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名 称: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
课 程 代 码: 123456
题 目: 冲孔落料复合模具设计
学 生 姓 名: X X X
学 号: 12345676543210
年级/专业/班: 07级模具
学院(直属系)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 导 教 师: 老师
目 录
摘要 - 1 -
第一章 绪论 - 2 -
第一节 目的 - 2 -
第二节 设计任务 - 2 -
1. UG软件使用 - 2 -
2. 零件冲压方案 - 2 -
3. 模具结构设计 - 2 -
第三节 设计要求 - 2 -
第二章 冲压工艺设计 - 3 -
第一节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 - 3 -
1. 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 - 3 -
2.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 3 -
3. 生产批量 - 4 -
4. 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 4 -
第二节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型式 - 4 -
1.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4 -
2. 工序与排样 - 5 -
3. 制件定位、导正方式 - 5 -
4. 卸料装置 - 6 -
5. 模架选择 - 6 -
第三节 工艺计算 - 6 -
1. 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 - 6 -
2. 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 6 -
3. 冲裁力计算 - 9 -
4.压力机公称压力的选取 - 9 -
5.压力中心计算 - 10 -
第三节 模具零件及结构的详细设计 - 10 -
1.标准件的选取 - 10 -
2.模具工作零部件详细设计 - 11 -
(1)、凹模 - 11 -
第四节 模具结构的装配 - 16 -
1.模具装配二维工程图 - 16 -
2.模具装配过程 - 17 -
3.模具装配结构 - 18 -
4.模具爆炸图 - 18 -
小 结 - 19 -
参考文献 - 20 -
摘要
随着模具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设备,为了扩展在学生在冲压落料复合模具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教学环节中,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冲模、模具制造以及CAD/CAM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检查。通过实例,分析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根据零件形状和类型,制定合理的冲压落料复合模具,阐述了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最后提出了模具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冲模 冲压工艺 模具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目的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它将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融会贯通,培养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作以及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设计任务
1. UG软件使用
熟悉UG软件在二维设计、实体造型和装配方面的应用。
2. 零件冲压方案
1)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
2)排样图设计。
3. 模具结构设计
1)模具的二维工程图设计。
2) 模具零件的三维设计及模具三维装配。
第三节 设计要求
1.设计必须由学生本人完成。
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第二章 冲压工艺设计
第一节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
1. 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
材 料:C20 steel
材料厚度:1.5mm
零件简图:如下图所示
此工件既又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 C20 steel,厚度t=1.5mm,具有良好的冲裁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且对称,有两个直径为Ф5的两个圆孔,一个边长为10mm正方形孔。孔与边缘的最小距离为2.5mm,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
2.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的尺寸示标注公差,冲裁件的精度按IT13确定,冲模制造精度按IT6~IT7确定。
3. 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大批量
4. 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1)方案种类
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要加工此零件,分析出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复合冲裁模方案 一次性实现落料和冲孔,一次性完成零件的生产。
方案二:落料 —— 冲孔 单工序完成落料,然后一次性冲两个圆孔和一个方形孔。
2)方案比较
方案二属于单工序冲压。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成本相对较高,生产率低。第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加大误差,使工序质量和精度会较差,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不易满足生产的要求。再加之此制件生产批量大,尺寸较小,这种方案生产率低,一般不宜采用。
方案一为复合冲裁模,在同一部位同时完成了零件的生产,对于这种大批量生产零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用方案二。
第二节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型式
1.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在冲压方案的制定中,已经选定用复合冲裁模。复合冲裁模
板料定位方式: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控制条料的卷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来定步距。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根据模具冲裁的运动特点,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方式比较好。采用推件块,利用模具的开模力来推工件,既安全有可靠。即采用刚性装置取出工件。
2. 工序与排样
根据工件的开关,确定采用无废料的排样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
1)搭边设计
板料厚度t=1.5mm, 工件边长L>50mm, 所以a=1.8mm, a=2mm。
送料步距A=31.8mm, 条料宽度B=94mm。
2)排样布局
材料利用率计算:
S=1539.27mm
=×100%=×100%=×100%
=51.49%
式中,—材料利用率;
S—工件的实际面积;
S—所用材料面积,包括工件面积与废料面积;
A—步距(相邻两个制件对应点的距离)
B—条料宽度。
3. 制件定位、导正方式
用导料销和挡料销来导正条料的进给。
4. 卸料装置
采用弹性卸料装置。
5. 模架选择
后侧导柱模架。
第三节 工艺计算
1. 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
利用CAD计算毛坯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C=231.42mm
