间的垂直伸缩缝宽度为6~10mm,浇注时或拆除支模后,应用δ=10硅酸铝棉毡填充密封(见图2)。

    d)三块耐火浇注层上部穿墙管的空隙间,均采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塞严实,穿墙管的外侧应敷设φ3.5—40mm×40mm镀锌铁丝网,并逐层粘贴硅酸铝棉毡和岩棉板隔热层。

    e)三块耐火浇注层所用钢筋网架应为耐热钢筋,后水冷壁上升管穿墙段的钢筋网架应固定牢靠,以防浇注层滑坠。

注:钢筋网架未示出。

1—下部梳形板卡封;2—硅酸铝棉毡包缠层;3—伸缩缝;

4—敷管耐火浇注料;5—硅酸铝棉毡或绝热浇注料;6—绝热浇注料;

7—穿墙管耐火浇注料;8—隔热层;9—密封抹面层

图 3  内置式金属密封结构

    f)斜炉顶与锅筒(汽包)之间应增设框架金属护板进行密封。

    g)后水冷壁及饱和汽管的隔热层外侧,应紧固φ1.6—20mm×20mm或φ1.6—25mm×25mm活络镀锌铁丝网,并采用密封涂料作为抹面层。如条件允许,也可增装金属大罩进行密封。

7.1.4  平炉顶与两侧穿墙管段接合部位的检修,可参照7.1.2的有关规定,并将两侧护板炉墙的绝热浇注层及隔热层向下拆除300~500mm,以便施工和密封。

    如穿墙管与顶棚管之间的空隙过大,可加装金属密封件,即内置式(根部卡封)金属梳形板(见图3)。

7.2  隔热层的检修

7.2.1  绝热浇注层的检修:

    a)在浇注层的配料中宜采用粒状硅酸铝棉、粒状岩棉或膨胀珍珠岩等作为骨料(填料)。

    b)一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高铝水泥作胶结剂;如使用水玻璃,应采用较小的水料比,并按DL/T5047—95规定掺加促凝剂。

7.2.2  隔热层的检修:

    a)隔热层的选材应符合本规程4.2的有关规定;

    b)托架、拉钩、吊杆等金属构件部位应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岩棉或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进行填塞;

    c)原有隔热层散热损失偏大,表面温度过高,可将最外层拆除,选用硅酸铝棉毡、岩棉板或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进行修复。

    8  光管式、鳍片管式、内护板式敷管炉墙的检修

8.1  耐火层的检修

8.1.1  敷管炉墙耐火层内原设置的镀锌铁丝网、密封圆钢或扁钢、内护板及支撑固定件等有烧蚀变形或胀粗现象的,应予更换;在光管上点焊的密封圆钢、扁钢其长度应为500~1000mm;支撑固定件(φ4~φ6)的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墙角部位尚需加密。但墙角及管排间隙大于10mm的部位,应改用φ3.5~φ4的耐热钢筋网。

8.1.2  内护板炉墙耐火层的检修:

    a)对有鳍片或密封钢筋的敷管式耐火层,应选用快速固化的耐火浇注料。

    b)有内护板的光管顶棚敷管式耐火层,应采用耐热钢筋网φ3.5—40mm×40mm。

    c)敷管耐火层上宜粘贴一层或数层硅酸铝棉毡,内护板与耐火层或隔热层之间不得留有空隙或空气层。

    d)厚度大于50mm(从管中心计算)的耐火层,每隔1.5~2m的间距,应用硅酸铝棉毡(δ=10)夹砌在浇注料内作为伸缩缝。

    e)内护板应紧贴敷管炉墙,内护板未装伸缩节的,应进行配制安装。耐火浇注料达到设计抗压强度等级70%以上,方可安装内护板,其焊缝应严密不漏。

8.1.3  燃烧室四角耐火层的检修:

    a)燃烧室四角炉墙开裂、向外凸出时,应在较大的管隙间加强或补焊密封构件,并采用耐热钢筋网,与相邻炉墙的铁丝网应相互连接绷紧;

