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人:吴晓斌 编撰日期:2009年8月8日
一、课程概述
建筑结构是B类课(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计划时数为120学时,其中实践部分24学时,占总学时的20%,本课程8学分,共授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68课时,第二学期52课时。是必修的职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在于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讲授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问题。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确立正确的结构设计观念,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二第一、二学期的高职学生。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必须以够用为度,重点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
(二) 能力目标
具有对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
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常用结构进行计算、设计和验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三)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描述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结构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优缺点。
第三节:建筑结构的发展简况。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结构的一般概念,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建筑结构的发展简况。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钢筋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的种类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质,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第二节: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熟练掌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第四章 受弯构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第三节: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受弯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简介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的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熟练掌握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了解受弯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原理及过程。
第五章 受扭构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受扭构件的概念和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了解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掌握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六章 受压构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构造要求
第三节: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
第四节: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受压构件的概念和构造要求,熟练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
第七章 受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受拉构件简介
第二节: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第三节: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第四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五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受拉构件的概念,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了解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和构造要求。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向板肋梁楼盖
第三节: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简介
第四节:楼梯
第五节:雨篷
教学要求:
掌握梁板结构的概念及应用、单向板及双向板的概念;熟练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的全过程,并能进行设计;了解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过程;掌握双向板肋梁楼盖,现浇楼梯的构造;了解雨篷的设计过程及构造。
第九章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排架结构的组成、传力途径及设计内容:
第三节:结构布置
第四节:排架的内力计算
第五节:单层厂房柱设计
第六节:几种承重构件的选型
第七节:各构件间的连接
教学要求:
掌握排架结构的组成,传力途径及设计内容:;了解结构布置,内力计算,柱的设计,承重构件的选型及各构件间的连接。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第三节:荷载的简化与计算
第四节:多层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简介
第五节:无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第六节:非抗震设计时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第七节:多层框架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多层高层房屋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及构造要求;了解多层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第十一章 砌体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和柱的设计
第五节: 过梁、挑梁和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教学要求:
掌握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熟练掌握砌体结构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了解受拉、受弯、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了解网状配筋砌体承载力计算;掌握混合结构房屋墙和柱的设计;了解过梁、挑梁和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第十二章 钢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钢结构的材料
第二节:钢结构的连接
第三节:钢结构的构件
第四节:钢桁架及屋盖结构
教学要求:
了解钢结构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选用原则,钢材主要力学性能及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钢结构连接方法和特点;掌握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构造要求和计算方法;掌握普通螺栓和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构造要求和计算方法;了解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了解钢梁的类型、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计算及提高整体稳定的措施;掌握型钢梁的设计方法;了解梁局部稳定的概念,设置加劲肋的原则及构造;了解梁的拼接和连接;了解钢屋盖的结构组成;掌握支撑的种类、作用和布置原则;了解普通钢屋架的形成和尺寸;掌握普通钢屋架的荷载及内力计算方法;掌握普通钢屋架的构件截面及节点设计方法。
第十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场地、地基和基础
第四节: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第五节: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规定
教学要求:
了解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多层房屋和钢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震害;掌握多层房屋和钢混凝土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要求。
三、主要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 序号 | 课程内容 | 理 论 学时数 | 实 践 学时数 | |
| 1 | 绪论 | 2 | ||
| 2 |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2 | 2 | |
| 3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 | 4 | ||
| 4 | 受弯构件 | 14 | 6 | |
| 5 | 受扭构件 | 2 | 2 | |
| 6 | 受压构件 | 12 | 2 | |
| 7 | 受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 10 | 2 | |
| 8 |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 6 | ||
| 9 |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 | 6 | ||
| 10 | 多高层房屋结构 | 14 | 2 | |
| 11 | 砌体结构 | 8 | 4 | |
| 12 | 钢结构 | 8 | 4 | |
| 13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 8 | ||
| 合计学时数 | 96 | 24 | ||
| 总计学时数 | 120 | |||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容结束后,要完成课程设计——现浇钢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并绘制施工图,历时一周。
五、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建筑结构要求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等,本课程是学习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和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六、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对各章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按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概念、理论及计算方法有基本的认识。熟悉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熟悉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内涵、原理及应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能运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说明。掌握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对它们重点学习,熟练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内容见教学内容描述中的教学要求。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推荐使用由张学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建筑结构》(第三版)。该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
[1]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达方法制图规则[S].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2003
[4] 03G329-1 建筑抗震构造详图[S].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2003
[5]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6] 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7]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8]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9] 《建筑结构》(上册、下册)(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八、课程实践环节推荐使用的实践指导书
课程实践环节推荐使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温一鹂,鄢玉英主编),该书用于指导本课程的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
| 执笔人: | 吴晓斌 |
| 审核人: | 卓海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