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4:09
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海洋极地世界(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去了。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通知: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健身比赛:跳绳和踢毽。

1、师:三年级一班有8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跳绳比赛,7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踢毽比赛。

2、出示参加跳绳、踢毽学生名单:

跳绳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马超   赵军   徐强   王爱华

踢毽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李芳   卢强   朱小东

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8人)

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7人)

师:我把这些同学的名字都贴在黑板上了,现在我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两位同学一组,看谁能迅速的把本组的同学找准位置。

请四位不同小组的同学上来,给名字卡片找位置。

学生会发现少了三个同学的卡片,可能会出现争抢的情况。

师:为什么会少了三个同学的呢?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想一个好的办法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请找到方法的小组到前面来进行调整。(把三个重复同学的名字放在中间位置,并说一说各个组的名单。)

师:如果我们不用语言和动作,我们还是不知道哪些同学是参加跳绳比赛的,哪些同学是参加踢毽比赛的。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两组同学很好的表示出来吗?

学生想办法。

请同学到前面来圈一圈。

师:你真有创意,只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圈,就把两个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集合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学广角——集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这种图我们也叫它韦恩图或文氏图,因为它是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韦恩最先开始使用的,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了。

3、投影出示集合图,让学生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

师:谁来当小老师,介绍一下集合图中各个圈表示的意思啊?

4、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小组讨论,在答题纸上写算式,并进行汇报。

三、能力提升。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三(2)班也有8名同学参加了跳绳比赛,7名同学参加了踢毽比赛,想一想,我们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了比赛?

2、学生汇报。

3、课件展示过程。

学生观察,说一说。

生:都是用总人数减去重复的人数。

四、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1、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上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争转弯吧: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海洋极地世界(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师: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共是几个人?真有这么多人吗?可能会有什么情况?

2、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小调查:本班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

(1)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

(2)只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

(3)只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

先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重叠图来理解算法),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自我小结,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