    b)墙角处支撑固定件的布置间距应适当加密至200~250mm。

8.1.4  燃烧室上部及水平转向烟道侧墙、后墙与无穿墙管部位炉顶接缝的检修,可采用以下密封方式:

    a)炉顶无内护板的,燃烧室及水平转向烟道炉墙的耐火浇注层提高至与炉顶耐火层平齐或搭接在炉顶的耐火层上,搭接缝填充硅酸铝棉毡(δ=10),再用硅酸铝棉毡(δ=20)数层和岩棉板砌置至炉顶设计的总厚度。

    b)炉顶有内护板的,燃烧室及水平转向烟道炉墙的耐火浇注层提高至与炉顶耐火层平齐,将炉顶内护板伸出搭接在垂直墙增装的内护板上;垂直墙与炉顶耐火层之间应留出宽度15~20mm伸缩缝,缝内填充耐高温的编绳或用硅酸铝棉毡填塞严实。

8.2  隔热层、密封抹面层的检修

8.2.1  原有的绝热浇注料可以保留或取消。取消时,可改用硅酸铝棉毡粘贴在耐火层或内护板的外面,最外层敷设岩棉板。

8.2.2  隔热层原有的硬质绝热材料应更换为数层硅酸铝棉毡及岩棉板;原有隔热层支撑固定件的间距相应加密;仰面宜为250mm×250mm,斜面、侧面宜为250mm×300mm,平面宜为300mm×300mm。并在隔热层上绷紧活络镀锌铁丝网,用自锁压板将铁丝压紧。

8.2.3  根据密封抹面层的裂缝剥落的损坏程度和散热情况,可按6.2.3进行改进;或者采用其他柔性抗裂的密封涂料。

9  膜式壁敷管炉墙的检修

9.1  隔热层的检修

9.1.1  膜式壁鳍片间有空隙或漏焊处应先行补焊,支撑固定件损坏和间距不合适的均应更换改正。

9.1.2  膜式壁管间凹槽应用硅酸铝棉毡条粘贴并与管排表面找平,刚性梁部位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塞严实。

9.1.3  膜式壁垂直墙,原用硬质绝热材料或绝热浇注料的,应改用矿物棉制品进行修复。隔热层的内层宜粘贴厚度20~40mm的硅酸铝棉毡,其余可用岩棉板等分层错缝压缝,直至设计的总厚度。但燃烧室四角、燃烧器及门孔的四周的内外层,应全部采用硅酸铝棉毡。

9.1.4  隔热层可采用单面镀锌铁丝网或不锈钢丝网缝合的矿物棉制品,内层的网面应向管壁,最外层的网面应向抹面层或外护板。也可使用单、双面玻璃丝布缝合的矿物棉制品。

9.1.5  软质、半硬质矿物棉制品检修时,应施加10%~20%的压缩量,以达到炉墙的设计厚度。

9.1.6  炉顶膜式壁隔热层可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平顶棚管间的凹槽,也可采用绝热浇注料填平或加厚至顶棚管上20~30mm,其上粘贴数层硅酸铝棉毡及岩棉板,直至设计的总厚度。顶棚管的硅酸铝棉毡应与穿墙管的硅酸铝棉毡相互搭接严实,覆盖成整体的密封绝热结构。

9.1.7  隔热层外表面应敷设活络镀锌铁丝网,并用自锁压板压紧。

9.2  炉顶大罩的检修

9.2.1  大罩护板有泄漏处应先行补焊;大罩框架底部与顶棚的接合部位,可采用柔性金属密封结构进行封闭。

9.2.2  穿过大罩顶的蒸汽管、悬吊管等,应按介质温度计算其所需的保温层厚度,再增加20%的裕量进行恢复;通过大罩顶部的穿墙管开孔部位,宜采用伸缩节保温套筒或内外双层套筒的保温结构。

