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2:59
文档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神童变成庸人的故事;一个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悲剧。)二、探究:(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天才=人才?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从《伤仲永》着篇课文里我们知道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同学们,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
推荐度:
导读《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神童变成庸人的故事;一个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悲剧。)二、探究:(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天才=人才?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从《伤仲永》着篇课文里我们知道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同学们,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神童变成庸人的故事;一个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悲剧。)

二、探究:

(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天才=人才?

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 

从《伤仲永》着篇课文里我们知道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

同学们,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

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二)仲永由神童变成众人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你认为是谁的错?)

1、是方仲永的父亲错了,因为他“不使学”。

(他的父亲也没有错,因为他家里很穷,人在不能生存的情况下,肯定要想办法来生活啊。)

2、是他同乡造成的这个悲剧,因为他们“宾客其父亲,以钱币求取方仲永的诗”。(都是金钱惹的祸,做为父亲当然也期望聪慧的儿子有朝一日,也能前程似锦。可如果不是乡亲们用钱来买仲永的诗,他父亲也不会那么去做。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的悲观命运的映射。)

反对:宾客也没错,难道花钱欣赏别人也有错吗?

3、是方仲永自己的错,因为他没有极力的吵他的父亲送他上学。

(方仲永没错,从“日攀仲永环谒于艺人”中的“攀”可以看出,是他父亲强迫他去的,并不是他自己想去。)

追问:假如他极力的吵着要上学能如愿吗?(封建家长制下,忠孝伦理下,仲永再怎么反抗也是徒劳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多的贫困子弟如果能接受教育,都能够成才,可事实上他们都读不起书啊!)

4、作者、作者的舅舅错了。

他们应该劝仲永的父亲送他去上学。

追问:那么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或作者的舅舅,你会怎样劝仲永或仲永的父亲?(把劝说的话动笔先写出来)

(示例:仲永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以你的天资,再勤奋学习,将来必成大器。千万不可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误了大好前程。)

(示例:仲永的父亲:你这样为了贪图一点小利,就以大控小,可能把你儿子的前途都毁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今中外,哪个杰出人物不是通过勤奋努力才取得巨大成就的呢?)

5、王安石的错,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谁在未尝识书具的情况下忽啼求之啊。(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这个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能从这个故事当中认识一些道理,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道理就足够了。)

一个悲剧的发生也并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也许是多方面的原因,同样,一件事情的成功,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啊!

王安石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可见,他的对此认识还是有局限的。

修订说明: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认识的时代局限性。

(三)、大家看文章标题中的这个“伤”,这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

王安石为之“伤”的原因:一为仲永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因自己后天的不努力而“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和仲永的贫困家境,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吧。

三、超越文本。

学生收集勤奋与成才的名言警句。

修订总说明:学习文言文究竟让学生学什么?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知识呢,还是让学生学习、吸取思想精华和优秀文化呢?显然,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读书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探索,勇于质疑,能大胆发表见解。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成长,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到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作用。

文档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神童变成庸人的故事;一个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一个天才的悲剧。)二、探究:(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天才=人才?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从《伤仲永》着篇课文里我们知道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同学们,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