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39分,每小题3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答案 |
A.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爱)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请)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零落稀少)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色的花)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宋后期词的创作达到一个高峰。晏幾道词,移情于物,情景交融;黄庭坚词,既有深慨之作又有鄙俗之作;秦观词向称“婉约之宗”。
B.北宋前期的词在风格和内容上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豪放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C.陆游词前期回响着“从军乐”,后期则蕴藏着“爱国泪”,今存诗集《剑南诗稿》,是我国古代传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D.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两人同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但词作风格略有区别:苏词“豪旷” 辛词“豪壮”。
3.意境,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选出下面不同类的一项。(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诗人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请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分析:借深秋枯寒迷茫的景象,引发了诗人伤感凄凉的情怀。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借船行之快,表达出作者轻松和愉悦的心情。
C.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分析:作者以芙蓉、薜荔遭受风雨摧残暗喻当时处境险恶,感叹自己和友人受到。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分析:作者借此表达出对自己的老师那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赞美。
5.通过诗词往往能刻画出诗人自己的形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爱恨情长,情意绵绵
6.下面四句中的“菊花”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B.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7.下列诗句对季节的判断有误的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秋)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
8.下面是晚唐诗人许浑的《早秋》,顺序已经打乱,请按律诗特点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淮南一叶下 ②残萤栖玉露 ③遥夜泛清瑟 ④自觉洞庭波
⑤高树晓还密 ⑥西风生翠萝 ⑦早雁拂金河 ⑧远山晴更多
A. ③⑦②⑥⑤⑧①④ B. ③⑥②⑦⑤⑧①④
C. ①④③⑥②⑦⑤⑧ D. ①④③⑥②⑦⑤⑧
9.下面是宋代词人朱淑真《蝶恋花》上阕,请选出一项填在空白处( )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随春且看归何处?
A.唤起两眸清炯炯 B.满城风絮
C.岸边青草离离 D. 犹自风前飘柳絮
10.下列诗词句中,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对比)
C.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对偶)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喻)
1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例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1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凤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A.前两句使用了比喻手法,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B. “叶底花”乃虚拟表现手法,与前面的“全无”二字搭配,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花去叶阔”或“红瘦绿肥”的残春景象。
C. “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的想像是多么天真烂漫, “疑”字用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D.最后一句,诗人明知春色已尽,却依旧猜疑春色只不过跑到邻人家去了,用一种相信春色依旧的美好的愿望表达出诗人对春色流逝的惋惜。
13.下面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3分)( )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A. 菩萨蛮 B. 念奴娇 C. 沁园春 D. 永遇乐
二、文化文学常识填表题
14.填写下面的空格(46分)。
| 作家 | 字 | 号∕世称∕与人合称…… | 作品集 |
| 王勃 | 子安 | “ ”之一 | |
| 王维 | 世称王右丞,与 合称“王孟” | 《王右丞集》 | |
| 孟浩然 | —— | 世称孟襄阳 | |
| 子厚 | 在古文运动中与韩愈并称“ ” | 《柳河东集》 | |
| 韩愈 | 世称韩昌黎 | ||
| 刘禹锡 | 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 ” | 《刘梦得文集》 | |
| 李商隐 | 义山 | 与杜牧齐名,后世称“ ” | |
| 杜牧 | 世称杜樊川 | ||
| 飞卿 | 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 ” 词与韦庄齐名,人称“ ” | 《温飞卿诗集》 | |
| 李煜 | 世称李后主 | 与其父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 | |
| 同叔 | 谥元献 | ||
| 欧阳修 | 永叔 | ||
| 柳永 | 词集《乐章集》 | ||
| 苏轼 | 号: 与其父苏洵、弟弟 合称“三苏” |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 |
| 晏幾道 | 元叔 | 号: | 《小山词》 |
| 黄庭坚 | 号: 与 齐名,世称“苏黄” | 《山谷集》 | |
| 太虚、少游 | 号: | 《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 |
| 贺铸 | 方回 | 号: | 《庆湖遗老集》 |
| 周邦彦 | 号清真居士 | ||
| 李清照 | —— | 号: | 《易安居士集》、《易安词》 |
| 陆游 | 号: | 诗集《剑南诗稿》 | |
| 尧章 | 号: | 《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 |
| 辛弃疾 | 号: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李白《将进酒》)
16.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17.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 ,绝域苍茫无所有(高适《燕歌行》)