10  特殊部位炉墙的检修

10.1  炉墙密封式顶棚穿墙管部位的检修

10.1.1  穿墙管段按略高出耐火浇注层的厚度用两层硅酸铝棉毡粘贴包缠,做成上厚10~15mm、下厚5~10mm的阶梯型结构。

10.1.2  穿墙管段耐火浇注层与顶棚耐火浇注层之间应做成搭接型方式,相互之间留出水平与垂直伸缩缝,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在该部位膨胀值的要求(见图3)。

10.1.3  耐火浇注层的上部管隙宜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和粒状硅酸铝棉绝热浇注料交替填充,直至炉墙设计的总厚度,也可继续填充至穿墙管分岔或至联箱底部。

10.1.4  若检修条件允许,宜在穿墙管段增设外置式(上部卡封)柔性金属密封结构(搭接型或单波胀缩节焊接型)。

10.2  金属密封式顶棚穿墙管部位的检修

10.2.1  金属密封构件损坏的,应补充或更换。

10.2.2  穿墙管根部梳形板与顶棚管鳍片位置不一致或搭接不密合的,检修时可选用以下方式:

    a)按设计改正根部梳形板卡封的位置,并可增设外置式金属卡封板,作为二次金属密封结构;

    b)在顶棚内护板与穿墙管原有梳形板之间增设垂直连接板,并在穿墙管上部增设梳形板及单波胀缩节组成外置式金属密封盒,盒内浇制耐火浇注料及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不留空隙。

10.2.3  相对膨胀值较大部位的穿墙管与顶棚内护板或其鳍片之间不应采用斜撑连结的金属密封结构,检修时应改装成单波胀缩节的柔性密封盒,并沿密封盒的长度方向按1.0~1.5m的间距也设置单波或双波胀缩节,密封盒内浇制耐火浇注料并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密封盒的上部及两侧均用2a号硅酸铝棉毡敷设数层,作为密封和隔热的补强(见图4)。

注:密封盒外侧的密封隔热层未示出。

1—侧穿墙管上焊梳形板(耐热钢);2—膜式壁;3—耐火浇注料或绝热浇注料;

4—梳形套或塞块;5—浸润的硅酸铝棉;6—联接板;7—单波胀缩节

图 4  双层金属密封结构

1—敷管耐火浇注料;2—绝热浇注料或硅酸铝棉毡;3—内护板;

4—矿物棉隔热层;5—密封抹面层;6—金属外罩;7—硅酸铝棉

毡;8—联箱;9—垫板;10—穿墙管根部梳形板

图 5  外罩式金属密封结构

10.2.4  梳形套与穿墙管不相吻合而造成泄漏的,在检修时,可改由金属塞块密封,塞块外用立板连接,立板与顶棚内护板之间再采用柔性密封构件连接。

10.2.5  水平伸出炉墙外的顶棚管多波胀缩节泄漏时,可按以下措施进行检修:

    a)将多波胀缩节的焊缝全面检查并焊补完善;

    b)在多波胀缩节外增装三波型的金属外套,外套与多波胀缩节之间应留有40~100mm的空腔,并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充。

10.2.6  顶棚穿墙管部位一次金属密封有较大缺陷时,除在检修中加以改进外,并可增设二次密封,宜采用下列形式:

    a)外置式梳形板卡封构件;

    b)外罩式金属密封,就是将外罩固定于联箱两侧下部的垫板(焊接或抱箍)上,联箱外露(见图5)。

10.3  双面水冷壁穿过顶棚接缝部位炉墙的检修

10.3.1  原有金属密封盒内应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或粒状硅酸铝棉。

10.3.2  双面水冷壁穿出金属盒外管段的根部,应绑扎耐热钢筋网架,浇制高度约150mm耐火浇注料。

10.3.3  耐火层以上直至双面水冷壁分岔处,应绑扎碳钢钢筋网架,采用粒状硅酸铝棉绝热浇注料或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充管排空隙。耐火层与填充层的外侧应沿双面水冷壁粘贴多层硅酸铝棉毡,并交错压缝以组成一个整体的密封结构。

