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3:17
文档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编制日期:年月日xx学院《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二)课程设计思路引入自动化仪表
推荐度:
导读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编制日期:年月日xx学院《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二)课程设计思路引入自动化仪表
电气自动化专业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xx学院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2.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3.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4.以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水位控制系统设计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 

5.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先修后续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PLC技术》,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

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

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

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

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 

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注意加强实际应用,注意融入新技术,精选处理传统内容,增加部分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项目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教学时数
水位控制工程情境1: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

1.组态工程演示;

2.了解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设计思想和特点;

3.了解MCGS组态软件的功能。

1.掌握五大工作平台的功能;

2.了解组态软件的专用术语;

3.软件的安装。

4
情境2:水位控制系统组态1.分析水位控制工程的控制要求。

1.掌握组建新工程的一般过程;

2.掌握用户画面的编辑方法;

3.熟悉编辑工具的使用

4
情境3:建立动画连接

1.水位控制工程的动画连接。1.掌握数据变量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数据库窗口的操作;

2.掌握动画联接的方法。

8
情境4:命令语言应用控制

1.水位控制工程模拟设备的连接、控制流程的编写。1.掌握模拟设备的功能及调试;

2.掌握编写控制流程的方法。

4
情境5: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绘制

1.水位控制工程报警显示的定义及动画。

1.掌握报警定义的方法。4
情境6:实时和历史数据报表绘制

1.水位控制工程报表曲线动画的设计。1.掌握实时报表、历史报表的概念及设计;

2.掌握实时曲线显、历史曲线的概念及设计。

4
情境7:报警系统设计

1.水位控制工程安全机制的分析及设立。

1.掌握操作权限、权限管理的机制;

2.掌握工程加密的方法。

4
情境8:控件应用

1.设备组态的目的与意义;

2.设备组态的操作。

1.掌握设备组态的链接。

6
情境9:数据库连接

1. 组态与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1.掌握组态与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2.掌握数据库控件查询。

4
情境10:系统安全性设计

1.系统安全密码设计;

2. 各按钮、画面和图形安全性设定。

1.掌握工程密码的设定;

2.掌握各按钮、画面和图形安全性设定。

2
情境11:网络连接与Web发布

1.通讯系统设计

1.掌握工程Web发布;

2.掌握工程的网络连接。

4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24学时)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下1至2个项目进行综合训练:

1.自动流水线工程设计

2.升降机工程设计

3.锅炉控制工程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尽量选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涉及的概念讲解要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为关于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尽量选用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新教材;尽量选用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实习技能。

2.推荐教材

《MCGS手册》北京昆态软件有限公司;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覃贵礼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张文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袁秀英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案例解说组态软件典型控制应用》,李江全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应用技术》,刘文贵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注意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提出解决方案,注重过程教学;将课件、录象和现场教学等融为一体,采用为理实一体化的现场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项目分析引导法—从项目入手,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始进行引导,学时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2)任务驱动法—要实现具体的任务,学时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促使学时思考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完成硬件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调试和设计报告等。

(3)“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4)评价反馈法—教师评价学生做的实训,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训中能吸取经验教训。 

3.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实训室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操作演示与多媒体课件的讲授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2.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利用建设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既有校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又有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岗前技术培训及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3.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远程教育。

依托校园数字教学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络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网上指导学生实现网络远程教育。

(三)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下表所示。

表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程考核评价标准表

考核方式过程考核(60分)结果考核(40分)
素质考核(10分)项目或实训考核(50分)
实施方法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
考核标准安全文明(4分);

时间分配(2分);

团队合作(2分);

出勤率(2分)。

项目一(25分);

项目二(15分);

项目三(10分)。

笔试(30分);

项目总结(1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其他说明 

1.由于本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mcgs组态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4.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

MCGS组态网络版软件一套。

六、课程标准论证意见

"

                        负责人:   

年   月  日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签字
1
2
3
4
5

文档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编制日期:年月日xx学院《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二)课程设计思路引入自动化仪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