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武汉市老年人的现状
我市于1996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截止2010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8%,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剧。受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的影响,预计到2015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市带来各种挑战,应对“未富先老”的局势。尤其是,高龄化和空巢化老年人、农村留守老人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普遍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基本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这一切都对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解决日益增长的老年照料服务难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紧迫的任务。
二、我市养老服务的现状
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机构(含城镇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办养老机构、农村福利院)也只有220多家,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23张,也就意味着只有2.23%的老年人能够到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而其余97.77%的老年人不管是情愿还是出于无奈,都只能选择在家庭或社区养老。因此由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帮助家庭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成本较低、建设周期短、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我市甚至全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目前, 7个中心城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19家,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为我市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这种居家养老方式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模普遍小、档次低;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单一;居家养老服务未聚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缺少必要的和资金支持;以及服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跟不上去等等。受上述因素的制约,使得倡导的居家养老模式只能是一个发展方向,在近几年内还难以普及。这样一来,相当多的空巢老人、体弱多病老人等得不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就会出现老人孤独死在家里多日而外界还不知情的悲剧。我国作为五千年来“百善孝为先”的文明古国,出现这样的人间悲剧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本人提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互助养老小组,或者叫互助养老大家庭。
三、互助养老的模式
1、全社会要更新观念
老年人自己要转变观念,要多关爱自己,多珍惜自己,人生一世不是为子女做牛做马的,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最重要。老年人退休后,工作已经完成了,子女成家立业了,你们为人父母的义务已经尽到了。今后的岁月,活得开心和快乐,少受疾病的折磨,就是对社会最大贡献,也是对子孙后代最大的安慰。
整个社会也要转变观念,不要苛求退休后的老人工作,带孩子,反而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全方位关爱他们。年轻的父母可曾想过,你们给小孩子多少关爱,给过老人多少关爱?如何你们力和精力来照看老人,就不要干涉你们父母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自由快乐生活吧。
2、互助养老的运作模式
2.1在全市范围内,以社区或者街道为单元,建立健全所有55岁以上老人的信息资料,包括经济状况、收入、住房、爱好、生活方式、婚姻状况等,这些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共享,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每个老人随时可以上机或者上网查阅。
2.2对于单身的空巢老人,鼓励其寻找生活伴侣同居。考虑到老年人再婚的制约因素太多,提倡他们先同居后拿证。即使一对老年男女同居间有性生活,由于他们不可能再生育了,对社会和子女不会产生新的负担,也无任何害处,何乐不为?如果一对老年人同居后感情升温而自愿结婚,那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社会及其双方子女都要支持。
有的一对老年男女在一起生活,以兄妹或者姐弟相处,而在生活起居上相互照顾,和社会也要大力持。
还有的老年人喜欢找同性一起生活,比如男的找个人当兄弟,女的再找一个以姐妹相处,也好。只要能消除空巢老人现象,让每个老人时刻有人陪伴,就是社会的进步,就一定能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以显著改观。
2.3对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正常夫妻,鼓励他们和另一对夫妻结对生活,组成临时大家庭。这种结合可以亲情为纽带,比如哥嫂与弟弟和弟媳组合,姐姐姐夫与妹妹妹夫组合等。也要提倡以志趣和共同爱好为纽带的组合。比如说,跳舞、唱歌、炒股、旅游、打牌、琴棋书画等等,只要爱好相投的,在一起愉快的,就可以由两对夫妻组合成一个临时的大家庭。这种家庭平时吃住玩乐一起,生病了相互护理。一方子女回来了,另一方夫妻两个可以回自己的家里住几天,过后两对老年夫妻继续生活在一起。在经济上,可以试行AA制,也可以按照协议来办。
这种临时大家庭最好不同年龄梯次来组合。比如,一对60来岁的夫妻与一对70来岁的夫妻组合,十多年后,年长的夫妻去世了,先前相对年轻的夫妻也年迈了,也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们可以再找一对60来岁的夫妻组合家庭,接受他们的护理与照料。如果双方都有住房,为了调剂生活,可以轮流在双方家居住,换个环境生活来增添乐趣。也可以把一方的房子出租,以租金来改善大家庭的生活。
2.4这种互助养老模式里,两对夫妻组合成临时大家庭,需要在社区及双方的子女处备案。一对单身男女的同居,需要社会及子女的理解与宽容。子女要明白,老人健康生活对自己最为有利。同时,这种组合的家庭也要与社会的居家养老中心和社会养老机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养老这项事业和系统工程。
2.5这种模式的优点,几乎依赖于老年人自己的扶助,几乎不要投资,几乎不要子女照顾,给社会的负担最小。本人经过多年调查得出结论,老年人幸福生活最大杀手是疾病,而最大的经济开销也是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的疾病种类也在增加,医疗开销会直线上升,甚至呈几何级数上升,会导致发达国家也难以承受的程度,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呀!而要减少老年人生病的概率,就要用各种办法让他们快乐,让他们精神上充实,让他们有事可做,让他们日常有适当的运动。本人设想的互助养老模式,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减少及杜绝老人的孤独与寂寞,来让老年人快乐而充实。
2.6关于老年人的医疗,建议发挥社区医院的功能,在各住宅小区开办卫生所和私人诊所,最好鼓励退休的医务人员开私人诊所,或者思想品德好的医学专业毕业的就业困难的人员。这样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花点小钱就可以治愈,大病到大医院去的医疗模式。
3、问题与建议
3.1问题
首先是老年人自身的观念难以转变,不少老人舍不得为自己花钱,愿意把钱留给子女,哪怕子女再不孝顺也比外人强。其次,是人的自私本性作怪,有的人只希望社会和他人来照顾自己,却不愿意回报社会,回报别人。如此一来,在临时组合的家庭中,一方的自私行为,会让大家庭维持不久,也会给另一方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其三,社会的诚信度不够,社会道德滑坡越来越严重,导致人们不敢相信好事,不敢相信还有好人,尽管内心深处渴望与别的老人互助,也担心受骗受伤害了,不如委屈自己,天天呆在家里,哪怕闲出病来也只得默默忍受。
3.2建议
一是全国要进行政治改革,重新建设一个诚信和友善的社会。
二是民政、卫生、老龄委等部门密切合作,先选几个条件好的小区来试点。先由社区来提供老年人的信息资料,再召集老年人座谈,让他们自愿结成互助养老小组,社区及相关部门跟踪观察,并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
总之,本人提出的互助养老模式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欢迎社会各界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附件:【参考资料】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市民政局副刘友华2010年12月6日于武汉市居家养老问题高峰论坛的发言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176065.html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老年互相帮助的问题,同为老年人, 见到同类需要帮助时, 定会主动出手的, 因为谁都知道自已某日也有需要。平时不在一起, 当然谁也不会多管闲事, 一旦相处在一起,人心深处的善良就会迸发。
当然这里需要部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投资一些长远的项目还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房子等。
有些提议是积极的,可行的。 但如他所说, 老年人的观念不改变, 社会有些不改一改,很多想法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我的建议是,社区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将老年人的退休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老年人集中起来生活和日常费用。医疗费用由医保,不足部分再从子女中分摊
老年人集中在一起,容易沟通,因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因而也较容易获 得乐趣,出部分费用作为护理人员的工资 ,为老年人的一日三餐, 洗涤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