10.4  受热面斜交部位炉墙的检修

10.4.1  折焰角炉墙的检修:

    a)无金属密封的折焰角炉墙:

    1)将耐热钢筋网架固定在后水冷壁管的炉外侧,邻接的侧水冷壁管表面涂上沥青层,浇注耐火浇注料,并预先在斜交管排的下壁面焊接支撑固定件,以便在耐火层外粘贴硅酸铝棉毡和敷设活络镀锌铁丝网,最后进行密封抹面;

    2)折焰角空间的后部悬吊管段,宜在其里外两侧敷设镀锌铁丝网φ3.5—40mm×40mm,在管排空隙间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粘贴硅酸铝棉毡(里侧)及岩棉板(外侧),并用支撑固定件和活络镀锌铁丝网予以固定,最后进行密封抹面。

    b)有金属密封的折焰角炉墙:

    1)拆除泄漏部位的炉墙,对金属密封构件进行焊补,金属构件缺乏调节功能的,可改装为胀缩节的密封结构,其内部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或粒状棉;

    2)折焰角空间的后部垂直墙开裂、表面温度过高的,可按10.4.1a)2)的措施,将隔热层及抹面层进行更换。

10.4.2  双面水冷壁与折焰角接缝部位的检修

    由于密封隔板焊接缺陷和耐火浇注层开裂酥松而造成泄漏的,应先将焊缝补强或结构改进后,再采用快速固化、强度高、使用温度符合运行工况要求的耐火浇注料进行修复。

10.5  三向膨胀缝部位炉墙的检修

10.5.1  三向膨胀缝部位与锅炉膨胀中心位置相一致时,对泄漏部位可采用加强焊补。

10.5.2  三向膨胀缝部位与锅炉膨胀中心位置不一致时,由于锅炉运行中的启停而造成胀差撕裂焊缝的,应对原有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胀缩功能。可采用插接与滑动箱盒式双重密封结构,箱盒内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

10.5.3  侧水冷壁与水平烟道侧墙的一方为鳍片管,一方为光管,或一方为光管,一方为框架式炉墙的三向膨胀缝,宜采用双波型金属密封箱盒,箱盒内耐火浇注层应做成曲折缝并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不得留有空隙。

10.6  前后水冷壁与双面水冷壁接缝部位炉墙的检修

    该接缝部位原设计为耐火浇注料而无金属密封造成耐火层开裂和泄漏的,应于检修时增装耐热钢构件组成的柔性梯形金属密封箱盒;箱盒的炉内侧为第一道搭接的密封板,炉外侧为带单波胀缩节的第二道密封板;箱盒内焊接耐热钢筋网架,并浇制耐火浇注料及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

10.7  双炉膛顶棚过热器入口联箱“喇叭”管段炉墙的检修

10.7.1  为消除“喇叭”管段炉墙的泄漏,应于“喇叭”管段无鳍片或鳍片间隙较大的部位增装金属密封塞块。

10.7.2  “喇叭”管段缩口部位两块相对的挡焰板之间应增装一耐热钢联接板,其一端焊接,另一端为搭接。

10.7.3  挡焰板上粘贴2~3层2a号或3a号硅酸铝棉毡交错压缝,再用浸润的硅酸铝棉或粒状硅酸铝棉绝热浇注料填满密封箱。

10.7.4  金属密封箱盖板以上及箱的外侧应粘贴数层硅酸铝棉毡并与顶棚隔热层的硅酸铝棉毡相互搭接压缝,组成补强的柔性密封隔热层。

10.8  悬吊与支承炉墙之间接缝的检修

    包墙过热器悬吊部分与省煤器框架式支承炉墙之间水平接缝的金属密封装置内的填料被吸走或吹走而造成的泄漏,检修时宜采用浸润的硅酸铝棉填充在迷宫式金属盒内的上部,其下部应采用密度较大的高铝熟料(粒径0.15~3mm混合)等作为填料。

