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诉: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
也是病人此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
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
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由护士负责。
症状:指在疾病条件下病人对机体功能异常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
体征: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体现。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产热增
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有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的改变,严重者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活动。
发绀:又称紫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的现象。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惊厥: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
心悸:病人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意识障碍: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迟钝或缺乏的状态。
身体评估:指评估者应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评估对象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被动体位: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的体位。
强迫体位:病人为了减轻疾病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
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充盈的水平仅
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1|3以内。若取30~40的平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立位时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间停呼吸(Biots呼吸):在规则的呼吸中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规则呼吸,周而复始。
交替脉:强弱交替而节律正常的脉搏。见于心力衰竭。
奇脉:又称吸停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水冲脉:因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
触觉语颤:指评估对象发出声音时,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时所引起的共鸣振动,可用评估者的手掌触及。
震颤:用手触诊心前区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微震动感,与在猫颈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
Murphy征阳性:急性胆囊炎早期,评估者将左手掌平放在评估对象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拇指用力按压腹壁后,再嘱评估对象缓慢深吸气。深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或因剧烈疼痛而屏气。
移动性浊音: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出现。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状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出现支气管呼吸音。
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正常人听不到。
肠鸣音:当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肠鸣音。
肌力:指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时的紧张度。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
异常Q波:又称病理性Q波,正常Q波的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s。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
平均心电轴:指平均QRS电轴,指心室除极过程中的全部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
期前收缩:指先于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冲动,由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发放冲动或折返冲动而引起。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曾消化的食物。
嗜睡:病人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轻微刺激或语言即可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答话简单而缓慢,停止刺激后又再入睡。
昏睡:病人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不易唤醒,须用强刺激才能唤醒,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谵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失调状态。
慢性面容:容颜憔悴,面色灰暗或苍白,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炯炯而凝视,兴奋不安。见于甲亢。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暗红,口唇发绀。见于二尖瓣狭窄。
病危面容:面容枯槁,面色苍白或浅灰色,表情淡漠,目光失神,眼眶凹陷,鼻尖高耸,四肢厥冷。
眼球震颤:指眼球有节律的快速往返运动,运动方向以水平方向多见。
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瞳孔受光线刺激后双侧均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调节反射:嘱评估对象注视1m外的目标,然后迅速将目标移近眼球约20cm处,正常人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反射。
辐辏反射:嘱评估对象注视1m外的目标,然后迅速将目标移近眼球约20cm处,双侧眼球向内聚合。
膈反常运动:吸气时腹部内陷,呼气时腹部外凸。见于膈神经麻痹。
胸骨角: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两侧与第二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与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蛙状腹:腹腔大量积液平卧位时腹部呈扁平状并向两侧隆起称蛙状腹。
舟状腹:严重脱水和极度消瘦的病人,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称为舟状腹。
Kussmaul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指在酸中毒时,出现的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并伴有鼾声。
奔马律:由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的病理性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与原有的两个心音组成的节律,如奔驰的马蹄声称为奔马律,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之一。
瘫痪:肌力减退称为瘫痪。
单瘫:单一肢体的瘫痪。
偏瘫: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并伴有同侧中枢面瘫和舌瘫。
截瘫:双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交叉瘫:病变侧脑神经周围性麻痹与对侧肢体的中枢性瘫痪。
心律失常: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节律、频率、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肺性p波:指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大于0.25mv,时间正常。以avf导联最明显,多见于肺心病。
二尖瓣型p波:指p波时间大于0.11s电压正常,呈双峰型。以avl导联明显,多见于二尖瓣狭窄。
代偿间歇:在期前收缩后因困扰正常节律而出现有一个较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文氏现象:指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脱漏一次QRS波,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以后又延长又脱漏,周而复始。
窦性心律: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为(1)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倒置。(2)P-R间期大于0.12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