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强
河南省 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472200
来源人教网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原子物理学部分被编排到选修3-5模块中,但其知识的考查仍是高考的必然。难度适中,学生容易得分。在出题形式上以选择为主,填空为辅,以往也出现过计算题。内容考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氢原子能级跃迁问题
(重庆卷)19.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所示:
| 色光光子能量范围()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靛 | 紫 | ||
| 1.61---2.00 | 2.00—2.07 | 2.07—2.14 | 2.14—2.53 | 2.53—2.76 | 2.76—3.10 | |||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答案】A
【解析】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二能级,能够发出10.2 eV的光子,不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能够发出12.09 eV、10.2 eV、1. eV的三种光子,只有1. eV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12.09 eV、10.2 eV、2.55 eV、1. eV、0.66 eV的六种光子,1. eV和2.55 eV属于可见光,1. eV的光子为红光,2.55 eV的光子为蓝—靛,A正确。
(山东卷)38.[物理—物理3-5](1)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eV,10.2eV,12.09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_______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______eV(基态能量为-13.6eV)。
【答案】(1)2,0.7
【解析】因为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光子,所以之前原子分布在两个激发态能级上;由公式得,
(新课标卷)34.[物理——选修3-5](1)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的三条谱线,且,则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答案】B
【解析】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能量守恒有,,解得:,选项B正确。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能级跃迁知识,利用能量守恒解决问题。
(海南卷)19.(1)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基态氢原子,刚好可使该原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能量称为氢的电离能.现用一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氢原子中击出了一电子,该电子在远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用光子频率、电子质量、氢原子的电离能和普朗克常量表示)。
【答案】
【解析】由能量守恒得,解得电子速度为。
【点评】原子由能量较高能级向能量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跃迁规律为: 。对于光子来说,它的频率与波长间有关系:。应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跃迁的不同,一群氢原子就是处在n轨道上有若干个氢原子,某个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从n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产生一条谱线;另一个氢原子可能从n能级跃迁到某一激发态,产生另一条谱线,该氢原子再从这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再产生一条谱……由数学知识得到一群氢原子处于n能级时可能辐射的谱线条数为N=n(n-1)/2。然而原子系统一般处在能量最低的基态 ,要使其放出光子就必须先将原子系统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这有两种办法,一是吸收光子,根据波尔理论,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能量之差;二是电子撞击,电子动能应不小于两能级能量之差。
二、原子核结构问题
(上海物理)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答案】A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院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聚集了院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转。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建立。
【难度】易。
(天津卷)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答案】B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是原子及结构的综合考查。
【点评】这部分题目主要是对原子核结构基本概念的考查,学生在复习时只要能对基本概念理解记忆,处理此类题易如反掌。
三、原子核半衰期问题
(上海物理)8. 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11.4天 (B)7.6天 (C)5. 7天 (D)3.8天
【答案】D
【解析】根据,,因为t=11.4天,所以=3.8天,选D。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原子核半衰期的计算。
【难度】中等。
(福建卷)29. [物理选修3-5](1)测年法是利用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的质量,为t=0时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衰变规律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答案】C
【解析】由公式可知C答案正确。 此题涉及的测年法是教材科学漫步中介绍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对于教材的每一个角落都应该加以注意,补充知识,从而在高考中能游刃有余。
【点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对半衰期意义的理解非常重要,它是对大量原子核统计规律的结果,对单个原子核无意义。半衰期的计算遵从一个公式(m为衰变后的质量m0为衰变前的质量t为衰变时间τ为半衰期)。题目一般会涉及计算问题,所以公式一定熟记于心。
四、原子核反应方程问题
(全国卷1)14.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C.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A
【解析】,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此题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但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
(全国卷2)14.原子核与氘核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
【答案】D
【解析】,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解得,答案D。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广东卷)18.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是α衰变 B. 是β衰变
C. 是轻核聚变 D . 是重核裂变
【答案】AC
【解析】B 为人工核转变,D为衰变,选AC。
【点评】原子核反应一般可分为四类,一天然放射线现象(α衰变、β衰变、γ衰变)、二人工转变、三重核裂变、四轻核聚变。对于它们的分类应根据教材提供实例区别记忆。如,核反应方程为α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裂变:。但不管是哪一种核反应,都遵从质量数(或核子数)守恒和电荷数(或质子数)守恒,这是书写和检验核反应方程式的原则。这类题目一般较容易,学生易得分。
五、核能问题
(上海物理)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反应的实际应用。
【难度】易。
(浙江自选模块)13.(1)在核反应过程中,X是未知核。由核反应知识可以确定X核为 ① 。若、X核、和的静止质量分别为m1、mx、m3和m4,则的值为 ② 。
【答案】①;②
(北京卷)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答案】D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D正确。
【点评】:核能释放的两条主要途径是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形式,反映过程中新核比结合能增大,所以释放能量。反应释放的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为反映释放的能量,为反应前参与反应的核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新核的总质量之差,为光速)。我国的在铀核裂变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