10.9  盘旋管与垂直管排夹缝部位炉墙的检修

    直流锅炉水冷壁盘旋管蒸发段与上部垂直管排之间的夹缝炉墙,应在清理挤碎的耐火浇注层和阻碍膨胀活动部分的隔热层后,采用耐热钢制作金属密封盒。盒内填充浸润的硅酸铝棉并用螺杆压紧,密封盒的向火面与盘旋管之间再装一前置金属密封盒,盒内浇制高强、固化快的耐火浇注料,从而组成两道密封装置,并能使受热面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自由膨胀活动(见图6)。

注:(1)所有金属构件均为耐热钢,并在其表面涂刷抗氧化保护层;

    (2)硅酸铝棉毡表面可采用耐火涂料保护。

1—立板(1Cr18Ni9Ti);2—立板向火面粘贴硅酸铝棉毡,δ=20;3—耐火浇注料;

4—前置金属盒托板;δ=6;5—支承筋φ18(间距250);6—金属密封装置底板,

δ=5;7—中间隔板,δ=5;8—后立板及金属盒;9—浸润的硅酸铝棉;

10—角钢L40×5,压板及压紧螺杆(M12×30,15CrMo);11—包墙过热器管排

图 6  盘旋管与垂直管排夹缝密封结构

10.10  抽炉烟管内衬的检修

    应选用工作温度不低于1400℃,高温残余强度绝对值不低于10MPa,热震稳定性不少于20次,固化快,低收缩,便于拆模的耐火浇注料。其固定方式可参照10.13.1的规定进行。

10.11  卫燃带的检修

10.11.1  异型砖卫燃带的检修应按原设计材质和厚度进行修复,也可采用碳化硅制品代替。如变更设计改用耐火涂料,其配料与操作工艺措施应按10.11.2有关规定进行。

10.11.2  耐火涂料卫燃带的检修:

    a)卫燃带的抓钉被烧蚀或原无抓钉布置时,应采用与水冷壁管材质相同或低合金耐热圆钢φ10~φ12焊接于管壁上,其布置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抓钉的长度宜为15~20mm,耐火涂料层的厚度应超出抓钉5~10mm。

    b)卫燃带耐火涂料应按照设计配方进行,一般可采用磷酸铝溶液作胶结剂,碳化硅、铬矿砂或钢玉作骨料。

    c)高铝水泥、低钙铝酸盐水泥高铝熟料耐火涂料卫燃带,仅作为锅炉启动助燃或掌握燃烧过程的短期所用。

    d)卫燃带耐火涂料施工前,应将管壁表面喷砂处理。如无此条件,也应使用钢丝刷除去管壁上的锈蚀灰垢,并用磷酸三钠溶液将管壁擦洗2~3遍,随后用细料(0.08~0.15mm)配制的耐火涂料稀浆将管壁表面通刷一遍(厚度约为0.5~1mm),方可正式操作涂抹。涂抹时不许两次加料,表面可稍呈波浪形,不必做成光滑平面。

    e)有关卫燃带涂料的施工工艺、膨胀缝设置及热处理温度曲线等的要求,应按照制造厂设计及DL/T5047—95第9章有关规定进行。

10.12  燃烧器与门孔炉墙的检修

10.12.1  燃烧器与门孔炉墙为异型砖结构,局部损坏时,也可采用高强、快速固化的耐火浇注料修补。

10.12.2  燃烧器与门孔炉墙为耐火浇注料结构,大面积损坏时,应使用1Cr18Ni9Ti钢筋做为网架的磷酸铝耐火捣打料或Al2O3含量不低于80%的低钙铝酸盐水泥耐火浇注料修复。

10.12.3  门孔盖板设计有内外层结构的,应在其盖板空腔内粘贴硅酸铝棉毡;旧式门孔盖板隔热不良时,可在盖板向火面粘贴固定硅酸铝棉毡(2a号或3a号),其表面再涂刷耐火涂料。