面积S=1539.27mm
2. 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外形由落料获得,2×ф5及方形孔由冲孔获得,所以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尺寸,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尺寸,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尺寸计算如下:
(1)、冲孔(2×ф5)
查表得 2C=0.21mm 2C=0.25mm ,则
2C-2C=0.25mm-0.21mm=0.04mm
由表查得:ф5为IT13级,取x=0.75,凸模和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加工制造,则
d=(d+xΔ) =(5+0.75×0.18)mm=5.135mm
d=(d+2C)=(5.135+0.21)mm=5.345mm
校核: +2C-2C
0.008+0.0120.25-0.21 0.02<0.04
故满足间隙公差条件。
冲孔(方形孔)
查表得 2C=0.21mm 2C=0.25mm ,则
2C-2C=0.25mm-0.21mm=0.04mm
由表查得:边长公差10为IT13级,取x=0.75,凸模和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加工制造,则
d=(d+xΔ) =(10+0.75×0.22)mm=10.165mm
d=(d+2C)=(10.165+0.21)mm=10.375mm
校核: +2C-2C
0.009+0.0150.25-0.21 0.024<0.04
故满足间隙公差条件。
(2)、落料(外形)
冲裁件外形属落料件,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按配制加工方法,只需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凸模刃口尺寸由凹模的实际按间隙需要配制。
a.冲裁件
b.凹模轮廓磨损图
1、根据图所示,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有A (90),A (40),A (10),A (5)
刃口尺寸计算公式:A=(A-x)
查表:对于以上要计算的尺寸,其磨损系数均为x=0.5
A=(90-0.5×0.54) mm=.73mm
A=(40-0.5×0.39) mm=39.81mm
A=(10-0.5×0.22) mm=9.mm
A= A/2=4.95mm
2、根据图所示,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有C (25), C(10),刃口尺寸计算公式:C=(C+0.5)0.125
C=(25-0.33+0.5×0.33)0.125×0.33㎜=24.840.041㎜
C=(10-0.22+0.5×0.22)0.125×0.22㎜=9.0.028㎜
凸模刃口尺寸确定,查表,冲裁合理间隙 2C=0.21mm ,2C=0.25mm,有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相应部位的尺寸配制,保证双面最小间隙为2C=0.21mm。
故相应位置凸模尺寸为:
A=.52mm
A=39.6mm
A =9.68mm
A=4.74mm
C=24.630.041㎜
C=9.680.028㎜
3. 冲裁力计算
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选用合适的压力机,设计模具和检验模具的强度。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工艺的需要。
冲裁力 F=Kt L=1.3×1.5×231.42×300KN=135.38KN
卸料力 F=K F=0.05×111.3 KN=6.78KN
顶件力 F=K F=0.06×111.3 KN=8.12KN
冲压力 P= F+F+F=135.38KN +6.78 KN+8.12 KN=150.38 KN
式中:—材料搞剪强度,MP 查表得=280~400 MP,取=300MP;
L—冲裁週总长,通过软件直接算得L=231.42mm;
K—是考虑到冲裁模刃口的磨损、凸模与凹模间隙的波动、润滑情况、材料力学性能与厚度公差的变化等因素而设置的安全系数,一般取1.3;
K—卸料力系数,其值为0.02~0.06,薄料取大值,厚料取小值,取0.05;
K—顶件力系数,其值为0.04~0.08,薄料取大值,厚料取小值,取0.06
4.压力机公称压力的选取
冲裁时,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冲裁时各工艺力的总和F。
F= F+F+F=135.38KN +6.78 KN+8.12 KN=150.38 KN
所以,F=150.38 KN
因此压力机可以选取160 KN吨位的压力机。
型号:J23-16
5.压力中心计算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全力的作用点位置。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应使冲模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生命。否则,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产生偏心载荷,使滑块和导轨间产生过大的磨损,模具导向零件加速磨损,降低模具和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此工件为中心对称工件,可取压力中心为工件中心。
第三节 模具零件及结构的详细设计
1.标准件的选取
(1)、模座的选用:凹模厚度 H=Kb=0.42×90=37.8㎜
凹模壁厚 c=(1.5~2)H=56.7~75.6㎜
取H=40㎜ c=60mm
A=D+2c=90+60×2=210mm
B=D+2c=30+60×2=150mm
取, A=250mm B=160mm
故模架选取:凹模周界L=250 B=160 闭合高度H=220~265mm的后侧导柱模架。上模座250×160×50 下模座250×160×60 GB/T2855.5
(2)、模柄采用凸缘式模柄 D40×91 JB/T 76.3
(3)、凸模固定板 250×160×20 45钢JB/T 76.3
(4)、卸料板 h=6.5 H=10.5
(5)、垫板 250×160×10 45钢JB/T 73.3
(6)、挡料销 6
(7)、圆柱销 10
(8)、卸料螺钉用M8,凸凹模固定用M12,凹模固定也用M12,模柄固定用M8
2.模具工作零部件详细设计
(1)、凹模
(2)、凸模
(3)、凸凹模
(4)、上模座
(5)、下模座
第四节 模具结构的装配
1.模具装配二维工程图
2.模具装配过程
3.模具装配结构
4.模具爆炸图
小 结
通过这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冲压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及手册,让我对一些参数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参考一些别人的设计作品和查阅资料,吸取其中的精华,去除糟粕,自己也可以学会许多东西。
这次课程设计,也让我对以前学过的制图软件有了加深,比如CAD和UG,以前根本不懂模具的装配过程和爆炸方法,现在通过CAD/CAM课程设计,重新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颇深。也让我以后在工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知道,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任何模具的设计都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才可以设计出更合理的模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更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去工作,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模具设计人员,为模具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军、李熹平.冲压模具标准件选用与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朱立义.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邓志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郝滨海.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陈剑鹤.冷冲压模具设计图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