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一个物体在10N的拉力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时,物体将( )
A.立即停下来 B.以小于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2.如图1所示,在玻璃杯的杯口上放一个硬纸片,纸片上放一枚硬币;用手指向水平方向迅速将纸片弹出。则当纸片飞出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硬币会随纸片一起被弹出
B.硬币会一直停在原处不动
C.硬币会落入正下方的杯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如图2所示,为了保护司机,汽车上既有安全带,又有头枕。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头枕能防止或减轻被追尾时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安全带防止或减轻在任何情况下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安全带只能防止或减轻在紧急刹车时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头枕和安全带能减小司机的惯性
4.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惯性增大了
B.“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惯性消失了
C.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
D.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5.取一张轻薄小纸片,沿对角线向下折一个角度顶在针尖上,手掌在纸片上方迅速上移,原来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手拿开,纸片又逐渐静止下来(如图3)。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针尖顶着的纸片静止时,纸片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时,纸片只受到空气推力的作用
C.手拿开后纸片没有立即停止旋转,是因为纸片有惯性
D.手拿开后纸片逐渐静止下来,是因为纸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6.如图4所示,某人用60N水平向右的力推一个重200N的木箱,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运动的过程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阻力小于60N
B.木箱只受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C.木箱共受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D.重力大于推力,木箱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7.分析如图5所示的对话,如果要将“可能”变成“事实”,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必需的 ( )
A.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两个力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两个力的大小要相等
D.两个力要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8.在如图6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登山手套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防滑鞋套底部有很多小凸起
C.行李箱下面装有滚轮 D.汽车轮胎上装有防滑链
9.如图7所示为“腹部”带有吸盘的“爬墙遥控车”,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到一定程度时,遥控车便能够“吸”在竖直的墙面上.关于此时遥控车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面对遥控车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用力按压遥控车,遥控车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遥控车的重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遥控车的重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图9
图8
图7
10.如图8,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A.逐渐增大 B.保持不变
C.逐渐减小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11. “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9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如图10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图10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由于
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踩踏板时,自行车在前进过程中受到 的作用。
14.如图11为农民在用木锨扬场时的图片,在此扬场过程中利用了 知识,扬在空中的谷物在 的作用,最终落向地面。
图13
图12
图11
15.如图12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用20N的水平方向拉力,拉动小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等于 N,阻力的方向向
(选填“西”或“东”)
16.吴桥是我国杂技的发源地。吴桥杂技曾多次获得世界大奖,如图13为一名杂技演员顶缸的图片,大缸像扎根一样稳稳地站立在演员头上。此时大缸受到的重力和头对缸的作用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演员不断得调整自己的位置,是为了使这两个力在 。
17.物理课上,同学们在感受摩擦力:用手沿着课桌表面向前滑行,发现越用力压桌面,手越难前行。这说明 越大,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前进的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18.如图14所示,用6N的力捏住总重为1.5N的茶碗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捏力增大到8N,手与茶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茶碗总重增加到2N,茶碗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茶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19.在一辆水平向右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不计)。当出现了如图15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汽车受到的阻力。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0.如图16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重为0.5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小盘内放重为1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小盘内放上重为1.5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向右加速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三、作图与简答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
21.用大小为为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在图17中用力的示意图把物体A所受的摩擦阻力f表示出来。(摩擦力的作用点已经给出)
22.如图18为司机猛地一踩油门加速超车的瞬间,乘客身子立刻后倾的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其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
(2)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将小车围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3)如图19所示,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等重的砝码,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验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是 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24.仔细体会科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我们可以逐渐学会学习。如图20是在探究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呢?小文和小志决定用运动的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小车在水平面上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进而发现规律。
(1)小志这样建议的目的是: ;小文这样建议的目的是: ;
(2)他们获得的实验证据如下表:
| 接触面材料 |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m | 所用时间/s |
| 毛巾 | 20 | 2 |
| 棉布 | 35 | 4 |
| 木板 | 42 | 10 |
1从表中信息可知:在同样的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越
,小车运动时间越 ;
②分析实验后可知: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的越 ,它运动的时间就越 ;
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它的速度不会减小,将 。
25.如图21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砝码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操作如下:
图21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的重力,滑块和砝码的总重记作G。
②将放有砝码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线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
③多次改变滑块上砝码的个数,并重复步骤②,记录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 砝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 滑块和砝码的总重G/N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0.60 | 0.83 | 0.97 | 1.20 | 1.40 |
(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F-G的图象。
(3)经分析可得,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是 。
(4)实验过程中,是否必须匀速拉动木板? 。
参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C 6.C 7.D 8.C 9.C 10.B 11.D 12.B
二、填空题
13.惯性 摩擦力
14.惯性 重力
15.20 西
16.平衡 同一条直线上
17.压力 相反
18.不变 2
19.加速 大于 不是
20.0.5 1 1
三、作图与简答题
21.如图所示。
22.踩油门前,乘客和车一起向前运动,踩油门加速时,乘客的下半身与车一起向前加速,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出现了车加速时,乘客往后倾的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23.(1)减小摩擦力 (2)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存在摩擦力 平衡将小车换成重力远比拉力小得多的硬纸板悬空进行实验。
24.(1)小车在水平面开始的速度相同 对小车的阻力不同;
(2)①远 长②慢 长;③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5.(1)二力平衡;(2)如图所示;
(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例;(4)不必匀速拉动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