10.12.4  门孔盖周边的密封圈应选用硅酸铝纤维编绳或高硅氧纤维编绳进行密封。

10.13  灰渣室炉墙的检修

10.13.1  灰渣室炉墙被浸蚀、剥落、开裂(裂缝较深)的部分均应拆除、清理,在其四壁钢板上焊接φ10~φ16的Γ形或Y形低合金耐热钢抓钉,按250mm×250mm错列布置,或铸铁拉钩作为耐火浇注层的固定件。

10.13.2  灰渣室耐火浇注料施工时,其四壁垂直部分应在表层留出伸缩缝,缝深为耐火浇注层厚度的1/3~1/2,不得贯穿。其底部铸铁瓦范围的耐火浇注料应随铸铁瓦的更换同时进行,并接合密实。

10.13.3  灰渣室的耐火浇注层应采用高铝水泥作胶结剂,不应采用水玻璃作胶结剂。

10.14  液态除渣炉炉底的检修

10.14.1  清除炉底大块焦渣和析铁,并更换被腐蚀的水冷壁管,经水压试验确信无泄漏时,方可开始炉衬的修复。

10.14.2  管壁施工表面应喷砂处理,除去焦渣与铁锈,并用压缩空气吹净,不得用水冲洗。管排间的空隙应塞紧堵严,以防捣打料挤出。

10.14.3  按原设计的材质、规格和程序进行耐火捣打料的配制;与焦渣接触的炉底上层炉衬,一般应采用磷酸铝碳化硅捣打料,炉底下层炉衬及二次室的卫燃带可采用磷酸铝特级高铝熟料配制耐火捣打料。

10.14.4  炉衬所用耐火骨料和粉料不得受潮,并应控制其含水率不大于0.5%。

10.14.5  炉衬捣打料的分层施工、膨胀缝的设置、养护和热处理温度曲线(高温热处理不低于500℃)、冬季采暖设施等,均应按照设计有关规定进行,炉底施工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5~30℃范围内。

10.14.6  检修前,如炉底仅有少数裂缝,对裂缝宽度大于5~10mm、深度大于5mm的,应选用细骨料和微粉配制的磷酸铝碳化硅耐火涂料修补。

10.15  前置旋风筒内衬的检修

10.15.1  旋风筒耐火内衬损坏面积较大时,应参照10.14有关规定将待修部位清理干净,并在水冷壁管、抓钉及接茬的旧内衬表面预先涂刷一层厚度0.5~1.0mm的磷酸铝碳化硅细粉稀浆,而后将配制好的碳化硅捣打料拍打成团状,用力一次压入抓钉之间,并呈有序的鱼鳞状排列,使用木槌捣打至设计厚度,对厚度的多余部分可压平或铲掉,但不得二次补加泥料。

    旋风筒的顶部内衬,应在筒壁内衬施工之前进行检修。

10.15.2  内衬检修所采用的碳化硅捣打料,其化学成分、粒径、配制方法、膨胀缝设置、热处理方法及环境气温参数,均应符合设计及10.14的有关规定。

10.16  炉墙膨胀间隙、伸缝缝部位的检修

10.16.1  砖砌炉墙膨胀间隙、伸缩缝部位的检修:

    a)砖砌炉墙的膨胀间隙及伸缩缝内的杂物和烧损的填充材料应清理干净,炉墙检修后,与受热面的膨胀间隙和伸缩缝的位置、尺寸偏差均应符合DL/T5047—95 9.1.8和9.1.9的有关规定;

    b)伸缩缝内应填充硅酸铝纤维编绳或高硅氧纤维编绳。

10.16.2  框架式浇注炉墙膨胀间隙、伸缩缝部位的检修:

    a)框架式耐火浇注层内托架拉钩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并确保其自由膨胀(注意膨胀方向与尺寸);

    b)耐火浇注层改用耐热钢筋网架时,可取消原有的托架和拉钩,但耐火浇注层应按1.0~1.5m间距留出宽度3~5mm的伸缩缝;

    c)耐火浇注层检修后,与受热面的膨胀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炉顶的耐火浇注层不得影响顶棚管耳板的膨胀位移;

