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足三里的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一横指。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按摩后脑: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先用掌心旋摩耳廓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廓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