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一中 贾广素 2013年12月24日整理
1.设,使得方程有3个实根.
证明:如果,则至少存在一个根在区间中.
证明:假设该方程的三个实根、、不在区间中,
由韦达定理,得
从而
,
从而,即
由假设,知或,得(),
所以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故至少存在一个根在区间中.
2.已知是函数的一个零点,为整数,则的值是多少?
解法一:将代入中,
得到,
由于、为整数,为无理数,从而
,从而得,
所以
解法二:设,则,,
于是,
奖代入上式,有,即
于是,所以
说明:本题的解法二可以采用逆向思考:什么样的方程有这样的根?由已知变形,得,所以,即,再平方,得,即.从而,,所以但解法二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它未能有效地说明、的唯一性.却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类似题目:求一个整系数多项式,使得有一个实根为
(见《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教程》张天德 贾广素 王玮 主编,2013年7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第32页例11.)
3.已知点是的外心,为垂心,且满足,则的值为多少?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
解:因为,所以,又为重心,所以,故
说明:本题是2005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的一道理科填空题.其试题背景是欧拉线,即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和外心共线,且
若为的中点,则;
若为的内心,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分别为,,则;
连接交外接圆与点,则有
4.已知、、,且.求的最大值.
解:由,得,
从而,
所以.
同理可证,,
且同时可得、、
将上述三式相加,得.
由于在中上凸,所以由琴生不等式,得
,
即,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的最大值为
类似题目1:已知锐角、、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解:先给一个引理:是的函数,在内为下凸函数,在内为上凸函数,变量,…,为上的个实数,且满足,(为常数),记,则在时取得最小值,在时取得最大值.
将“锐角”的条件改为、、,令,,则原题转化为、、且,令,则问题转化为求的取值范围.
求二阶导数,易知在上先下凸再上凸,即满足引理的条件.
由对称性,不妨设设,先求最小值,由引理知,只需考虑与两种情况,后者显然只能得到,而前者则化为
求的最小值,其中
求导,易得,
故当时,取得最小值,所以的最小值就是下求最大值:
由引理知,只需考虑与两种情况,前者转化为求的最大值,其中事实上,有恒等式,所以前者只能得到
,而后者仍然转化为上述求的最大值,只是此时的范围变成,显然时取得最大值,所以的最大值为
综上所述,由函数的连续性,所求的取值范围是而原题是在“锐角”情形下,取不到,但可以趋近它,从而原题的答案是
类似题目2:已知角、、,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得
令,,,则,
我们只需求的最大值。
设,,则,,
于是函数是上的上凸函数.由琴生不等式,有
即的最大值为
5.求证:
证明:先证一个一般式: (*)
配凑消去交叉项:
整理,得.
回到原题,令,得
说明:类似地,我们还可以得到一般结论:
对于如及
的代数式,可以乘以,再逐项积化和差,依次将各项一拆为二,达到相消的目的.如当时,
;
6.设,且求证:
证法一:设,依题意,得
要证
即证
即证,即证,
易得,从而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只即可.
由于,从而得,故成立.从而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令,则待证不等式转化为,即.令,则只需证明
因为,
而,所以,从而,
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易知这两个交点为
下证
因为,所以,只需证,即,.
由于
所以,从而必有
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证法三:只需证明,而,因此只需证,,
而,由于,可证得,.
说明:通过构造二次函数,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一些不等式问题,往往会使问题简化.
7.数列、的定义是,,
求证:a
证明:由,得,从而;
同理,由,得,从而
正式作差,得
故.
显然,.
所以,即,显然
8.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求区间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
解:(1)若,则,解得,检验知,符合题意;
(2)若,则联立
解得,或,(舍去)
综上知,所求区间为或
9.已知、、都是有理数,也是有理数.
求证:、、都是有理数.
本题的解答见《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教程》(张天德 贾广素 王玮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第313页第14题
10.若对每一个实数,函数满足,若,试求满足的所有整数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
解法一:由,且,
从而
令,则得.
由Cauchy方程,得,即,又由于,得所以.
令,即,即,即,
解得或所以满足的所有整数只有、两数.
解法二:令,得,令,由,得
又令,得.
再令,得,又,
所以时,即对大于1的正整数,恒有
又由条件,得,,猜想当时,
证明如下:由,得当时,,
所以时,单调递减,故.
综上所述,满足的整数只有或
解法三:同法二,求得,由,令,由数列递推知识,得,令,得,得或
11.已知、、、为非负实数, ,且,若,对任意的均有,试求出值域以外的唯一数.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
解:由题设,对任意实数,有,所以,
化简,得,
由于上述方程对恒成立,故,且,所以
又,即,是方程的两个根,即方程是的两个根,故由韦达定理,得,结合,得,从而,
于是取不到这个数,即是值域外的唯一数.
说明:本题是第15届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考查值域问题.
12.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多少?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
解:因为所以,解得,于是
将,代入,得,
解得,所以,从而的最大值为
13.比较与1的大小.
解:
令,,
所以
取等号的条件当且仅当,
即,时,等号成立.
14.已知椭圆,过椭圆的左顶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点,与轴交于点过原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点
求证:、、成等比数列.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2009年清华大学)
证法一: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显然存在,设为,则该直线的方程为,过原点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不难得到.
设交点,则有.
对于,,有,
且,,
所以.
将、及两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得,即 (*)
,整理,得.
由于、为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由韦达定理,得
,
结合(*)式,有,即
从而、、成等比数列.
证法二: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又直线的方程为,代入,化简,得,
所以
同理,将代入,化简得
得
又,所以从而、、成等比数列.
说明:本题在2009年的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试题中就曾经出现过,是一道较为经典的试题.可参考《决胜自主招生》(2010版、2011版、2012版、2013版等)(贾广素 主编 济宁一中校本教材)
15.设集合是含个元素的集合,、是中的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分别含有,(,)个元素.求中既不包含于也不包含于的子集的个数. (2013年清华大学夏令营)(2009年复旦大学)
解:包含的子集有个,包含的子集有个,既包含又包含的子集为个,根据容斥原理,所以既不包含也不包含的子集的个数有个.
说明:本题是2009年复旦大学的一道自主招生原题.其思路十分简单:首先X集合应该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A的,一类是属于B的,另一类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的.因此可用间接法来进行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