    d)框架式耐火浇注层与穿墙管的耐火浇注层之间的水平伸缩缝和垂直伸缩缝的位置与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伸缩缝内填充硅酸铝纤维编绳、高硅氧纤维编绳或硅酸铝棉毡;

    e)绝热浇注层不应留伸缩缝。

10.16.3  敷管式浇注炉墙膨胀间隙、伸缝缝部位的检修:

    a)敷管式耐火浇注层与受热面的膨胀间隙、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检修时均应按设计规定正确留设;

    b)顶棚管由于让管而出现较大的凹陷不平部位,应用木板等可燃材料垫平,并保证顶棚管和过热器管各自膨胀的位移值,方可进行耐火浇注料的施工;

    c)埋于耐火浇注层的悬吊装置,检修时不得堵塞其位移活动孔;

    d)耐火浇注层厚度(自管中心计算)不大于50mm,对采用有耐热钢筋网或硬扣镀锌铁丝网的耐火层可不留伸缩缝;

    e)凡穿墙管耐火浇注层膨胀尺寸不大于20mm,采用δ=10硅酸铝棉毡包缠穿墙管段的,与顶棚敷管耐火浇注层之间可不留伸缩缝,但穿墙管和敷管耐火浇注层的自身,仍应按其长度、宽度留设伸缩缝;

    f)绝热浇注层不应留设伸缩缝。

11  炉墙检修竣工验收

11.1  竣工验收(冷态验收)

11.1.1  炉墙检修过程中,应结合炉墙结构分段、分层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11.1.2  竣工验收的项目和要求:

    a)金属材料的材质、规格及金属密封结构的型式和焊接质量均应符合本规程及检修任务书或检修合同的有关规定。

    b)耐火材料、绝热材料的品种、性能、规格应按照下列条件进行验收:

    1)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2)符合检修任务书或检修合同的内容要求;

    3)与供货厂家的产品证书或订、供货双方商定的技术条件相一致;

    c)耐火浇注料、耐火捣打料、耐火涂料和绝热浇注料的施工配料比与炉墙各部位的厚度应符合本规程及检修任务书或检修合同的有关规定;

    d)耐火浇注料、耐火捣打料、绝热浇注料检修时应提供强度检验报告;

    e)隔热层的实际厚度应符合本规程4.1.4的规定;

    f)密封抹面层表面应平整美观,不得有干缩裂缝,但一般抹面层允许有少量发丝裂纹;

    g)检修承包单位应提交炉墙主要部位的膨胀缝和膨胀间隙记录。11.2  热态验收

11.2.1  验收指标:

    a)温差Δt及散热密度q的验收,应同时满足表1的规定。

    b)粉尘含量不大于每标准立方米10mg。

11.2.2  热态验收的范围

    对燃烧室的四侧(燃烧器区的上方),水平转向烟道外侧及炉顶三部分炉墙进行热态验收。

11.2.3  热态验收的条件:

    a)热态验收一般在炉墙改造或大修竣工后,当锅炉运行正常、工况稳定,运行15天后于满负荷并按规定的负压运行(微正压锅炉按运行规程)下进行热态验收。

表 1  温差及散热密度的允许值

 位  置 

锅炉容量
220t/h及以下

220t/h以上

室内布置Δt≯30℃

q≤350W/m2

Δt≯25℃

q≤290W/m2

室外布置Δt≯25℃

q≤350W/m2

Δt≯20℃

q≤290W/m2

    1.室外布置包括露天、半露天锅炉。

    2.Δt为炉墙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环境温度指距被测表面1m处的空气温度

 

    b)温差与散热密度的验收测点,按每一部位50m2(不足50m2,也按50m2计),网格状均匀布置,测点不少于9点。

    c)粉尘含量检测的地点:

    1)燃烧器平台四周;

    2)炉顶最上层检查平台四周;