19. ,蜡炬成灰泪始干。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0.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21. ,长笛一声人依楼。(赵嘏《长安晚秋》)
22.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23. ,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24.细雨梦回鸡塞远, 。(李璟《浣溪沙》)
25.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26.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踏莎行》)
27.明月楼刚休独倚,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8.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29.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0.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31.春色三分, , 。(苏轼《水龙吟》)
32.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
33. ,微雨燕双飞。(晏幾道《临江仙》)
34.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
35. , ,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36.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37.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38.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9.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0.琵琶弦上说相思, , 。(晏几道《临江仙》)
四、诗词鉴赏与默写(30分)
4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阚:皇宫。
(1)以《从军行》为题的诗很多,例如 写的《从军行》,首句是 。 (2分)
(2)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答:
(3)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4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11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4分)
答:
⑵“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2分)
答:
⑶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答:
4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⑴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3分)
答:
⑵“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
⑶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
答:
1、 D【分析】( 黄花,菊花 )
2、 B【分析】( 北宋前期的词在风格和内容上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
3、 C【分析】( ABD意境雄壮、高远辽阔,C意境悲壮感伤 )
4、 D【分析】( 诗人借“丝”字与“思”谐音,表达出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
5、 B【分析】(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
6、 C【分析】( ABD突出体现菊花高洁品格,C体现一中伤感。 )
7、A【分析】( 荷花是夏天开花,所以季节为夏季。 )
8、B【分析】( 根据颈联、颔联对偶的特点排出②⑦、⑤⑧,根据律诗双数句末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就可排序。 )
9、D
10、D【分析】( “绿肥红瘦”是借代手法 )
11、C
12、A【分析】( 前两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
13. A
14.表格填空
| 作家 | 字 | 号∕世称∕与人合称…… | 作品集 |
| 王勃 | 子安 | “初唐四杰”之一 | 《王子安集》 |
| 王维 | 摩诘 | 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右丞集》 |
| 孟浩然 | —— | 世称孟襄阳 | 《孟襄阳集》 |
| 柳宗元 | 子厚 | 在古文运动中与韩愈并称“韩柳” | 《柳河东集》 |
| 韩愈 | 退之 | 世称韩昌黎 | 《昌黎先生集》 |
| 刘禹锡 | 梦得 | 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 《刘梦得文集》 |
| 李贺 | 长吉 | —— | 《李长吉歌诗》 |
| 李商隐 | 义山 | 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 | 《李义山诗集》 |
| 杜牧 | 牧之 | 世称杜樊川 | 《樊川文集》 |
| 温庭筠 | 飞卿 | 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 《温飞卿诗集》 |
| 李煜 | 重光 | 世称李后主 | 与其父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 |
| 晏殊 | 同叔 | 谥元献 | 《珠玉词》 |
| 欧阳修 | 永叔 |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 《欧阳文忠公文集》 |
| 柳永 | 耆卿 | 世称柳屯田 | 词集《乐章集》 |
| 苏轼 | 子瞻 | 号东坡居士, 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
| 晏幾道 | 元叔 | 号小山 | 《小山词》 |
| 黄庭坚 | 鲁直 | 号山谷道人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 《山谷集》 |
| 秦观 | 太虚、少游 | 号淮海居士 | 《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
| 贺铸 | 方回 | 号庆湖遗老 | 《庆湖遗老集》 |
| 周邦彦 | 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清真居士集》 |
| 李清照 | —— | 号易安居士 | 《易安居士集》、《易安词》 |
| 陆游 | 务观 | 号放翁 | 诗集《剑南诗稿》 |
| 姜夔 | 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
| 辛弃疾 | 幼安 | 号稼轩,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稼轩长短句》 |
42(1)衰败、凄清 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2)“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
(3)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43.⑴闲适、轻松、自如。
⑵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⑶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