    3)炉顶大罩内。

    注:由于在锅炉运行中,不能检测大罩内的粉尘含量,可于停炉后检查炉顶的严密性,并记录泄漏部位和积灰状况;然后,按检修合同的要求评定处理。

    d)测试工作应在风速小于0.5m/s或有挡风设施、无阳光直射的条件下进行。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常用绝热材料主要性能

 

表 A1  常用绝热材料主要性能

绝  热  材  料

使用密度

kg/m3

推荐最高

使用温度

抗压强度

MPa

热导率参考方程

W/(m·K)

普通硅酸铝纤维制品

 

管壳

130~160

200

150

800

800

650

 0.032+0.00018Tm

0.037+0.00018 Tm

0.035+0.00018 Tm

硅酸铝岩棉复合制品内层

外层

150

150

650

350

 0.035+0.00018Tm

0.036+0.00018 Tm

岩棉、矿渣棉制品

缝毡

管壳

100

100

120

150

600

400

350

350

 0.037+0.00018 Tm

0.039+0.00018 Tm

0.038+0.00018 Tm

0.039+0.00018 Tm

超细玻璃棉制品缝毡

管壳

80

45

300 0.026+0.00023 Tm

0.026+0.00023 Tm

0.027+0.00023 Tm

硅酸钙制品170

220

240

5500.4

0.5

0.5

0.048+0.00011 Tm

0.055+0.00011 Tm

0.058+0.00011 Tm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200

300

500

350

0.4

0.4

0.057+0.00013 Tm

0.069+0.00013 Tm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200(干态)

550 0.056+0.00017 Tm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炉墙常用金属材料使用温度

 

表 B1  炉墙常用金属材料使用温度表

钢    种

牌    号

最高使用温度

线膨胀系数×10-6

1/℃

20~300℃

20~400℃

20~500℃

20~600℃

碳素钢 45012.7813.3813.9314.38
耐热钢

及不锈钢

12Cr1MoV58013.3513.614.1514.6
1Cr13700以下

11.512.012.0 
1Cr18Ni9Ti900以下

17.217.517.918.2
灰口铸铁HT100500用于炉墙承载构件
HT150
耐热铸铁RTCr550用于高温区炉墙承载构件
RQTSi5900
 

附  录  C

(提示的附录)

常用耐火材料产品标准

 

    GB175—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201—81  高铝水泥

    GB1344—9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2082—  工业铝粉

    GB2091—92  工业磷酸

    GB2478—81  棕刚玉技术条件

    GB2479—81  白刚玉技术条件

    GB2480—83  碳化硅技术条件

    GB2988—87  高铝砖

    GB2992—82  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

    GB2994—82  高铝质耐火泥

    GB3712—83  黏土质和高铝质耐火浇注料

    GB3994—83  黏土质隔热耐火砖

    GB3995—83  高铝质隔热耐火砖

    GB4209—84  硅酸钠

    GB4415—84  黏土质耐火砖

    GB4758.1—84  黏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

    GB8178—87  氧化铝

    GB10324—88  耐火制品的分类定义

    GB10326—88  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

    SDJ66—82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

    YB396—63  黏土质耐火泥

    YB2214—78  不定形耐火材料用硬质黏土骨料和粉料

    YB2215—78  不定形耐火材料用高铝矾土骨料和粉料

    YB/T5179—93  优质高铝矾土熟料

    YB/T5207—93  硬质黏土熟料

    ZBD33001—90  耐火材料用铬矿石

    ZBQ42001—85  耐火材料用结合黏土技术条件

    

附  录  D

(提示的附录)

常用绝热材料产品标准

 

    GB3996—83  硅藻土隔热制品

    GB10303—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GB10699—  硅酸钙绝热制品

    GB11835—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GB/T13350—92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GB/T 100—1996  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JC209—92  膨胀珍珠岩

 

文档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DL/T638—1997Technologicalcodeforrepairingandrehabilitatingutilityboilerrefractoryandins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1-22批准1998-07-01实施  前言 根据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的要求,为总结、推广各地火力发电厂在建设和检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使锅炉炉墙的检修工艺规范化并有章可循,以提高炉墙的绝热与密封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